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明末封疆 >第564章 大明!亡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64章 大明!亡了!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三月十四日清晨

  紫禁城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龙榻上猛地惊醒!

  他昨夜听奏报至子时,心力交瘁,连龙袍都未脱,只是和衣小憩了片刻。噩梦缠绕着他,尽是城破宫倾、贼寇狞笑的景象。

  “万岁爷!万岁爷!大事不好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连滚爬爬地冲进寝殿,声音带着撕心裂肺的哭腔和极致的恐惧,扑倒在龙榻前,浑身抖如筛糠:

  “闯、闯贼入城啦!!!”

  “什么?!”

  崇祯如同被冰水浇头,瞬间从榻上弹起,脸色惨白如纸,双目圆睁,布满血丝。

  “不可能!九门呢?!九门还有几万守军!他们、他们难道都是纸糊的不成?!”

  他一把抓住王承恩的肩膀,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奴婢、奴婢不知啊万岁爷!”

  王承恩涕泪横流。

  “只听说、听说宣武门、阜成门都、都开了!贼兵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了!万岁爷!快、快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逃?朕往哪里逃?”

  崇祯猛地推开王承恩,踉跄几步,脸上闪过一丝茫然,随即化为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

  “王承恩!传旨!撞景阳钟!召集百官!立刻!马上!早朝议政!”

  “万岁爷!这。。。”

  王承恩还想劝阻。

  “快去!”

  崇祯厉声嘶吼,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带着一种末路帝王的歇斯底里。

  “咚——!咚——!咚——!”

  沉重而急促的景阳钟声,带着不祥的预兆,一遍遍响彻在紫禁城的上空,也响彻在已然陷入混乱的北京城上空。

  钟声悠长,回荡不息。

  崇祯独自一人,一步步,如同走向刑场般,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太和殿。

  他走过空无一人的丹陛,走过寂静无声的广场。晨光熹微,映照着他孤独而瘦削的身影,在巨大的汉白玉石板上投下长长的、绝望的影子。

  推开沉重的殿门,一股冰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昔日百官肃立、山呼万岁的殿堂,此刻空空荡荡,死寂得如同巨大的坟墓!

  没有一个人!一个也没有!

  那些平日里慷慨激昂、忠君爱国的阁臣尚书们呢?那些动辄引经据典、弹劾忠良的言官御史们呢?那些世代勋贵、食君之禄的国公侯爷们呢?

  全都消失了!如同阳光下的露水,在这灭顶之灾来临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崇祯一步一步,走上那高高的御阶。他的脚步异常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破碎的山河之上。

  终于,他走到了那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龙椅前。他没有坐下,只是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那冰冷、光滑的扶手,仿佛在抚摸一个垂死的亲人。

  他缓缓转过身,背对着那空荡荡的、象征着权力与秩序的金銮宝座,面朝着同样空无一人的、象征着忠诚与臣服的巨大殿堂。

  目光所及,只有冰冷的金砖,高耸的蟠龙金柱,以及透过高窗射入的、惨淡的晨光。

  一股巨大的、无边的孤独感和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冰冷,瞬间将他吞噬!

  “呵。。。呵呵。。。”

  崇祯忽然发出一阵低沉而凄凉的笑声,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自嘲与绝望。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他缓缓闭上双眼,两行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过他那因操劳过度而深陷的脸颊。

  所有的愤怒、不甘、恐惧,在这一刻,似乎都化作了沉重的疲惫,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解脱。

  至少,不用再夜不能寐地批阅那些永远处理不完的奏章了。

  至少,不用再面对那些口是心非、争权夺利的朝臣了。

  至少,不用再为那永远填不满的国库和四处烽火的江山日夜忧心了。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最后一丝软弱被一种玉石俱焚的决绝所取代!

  他是大明的皇帝!他绝不能让他的血脉落入贼寇之手!更不能让他的妃嫔遭受侮辱!

  “王承恩!”

  崇祯的声音异常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寒意。

  “奴婢在!”

  王承恩一直跪在殿外,此刻慌忙爬进来。

  “去坤宁宫!”

  崇祯大步走下御阶,背影决绝。

  “召集皇子!还有袁妃、周皇后,都叫到坤宁宫来!快!”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是这位末代帝王生命中最为悲怆、最为血腥、也最为决绝的时刻。

  在坤宁宫,他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痛楚,对着尚且年幼的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厉声嘱托:

  “尔等今日是皇子,明日便是平民!切记!切记!隐姓埋名,混迹民间!见到老者呼之为翁,见到少者呼之为伯叔!保全性命,以图将来!若天命未绝,祖宗有灵,他日或可中兴社稷。。。”

  话语未尽,已是哽咽难言。

  随后,他转向他深爱的皇后周氏。周皇后早已泪流满面,却异常平静地跪下:

  “妾事陛下十八年,今日同死社稷,亦无所恨!”

  崇祯心如刀绞,却只能狠心点头。

  他又看向袁贵妃等妃嫔,声音冰冷:

  “城破在即,尔等,自行了断吧!莫要辱及皇家体面!”

  妃嫔们哭成一团,哀声震天。

  周皇后第一个站起,对着崇祯深深一拜,然后决然地走入内室。

  很快,内室传来凳子倒地的声音,袁贵妃等人也在宫女的帮助下,悬梁自尽。。。

  最后,轮到年仅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和更年幼的昭仁公主。

  两个女儿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抱在一起。

  崇祯看着女儿们天真而恐惧的脸庞,肝肠寸断!他拔出佩剑,手抖得厉害,声音带着哭腔:

  “你、你们为何生在帝王家?!”

  他闭上眼睛,狠心挥剑!长平公主下意识抬起左臂格挡,锋利的剑刃瞬间斩断她的左臂!

  她惨叫着倒在血泊中,昏死过去。昭仁公主则被一剑刺穿胸膛,当场香消玉殒。。。

  做完这一切,崇祯浑身浴血,如同从地狱中走出。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充满血腥和绝望的宫殿,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踉跄而出。

  最终,他选择了煤山。

  登高远眺,崇祯看到了自己的江山,以及自己的命运。。。

  在一棵歪脖子老槐树下,这位一生勤勉、多疑、刚愎却又在最后时刻展现出惊人决绝的帝王,在王承恩的帮助下,将腰带系上树枝,自缢殉国。

  临死前,他在自己的衣襟上,用鲜血写下最后的遗诏: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风起,吹动他那散乱的头发和染血的龙袍。

  在王承恩悲愤的喊出:“恭送大明皇帝上路!”后,一代帝王,就此陨落,以最悲壮的方式,实践了“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三月十四日午后

  京东重镇遵化

  魏渊率领的关宁铁骑洪流,裹挟着漫天的烟尘,如同狂暴的飓风,冲入了这座拱卫京畿的军镇。

  战马口鼻喷吐着浓浓的白沫,汗水浸透了厚重的马铠,许多战马已经摇摇欲坠。骑士们更是疲惫到了极点,许多人趴在马背上,几乎要昏睡过去,只有紧握兵器的手,还透着一股不肯松懈的狠劲。

  “传令!全军下马!就地休整!一个时辰!喂马!饮水!吃干粮!”

  魏渊的声音嘶哑,却依旧清晰有力。他勒住同样汗流浃背的坐骑,玄甲上覆盖着厚厚的尘土。

  遵化守将早已得到消息,带着惶恐和敬畏,在城外迎接。道路两旁堆放着草料和清水。

  士兵们默默地下马,动作僵硬而迟缓。

  他们顾不上卸甲,第一时间冲到水桶边,捧起冰冷的清水猛灌,然后掏出怀里早已硬如石块的干粮,就着冷水艰难地吞咽。

  许多人直接瘫倒在地,靠着城墙根就沉沉睡去,鼾声如雷。战马也贪婪地咀嚼着草料,打着响鼻。

  魏渊没有休息。他站在遵化城头,目光死死地望向西南方向。那里,是京师所在。

  距离……已经不远了!

  “赵信!派出所有能动的斥候!轻装简行!以最快速度探明京师情况!有任何消息,立刻回报!不得有误!”

  魏渊的声音带着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疯狂紧迫感。

  “领命!”

  赵信立刻转身飞奔而去。

  一个时辰,短暂得如同白驹过隙。

  当集合的号角再次凄厉响起时,士兵们挣扎着从地上爬起,眼中虽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即将抵达目标的执念。他们默默地重新跨上战马,整队。

  “将士们!”

  魏渊的声音响彻全军,带着一种最后的激励。

  “京师!就在眼前!陛下!正在等着我们!再坚持一下!随本督全速前进!!”

  黑色的铁流再次启动,带着更加决绝的气势,冲出了遵化城,朝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涯的北京城,狂飙而去!魏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一定要赶上!

  三月十四日黄昏

  北京皇城

  当外城陷落,九门守军或溃或降的消息传来,整个皇城陷入了最后的疯狂和绝望。宫女太监们哭喊着四处奔逃,寻找藏身之处。

  然而,就在这末日般的混乱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却在御马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的组织下,迅速集结起来!

  他们大多是司礼监、御马监以及东厂番役中的精壮太监,还有一些忠于职守的锦衣卫,总数约三千余人!

  他们穿上了库房里能找到的最好的盔甲,拿起了刀枪、弓箭,甚至一些老旧的火铳。

  “弟兄们!”

  曹化淳的声音嘶哑却充满了悲愤。

  “万岁爷已经殉国了!但皇城还在!宫里的贵人们还在!咱们这些没卵子的阉人,平日里被人瞧不起!可今天!咱们要让天下人看看!咱们的骨头,不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老爷们软!”

  “守护皇城!为万岁爷尽忠!”

  曹化淳举刀怒吼。

  “守护皇城!为万岁爷尽忠!”

  三千余名太监和锦衣卫爆发出震天的怒吼!他们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他们知道,这是必死之战,但他们要用自己的血,为那位刚刚自缢殉国的君王,争取最后一丝尊严和体面,让他的大行,不至于在贼寇的喧嚣和侮辱中进行!

  闯军如潮水般涌向内城,涌向皇城!

  皇城的东华门、西华门、午门……成了最后的、也是最惨烈的战场!

  太监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但他们有保卫家园的勇气和必死的决心!

  他们利用宫墙的掩护,用弓箭、火铳、滚木礌石,疯狂地阻击着攀爬云梯的闯军!

  刀砍断了,就用拳头!用牙齿!许多太监抱着点燃的火油罐,直接从城墙上跳下,与攀爬的闯军同归于尽!

  鲜血染红了汉白玉的宫墙,染红了金水桥!

  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城门内外!太监们的抵抗异常顽强,他们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将闯军凶猛的攻势阻滞了数个时辰!

  直到夜幕降临,皇城各处城门才相继被攻破。

  最后的抵抗发生在乾清宫前广场。数百名浑身浴血、伤痕累累的太监和锦衣卫,在曹化淳的带领下,组成了最后的方阵,迎向潮水般涌来的闯军精锐!

  没有投降!没有求饶!

  只有刀剑碰撞的铿锵!只有濒死的怒吼和惨嚎!

  曹化淳力战不退身中数箭,依旧挥舞着绣春刀,砍翻了两名闯军,最终被数支长矛同时刺穿胸膛,最终被乱刀分尸!

  三千忠魂,几乎全部战死!用他们卑微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忠烈悲歌!

  他们的死,与那些躲在家中瑟瑟发抖、或忙着向新主子献媚的文臣武将们,形成了最刺眼、最讽刺的对比!

  三月十五日清晨

  京师承天门

  持续了一天一夜的喊杀声、哭喊声终于渐渐平息。北京城,这座煌煌帝都,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着箭袖戎装,外罩一袭象征性的明黄色龙纹披风,骑在他的乌骓马上,在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文武重臣的簇拥下,缓缓穿过被硝烟熏黑、血迹斑斑的承天门。

  城门洞开。道路两旁,跪满了被迫出来“恭迎新主”的京师百姓。

  他们脸上充满了恐惧、麻木,甚至还有一丝劫后余生的茫然。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焦糊味和一种末世尘埃落定的压抑。

  李自成缓缓策马前行,目光扫过这座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城。

  巍峨的宫殿在晨光中展现着它无与伦比的壮丽。

  曾几何时,他还是陕西驿卒李自成,如今,他却踏入了这座无数帝王曾主宰天下的紫禁城!亲手终结了一个延续了二百多年的王朝!

  百感交集!有狂喜!有激动!有睥睨天下的豪情!

  但内心深处,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和迷茫。打天下易,坐天下难。这满目疮痍的江山,这惶惶不安的民心,这虎视眈眈的关外强敌,未来的路,绝不会平坦。

  他勒住马缰,停在金水桥前,仰望着承天门上那块巨大的匾额“承天之门”。

  这四个大字,象征着皇权天授,承天应运。

  一股难以抑制的、混合着征服者豪情和对旧王朝蔑视的意气,涌上李自成的心头。

  他猛地从马鞍旁摘下他那张伴随他征战多年的强弓!搭上一支雕翎箭!

  在数万道目光的注视下,李自成深吸一口气,开弓如满月!弓弦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咻——!”

  第一箭离弦,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狠狠钉在了“承天之门”匾额上“天”字的正上方!箭羽剧烈颤抖!

  “咻——!”

  第二箭紧随而至,精准地射中了“天”字的中心!

  “咻——!”

  第三箭!带着李自成全部的霸气和宣告,如同雷霆般射出!不偏不倚,正中“天”字的核心!

  三支利箭,如同三枚血色的楔子,深深地钉入了那象征着大明王朝天命所归的匾额之中!箭杆兀自嗡嗡作响!

  “从今日起!”

  李自成放下长弓,声音如同洪钟,响彻在承天门广场。

  “这天下!姓李了!”

  随着他的话音,一面巨大的、崭新的“闯”字王旗,在承天门城楼最高处,迎着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猎猎招展!

  大明,亡了!
  http://www.bixia5.cc/book/24410/5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