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时空修复行动中的环境考量
推荐阅读:
吞噬古帝苏辰
苏辰苏昊
道长别装了,我知道你会仙术
重生都市仙帝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南知意帝释景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913 年的庙宇后山坡,小周正用桃木剑在能量节点旁划出浅沟。剑刃切开的泥土泛着湿润的黑褐色,草皮被小心地卷成筒状,用艾草绳轻轻捆好放在竹篮里 —— 这些草皮将在仪式结束后原样铺回,连根系朝向都不能出错。“周老,这块地的蚯蚓特别多,” 他蹲下身拨开土块,指缝间的能量液珠落在蚯蚓身上,竟让它们欢快地扭动起来,“按 1967 年江博士说的,这是土壤健康的标志,咱们开挖能量沟得绕着它们的洞穴走。” 老者用青铜杖在地上敲出标记,杖端的铜铃每响一声,周围的野花就会轻轻颤动:“记住,地脉就像人的血管,植被是汗毛,伤了一根都要疼半天。”庙宇前的空地上,守护者们用竹片代替石块搭建临时祭坛。竹片间的缝隙里塞满艾草和谷壳,既能固定能量流又能快速降解,连绑竹片的绳子都是用桑树皮纤维拧的,三个月后就会自然腐烂。“烧符用的松香得控制量,” 负责祭祀的老妪用陶勺舀起松香粉,每勺都严格称量,“1938 年的张姑娘说,过量会让能量流带着焦味,影响山谷里的蜜蜂采蜜。” 孩童们提着陶罐跟在后面,将仪式残留的朱砂水收集起来,罐底铺着荷叶 —— 这些水会被用来浇灌庙后的古柏,老人们说这叫 “取之于土,还之于土”。后来 1967 年的卫星图像显示,这片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比周边高出 11%,连鸟雀都比别处多三成。
1938 年的山谷里,赵队长的士兵们正用刺刀代替工兵铲清理场地。刺刀尖挑开的石块被按大小分类堆放,棱角处都用棉布包着,防止划伤路过的野兽。“张姐,能量监测仪显示这边的地衣特别敏感,” 小李举着仪器跪在地上,屏幕上的绿色波形因他的呼吸轻轻起伏,“1967 年的报告说,这种地衣对铜离子特别敏感,咱们的铜徽章结晶得用木盒密封起来。” 防空洞的入口被伪装成天然石洞,洞口种植的葛藤顺着预设的竹架攀爬,既隐蔽了洞口又能吸收炮弹震落的粉尘。当反冲能量冲击时,葛藤的叶片会自动合拢,将有害物质锁在叶脉里,李教授在笔记本上画下这一幕,旁边标注着:“最原始的生物防护系统,效率比活性炭高 30%。”
铜徽章结晶的清洗用水是士兵们用行军锅蒸馏过的。蒸馏时加入的艾草和薄荷,既能净化水质又能让能量流带着草木香,连清洗后的废水都要集中在陶缸里,加入谷壳发酵成肥料,用来浇灌战士们种的南瓜。“这缸废水明天就能用了,” 张姐用木棍搅拌着缸里的液体,泡沫泛起的能量纹与 1913 年庙宇的完全一致,“你们看南瓜藤的长势,比用清水浇的茂盛多了,这就是江博士说的‘循环利用’。” 远处的溪流边,士兵们正用竹篮过滤能量污染的溪水,篮底铺着 1913 那传来的云锦碎片 —— 这些布料能吸附能量杂质,晒干后还能当引火物,一点都不浪费。
1967 年的实验基地像个巨大的生态迷宫。所有建筑的屋顶都覆盖着景天科植物,既能隔热又能吸收实验产生的微量辐射,连空调排出的冷凝水都被收集起来,经过玄石过滤后用来灌溉这些植物。“看这个能量缓冲池,” 江浅指着基地中央的人工湖,湖水清澈得能看见底栖的螺蛳,“池底的鹅卵石是 1938 年的废弹壳熔铸的,上面附着的藻类能分解 90% 的能量代谢物。” 实验室的墙壁上,苔藓监测屏正实时显示环境数据,哪种苔藓发黄就说明哪种能量污染物超标 —— 这些苔藓的基因里植入了 1913 年艾草的抗逆基因,比任何电子仪器都灵敏。
玄石涂层的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循环系统。研磨玄石产生的粉尘被负压装置吸走,与桐油混合后制成能量蜡烛;废水经三次过滤,最后一次用的滤材是 1913 年绸缎庄的边角料,过滤后的水清澈得能养金鱼。“小王,把今天的废料处理记录传给 1938 年,” 江浅对着对讲机说,看着屏幕上的废料转化率达到 98%,“他们的战地医院正需要这种能量蜡烛消毒。” 车间外的生物处理区,蚯蚓养殖场里的红色虫群正欢快地吞噬着有机废料,它们排出的粪便被送到 1913 年的稻田,让那里的稻谷增产了两成 —— 这条跨越时空的生态链,连最挑剔的环保专家都赞不绝口。
三个时空的生态恢复计划在虚拟空间汇总时,江浅发现了惊人的默契。1913 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农谚、1938 年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毁大地一草一木” 的战场纪律、1967 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在能量图谱上形成完美的重叠。“你们看 1913 年的退耕还林计划,” 江浅指着屏幕上的梯田模型,那里的作物轮作周期与 1967 年的土壤修复周期完全同步,“和我们的生态补偿机制原理相同,只是表述方式不同。”1938 年的张姐突然插话,她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植被分布图:“我们在战壕边种的紫花苜蓿,既能固氮又能给能量流带路,1967 年的数据库说这叫‘生态多功能性’。”
反冲能量最强烈的区域,守护者们采用了 “以自然制自然” 的策略。1913 年的老松树下,种植着能吸收负能量的蕨类植物;1938 年的弹坑被改造成雨水花园,菖蒲和芦苇在净化能量的同时,还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1967 年的辐射区边缘,种植的向日葵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花盘里,花盘成熟后再集中处理 —— 这些植物形成的防护带,比任何人工装置都有效。“这是 1913 念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 老者的青铜杖在蕨类植物旁轻敲,杖影与 1967 年的激光监测线重叠,“万物相生相克,能量也一样,找到能和它做朋友的植物,比硬拼管用。”
时空裂缝闭合后的第一个春天,三个时空同时开展生态评估。1913 年的能量沟里,当年种下的葛藤已经爬满了山坡,与原生植被融为一体;1938 年的战壕变成了野花带,蜜蜂在 1967 年引进的蜜源植物间忙碌;1967 年的实验基地拆除了大部分建筑,只留下能量监测塔,周围长满了从 1913 年移植的草药。江浅的全息影像站在 1938 年的野花带里,看着蝴蝶翅膀上的能量纹与 1913 年的相同,突然明白:“最好的修复不是让环境回到过去,而是创造一个能容纳所有时空记忆的新生态。”
夜幕降临时,1967 年的监测塔发出柔和的绿光。这是环境达标信号,三个时空的监测数据同时显示:所有区域的生态指数都超过了修复前的水平。江浅站在塔下,看着 1913 年的萤火虫顺着能量流飞来,与 1938 年的萤火虫在塔尖汇合,它们的荧光组成 “和谐” 二字。“这才是时空修复的终极目标,” 她对着通讯器轻声说,声音里带着泪光,“不仅要修复裂缝,更要修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远处的科技园区里,新出厂的环保设备正准备发往三个时空,它们的核心技术,都来自这场行动中发现的自然智慧。
http://www.bixia5.cc/book/24595/7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