第6章 听到第一句暖心话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之前的身份不行。

  地主家的娇小姐,这两年还凑合,也就受受白眼,吃吃口水,不耽误读书工作,但再过几年就不行了,活不过二十章就得交代。

  现在的身份同样不行。

  虽然是贫农,虽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光荣,还有因为没了亲爹亲娘,被继父继奶奶拿出去换粮的悲惨遭遇,到哪儿都能获取同情。

  但她必须远离这个吃人的家庭,远离朱家坳那个男人,绝不能像青娥一样,窝憋在小村庄里,委委屈屈过一生。

  关键,她还要为自己的学问找一个合理的出处—— 她只有一个脑子,必须要靠脑子生存,学问是她最大的财富。

  十八岁,按虚岁说都十九了,总不能为了掩人耳目,再从高小开始一年一年的上学读书吧?

  所以,哪怕撒谎她也要给自己撒个初高中学历出来。大不了,咱们考一考试试嘛,对不对?

  千万不要说,文化人的日子接下来可能不好过,怎样怎样。

  菁莪深知,无论哪个时空,读书考学都是无根基、无资源的人,改变人生的最佳捷径。

  初小文化的农村丫头,没人脉、没背景,想空手套白狼一夜翻身?想都不用想!至少二十年内是不用想。

  之后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给自己找一个契合的,可以融入的群体、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毕竟, 人是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这样确实有风险,但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为了高回报,她宁愿选择高风险。

  具体怎么办,只能且行且看。

  总之一句话:先生存,再稳定,稳定之后求发展。

  -

  玉米粒吃完,她也思考完,困极、累极,敲下几块大些的炭块,学着悟空给唐僧画圈圈的样子,给自己布了个圈。一为取暖,二为防蛇虫。

  抱住包袱靠树而睡。

  一夜忐忑。

  露水润湿额头的时候她醒了,用气象学知识估计,此时应该是凌晨三四点钟。

  身边的炭块已没了温度,不远处的大树也燃烧到了根部。

  黎明前是气温最低、天色最暗的时候,也是最不安稳的时候,菁莪不敢再睡,又烧了一把玉米,打算吃完后上路。

  暗自决定下次歇宿一定要找个有人气儿的地方,同时也要试试用粮食给自己换块馒头或者杂面饼子什么的。

  烧玉米粒,吃一天两天行,吃时间长了胃肠恐怕会抗议。这连支开塞露都买不起的人生阶段哦,且行且珍重!

  天空开始泛白,灰灰的云霭遮住晨曦,夜与昼之间,好像少了黎明。

  菁莪动身启程。

  生活艰苦,身体条件一般,又经历了昨晚的狂沙急行军,累得够呛,今天想走快也走不快,至太阳与地面成60度角时,才行出不到五里。

  想找人问问路,路上却不见行人,大约是昨天一场大风绊住了人的脚。

  好容易遇上个挑担的老汉,赶紧上前好生攀谈。

  倒是问准了,老汉是锔碗的,走街串巷多年,四野八乡走遍,认识路,说:“虞城大了,你去虞城哪个地方?”

  “木兰庙。”

  “木兰庙?哦,那可在虞城最南头。你从这里走大路一直往东,再走三四里地就是县城,过了这个县城,再过一个县城,到商城,商城是个大城,从那里直着往南走就到了。

  怕走错,你就多问问路,有条河从北往南正好经过那里,你顺着河道走也成。”

  这条路菁莪知道,就是她昨天盘算的那条,需东行六十公里,再南行四十公里。

  这条路顺是顺,但就她的小身板,再加吃不饱饭,一天能走六个小时、一小时能走四公里就不错,如此算来,需要四天多。

  她现在想问的是有没有其他小路。比如斜向西南,东行六十再南行四十,勾股定理,斜行是七十二公里嘛,对不对?那样的话,只需三天就能到了。

  就说:“大爷,那我从这里斜着向西南是不是也能到?”

  老汉瞅瞅她的细胳膊细腿说:“斜着向西南是能到,可你要遇村穿村、遇河过河,出不了雎县你就得迷路。”

  菁莪就想到自己嘴上呼一巴掌:你是多没脑子,才记不住自己没有导航、没有手表、没有指南针?

  哪怕有个扣子大的破磁铁也行啊,也能把缝衣针在上头蹭一蹭,造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出来。

  憨笑两声说:“那,大爷,您有干粮吗?窝头饼子都行,我有玉蜀黍,我用玉蜀黍换!”

  撑起衣兜给他看,“一两。”

  老汉叹口气摇摇头。

  菁莪撑开另一个兜,“再加一两!”

  老汉又叹一口气,从前头担筐里摸出个布包来,揭开是两个黑面饼子,拿一个给菁莪,想了想把另一个也给了她。

  菁莪把玉米掏给他,他连连推拒,说:“算了,玉蜀黍面掺了高粱面,不值啥,好歹是熟的,吃了吧。我再有半天就能到家,少一顿没啥。”

  菁莪抱着两个黑面饼子红了眼眶,这是她穿来两天听到的第一句暖心话。

  给老汉鞠了一躬,说了好几声谢谢,问他是哪个村的,说将来有机会一定去看他。

  老汉摆手说不用,又提醒她说:“一个人出门在外,走路走大路,稳当。

  遇上车,别管牛车马车,说几句好话,能搭一程就搭一程。

  要饭讨水喝的时候在外头多站一会儿,确定没危险再进门……”

  菁莪又鞠一躬说:“大爷,我记住了!谢谢大爷!您是好人,一定会长命百岁!”

  “啥百岁不百岁?吃饱穿暖就知足!行了,走吧——”老汉摆手,率先挑起了担子。

  目送他的背影消失于视野,菁莪啃一口黑面饼子接着踏上征程。

  怕继父或者朱家坳那男人会出来找,也怕遇见认识自己的人,路过本县县城时,她没敢逗留,更没敢进城,而是绕道城南,从郊区的村子里穿了过去。

  别觉得她胆小怕事或者无能,实是,没有金汤匙、没有大天线的穿越客,真不具备与人正面相刚的能力。

  伟人都说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她就是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用瘦巴巴的身躯顶了个小脑袋的弱女子,规避一二、避险一二,怎么了?不丢人!

  兵法都说了:避其锋芒。

  城外大路上行了两三里,好容易看见一辆畜力车,想搭一程,尥蹶子一顿猛追,初始以为是辆无人驾驶,近了才看到驾驶员躺在车厢里—— 男的,胸前佩了朵红花。

  好家伙,原来是辆婚车!
  http://www.bixia5.cc/book/242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