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守护者与科研团队的合作深化
推荐阅读:
吞噬古帝苏辰
苏辰苏昊
道长别装了,我知道你会仙术
重生都市仙帝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南知意帝释景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967 年初暑的日内瓦联合实验室,3d 打印机的嗡鸣在无菌舱内回荡。生物学家苏菲戴着防静电手套,将 1938 年陈守义的基因样本注入液态金属,透明的溶液瞬间泛起青铜色的涟漪,在模具中凝结成螺旋状的手环。手环内侧的七圈纹路正在缓慢旋转,每圈都对应着不同时空的能量频率 —— 这是科研团队耗时三个月的成果,专为增强守护者的能量感知设计。“第一版原型机在两河流域测试时,铁匠的定星锤差点把它融了。” 材料工程师马克递过冷却后的手环,金属表面还残留着 1913 年时砂的结晶痕迹,“现在加入了陨铁粉末,能承受 800c的能量冲击。” 他调出全息图纸,手环的能量接口处,清晰可见与 1967 连神经头盔兼容的通用协议,“就像给不同时空的插头装了转换器。”
江浅将手环递给刚结束训练的陈守义。金属接触到他左臂印记的瞬间,七圈纹路突然亮起,在空气中投射出三维能量场图谱 ——1913 年的铁匠正在修复裂隙,1938 年的张敏在引导孩子们撤离,1967 年的艾伦在调试防护盾,每个光点的亮度都代表着实时能量强度。“这比发报机直观多了。” 陈守义转动手腕,图谱随之旋转,某个闪烁的红点格外刺眼,“那里是东京地铁?能量波动有点异常。”
苏菲的瞳孔在护目镜后收缩。东京山田的监测数据刚刚传来,时空裂隙的扩张速度突然加快了 0.3 赫兹,而手环提前 17 秒就发出了预警。“它能捕捉到 0.01 赫兹的能量差。” 她调出手环的感应原理示意图,那些螺旋纹路其实是微型能量传感器,“就像 1938 年林医生能通过脉搏判断伤势,现在你们能‘触摸’到时空的脉搏。”
在隔壁的装备车间,1913 年的铁匠正试着穿戴新研发的能量背包。帆布材质的背囊上缝着七块陨铁制成的能量板,每个板块都刻着不同的螺旋符号。当他将定星锤插入背包侧面的接口时,能量板突然亮起,在地面投射出与两河流域主裂隙相同的能量模型。“这玩意儿能存住能量?” 铁匠的手指在能量板上划过,能感觉到里面流淌的时砂能量,像被驯服的铁水。
“最多能储存三次时空校准所需的能量。” 能源专家艾娃调整着背包的调节阀,“1967 年的超导线圈能锁住能量流失,而 1913 年的陨铁板负责稳定频率 —— 就像你们铁匠铺的储煤仓,既要有足够的燃料,又不能让火灭了。” 她按下背包上的释放键,一道银白色的光丝从喷口射出,在墙面画出完美的螺旋,与陈守义觉醒时的光丝完全一致。
1938 年的张敏捧着新设计的教案本走进来,封面的朱砂印记与手环产生共振。当她翻开书页时,全息投影自动展开,将 1913 年的防护口诀、1938 年的应变方案、1967 年的能量公式整合在一起。“学生们的笔记帮了大忙。” 她指着页面边缘的小字,那是被救的孩子们写下的 “安全信号”,“科研团队把这些情感能量编码成了程序,现在教案本能自动生成最适合当前场景的方案。”
艾伦的神经头盔在这时完成了最后调试。头盔的感应区新增了七个触点,分别对应其他守护者的能量频率。当他戴上头盔时,眼前的全息界面突然多出六个小窗口,实时显示着铁匠的能量储备、张敏的防护范围、陈守义的基因稳定性。“这叫‘神经互联’。” 他操控虚拟光标,将东京的裂隙数据同步给所有成员,“就像 1938 年的电台组网,只是现在我们能共享视野。”
实战测试在模拟训练场展开。当青铜色的时砂暴形成旋涡时,铁匠的能量背包自动释放储备能量,在地面组成防护基底;张敏的教案本投射出动态路线图,引导虚拟市民撤离;陈守义的手环突然发出蜂鸣,预警某个隐藏的时空碎片 —— 这比监测系统的反应快了 23 秒。艾伦的神经头盔将所有数据整合,生成最佳解决方案,三个时空的能量在他的引导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立体防护网。
“能量损耗降低了 40%。” 江浅看着实时数据,防护网的稳定性比上次提升了 27 个百分点,“最关键的是响应速度,以前需要三分钟的协同准备,现在只需 47 秒。” 她注意到铁匠的背包在自动补充能量,那些吸收的时砂正在陨铁板上凝结成 1913 年江南的稻穗形状,“设备不仅在辅助你们,还在学习你们的能量特征。”
训练间隙,陈守义发现手环的内侧刻着细小的花纹 —— 那是用摩尔斯电码刻的 “永不独行”。老王的发报机在这时收到信号,科研团队用 1938 年的电波频率发来消息:“所有设备都预留了手动操作模式,就像老式钟表总有发条,关键时刻还能靠最原始的方式运转。”
在后续的救援行动中,这些设备展现出惊人的威力。在开罗的时沙暴中,阿依莎的手环捕捉到深埋地下的能量源,能量背包释放的防护盾精准覆盖了香料市场;在重庆的时空裂隙修复中,张敏的教案本自动调出 1938 年的防空洞图纸,与 1967 年的地质数据结合,找到了最佳加固点;在纽约地铁的危机中,艾伦通过神经互联,引导铁匠的定星锤打出跨越三个时空的能量光丝。
“这不是取代能力,是放大勇气。” 江浅在庆功会上展示设备的核心部件,那是用各时空的材料混合制成的:1913 年的陨铁、1938 年的弹壳、1967 年的芯片,“就像陈守义背上的肉芽,人类的智慧与守护者的能力,正在这些设备里实现共生。”
铁匠突然举起定星锤,锤头与能量背包的接口碰撞,发出三短一长的节奏。所有设备同时响应,在会场中央组成巨大的螺旋。“俺爹说,好工具要像自己的手一样听话。” 他的手环与其他设备产生共鸣,“现在这些玩意儿不光听话,还懂俺们在想啥 —— 这才是真的合为一体。”
深夜的实验室,苏菲在显微镜下观察手环的磨损痕迹。那些与印记接触的地方,金属表面长出了纳米级的螺旋结构,与陈守义的基因序列完全匹配。“它们在生物融合。” 她在报告中写道,“设备不再是外部辅助,正在成为守护者身体的延伸。” 窗外,守护者们的设备在月光下泛着光,像无数颗星星,在科研与勇气的交织中,组成了新的守护星座。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时,新一批设备的图纸正在生成。设计栏里,科研人员与守护者的名字并排出现,在 1913 年的手绘草图、1938 年的修改笔记、1967 年的三维模型旁,有人用朱砂写了一行字:“所谓神器,不过是人心的延伸。” 江浅知道,这种合作的深化,才是对抗时空风暴最坚实的基础 —— 就像不同时空的齿轮,终于在共同的使命中,找到了完美的咬合频率。
http://www.bixia5.cc/book/24595/7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