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北京情缘爱到永远
推荐阅读:
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有没有一种可能散人也能制霸全服
仙路九万万里
XCY龙凤战队:加入PEL舞台
熊学派的阿斯塔特
尊敬的扫帚骑士大人
译电者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五岁宝宝炼神丹契万兽,无人能敌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长城结缘,恩爱顺义。——题记
四月的北京,树梢刚蘸上点新绿,风里还裹着残冬的冷意。顺义区李桥镇的洁净服装厂却像座烧得正旺的火炉,车间里的蒸汽混着布料的棉香,在吊扇的搅动下弥漫成一片朦胧。刘菲站在更衣室门口,把印着“北京晚报”的采访证别在毛衣外头,证卡上的照片被汗水浸得发皱,倒让她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显得更亮了。
“刘记者?”
身后传来怯生生的招呼声,刘菲回头时,正撞见个穿蓝色工装的姑娘。女孩手里的线轴“哐当”掉在水泥地上,滚出老远。她慌忙蹲下去追,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露出半截瓷白的脖颈,倒比车间里新到的坯布还要干净。
“我是柳絮,厂长说让我带您熟悉环境。”女孩抱着线轴站起来,指尖沾着几缕银灰色的线头,像落了场没化的雪。她的工牌晃了晃,“实习生”三个字的墨迹还新鲜,边角却已磨得起毛。
刘菲递过包纸巾:“叫我刘菲就行,不用这么客气。”她注意到女孩的解放鞋,鞋帮上沾着星星点点的布料碎屑,“刚来没多久?”
“三个月零七天。”柳絮答得飞快,又猛地低下头,声音细得像缝纫线,“好多工序还做不好,昨天锁边机还扎了手。”她把受伤的食指蜷起来藏在掌心,却还是露出了创可贴的边角。
车间里的缝纫机哒哒作响,像无数只春蚕在啃食桑叶。柳絮引着刘菲往前走,路过熨烫区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她指着传送带上的白色防护服说:“这些都是给冬奥会场馆做的,您看袖口的魔术贴,得贴三次才合格。”她伸手比划着,手腕转动时,刘菲看见她小臂上有片浅褐色的烫痕。
“烫的?”
柳絮慌忙把袖子往下扯了扯:“没事,刚开始不熟练,熨斗碰了一下。”她忽然抬头笑了,眼里闪着光,“但一想到运动员能穿我做的衣服,就觉得值。我老家在张家口,离赛场就一百多公里呢。”
刘菲在采访本上记下这句话,笔尖划过纸页时,忽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她刚毕业,住在通州的地下室,每天抱着采访本挤三小时公交跑新闻,也曾在深夜的编辑部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错别字掉眼泪。
接下来的日子,刘菲跟着柳絮学手艺。柳絮的手像有魔力,穿针时眼睛都不眨,线头在布面上跳着舞就连成了线。刘菲却总出错,锁边时把自己的袖口缝住三次,钉纽扣时还砸到了拇指。
“您别着急。”柳絮把自己的顶针摘下来给她,那枚银色的圆环上,已经磨出了细密的纹路,“我妈说,针线活儿得跟布料处成朋友,它才肯听话。”她蹲在地上帮刘菲拆线头,阳光从天窗斜照下来,在她发间织了层金网。
午休时,车间里的人渐渐走空。柳絮从布包里掏出个铝饭盒,里面是咸菜和馒头。她把馒头掰了一半递过来:“食堂的菜太咸,我妈从老家寄的咸菜,您尝尝?”
刘菲咬了口馒头,咸香的味道里混着阳光的气息。她看着柳絮低头啃馒头的样子,忽然问:“怎么想来北京?”
“我妈以前在村里的缝纫组上班,她总说我手稳,适合干这个。”柳絮的筷子在饭盒里划着圈,“这里管吃住,能攒下钱给我弟交学费。等实习结束留用了,我就能把我妈接来,让她看看天安门。”
刘菲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想起自己刚入职时,住在月租八百的地下室里,每天晚上对着天花板发誓,一定要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那时她总觉得北京太大,大得像片没有尽头的海,直到此刻看着柳絮眼里的光,才忽然明白,正是无数这样的微光,才把这座城市照得亮堂堂的。
周五下午,厂长特批了半天假。柳絮抱着洗干净的工装跑来找刘菲,脸颊红扑扑的:“刘记者,您去过长城吗?我听说慕田峪的桃花开了。”
刘菲看着她被洗衣粉泡得发白的指尖,忽然点了点头。
去慕田峪的公交摇摇晃晃地穿城而过。柳絮一直扒着窗户看,路过三元桥时,她指着那座旋转的立交桥问:“那是会转的吗?”逗得整车人都笑了。刘菲掏出相机,偷偷拍下她侧脸的轮廓,阳光透过玻璃落在她脸上,连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长城的台阶比想象中陡。柳絮穿着新买的白球鞋,一步一滑地往上爬,嘴里还念叨着:“我妈说,站得高就能看见老家的方向。”刘菲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扎着马尾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姑娘身上的劲儿,比长城的砖还要硬。
爬到北八楼时,风大得能把人吹跑。柳絮扶着垛口往下看,忽然蹲下来哭了。刘菲递过纸巾,听见她抽噎着说:“我刚才好像看见我妈了,她就在山底下给我招手呢。”
刘菲没说话,只是轻轻拍着她的背。远处的山峦叠着云层,桃花在风里落得像场雪。她忽然明白,这座横亘在北方大地上的城墙,从来都不只是砖石垒成的。它藏着无数人的牵挂,像柳絮这样,把乡愁缝进针脚里,把憧憬系在城砖上;也像她自己,把青春写进报道里,把梦想刻在字行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记者,”柳絮擦干眼泪站起来,眼睛红得像兔子,“您说,人能跟一座城发誓吗?”
刘菲刚要开口,却被她拉到垛口前。柳絮举起右手,声音被风吹得发飘,却字字清晰:“我柳絮,对着长城发誓,要在顺义好好干活,要让我妈过上好日子,要……要跟刘记者一直做朋友。”
刘菲看着她被风吹乱的头发,忽然也举起了手。山风里,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混着柳絮的,一起撞在城砖上,又弹回来,散进漫山的桃花里:“我刘菲,对着长城发誓,要永远记得今天的长城,记得顺义的车间,记得身边这个叫柳絮的姑娘。”
下山时,柳絮非要给刘菲买根老冰棍。两人坐在城根下的石阶上,舔着冰棍看夕阳。柳絮忽然指着远处的烽火台说:“您看,那像不像我老家的麦秸垛?”刘菲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落日的余晖里,烽火台果然像座金黄的草垛,在暮色里安静地卧着。
回去的路上,柳絮靠在刘菲肩上睡着了。她的呼吸很轻,像片羽毛落在刘菲的颈窝。刘菲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忽然觉得这次体验生活,比任何一篇报道都更让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北京。不是CBD的高楼,不是长安街的华灯,而是像柳絮这样的人,带着一身的力气和满心的热望,把他乡住成了故乡。
一个月后,刘菲的报道《顺义车间里的冬奥梦》登在了晚报头版。配图是柳絮趴在流水线上钉纽扣的样子,阳光从天窗照下来,在她身上织了件金衣裳。那天下午,柳絮拿着报纸在车间里跑,逢人就说:“这是我师傅,北京晚报的刘记者!”她的声音里带着骄傲,比自己得了奖状还要开心。
刘菲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柳絮塞给她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枚用银线绣的长城图案,针脚细密得像蜘蛛网。“我攒了三个晚上绣的,”柳絮的脸又红了,“您说过要去央视工作,以后看见这个,就想起顺义,想起我。”
刘菲把布包塞进采访本,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长城上的风,想起车间里的缝纫机声,想起柳絮那双总是沾着线头的手。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慢慢拼出了她对北京的新认知——这座城市的伟大,从来不只在于它的历史和繁华,更在于它能让每个平凡的人,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离开顺义那天,柳絮请了半天假,非要送刘菲去地铁站。路上,她一直叽叽喳喳地说车间的事:“王姐教我做了新款式的口袋,李叔说我锁边比以前快多了……”说着说着,声音忽然低了下去,“您到了央视,还会来看我吗?”
刘菲蹲下来,看着她眼里的忐忑,忽然想起刚认识时那个连说话都不敢抬头的姑娘。她伸手揉了揉柳絮的头发:“当然会,等你转正了,我请你去央视看晚会。”
地铁站台上,柳絮站在黄色安全线后面,像株刚抽芽的柳树。列车进站时,她忽然大声喊:“刘记者,您要好好工作啊!”声音被列车的轰鸣吞没,却清晰地落在刘菲心里。
半年后,刘菲接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调令。去报到的那天,她特意绕路去了趟顺义。洁净服装厂的门口,柳絮穿着崭新的工服在指挥卸货,胸前的“组长”牌闪闪发亮。看见刘菲的车,她笑着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件刚做好的防护服样品。
“刘记者,不,刘编导了!”柳絮把样品塞进她手里,“你看,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款式,轻便还保暖。”她的指甲盖上沾着蓝墨水,是画裁剪线时蹭上的,“我转正了,下个月就能把我妈接来。”
刘菲摸着防护服上的拉链,忽然想起那个在长城上哭鼻子的姑娘。时光好像没走多久,又好像已经走了很远。车间里的缝纫机还在哒哒响,阳光还是从天窗斜照下来,但眼前的柳絮,已经从棵需要人呵护的幼苗,长成了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树。
“我妈来了,我就带她去天安门,也带她去长城。”柳絮的眼睛弯成了月牙,“我要告诉她,我在这里挺好的,还认识了个特别好的朋友。”
刘菲看着她被阳光晒黑的脸颊,忽然觉得有些缘分真的能跨越山海。就像长城的砖,一块接着一块,砌成了永恒;就像她们的情谊,从车间到央视,从顺义到全城,慢慢铺成了岁月里最温暖的底色。
车开出顺义时,刘菲打开音响,里面放着那首《北京欢迎你》。她低头看着副驾上的防护服样品,忽然想起柳絮在长城上说的话。或许,真正的爱到永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像这样,把一个人的牵挂,变成另一个人的动力,把一座城的故事,写成两个人的传奇。
后来的日子里,刘菲在央视做得风生水起。她策划的《城市里的陌生人》系列报道,让无数像柳絮这样的外来务工者走进了大众视野。每次录节目时,她都会把那枚银线绣的长城别在话筒上,仿佛这样,就能听见顺义车间里的缝纫机声,看见长城上漫天飞舞的桃花。
再后来,柳絮真的带母亲去了长城。站在她们曾经发誓的垛口前,老人摸着城砖,忽然说:“这墙真结实,就像你们年轻人的心。”柳絮看着远处的群山,想起那个和她一起在这里发誓的姑娘,忽然明白,有些缘分就像长城一样,一旦在心里扎了根,就再也不会消失。
而刘菲每次路过顺义,都会去洁净服装厂看看。车间里的新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柳絮总会拉着她,去看最新的样品,讲车间里的趣事。阳光透过天窗照下来,落在她们身上,像那年长城上的风,温暖而绵长。
这座城市还在继续生长,像棵永远枝繁叶茂的大树。而刘菲和柳絮的故事,不过是其中最温暖的一片叶子,在时光里慢慢舒展,把北京的情缘,写成了永远。
喜欢冰阳之歌
http://www.bixia5.cc/book/24749/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