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丰年献礼 军民鱼水迎新春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第48章丰年献礼军民鱼水迎新春

  腊月的陕北,北风卷着干冷的黄土,刮在脸上生疼。但吴起镇及其周边乡村,却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火热与期盼之中。土地改革的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让每一个贫苦农家的炕头都暖了起来,心里更是揣着一团火。

  独立团团部里,炭火烧得正旺。王林、王光道正主持着一次临近年关的各营工作汇报会。刚从各处防区赶回来的营长们风尘仆仆,却个个精神抖擞。

  “团长,政委!”二营长黄木生率先开口,他负责的西线环县方向压力最大,“这一个月没闲着!马鸿宾的崽子们不服气,派了小股骑兵和民团来摸了好几次,都被我们敲回去了!打了七次小规模接触战,歼敌大概六十多,缴获战马二十一匹,骑枪四十多条!咱们牺牲两人,伤七人。现在咱们的防线往前推了十里,控制了两个关键垭口,老百姓都说心里踏实多了!”

  “好!”王林点头,“打得灵活,代价小,战果不错。缴获的马匹优先补充你们营的骑兵排。”

  接着是一营长陈阿海,他负责西北盐池、定边方向:“我们那边相对平静,马鸿逵部比较谨慎,主要是侦察和小规模骚扰。我们趁机把群众工作做深了,又新成立了三个村苏维埃,发展赤卫队员一百多人。我们还组织工作队,帮老乡修复了被土匪破坏的灌溉渠,开了两百多亩荒地,准备来年种粮。对了,剿了一股三十多人的流窜土匪,缴获粮食不少,都登记造册了。”

  王光道赞许道:“阿海做得对,军事压力小时,就要全力发动群众,夯实根基。帮老百姓搞生产,这比打十次小胜仗还管用。”

  三营长周志明负责北面靖边方向:“我们营防区土匪窝点多,这一个月端了四个大小匪巢,缴获最多!光粮食就搞回来近三万斤,还有大批布匹、盐巴、大牲口。现在北面几条商道都清净了,有几个村的乡亲主动要求参加咱们的赤卫队。就是……就是缴获的酒也有几十坛,嘿嘿……”周志明憨厚地笑了笑。

  王林也笑了:“酒可是好东西,能消毒御寒,也能庆功!按规定上缴一部分,留一些给战士们过年驱寒,但不准喝误事!”

  最后是刚从南边华池赶回来的李云龙,他嗓门最大:“团长,政委!咱四营那边可是唱了大戏了!不光揍了马家军的巡逻队,缴了十几条枪,最主要的是,咱按团长说的,分化瓦解!华池那边有个保安团,团长是个老油条,咱把他小舅子带的一个连给包围了,没强攻,喊话劝降,把咱们的政策一说,再把枪一亮,嘿,全连八十多号人愣是没放一枪就投诚了!现在正进行诉苦教育呢,我看起码有一半能转化过来!粮食?少不了!抄了俩通敌的土财主,粮食够咱四营和当地老乡过个肥年!”

  “好你个李云龙!”王林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仗打得漂亮,攻心为上,这才是大将之风!给你记一功!”

  各营汇报完毕,辎重营长钟光邦汇总了数据,脸上乐开了花:“团长,政委,各位营长,咱们这回可是真‘发财’了!各营上缴加上团部直接缴获,光是粮食这一项,除开已经分给群众和留足咱们自己过冬、开春的军粮,库里还堆着足足八万斤余粮!还有大批的腊肉、粉条、干菜、盐巴,牛羊牲畜,以及那几十坛子土烧酒!”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更加振奋。在物资极度匮乏的苏区,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李云龙咂咂嘴,眼睛放光:“好家伙!八万斤!这下咱们独立团能过个肥年了!天天白面馍馍管够!”

  王光道政委笑着摇摇头:“老李,光咱们自己吃可不行。咱们红军能有今天,能在这吴起站稳脚跟,靠的是谁?是千千万万拥护我们、支持我们的老百姓!没有他们给我们带路、送粮、抬伤员、保守秘密,我们打不了这些胜仗,也缴获不了这些物资。”

  王林赞同地点头,接口道:“政委说得对。取之于敌,更要用之于民。这丰收年景,是战士们用血汗换来的,更是老百姓和我们同心同德斗出来的。我看,这批多余的粮食和物资,正好派上大用场。”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日渐详尽的吴起地区地图前,手指划过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村庄:“新年快到了。这是咱们红军来到陕北,和老百姓一起过的第一个年!意义非凡。我们要让乡亲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跟着红军走,不光能分到土地,还能过上好日子!这些缴获,来自敌人和土豪,就应该用在百姓身上!”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下达了决定:“我提议,并报团党委批准:从这批缴获物资中,拨出五万斤粮食,以及部分腊肉、粉条、布匹,作为咱们红军独立团送给吴起地区所有乡亲们的‘年礼’!各营汇报上来的困难户、军烈属,要重点照顾,标准加倍!”

  “好!”

  “同意!”

  “就该这么办!”

  在场干部纷纷叫好,神色兴奋。

  王林继续部署:“这件事,由政委总负责,辎重营和各级政工干部具体执行。各营、各工作队,就按照你们汇报的区域和情况,立刻行动。东西不多,但务必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份,感受到咱们红军的心意。”

  “分送的方式要讲究,”王光道补充道,“不要搞成简单的发放救济粮。要以各营、各工作队和村苏维埃的名义,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送到老乡家里去!这是喜粮,是红军和老百姓一起斗争得来的胜利果实,要送出喜庆,送出军民一家亲的热乎劲儿!”

  “明白!”干部们轰然应诺,摩拳擦掌,准备立刻回到自己的防区,将这份特殊的新年喜悦带给每一位乡亲。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整个独立团和刚刚建立起来的各级苏维埃组织立刻忙碌起来。统计户数、分配物资、组织人手……一股欢快而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根据地的上空。

  大年三十一大早,各村的乡亲们刚打开门,就看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一队队戴着红袖章的红军战士和工作队队员,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正挨家挨户地送来年礼。队伍里还能看到本营熟悉的指挥员身影。

  “张大爷,过年好!我们是二营的!这是咱们打马家军缴获的,团里让送给大家过年!您老尝尝鲜!”

  “李大娘,您儿子是我们一营三连的兵,这是部队给军属的优待,您收好!过个热闹年!”

  (三营战士)“王婶子,家里孩子多,这点粉条和布拿去做件新衣裳!我们是端了黑狼寨的三营!”

  (四营战士)“赵老弟,今年咱红军来了,日子不一样了!这是咱四营在华池缴获的,团长命令,见者有份!”

  战士们和工作队员们的嗓门亮堂,话语暖心。他们不仅送来东西,还帮着老乡扫院子、贴春联(内容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红军万岁”等)、挑满水缸。

  许多老乡捧着沉甸甸的粮食和平时难得一见的肉食,看着眼前忙活的红军战士,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儿地抹眼泪,嘴里反复念叨着:“这怎么使得……这怎么使得……红军真是咱穷苦人的大救星啊……”

  “娃他娘,快,把咱家那点枣糕拿出来给同志们尝尝!”

  “同志,进屋喝口热水,暖和暖和!”

  寒冷的黄土高原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温暖的新年。村子里,锣鼓喧天,孩子们穿着难得的新衣(哪怕只是补丁少点的旧衣洗净)追逐嬉戏,空气中飘荡着炖肉的香气和欢声笑语。军民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讲述着打土豪分田地的畅快,展望着来年春耕的希望。

  王林和王光道也带着团部人员,走访了镇上的几家军属和困难户。看着家家户户门上的新联、碗里的油腥、脸上的笑容,两人相视而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一切,都源于各营将士们的英勇奋战和扎实工作。

  夜幕降临,团部院子里也摆开了几桌简单的年夜饭。王林举起一碗土烧酒,对全体指战员高声说道:“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从湘江边一路血战,走到这陕北高原,打下了这块根据地!新的一年,我们要在这里扎得更深,长得更壮!今天的年礼,送出去的是粮食,收回来的是民心!要让所有敌人都知道,吴起镇是红军的吴起镇,陕北是人民的陕北!干杯,祝我们新的一年,革命成功,百姓安康!”

  “干杯!”

  “革命成功!”

  “百姓安康!”

  洪亮的口号声和欢笑声,融入了吴起镇千家万户的守岁声中。各营的捷报和成果,最终化作了这份送给百姓的厚重年礼,也将独立团的根,更深地埋进了这片温暖的黄土地。
  http://www.bixia5.cc/book/27905/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