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圣人言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心有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姚清望着那透过菩提树叶缝隙漏下的斑驳金光,悠悠说道:“这句天下人对儒家人的点评何其贴切,如今这位坐镇学宫的荀夫子,虽不是将这句话贯彻最为通透的圣人,却是近万年来最能打的读书人,他的学问之高,道理之大,难以想象。”
姚清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深远与追忆:“儒家修行,不炼丹,不符箓,不采气,不筑基。他们修的,是人心,是道理,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这浩然气,非是寻常灵气,它源于天地正道,长于人间善念,与读书人的品格、学识、心性息息相关。读书人读圣贤书,明是非,辨善恶,立德立言,胸中便自生一股浩荡之气。这气,可养身,可御敌,可镇邪,甚至可通天地。它与天地法则相合,与人间相连,一旦大成,便能言出法随,气吞山河,故而儒家圣人,一言可定乾坤,一字可镇万古。这等修行法门,在这天地之间,可谓是独一份的风景。”
姚清对荀信叹服不止,身为曾被古仙借宿其身的存在,他要比其它所谓山巅大修士更能明白一位儒家圣人的宏大气象,并非单纯的境界高低,而是一种与天地万物相契合的磅礴道理,是真正能以一己之力,影响天地大势的存在。
荆黎听着,心中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儒家圣人也生出几分神往。
剑心极道,以剑意沟通天地,也深知大道之妙,但儒家这般“以心证道”的法门,却是他未曾深入了解的领域。
荆黎沉默片刻,突然笑问:“既然荀圣人如此学问高远,那么他是否已经跻身古仙层次?”
世人皆知,修士修行,九境为极。从开脉筑基,到玄心通幽,再至天门大道,每一步都艰难险阻,如登天梯。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九境之上,还有一个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则天壤之别的分水岭。
那便是古仙。
古之仙人,似与天寿,日月如梭,不假辞色。
那才是真正无限接近长生不朽四字的至高存在,他们超脱于时间长河之外,俯瞰万古兴衰,一念可生灭星辰,一语可逆转乾坤。
姚清抚须而笑,只是那笑容里,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感慨和惋惜。
“终究还不是读书人的天下,天道不允,人间难起名士,或许在等一个一万年……很难的。”
“天道不允?”
荆黎眉头一挑,这四个字的分量,重逾山岳,仿佛蕴含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禁忌。
眼神微凝,追问道:“观主此言何意?难道儒家修行,还有天道桎梏不成?”
姚清轻叹一声,目光透过菩提树的缝隙,望向那遥远的天际,仿佛能看到某种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秩序。“儒家大道,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浩然正气,源于人间,又反哺人间。这本是与天地相合的正道,然而,其过于强调‘人定胜天’,过于执着于改变凡俗,这便触及了某些……天道深处的底线。”
他、收回目光,看向荆黎,姚清眼神深邃:“山上修士求长生,求超脱,大多远离红尘,不染因果。而儒家圣人,却要入世,要治国平天下,要教化万民。他们的道,与人间社稷捆绑太深,一旦有儒家圣人真正达到古仙之境,其对凡间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圣人口含天宪,能轻易改变王朝气运,能直接拨乱反正,甚至能以圣人之言,重塑人间秩序。这等力量,超出了天道对于凡间‘自然演化’的容忍范围。”
“天道,更倾向于一种平衡。凡人有凡人的宿命,修士有修士的归途。儒家大道,却试图将凡人与修士的界限模糊,将凡人的智慧与力量提升到足以干预天道的地步。这便是‘天道不允’的根源。它不允许人间出现能轻易撼动其既定法则的‘名士’。因为一旦出现,人间便不再是凡尘,而是圣人治世,届时,仙凡之别何在?天道秩序又将何存?”
姚清的声音很轻,却字字珠玑,敲击着荆黎的心扉。
“所以,千百年来,儒家虽有圣人辈出,其学问之高,德行之深,足以比肩古仙,但他们的境界始终被压制在九境巅峰,无法真正踏出那一步,达到真正的‘与天同寿’。这便是‘人间难起名士’的悲哀。”
“至于‘等一个一万年’……”
姚清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难明的微笑,“这并非是贫道能说透的。或许是天道轮回,万年一变;或许是人间气运,万年一兴。总之,在某种未知的契机到来之前,儒家圣人,只能止步于此。”
荆黎听得心神震动。
作为剑修,追求的是极致的剑道,斩破一切虚妄,直指本源。
但姚清这番话,却让他看到了大道背后更深层次的因果与制约,看到了儒家圣人那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
望向那九层佛塔,又看向眼前盘坐的姚清,心中对于这片天地的认知,又多了一层深邃的理解。
正在两人沉浸于这番大道之论时,远在不知多少万里之外的四百年渡口,那座重新开门的老祠堂那边。
一道温和的笑声,毫无征兆地在两人心底响起,仿佛跨越了无尽山河,直接在他们各自的心湖之中震荡,儒衫柳相隔着老远传音笑着言语道:“直呼圣人名讳,小心被记账。”
这声音温和中带着一丝玩味,却又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威严,让荆黎和姚清心头一跳。
话音刚落,还不待荆黎与姚清有所反应,又有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仿佛跨越了千万里山水,直接在两人心湖之中响起。这声音带着一种豁达与从容,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直抵人心。
“没关系,我敢做,就不怕有人说,大大方方,畅所欲言,我辈读书人,从不记隔夜仇。”
刹那间,荆黎和姚清同时对视一眼,双方都从对方的眼眸深处看到了一抹难以掩饰的愕然。
这声音的主人,赫然正是他们刚刚谈论的歧鲁学宫圣人——荀信!
他们虽说都知晓,某些大神通者的名讳道号,一经提起便会如水面涟漪激荡,惹来大神通者的心神感应。
但万万没想到,在这大阵森严,隔绝内外天机的天王山地界,这位远在歧鲁学宫的儒家圣人,竟还能如此清晰地获晓此地动静,甚至直接传音回应。
这等境界与神通,简直闻所未闻。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尴尬。
刚刚还在背后议论人家,结果人家转头就听见了,这感觉着实有些古怪。
他们自然不曾知晓,荀信当初离去时,留在天王山脉的那张书页,便是一座随时能够连通两地的无形长桥,书页之上,浩然气流转不息,任何细微的言语涟漪,都逃不过它的感应,故而仅凭这点心生感应,实在算不得什么难事。
好在那道苍老的声音言语之后,便再无动静儿,似乎真的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便不再理会。那份从容与豁达,让荆黎和姚清心中生出一种由衷的敬佩。
心湖之中,儒衫柳相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笑意,补充了一句:“走了。怕个什么劲儿。”
仿佛是在安抚,又仿佛是在调侃,让两人心中的那份尴尬稍稍缓解。
荆黎和姚清这才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http://www.bixia5.cc/book/26221/4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