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开工柳色新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正月初八,天刚蒙蒙亮,清河镇还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和年节的慵懒气息。

  柳青却早早打开了工坊的大门,将两挂红鞭炮挂在门口。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声惊醒了寂静的村落,也宣告着清河柳编工坊正式开工。

  不一会儿,“五凤”和其他工友们便说说笑笑地来了,人人手里都拎着东西。

  王婶家的腊肠、李嫂做的年糕、赵家媳妇带来的炒花生……工坊里瞬间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欢声笑语。

  “青丫头,过年相看没有啊?”王婶一来就打趣,引得大家哄笑。

  柳青脸一红,赶紧转移话题:“活儿多着呢!灯罩订单还差三百个,新的茶席设计图也得打样…”

  说笑归说笑,一进入工作状态,大家都严肃起来。然而,开工的喜悦很快被一个坏消息冲淡。

  张磊盯着电脑屏幕,脸色凝重:“青姐,你看。”

  是淘宝后台的几条新评价,来自一个南方的客户:

  “长虫眼了,失望!”

  “手工的东西就是不靠谱,潮一点就变形,慎买!”

  下面还有几张配图,原本精美的灯罩上确实有一个针孔大的虫眼,形状也有些扭曲。

  工坊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这些差评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每个人头上。

  “怎么会这样?”周明拿起一个库存的灯罩仔细检查,

  “我们用的柳条都处理过了啊。”

  “普通的防潮防蛀处理,对付潮湿的地方恐怕不够。”

  柳青眉头紧锁,上次出了一次这种问题,看来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直沉默的爷爷走了过来,拿起那个发霉的灯罩看了看,又闻了闻。

  “火候不够。”

  他下了判断,转身对柳青说:“去我屋里,把上次那个用完的黑陶罐搬来。”

  柳青依言去找那个陶罐。

  上手一掂,沉甸甸的。

  她记得上次用光了,爷爷说没有配方的。

  “这是什么时候做的?”

  爷爷打开密封的油纸,一股浓郁奇特的草药味散发出来,里面是混合好的粉末。

  “黄柏、花椒、明矾…还有几味你奶奶添的,我记不清了,又去请教了三叔和几个老人,才做出来的。”

  爷爷抓了一把粉末,

  “这是老法子,防虫防霉,还能让柳条带点淡香,颜色也更温润。”

  他指挥大家重新烧水,按比例加入药粉,然后将需要返工的灯罩和新的柳条一起放入浸泡。

  “得泡足十二个时辰,再阴干三日。”

  爷爷叮嘱,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柳青看着爷爷坚毅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

  防虫防霉的配方,只能在一次次摸索中寻求完善了。

  希望经过这次改良,火候足够!

  中午休息时,柳青收到了程诺的短信:

  “柳青,新年好。开工大吉。不知前几天提及的合作之事,你考虑得如何?期待与你共事。”

  文字得体,却透着一种商业化的急切。

  柳青看着工坊里正在忙碌处理问题灯罩的伙伴们,回复道:

  “程先生新年好。谢谢厚爱。工坊近日在处理一批紧急的质量问题,待解决后,我们再详谈合作不迟。”

  她放下手机,心里反而踏实了。

  程诺描绘的蓝图固然吸引人,但眼前这些实实在在的难题、需要她负责的订单和信任她的工友,才是她当下最该珍惜和守护的。

  整个下午,工坊里都弥漫着那股奇特的草药香。

  大家分工合作,拆解、浸泡、晾晒……没有人抱怨返工的繁琐。

  李阿婆也来了,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将拆下来的还能用的柳条重新归类整理。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处理好的柳条已经挂在通风处阴干,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和木香。问题虽然还没完全解决,但方向已经明确,人心也安定下来。

  柳青最后一個离开工坊。她锁上门,回头看了一眼在暮色中整齐悬挂的柳条,它们像是一道道金色的帘幕,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新年的希望。

  爷爷正在院门口等她,锅里温着简单的晚饭。

  “解决了?”爷爷问。

  “嗯,按您的法子,应该没问题了。”

  “那就好。”

  饭桌上很安静,只有碗筷的轻响。但柳青觉得,这是她过年以来,吃得最安心的一顿饭。

  她知道,她的根就在这里,在这片飘着柳条清香的工坊里,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这里的需要和责任,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坚定。

  三天后,经过古法药方浸泡并阴干好的柳条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浅琥珀色,手感温润,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清香。

  用它们重新编织出的灯罩,不仅结构更加紧密,整体质感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柳青亲自打包,附上一封诚恳的道歉信和一份说明古法处理工艺的小卡片,将替换的新灯罩寄给了给出差评的客户。

  一周后,那条差评下多了一条长长的追评:

  “太惊喜了!卖家不仅及时联系道歉,寄来的新灯罩简直像艺术品!有一种很特别的香气,手感也超级好,挂在客厅里朋友们都问在哪买的。手工的东西确实有温度,之前错怪了,特意来补五星!大力推荐!”

  工坊里一片欢腾,这不仅挽回了信誉,甚至成了活广告。不少人冲着这“会呼吸的柳编”下了单。

  但柳青没有沉浸在喜悦里。

  她让周明和张磊彻底清查了库存的柳条,发现之前那批问题灯罩使用的柳条,来自同一个供应商提供的“特价批次”,实际上是存放不当的旧料。

  “不能再依赖不靠谱的供应商了。”

  柳青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我们必须把源头掌握在自己手里。”

  她计划跳过中间商,直接与周边村落种植柳树的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由工坊制定严格的柳条等级标准,从源头上控制质量。

  就在柳青忙着联系农户时,程诺的黑色SUV停在了工坊门口。

  他今天穿得休闲了些,但精英气质不减,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

  “不请自来,希望没打扰你们。”

  他笑容温和,目光扫过工坊里新晾挂的柳条,

  “咦?这批柳条的成色好像特别棒?”

  柳青简单解释了古法防霉处理的事。程诺听得极其认真,眼中闪过精明锐利的光:

  “天然环保,还有独特香气……这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卖点!完全可以打造成高端系列!”

  他随即递上一份计划书:

  “柳青,这是我做的初步合作规划。拾光文创愿意前期投入一百万,成立合资公司,你以技术和品牌入股,占股30%。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深度开发‘流光柳丝’和这种‘古方柳编’,申请专利,进行规模化生产……”

  计划书做得非常专业,市场分析、品牌定位、营销策略一目了然,前景描绘得极其诱人。张磊和周明在旁边看了几眼,都忍不住吸气。

  但柳青越看,眉头蹙得越紧。计划书里明确要求“流光柳丝”技艺为合资公司独家所有,并且提出了明确的产量和盈利指标。

  爷爷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拿起计划书翻了翻,指着“量化生产”和“专利独家”几条,哼了一声,没说话,但态度显而易见。

  程诺敏锐地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立刻补充道:

  “当然,细节可以再商量。我理解您对传承的重视,但商业化是让技艺活下去并且发扬光大的最好途径。我们可以聘请最好的设计师,把清河柳编推向国际舞台……”

  他的话很有说服力,柳青也承认他说得部分在理。但一想到要将奶奶的绝技变成公司的独家资产,要为了产量而妥协质量,她的心里就堵得慌。

  工坊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看着柳青。

  她深吸一口气,将计划书轻轻推回给程诺:

  “程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赏识和这份用心的计划。但是……对不起,目前阶段,我可能无法接受这样的合作方式。”

  程诺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能告诉我原因吗?是条件不满意?”

  “不,条件很好。”柳青摇摇头,语气坚定,

  “是方向不同。我不想把流光柳丝锁进专利柜里,也不想为了规模而牺牲掉每件作品的独特性。工坊现在虽然小,但它能保证每一件出自我们手的柳编,都是不负清河柳编这个名字的。”

  她看向爷爷,爷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她又看向周围屏息凝神的工友们:

  “而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它关系到我们整个工坊,关系到愿意把手艺传给我们的李阿婆,也关系到以后可能想来学的每一个人。”

  程诺沉默了片刻,终于收回了计划书,脸上看不出喜怒:

  “我尊重你的决定。但希望你不要完全关闭合作的大门,拾光文创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送走程诺,工坊里的人都松了口气,却又有些莫名的失落,毕竟那是一个看起来触手可及的辉煌未来。

  柳青拍了拍手,打破沉寂:

  “都愣着干嘛?活还多着呢!周明,跟我去趟李家庄,看看他们村的柳林。张磊,把古方处理的流程标准化一下。王婶,那批新订单的底该起针了……”

  她没有沉浸在拒绝的遗憾里,而是立刻行动起来。

  程诺的计划像一面镜子,照清了她真正想走的路。

  或许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必须踏实,必须对得起手艺和传承。

  第二天,柳青就和周明走访了几个村子,最终与李家庄的几户农户达成了柳条直供意向。

  她亲自下到柳林,教农户如何根据季节和树龄科学采伐、初步处理。

  回程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周明忽然说:“青姐,其实昨天……有点可惜。”

  柳青看着远处笼罩在暮色里的工坊屋顶,笑了笑:

  “不可惜。靠别人铺好的路,走得再快,也闻不到自己踩出来的泥土香。”

  她加快脚步,她得赶紧回去。新的古方柳编系列,她已经有灵感了。
  http://www.bixia5.cc/book/24682/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