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帝秦设计师 >第44章 与始皇讲北宋(北宋历史)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4章 与始皇讲北宋(北宋历史)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孔雀国发生之事尚未影响到大秦,时间稳步向前,蒙恬在流求岛上的任务完成,带着一批六国旧贵回返咸阳。

  蒙恬作为大秦海军方面的最高将领,有许多事都要由他处理,不好在流求呆的太久。

  章台宫外,随着一声“宣楚人昭岳、景武觐见!”,昭岳等人进入大殿。

  几人不敢抬头,小心翼翼地跟在一名侍卫后入殿,他们如今已不是地位尊贵的六国贵族,而是一群没落之人,生死前途都掌握在秦人手中。

  入殿后,几人行礼:“楚人昭岳、景武拜见陛下!”

  上方秦皇的声音传来:“平身吧!朕向来赏罚分明,尔等虽曾与大秦为敌,然此番于大秦有功,尔等有何所求?”

  昭岳道:“民等无其他所求,只望陛下开恩,允许民等回返故里。”

  昭岳等人已做好了被秦皇拒绝的准备,他们是六国贵族,秦皇十有八九不会同意,然后将他们丢去一偏僻之地。

  孰料秦皇道:“尔等想回返故里,朕可以允准,然仅凭尔等现今功劳,还不够,尔等还需再为大秦立功!”

  秦皇没直接拒绝让昭岳等人喜出望外,几人赶忙道:“民等愿为大秦立功!”

  只是秦皇要让他们立功做的事肯定不一般,但管它一般不一般,秦皇肯给他们机会已经不错了,错过这村就没这店。

  何况,秦皇也不是再和他们商议,没有他们讨价还价的余地。

  始皇道:“尔等要做之事,制舆台会有人告知尔等,功成之时,便是尔等回返故里之日。尔等退下吧!”

  要让昭岳等人做的事,其实就是让他们配合制舆台宣传。

  像他们向大秦投诚,大秦接受,这就是一个很好宣传的事例。

  以其等为范可向天下间那些隐藏了身份六国贵族释放一个信号,只要尔等乖乖当大秦的顺民,大秦宽容大度,可既往不咎,以此安这些人的心。

  同时,也可让昭岳等人现身说法,证明六国的腐朽堕落,以此彰显大秦征伐六国,一统天下合理合法。

  给六国和六国贵族定论,归入到历史之中。

  昭岳等人再次行礼后,退出章台宫大殿。

  在几人退去时,殿内无人说话,只有一双双目光落到几人身上。

  看着几人退去的背影,无论是始皇帝,还是殿内群臣,都生出同样的一个感觉:曾经和大秦在这片大地竞逐的六国,至此,余晖彻底消散。

  这一世的大秦不会再有六国贵族的问题,日后即使有人再认自己是六国贵族后人,将六国从历史中翻出来,也不再是一回事。

  散朝后,诸大臣离去,唯有王绾、王翦、蒙恬等“听后世历史小组”成员被始皇留下。

  李念今日也在,看始皇将这几人留下,心知始皇恐怕是看今日人齐,想让他讲说后世历史。

  说来,这段时日,他讲后世历史的时间少了许多,因为“听后世历史小组”成员很难聚得齐。

  像始皇每日政务繁多,李念忙着搬运后世的各种内容,王绾、王翦、王贲等也各有事务处理,蒙恬在忙着学习和训练大秦海军。

  尤其是等大秦与诸国接触,朝着国际性超级大国迈进后,事务更是繁多。

  始皇道:“李念,你上次讲到陈桥兵变,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后来又如何?那赵匡胤可曾收复燕云十六州,灭了那辽国?”

  虽说李念这小子一向看不起这宋,可赵匡胤这位宋祖可是能在那一位诗词中与他和汉武、唐宗并称之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而且,在这小子讲说中,这宋祖赵匡胤也确实称得上人杰,说他“陈桥兵变”欺负后周孤儿寡母,可也得有那份能力和威望才能做到。

  没了后周世宗(柴荣),这赵匡胤就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坐上帝位之人。

  并且,这赵匡胤也不懦啊,相当勇武善战,宋朝有这样一位开朝之祖,怎会成李念口中的“怂朝”、“送朝”?

  李念道:“没有,赵匡胤并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没有灭掉辽国。”

  赵匡胤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没灭掉辽国,这可以预见,关键在于这背后的原因。

  冯去疾道:“莫非赵匡胤败给了辽国?”

  不应该啊,赵匡胤这人不仅个人勇武,领兵用兵也相当厉害。

  李念笑道:“并非战败的问题,而是赵匡胤在开宝九年,也即其五十岁时便死了。”

  始皇在心中默算了下,他记得赵匡胤是在三十四岁时兵变登基,也就是说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五十岁这个年龄,说年轻肯定算不上年轻,可说有多老,同样也算不上。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常年带兵征战,身体可能有暗伤,使其在五十岁时便离世。

  不过始皇立刻又想到他在历史上四十九岁便驾崩,还没这位宋祖活得长。

  那只是历史上的事,现在的他不仅要活过四十九,还要超过宋祖。

  王翦和他显然想到了一处,道:“莫非是其常年领兵,身有暗疾?”

  王绾道:“其实宋祖五十而甍并非要事,而在于其甍逝前是否安排好后事。公子有意提到宋祖五十而甍,想必是宋祖这一死对宋影响甚巨。”

  听到王绾话,其他人也顿时反应过来,李念这小子不会无缘无故提宋祖五十而甍,必有缘由。

  该不会这位宋祖的死因有蹊跷,宋便是从宋祖死后发生了变化,宋祖十有八九也没安排好身后事。

  当然,也可能是安排好了,只是给人破坏了。

  李念笑道:“赵匡胤虽为武将出身,常领兵作战,但史书并未明确记载赵匡胤有暗疾,在其死前更未有记载。”

  “反而有记载,赵匡胤在去世前的一夜,还与其弟赵炅饮酒,共宿宫中,而在第二天清晨,赵匡胤便被发现于万岁殿逝世。”

  蒙恬道:“前一晚上还在饮酒,第二天早上就死了?不,兴许其身死的时间还要更早,在前一夜就已经死了。”

  “如果宋祖是得了急症,暴毙身亡,倒还好说,可若是人为,与其一同饮酒的赵炅嫌疑最大。”

  “这赵宋后继之君是谁?”蒙恬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念道:“便是这赵炅!”

  听到李念给出的答案,众人神色古怪起来,哥哥赵匡胤和弟弟赵炅饮酒共宿,然后哥哥当晚就死了,弟弟却在哥哥死后成为下一任皇帝,而不是让哥哥的儿子登基。

  这如何不让人浮想联翩?

  “对于赵匡胤之死,史书并未明确记载,后世有两种看法。”

  “一种为赵匡胤是被其弟赵炅谋害,又称‘烛影斧声’,即赵匡胤召赵炅饮酒的席间,有人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赵炅离座退避,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当夜,赵匡胤驾崩。此种说法认为是赵炅杀害了其兄!”

  “另一种便是赵匡胤并非赵炅所害,是忽然暴卒。”

  冯劫问道:“即便是宋祖忽然暴卒,可宋祖有子,在其死后,也不当由其弟赵炅继位,当由宋祖之子登基才是。”

  李念道:“赵匡胤有四子,然长子与三子早夭,唯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在世,虽有二子,赵匡胤却并未正式册立太子。”

  听到这话,殿内的蒙恬等人皆露出“明白,我懂”的表情,原来是又一个没立太子的。

  就算立了太子也常会出问题,更何况没立,那更会给有心人可趁之机。

  “赵匡胤没立太子,在初时尚能理解,他登基称帝之时,赵德昭九岁,赵德芳才一岁,他此时刚逼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心中有所顾忌,选择暂缓立储,可以理解。”

  “可等开宝年间,赵德昭和赵德芳已逐渐长大,赵匡胤还不立其子为太子,要么是他不想立自己儿子,想把帝位传给其弟赵炅,兄终弟及。”

  “说来,有史载赵匡胤和其弟赵炅有兄终弟及的约定,称‘金匮之盟’。赵匡胤和赵炅生母杜太后病重,赵匡胤在旁侍疾,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这份遗书藏于金匮(通柜)之中,遂被称为‘金匮之盟’。”

  “若此盟约存在,在赵匡胤死后,赵炅继位确实合法合理。”

  王贲笑道:“然此盟约就如宋祖之死一般,难以确定真假,有可能是那赵炅为其继位合法而伪造。”

  李念点了点头,接着道:“赵匡胤没立他儿子为储,也可能是他认为自己身体健壮,还能多活许久,不必着急。那时,其弟赵炅势大,远胜过其子,若想立其子为储,必须先解决赵炅的问题。”

  历史上,始皇帝没立储,估计也是想着朕还未满五十,还有得活,之后再立也来得及,没成想在东巡途中死了。

  听完李念这番话,始皇等人倾向于是赵炅谋害了赵匡胤。

  因为这二人有产生冲突矛盾的点。

  赵匡胤想立自己儿子为储,那么势必要先解决其弟赵炅,即使不杀,也要夺去其权力,降低其威望;赵炅不想被赵匡胤夺走权力,坐以待毙,则必须要抢在赵匡胤向他下手前下手。

  而对身为皇帝的赵匡胤,赵炅想要解决,有且只有一个办法:解决了兄长赵匡胤这个人!

  人是问题的制造者,只要将人给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没了。

  赵炅作为赵匡胤一母同胞的兄弟,关系亲密,很有机会接近赵匡胤,趁其不备,突然狠下杀手。

  把赵匡胤给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对赵炅而言,便相当好处理,像杀兄弑君这种罪名,只要没人亲眼看到,那就不是事,自有人会为其辩经。

  且最妙的是赵匡胤还没有立储,给了赵炅很大的操作空间。

  兄长没正式立储,那代表他继承帝位也合法合理,甚至他比两位侄子更合法合理。

  还可让人认为兄长生前不立其子为储,就是为了将帝位传给他,全了这段兄终弟及的佳话。

  王翦道:“早年时,宋祖兴许确有兄终弟及之念,可等其帝位稳固,其子逐渐长大,宋祖的心思便发生了变化。”

  “只是赵炅多年一直作为实际上的储君对待,已成气候,想将之解决,并不容易。赵炅也察觉到了宋祖的意图,冲突由此而生,赵炅唯一的破局之法——宋祖身死!”

  只要赵匡胤身死,赵炅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按照他的意愿运转。

  王翦笑道:“倘若真如老夫所言,这赵炅倒是走了一步好棋,不仅一举改变了于他不利的形势,还让他占了上风。”

  在当时能制约赵炅的只有赵匡胤,赵匡胤一死,赵炅再无人可约束。

  “此人杀兄弑君,手段狠辣,是个人物。只是其心中有愧,待其登基后,定会为难宋祖子嗣。”

  李念道:“赵炅登基后,改年号‘太平兴国’,赵德昭于太平兴国四年因遭赵炅训斥,而自刎身死。赵德芳于太平兴国六年病逝,享年二十三!”

  “然赵德昭、赵德芳虽死,可赵匡胤一脉并未断绝,仍有子孙延续下去,甚至在南宋之时,因为赵九妹没有子嗣,又将宋朝帝位传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宋朝还分成南北宋,难道也是像东西汉一般,被人给灭过一段时间?

  但更令始皇等人好奇的是“赵九妹”这个称呼,这又是一位女帝?

  不,应当不可能,李念那小子说过武媚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这赵九妹肯定不是。

  其应是男子,只是被称为“妹”,一男子被作女子称呼,显然是调侃羞辱。

  而这赵九妹没有子嗣……

  一皇帝会没有子嗣?

  不对,不对,这已经不是皇帝有没有子嗣的问题,而是赵炅这一脉的男丁都死光了,才需要把赵匡胤的后人找出来继位?

  其中究竟发生了啥?和李念那小子提起的那靖康之耻有关?

  李念继续道:“赵炅,又被称呼为‘赵光义’、‘赵匡义’,北宋第二位帝皇,宋太宗,又称‘驴车战神’、‘高粱河车神’!”
  http://www.bixia5.cc/book/27859/5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