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时砂遗楼 >第615章 科技创新成果的初步应用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15章 科技创新成果的初步应用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967 年深秋的德黑兰,时沙暴卷起的青铜色沙粒正拍打着救援指挥中心的防弹玻璃。江浅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电磁波形,林舟博士研发的屏蔽防护服在模拟沙暴舱里已经坚持了 72 消时,那些原本能在三小时内腐蚀钢铁的沙粒,此刻在防护服表面凝结成无害的灰色粉末。

  “第 17 版防护服的镍铬合金网,对时砂磁场的屏蔽率达到 91%。” 林舟的全息影像有些闪烁,他身后的实验室里,几名研究员正用磁力计检测防护服的残余磁场,“但重量还是超标 —— 每件 8.7 公斤,救援人员穿久了会影响动作。”

  江浅抓起一件样品防护服,指尖划过肘部的凯夫拉耐磨层。布料间编织的金属丝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是用 1938 用安德烈发现的螺旋磁场原理制作的新型材料。“把合金网的密度从每平方厘米 120 目降到 90 目。” 她突然扯开衣领,露出里面的贴身监测仪,屏幕上显示她的心率因防护服的重量而上升了 15%,“救援时速度比防护更重要,我们要的是灵活的盾牌,不是笨重的铠甲。”

  实验室的通讯器突然响起,印度应急分队传来紧急信号:德里的贫民窟出现时空裂隙,三名救援人员被卷入 1947 年的印巴分治现场,他们携带的老式定位器在时空乱流中完全失效。江浅立刻调出时空定位系统的测试数据,屏幕上的绿色光点在德里老城区的三维模型里稳定闪烁 —— 那是新系统在混乱磁场中捕捉到的信号。

  “让他们启动定位信标。” 她按下加密通讯键,指甲在磨损的按键上留下浅痕,“第 4 代系统用了荷鲁斯仪式里发现的螺旋编码,能在时空重叠区域保持信号稳定,就像古埃及人用星图定位的原理。”

  两小时后,德里的救援现场传来画面。穿着新型防护服的队员正穿过扭曲的时空裂隙,他们背后的荧光条在青铜色沙雾中划出清晰的轨迹。队长拉吉的头盔摄像头拍到令人震惊的一幕:1947 年的街头,穿着传统纱丽的妇人正惊恐地看着这些 “未来人”,而时砂在防护服表面凝结的粉末,恰好形成了保护罩,让两个时代的人能短暂对视却不互相干扰。

  “定位系统显示他们在老德里的月光集市。” 林舟的声音带着兴奋,屏幕上的坐标正在缓慢移动,“误差不超过五米,比之前的系统精确了三十倍!”

  江浅注意到拉吉的防护服袖口在摩擦中露出了金属网,那些沙粒立刻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聚集过来。“让他立刻启动应急密封!” 她对着麦克风大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袖口的自修复涂层是用 1938 年的生漆改良的,遇空气会自动固化!”

  拉吉的动作快如闪电,当密封涂层在袖口形成琥珀色的保护膜时,聚集的沙粒突然失去活性,纷纷坠落在地。他对着摄像头举起救援包,里面的时空定位信标正发出稳定的蓝光:“我们找到失踪的人了!他们被困在 1947 年的面粉仓库,定位系统显示仓库的承重墙即将被时砂腐蚀坍塌!”

  江浅调出仓库的建筑图纸,1947 年的砖木结构在石砂侵蚀下,承重能力会下降 60%。“让他们用电磁切割器。” 她翻出工具清单,那是用航天材料制作的新型设备,刀刃上的等离子体能够瞬间熔断被沙粒侵蚀的木材,“注意切割角度 ——37 度,这个角度的磁场干扰最小,1965 年我们在修复比萨斜塔时验证过。”

  当等离子体刀刃接触木材的瞬间,时砂突然爆发出刺眼的白光。拉吉的头盔记录仪捕捉到惊人的画面:那些被切割的木屑在电磁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与防护服金属网相同的螺旋结构。“它们在模仿!” 拉吉的声音带着颤抖,“这些沙粒正在学习我们的防护原理!”

  江浅突然想起琼斯博士的话:时砂就像婴儿,会模仿接触到的一切物质。她迅速调出 1938 年南京实验室的配方:“往切割器里注入稀释的油烟墨溶液!” 她对着麦克风大喊,“碳元素能干扰它们的模仿能力,就像当年保护《永乐大典》的方法!”

  当墨色液体顺着刀刃渗入木材时,白光果然熄灭了。拉吉趁机带着失踪人员穿过时空裂隙,防护服表面的沙粒在返回 1967 捻的瞬间,全部变成了无害的粉末。指挥中心里爆发出掌声,江浅却盯着屏幕上残留的螺旋磁场 —— 它与古老仪式中出现的能量场有着惊人的相似。

  “林博士,把定位系统和仪式的声波频率对接。” 她突然开口,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复杂的指令,“也许我们能创造出更强的防护场,就像科技与古老智慧的共振。”

  三天后的巴格达炼油厂,新成果的应用创造了奇迹。穿着轻量化防护服的工人,在电磁屏蔽场的保护下,成功更换了被腐蚀的储油罐阀门。时空定位系统则精准锁定了泄漏点,让修复时间从之前的 12 小时缩短到 47 分钟。当最后一个阀门拧紧时,工头哈桑抚摸着防护服上凝结的沙粒粉末,突然对着江浅的全息影像鞠躬:“这些衣服不仅能挡沙,还能让我们看清彼此的脸 —— 在时砂里,这比什么都重要。”

  江浅看着屏幕上工人脸上的笑容,那些被防护服护目镜放大的眼睛里,闪烁着与 1938 和南京实验室里相同的光芒。林舟突然发来新的测试报告:第 18 版防护服的重量降到了 5.3 公斤,定位系统的误差缩小到 2.3 米,而最令人兴奋的是,当系统与古老仪式的声波同步时,防护范围扩大了整整三倍。

  “下一步该测试集体防护了。” 江浅在笔记本上写下计划,窗外的时沙暴正在减弱,阳光透过云层在沙漠上投下金色的光斑,“让开罗的应急分队准备 —— 吉萨金字塔的游客中心出现了时空裂隙,这次我们要用科技与仪式的结合,筑起更大的防护网。”

  当第一支配备新装备的救援队抵达金字塔时,江浅的通讯器传来法尔西博士的声音:“阿依莎祭司已经准备好了荷鲁斯仪式,她的权杖会与你们的定位系统同步。” 背景里传来祭司们低沉的吟唱,与救援队员的电磁设备发出的嗡鸣完美融合,“记住,1938 年的智慧和 1967 年的科技,本就是同一条河流的两岸。”

  江浅站在指挥中心的星空图前,看着代表救援队的光点在金字塔周围形成完整的防护圈。那些闪烁的信号与猎户座的腰带三星连成直线,恰好与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的星图吻合。她突然明白,所谓创新,不过是让不同时代的智慧在时空中相遇,就像此刻,电磁屏蔽场与古老咒语的共振,正在编织出对抗灾难的全新力量。

  夜幕降临时,金字塔上空升起淡金色的光罩。时砂在光罩外疯狂碰撞,却始终无法穿透那层由科技与仪式共同构筑的屏障。江浅的笔记本上,新的计划正在成形:将防护技术与更多文明的古老智慧结合 —— 用中国的罗盘校准磁场,用玛雅的历法预测时空轨迹,用巴比伦的星图优化定位系统。

  “也许我们一直都错了。” 她对着屏幕上的林舟说,指尖划过那些代表不同文明的符号,“对抗时砂的不是科技,也不是仪式,而是人类跨越时空的理解与合作。”

  屏幕那头,林舟正调试着新的防护设备,背景里传来哈桑和阿依莎的笑声 —— 一个在讲解电磁原理,一个在教授仪式手势,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在共同的目标下变得无比和谐。江浅合上笔记本,封面的螺旋图案在灯光下仿佛活了过来,像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时沙暴中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
  http://www.bixia5.cc/book/24595/7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