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帝秦设计师 >第42章 毗贾奴的大秦见闻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2章 毗贾奴的大秦见闻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这倒是他们多虑了,大秦没有将他们一锅端、全部押送往咸阳的计划,那多费人力物力,要是他们不愿臣服配合大秦,直接为补充当地土壤肥力做贡献不是更好,还费那功夫送到大秦干啥?

  浅浅讲完诸国运动会,毗贾奴继续道:“诸国博览会也和诸国运动会一般,是由秦人举办,邀请诸国参与的盛会。”

  “‘博览’即指‘广泛地观看、展览’,诸国博览会也即是诸国展示各自之物,供他国之人观看的一大盛会。像吾国若参与,便要将吾国特有之物送往展览!”

  一王公觉得自己明白了,道:“此乃秦人展示炫耀其等宝物之会。”

  “我等在诸国博览会上看到了不少奇珍异宝,那蒸汽机车、电灯、会生发雷电的机器皆是在博览会上见到。”

  再听毗贾奴提到“蒸汽机车”,一大臣似乎想到了什么,道:“那蒸汽机车可和那蒸汽机有关?莫非这是一种车驾?可能载人?”

  他们曾听摩叶上师等人说过,秦人在咸阳制造了一名为“蒸汽机”的奇物,而此物名为“蒸汽机车”,都带“蒸汽”二字,两者间应该有密切关联。

  毗贾奴道:“蒸汽机车确为一种车架,可载人,亦可载物,和蒸汽机也确有关联,军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无需马拉,无需人拽,可自动而行。只要供给其足够水和石涅,便能一直行走!”

  大殿内的孔雀国王公大臣都感到惊讶,不需人力畜力,自己就能动?

  一些王公大臣一下便看出了这蒸汽机车的一个优点:人会困,马会累,可此物不会,只要其不坏,有充足的水和那石涅,便能日夜不停运转,也即是能一直不停歇为人做事。

  一种能日夜不停赶路的车驾,那用处可大了去了,像联通各地运送物资,像将士卒运送往前线……

  就是不知此物速度和运载能力如何,要是速度、运载能力超过马车,那岂不是说秦人用这蒸汽机车,能很快便将足够的粮草和军队运到某处。

  便是其速不及马车,可只要它能自动奔行,能有日夜不歇运转,便大有用武之地。

  秦人究竟是怎样才制造出了这等奇物,为何他们孔雀国没有造出?

  那名提问的大臣又问道:“此物如此厉害,可有缺陷?”

  其他王公大臣也反应过来,这么奇妙厉害的东西,应该有缺陷限制。

  毗贾奴道:“这蒸汽机车虽奇妙,可据我等观之,并非完美无缺,其最大的缺陷便在于它所行齿的道路特殊。蒸汽机车所行道路不同马车,需以金铁为其铺设。”

  “我等也不知为何要如此铺设,但以金铁为路,便是秦人,也不可能铺设太长。一弓长的道路需数普特金铁,诸位可试想一二,铺设一由旬的道路,需耗费秦人多少金铁?(弓、普特、由旬为古印度度量衡)”

  这话让殿内的孔雀国王公大臣放松了不少,就算秦国再富有,也支撑不起这等消耗。

  要是秦国有能耐做到把蒸汽机车的道路铺到他们孔雀国,那根本不用想着对抗秦人,直接举国投降吧,实力相差太悬殊了。

  毗贾奴接着道:“且我等观那蒸汽机车,其虽能自动行驰,可其翻山越岭、过河渡江应相当不易。目前,秦人不可能大肆用这蒸汽机车……”

  毗贾奴又讲了他们所分析出的一些蒸汽机车的缺陷,让王公大臣们更加安心下来。

  这蒸汽机车,秦人虽制造了出来,但明显是没法大规模动用的,他们就怕秦人将路铺设到他们附近,然后用那蒸汽机车迅速运来大量秦军。

  又一王公问道:“那‘电灯’和‘会生发雷电的机器’又是何物?莫非秦人掌控了雷电之力?”

  殿内众人齐齐看向毗贾奴,等待毗贾奴回答。

  雷电之力是神灵才能掌握的力量,怎么可能会被秦人掌握?

  如果这为真,岂不是说秦人拥有了神灵的力量,那还要怎么对抗秦人?

  在众王公大臣的注视中,毗贾奴道:“秦人的确掌握了雷电之力。那‘电灯’是一种灯盏,不过秦人让灯盏点亮用的是雷电之力!”

  此话一出,立刻有孔雀国王公反驳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雷电乃神灵之力,怎可能被秦人掌握?一定是你等被秦人蒙蔽!”

  毗贾奴叹了口气,回道:“我等也不愿相信,事实却摆在我等眼前。且我等还亲眼见到秦人生发雷霆,虽那雷霆比天雷弱了极多,可绝对是雷霆。”

  本平静的大殿如水烧开了的锅,诸多王公大臣开始议论起来,他们实在不愿相信毗贾奴所言。

  掌握了雷电之力的秦人,那还是人,应当称为神明了吧?

  秦人都不需要那火炮,只需在他们华氏城放几道天雷,他们便得投降。

  凡人怎可能与神对抗?

  但也有王公大臣觉得并非如此,一大臣道:“秦人虽掌握雷电之力,然此雷电之力应非我等所知天雷之力。秦人倘若真掌握天雷之力,其等还需和其他国邦部族联盟?其等驱使天雷,谁敢不服,谁敢不成?”

  其他人一想,觉得此言有理,况且毗贾奴已说过秦人所生发的雷霆比天雷弱了极多,秦人应当还不能以之作为武器。

  但这依旧不可思议,那可是他们一直认为只有神灵才能掌握的伟力,且秦人现在掌握的雷电之力弱,不代表未来掌握的雷电之力也弱,秦人必定会想法设法将他们掌握的雷电之力增强。

  沉重的压力依旧压在众王公大臣心上,让他们感觉喘不过气来,如面对一堵无法翻越的巨墙。

  再者,即使秦人没法以雷电之力为武器,可秦人还有那火炮,那也是他们难以应对的武器。

  毗贾奴此时也提到了火炮,他沉声道:“我等在秦国时还见识到了火炮!”

  大殿再次恢复安静,众人目光再度看向他。

  毗贾奴回忆着他们被秦人带着观看火炮发射的场景,道:“秦人火炮的威力比我等所想还要强大,火炮之下,人马皆不可挡。秦人火炮一击,能将数弓内人马俱碎!”

  是真俱碎,他们曾看到被用来检验火炮威力的牲畜被火炮击碎,这一块,那一块,死状极惨。

  “若在外与秦人野战,必不能胜,只能据坚而守。然秦人火炮一直在进步变强,即使以华氏城城墙之坚,日后也未必能挡住!”

  毗贾奴话后,大殿内的王公大臣陷入沉默,要是以华氏城的城墙坚固都阻挡不住秦人火炮,那他们孔雀国就没东西能挡住秦人。

  不过也不必那般担忧,秦人攻来还需时间,且秦人也未必会杀光他们。

  过了会儿,孔雀王打破沉默,他看向毗贾奴,开口道:“卿以为秦人是否会对吾国不利?”

  这不显而易见?秦人对他们的不怀好意已相当明显,十有八九会在之后对他们发起侵袭。

  毗贾奴道:“臣以为秦人会在日后攻袭吾国,很难避免。”

  孔雀国王又问道:“既如此,卿以为当如何应对秦人?”

  毗贾奴道:“想与秦人对抗,甚难!臣以为可做如下之事:一者,与秦国交好,送秦人财货美女,让秦人以为我等畏惧其等,可暂缓秦人攻袭吾国;”

  “二者,师秦长技以制秦,观秦国优点,借鉴其中能用于吾国之处;”

  “三者,筹备粮草,训练士卒,以整军备战,秦人若攻袭吾国,最大可能会从西域借道出兵,因而当在北方修筑工事,以抵御秦军。”

  毗贾奴并未提要全盘向秦人学习,也没说要孔雀国全国上下联合起来,聚集全国之力来抵御秦人。

  他还没那么了解秦人,可他很了解自己人,尤其是殿内这些王公大臣。

  真想在秦人攻伐下挽留孔雀国,就必须割王公大臣们的“肉”,让渡利益给那些低种姓,可殿内的王公大臣包括他自己在内,并不会愿意。

  孔雀国亡了就亡了,只要他们不死就好,只要他们地位权势能保住即可。

  国家亡了是孔雀王的事,关他们这些高种姓王公贵族屁事。

  何况,他们已和秦人搭上线,秦人来了也依旧会用他们治理地方。

  因而,他提出的这三策略听起来挺像回事,好像真在为孔雀国如何抵御大秦考虑,但实则仔细一想,都是大方向上的,并无特别出彩处,说了和没说差不多。

  孔雀王道:“卿所言之策甚好。可有卿还有他法?”

  倒是有真心忠于孔雀国的王公大臣提出了些实际可用的应对之策,可更多王公大臣早有另外心思,所提之策皆和毗贾奴一般,说了又好似没说。

  这时要是真献上什么抗秦之策给秦人造成了麻烦,等到秦人攻到他们孔雀国,秦人找他们麻烦咋办?

  孔雀国这艘大船早已腐朽,必不可能挡得住秦人,他们可不想为了一艘注定要沉的船得罪了秦人。

  等秦人到来,攀上秦国这艘巨舰,保住他们的权势地位才是正事。

  秦人到来,对孔雀国和某些人是坏事,可对他们也许是件好事,他们甚至能取得比现在更高的权势财富。

  等从王宫离开,毗贾奴府上,偷摸来了好些与他交好的王公贵族。

  等所有人到齐,一名王公便迫不及待问毗贾奴:“与秦人可谈妥了?秦人是如何说的?秦人可愿可接受我等?”

  房内其他人也看向毗贾奴,在王宫大殿时要掩饰,但在这里,可展露他们的真实想法。

  毗贾奴扫了眼房内众人,才道:“与秦人已经谈妥,秦人愿接受我等投诚。诸位不知,到秦国后,秦人对我等极为防备警惕,是我向秦人陈明来意后,才宽松了不少。”

  “秦人对吾国的野心颇为明显,秦人必会攻伐吾国,此事绝不可避免。而以吾国之力,根本不可能同秦人相抗!”

  “要想秦人到来后不被秦人清算,唯有站于秦人一方。”

  他们这也是“无奈”之选,自己国家不够强,不如秦国,那便另想自救及救国之法。

  这不是勾结秦人,背叛孔雀国,而是一条可行的救国道路。

  听到和秦人已经谈妥,秦人愿意接受他们的投诚,房内众人松了口气,就担心秦人不接受。

  另一人问道:“秦人有何条件?”

  秦人接受他们投诚,愿意保障他们性命和地位权势,必定也有要求,秦人可不是啥无私的善人。

  毗贾奴沉声道:“秦人的条件不少,但秦人允许我等为他们治理孔雀国,不会干涉我等种姓和信仰。”

  听秦人不会干涉他们的种姓制度,插手干预他们的信仰,众人更是大松口气,他们有如今的地位权势,根基在于种姓制度。

  要是秦人要颠覆种姓制度,那他们即使打不过秦人,也只得和秦人拼上一场了。

  一人转念间便想到了秦人允许他们保留种姓制度的原因,皱眉道:“秦人是想让他们在吾国为高种姓?”

  毗贾奴点头道:“正是,秦人的那位李念公子要求我等必须承认秦人在吾国之中皆为高种姓,不论是秦人的贵族,还是秦人平民,皆为高种姓!”

  听到这话,房内一些人表情有些不高兴。

  承认秦人的王公贵族为高种姓完全可以,甚至专门设立一个比他们更高的种姓都成,可秦人平民也能和他们平起平坐?

  心里当然不情愿!

  注意到这些人的表情,毗贾奴哪不知他们在想什么,和他当时听到那位李念公子提出这个条件一样。

  可秦人定下的这条件,根本没给他们讨价还价的余地。

  毗贾奴道:“此条件不容商谈,秦人平民在吾国必须被视为高种姓,以高种姓相待!然……”

  毗贾奴话锋一转,又道:“我以为诸位不必过于担心此事,虽说秦人平民被视为高种姓,看似直接多了两千万高种姓,实则并非如此!”

  其他人琢磨起毗贾奴所言,多了两千万高种姓,这还不必过于担心?

  高种姓之所以尊贵,有一原因是高种姓少,可一旦多了,会让那些低种姓觉得高种姓老爷这么多,那还有啥可尊贵。
  http://www.bixia5.cc/book/27859/5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