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546章 西北之战!(第二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46章 西北之战!(第二更)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西北出了什么问题?

  还能什么问题?

  西北蒙古开始搞事情了。

  大明朝在西北的故事是非常多的。

  就是因为西北的问题没有解决,崇祯一直不愿意放手全力北伐皇太极。

  西北这个地方十分特殊。

  自古以来,西北都是战略要地。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一带。

  而西北的河西走廊则是游牧民族进入关中、中原的必经之地。

  所以,在大汉朝国力上升之后,汉武帝的国家战略就是收复河西走廊。

  因为拿回河西走廊,就相当于是断掉了匈奴人的右臂。

  在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年轻的冠军侯一次又一次发起了对河西的进攻。

  最后,武帝在河西走廊设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郡,将河西走廊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直辖中。

  在那里形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此后,只要掌握河西走廊的中原王朝,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都不会处于弱势。

  哪怕是分裂的三国时期,掌握河西走廊的曹魏一样可以吊打游牧民族。

  这种局势一直到唐末宋初。

  宋朝没能收复河西,以至于党项人在河西做大,建立了西夏。

  此后,中原王朝面临西北和辽东双线作战的压力,很难再找回主动地位。

  原本北宋在范仲淹和韩弼的“步步为营”战略下,已经要快打得西夏灭国了。

  但无奈女真人在辽东崛起,出现了靖康耻,中原大乱,西夏得以喘气。

  整个弱势的局面,一直到朱元璋时期,才彻底扭转过来。

  许多人说自唐以后,燕云十六州沦陷异族手中有五百年之久。

  河西走廊何曾不是?

  那么朱元璋收复河西走廊了么?

  用完全收复来形容不准确。

  但它的确在大明朝的管辖范围内。

  如何管辖?

  关西七卫!

  什么叫关西七卫?

  简单点来说,就是西北的七个卫所。

  那这七个卫所与其他卫所有何不同?

  有!

  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在地方建立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政。

  互不干预,互不统属,大大削弱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关西七卫是特殊。

  关西七卫的卫所指挥使全部是蒙古人担任的。

  因为那里有许多蒙古土著,明初归降朝廷。

  朱元璋和朱棣都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战略,也就是“羁(ji)縻(mi)”之策。

  让蛮夷自己管理自己的人,但是明面上是大明朝的臣子。

  例如漠南蒙古喀喇沁、土默特部这些都是大明朝的臣子。

  和自治区有一点点像。

  这就导致了西北蒙古在朱棣之后,逐渐失控。

  彻底失控是在土木堡之后。

  到成化年间,双方的关系已经弱到连表面的形式都没有了。

  此后关西七卫尽数丢失,大明朝在西北的战略要地被压缩到嘉峪关一带,至少敦煌不属于大明朝的了。

  战略纵深被压缩后,到明末,和硕特部崛起,固始汗与吐蕃联合,在西北建立了强大的势力,

  也就是眼下,崇祯面临的局面。

  其实一句话总结:蒙古与明朝是世仇,只要你不征服我,我就不断侵扰你。

  崇祯八年,就在崇祯过中秋节的时候,西北嘉峪关一带黄沙漫天,铁骑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一队队蒙古骑兵从远处咆哮而来,很快将前面互市之地抢得一干二净。

  他们开始大肆掠杀汉民。

  崇祯六年,朝廷与和硕特部在嘉峪关附近设置了互市之地,双方在嘉峪关一带做着最简单的买卖。

  西北并不算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但是朝廷依然答应了与和硕特部的互市,原因其实有两点。

  一是让大明朝的商人熟悉与西域商人的交流,为以后路上丝绸之路打基础。

  二是趁机收罗关于西北各部的情报,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

  其实,双方都心怀不轨。

  和硕特部也根本不想与大明朝真心互市。

  他们之所以想要互市,其实也是在安插大量的奸细。

  并且最重要的是,受到了皇太极的鼓动。

  固始汗是卫拉特的盟主。

  卫拉特是什么?

  清朝的时候,它叫卫拉特。

  但是在明朝,它有另外一个名字:瓦剌!

  八月十五日,瓦剌骑兵兵临嘉峪关。

  但并未在嘉峪关多做停留,而是绕开了嘉峪关,朝甘肃镇一路冲去。

  八月二十日,瓦剌骑兵兵临嘉峪关的消息传到甘肃镇,随后消息传到宁夏镇、银川。

  接下来几日,从嘉峪关不断传来各种军报。

  偶尔有逃难的老百姓,往南边走。

  有消息称嘉峪关已经失守,十万瓦剌大军向酒泉、张掖扑来。

  还有人说瓦剌军并没有大举入侵,只是在嘉峪关外面杀了一转就回去了。

  没有人知道前方真实的情况。

  但甘肃镇却采取了消极的方式。

  甘肃镇总兵杨嘉谟根本就不相信这个情报,他认为是有人在故意在搞事情。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有消息传来。

  宁夏巡抚郑崇俭开始给三边总督杨鹤写信,让杨总督立刻调集三边重兵,以防万一。

  但是蒙古人来的非常快,仅仅在八月二十五日,便兵临张掖城(甘肃镇的中心)下。

  来了多少人?

  五万人!

  站在城头的守城士兵一眼望去,城下黑压压的一片,如同崩溃的洪水朝这边涌来。

  这个时候,杨嘉谟才反应过来,原来蒙古鞑子真的来了!

  此时,张掖的守军有多少人?

  3000!

  整个甘肃镇有8万守军,但是,大部分都分布在嘉峪关一带,而蒙古人直接绕开了嘉峪关,朝张掖奔来。

  这也的确不怪杨嘉谟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按照正常的军事逻辑,没有人会这么玩。

  要是敢这么玩,就会面临被前后夹击的风险。

  但蒙古人偏偏就这么玩了。

  而且非常突然!

  接下来,蒙古人并没有对张掖城进行围攻,而是快速清扫张掖城周围所有的城寨。

  主要是抢粮食,然后杀人。

  崇祯八年八月,西北之战拉开序幕。

  始作俑者固始汗。
  http://www.bixia5.cc/book/2534/5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