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杭州分发点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在杭州城郊,那片被张虎秘密选定的空旷场地,如今已不再是荒草丛生。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却规整的训练场,地面被平整过,搭建起了简陋的障碍物和沙袋。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湿润气息和初春的料峭寒意。

  然而,这丝寒意却无法抵挡保安团成员们训练的热情。

  “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张虎洪亮而有力的口令声,在训练场上空回荡,穿透了薄雾,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他身着一套特制的训练服,虽然材质朴素,却剪裁得体,行动起来没有任何束缚。

  他的姿态挺拔,眼神锐利,完全没有了白日里《大宋时报》掌柜的温和模样,此刻的他,更像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充满了军人的铁血气质。

  在他面前,是新招募的三十名保安团成员,他们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自市井的各个角落,有脚夫,有乞丐,有破产的农民,也有被辞退的学徒。

  他们最初的队列,如同散沙一般,动作僵硬而混乱,彼此之间毫无默契。

  然而,经过张虎按照陈森驸马爷传授的模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些年轻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的队列不再散漫,而是变得整齐划一,每一次转身、每一个抬腿,都带着一种初步的军人风范。

  体能训练也日渐加强,从最初的十圈跑步便气喘吁吁,到如今能够完成更长距离的负重越野。

  团队协作的理念,也通过各种训练项目,逐渐渗透到他们的骨髓之中,让他们明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道理。

  甚至连情报收集的基础知识,也被张虎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的训练之中,让他们学会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如何传递信息。

  张虎站在队列前方,看着这些从市井中招募来的年轻人,从最初的散漫无章,到如今的令行禁止,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他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这套训练模式,确实比官兵的训练高效得多,也更能凝聚人心。”张虎在心中默默感叹道。

  他曾听说过大宋官兵的训练,大多是流于形式,操练疲沓,军纪涣散。

  而陈森驸马爷所传授的这套训练方法,不仅注重体能和技能,更注重精神和纪律的培养,让这些年轻人从内而外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张虎也并非一帆风顺。

  他很快便遇到了一些文化差异和身体素质的挑战。

  有些训练项目,对于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宋人来说,难度极大,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例如,陈森驸马爷在手册中强调的“蛙跳”训练,对于习惯了平地行走的宋人来说,简直是地狱般的折磨。

  许多人第一次尝试时,便累得瘫倒在地,浑身酸痛,甚至有人因此拉伤了腿部肌肉。

  又比如,在团队协作中,陈森驸马爷要求队员们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战术手语”的交流,这对于习惯了直来直去表达的宋人来说,显得过于复杂和陌生。

  他们常常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训练出现失误,甚至引发一些小小的争执。

  张虎深知,如果一味地按照手册上的要求,生搬硬套,不仅会挫伤队员们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训练无法继续。

  他回忆起陈森驸马爷在临行前曾说过的话:“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但核心理念绝不能动摇。”

  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张虎茅塞顿开。

  他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对训练方式进行了一些变通和调整。

  他将“蛙跳”分解成更小的步骤,从简单的下蹲起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并用竞赛的方式激发队员们的斗志。

  对于“战术手语”,他则简化了指令,并结合当地流行的手势,创造出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宋式手语”。

  他还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将一些体能训练融入到日常的巡逻和任务模拟中,让训练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例如,他会让他们在西湖边进行长跑,或者在城隍庙的山路上进行负重攀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体能。

  这些变通和调整,虽然与手册上的“原版”训练模式有所不同,但却极大地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和队员们的接受度。

  年轻人们的进步速度,也因此变得更加惊人。

  张虎看着眼前这支日益精锐的队伍,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陈森驸马爷的宏伟目标。

  然而,他心中也隐隐有一丝不安。

  这些变通,是否会影响到保安团的最终战斗力?

  陈森驸马爷若是知晓,又会作何感想?

  这些疑问,如同无形的丝线,缠绕在张虎的心头,让这场变革之路,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漫长。

  他抬头望向远方,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训练场,照耀着这些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

  .....

  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城的《大宋时报》分发点,在张虎的精心打理下,生意日益兴隆,门庭若市。

  每日清晨,报纸还未运到,店门口便已排起了长龙,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文人雅士,都对这份内容丰富、新奇有趣的报纸趋之若鹜。

  《大宋时报》不仅刊登朝廷政令、民间奇闻,更有许多陈森从现代世界带来的新奇概念和实用知识,让百姓们耳目一新。

  它迅速成为了当地百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因此,张虎的铺面,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信息汇聚的中心。

  张虎深谙陈森驸马爷“广交三教九流”的指示。

  他以《大宋时报》掌柜的身份为掩护,每日笑脸迎人,八面玲珑,与形形色色的人打着交道。

  他递给脚夫一杯热茶,与小贩闲聊家常,向富商请教经商之道,甚至与乞丐也能说上几句体己话。

  他看似闲聊,实则在巧妙地编织着他的情报网络,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零散信息,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王二麻子,你今天去码头,可曾听到什么新鲜事?”张虎笑呵呵地递给一位常来买报纸的脚夫一壶温热的黄酒。

  王二麻子是码头上的老把式,每日接触南来北往的船只和货商,消息灵通。

  他接过酒壶,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发黄的牙齿,咕咚咕咚灌了几口,然后抹了抹嘴,压低声音道:“嘿,张掌柜,您可别说,今儿个码头可热闹了。”

  “听那些从泉州来的客商说,最近海上一批丝绸,运到市面上的价格,比往常高了足足三成,

  说是海上风浪大,船只受损,可我看啊,分明是有人在囤积居奇!”王二麻子一边说,一边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喜欢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
  http://www.bixia5.cc/book/29827/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