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椅子定价
推荐阅读:
吞噬古帝苏辰
苏辰苏昊
道长别装了,我知道你会仙术
重生都市仙帝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南知意帝释景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张磊的记账系统里,数字冰冷而残酷。他将承物椅的成本一项项拆解开来讲给大家听:
“第一个就是材料成本。柳条是精选冬柳,有百分之五十的淘汰率。
藤条是特定年份的老藤,需进山采集处理。还有耗费力气的春柳丝,这些的成本是一千八百五十元。”
“再就是工时成本,主要匠人120小时,辅助工80小时。这些加起来八千四百元。”
“还有测试损耗大约九百元,终身服务核算未来可能产生的维护、物流、人力成本等,一千五百元。”
“包装、物流、管理摊销等费用八百元。”
“最后还有基础成本,所有加起来总计要一万三千四百左右。”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这还只是成本,还没算上任何利润。
“这……这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王婶首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发干,
“一万多块买一把……柳条椅子?”
在她认知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周明皱着眉头:
“但我们不能按成本卖啊!我们也要发展,要扩大,要有利润投入研发!按行业惯例,怎么也得加一倍吧?”
那意味着逼近三万。
张磊比较理性:“这个成本核算可能偏高了,尤其是工时和服务预提。但即使打七折,成本也在九千左右。定价确实是个难题。”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柳青。
柳青没有立刻回答。她让周明去调研市场上类似定位的产品。周明带回来的信息同样令人压力倍增。
国内顶尖竹艺大师的作品,价格在二到八万不等;
北欧独立设计师的手工实木椅,价格普遍在三万以上;
甚至一些国际大牌的仿藤编塑料椅,也能卖到上万。
“看,我们有得打!”
周明有些兴奋,
“我们的东西比他们更有温度,更有故事!”
“但人家认的是大师名头,是国外品牌。”
张磊给他泼冷水,
“我们清河柳编在外面,很多人还觉得是编菜筐的。”
这话虽然刺耳,却是现实。材质的卑微出身,是横亘在高端化路上最大的认知障碍。
柳青打电话给程诺,直言不讳地说明了成本和定价的困境。
程诺在电话那头笑了:“柳青,你陷入了一个误区。你现在卖的不是柳条,是综合价值体。”
他快速给出了他的策略。
价格方面可以直接锚定三万八千八这个区间,低于国外品牌,高于国内普通手工艺,传递轻奢艺术品定位。
接下来价值分解方面,可以在宣传中清晰分解价格构成。
例如800小时匠心手作,传承自抗战时期的‘六角叠丝’绝技,独一无二的专属编号与档案还有终身维护承诺等。
投放渠道要精准,绝不进入普通家居卖场。
只通过设计师渠道、高端民宿合作、画廊艺术展、私人订制会所进行露出和销售。
故事包装方面可以重点讲述椅子异响事件与上门维修的故事,将终身服务从成本转化为最具说服力的价值点。
程诺总结,“总之你要让消费者觉得,他花的钱里,有一部分是为了一份未来的保障和一份独特的情感连接。”
这些道理柳青都懂,但是事实依然让她手心出汗。
会议再次召开,争论更加激烈。周明支持程诺的策略,认为必须打破价格天花板。
王婶和李婶则觉得这简直是骗钱,心里不踏实。
张磊态度居中,认为可以尝试但需谨慎。
一直闭目养神的爷爷,忽然睁开了眼,敲了敲烟袋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争啥?”
老人声音平静,
“我就问一句:你们编那把椅子,耗的那份心,费的那些劲,觉得它该值多少?摸着良心说。”
他浑浊却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
“觉得值,就别怕人嫌贵。觉得不值,现在就拆了当柴烧。”
一句话,让所有的争论都沉默了。
柳青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成本,我们无法压缩,那是我们承诺的底线。利润,我们必须要有,那是工坊发展的未来。”
她走到白板前,写下了一个数字,三万六千八。
“就这个价。”
她的声音斩钉截铁,
“而且,我们要把张磊的这份成本核算表,简化后,印在我们的产品图册里。”
“什么?”周明和张磊都惊了。
“疯了吗?哪有人自曝成本的!”王婶也反对。
“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家。”
柳青目光坚定,
“我们要告诉客户,钱花在了哪里。材料、时间、承诺,这些不是成本,是价值。我们敢透明,就敢要这个价。”
这是一种冒险,一种近乎偏执的诚实。
最终,方案定了下来。
第一把承物椅为零一号,定价三万六千八百元。
图册的最后一页,会有一张名为价值构成的示意图,直观展示价格的大致组成部分。
当柳青将最终定价告诉竹韵茶舍老板时,对方沉默了几秒,然后大笑:
“柳小姐,你们是我见过最敢也是最有意思的卖家。行!就冲这份实在和自信,这椅子,尾款马上打!”
凭借竹韵茶舍老板的人脉背书宣传,前三把柳藤椅陆续被三家高端会所订走。
紧接着一位上海独立设计师订走了第四把椅子,用于一个极受关注的私宅项目;
一位常居日本的华人收藏家订走了第五把,看中的是其艺术性和投资潜力;
京城一家顶级私人会所也下了订单,作为其茶室空间的点睛之笔。
虽然陆续有了客户,但是真正的市场考验,才刚刚开始。
定价发布后的几天,工坊的电话和网络账号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冰火两重天状态。
清河工坊的产品图册,尤其是最后那页名为价值解码的透明成本示意图,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远超预期的涟漪。
来自大众层面的声音却并不友好。
工坊的社交媒体评论区充斥着冷嘲热讽:
“疯了疯了,柳条编的金子?”
“非遗不是护身符,这么搞是在消耗大众的情怀。”
“坐等打骨折,三千八考虑一下。”
“一看就是骗暴发户的智商税。”
但是在设计师、手工艺爱好者、小众生活美学社群中,它几乎获得了英雄般的礼遇。
“这才是消费应有的样子!知道自己为什么付费!”
“尊重手艺,尊重时间,尊重诚信。已关注,希望以后买得起。”
“光是终身维护这项承诺,就值回票价。很多奢侈品都做不到。”
“材料成本才占这么点?果然最贵的是人的时间和匠心。”
这些声音让工坊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暴涨,咨询量也增加了,但大多停留在赞叹和咨询层面。
然而,更多的声音是质疑和嘲讽。在一个知名的财经论坛上,有人贴出了这张图,标题是:
“扒一扒网红柳编椅的智商税,成本一万卖四万?”
帖子下面迅速盖起高楼:
“笑死,柳条不是河边随便砍的吗?这材料成本忽悠谁呢?”
“一天挣700?这匠人比程序员时薪都高了?镶金边了?”
“终身维护?这作坊能活过三年吗?画饼倒是会画。”
“典型的互联网营销,收割文艺青年韭菜。”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同行。
镇上的另一个柳编户老刘,直接在赶集时堵住王婶:
“你们工坊是真行啊!一把椅子卖我一年挣的钱!以后你们是高大上了,我们这些编筐卖篓的还怎么活?价格都被你们搅乱了!”
虽然语气像是开玩笑,但话里的酸意和不满谁都听得出来。
周边县市的柳编合作社甚至联合给镇上递了话,暗示清河工坊不正当竞争,破坏行业生态。
http://www.bixia5.cc/book/24682/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