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疫地记者的77天 >第二十八章 下沉到社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二十八章 下沉到社区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您请讲。”郭安安一听对方是是宣传部工作人员,立马来了精神。

  “今天中午12点前,我们要完成现有‘四类人员’的集中收治和隔离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希望您能去进行一次报道。”苏辉说完,又补充道:“郭记者,您对湖汉地区的所有报道我们都进行了拜读,可以说您所作的报道对于湖汉地区疫情防治工作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也希望您能在今天这个关键节点也对此次收治工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报道。”

  “好的,非常感谢您的邀请。”郭安安向苏辉礼貌道谢,在鲁省时,郭安安经常能接到省委、市委宣传部的邀请,所以对此类采访邀请并不感到意外。

  “我们这边准备了一些社会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您可以从中挑选部分进行采访。我稍后添加一下您的微信,把名单和联系方式发给您。”同意苏辉的好友请求后,名单很快发送过来,郭安安打开看了一下,里面罗列了很多不同社区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郭安安虽然接受了宣传部的邀请,但她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向黄清泉汇报一下,省得到时候两人信息不对称,造成误会。

  虽然不确定黄清泉此刻在不在办公室,郭安安还是直接拨通了黄清泉的办公室电话,没想到仅响了两声,电话就接通了。

  “安安,你好!”郭安安还没开口,黄总那边就已经叫出了她的名字,这种对电话号码的超级记忆力,让郭安安由衷佩服。

  “黄总,您该不会是一直待在办公室吧,每次给您打电话您都在办公室!”

  黄清泉哈哈一笑:“自打疫情这场战疫打响后,咱们媒体人就得24小时在岗!”

  “难怪我每次不管几点上传稿件,您总能马上看到呢!”郭安安的崇拜又升高一层。

  “你不提这个,我还差点忘了说你,你不能总是熬到半夜,稿子稍微晚一点没什么,你在那边,先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士兵在前线打仗,老是熬夜身体可撑不住。”

  郭安安嘿嘿一笑,她本来就是今日事今日毕的人,要把稿件拖到明天,她得失眠一晚上。

  不过她没再接这茬,而是把湖汉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去做报道的事跟黄清泉简单说了一下。

  黄清泉沉吟一下,随后说道:“安安,听到这件事我非常为你自豪。我们作为外省媒体,能够被对方认可,说明你前期的宣传工作确实对湖汉地区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这一次进社区采访,能够近距离接触一线基层工作者,是一次跨越,也是一次考验。希望你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水平。我相信你可以的!”

  郭安安连连点头:“黄总,您放心,我一定不让您失望!我很幸运能够看到前线这么多无畏的人们,也一定让更多人看到他们身上的正能量的!”

  “你这丫头,我就知道让你去湖汉,绝对没问题!”黄清泉乐呵呵地打趣郭安安,这姑娘主意正,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郭安安笑眯眯地红了脸:“黄总,其实我来之前心里也怕,但是来了之后发现,有这么多人跟我并肩作战,我就放心了。!”

  “怕是可以理解的,怕了以后就知道给自己做好防护了,这样我才放心!不过我倒是看你勇敢的很,一个人还跑了那么多地方采访,不容易!尤其是昨天帮助找回物资的这一篇,虽然我否了你一次,但是你的后续工作做得非常棒,影响力也非常大!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真干事、干成事的好文章!”

  黄清泉一向看不上那些鹦鹉学舌的复读机,为了抢流量连自己的职业道德都可以抛弃,这种自媒体又有什么可信度?

  有了黄清泉的大力支持,郭安安也更有了底气。

  既然接受了邀请,那就要马上行动起来。郭安安从名单中选出几个她留意过的社区,开始跟社区工作负责人联系。

  这一次主要是关于“四类人员”收治的报道,她要做的是从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中找素材,让“隔离”在家的人们真切了解到社区工作者们的辛苦和不易,以及他们工作的意义。

  所谓“四类人员”就是: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法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各区、街道的基层干部下沉到社区中,以社区网格为单元,将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物业人员、志愿者集合为工作团队,分片包干,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这对于社区工作者而言,这个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是一项压力山大的艰巨任务。

  也正因如此,郭安安对社区工作者们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

  郭安安首先联系到离同仁宾馆不远的黄桥社区负责人李敏,这个社区也正是郭安安被那位很负责人的门卫“请”出去的社区。

  “我们现在正在社区内排查,你提前先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到社区门口后,给我打电话,我让志愿者接你进来。”李敏那边听起来很忙,在对接好之后,便挂断电话重新投入了工作中。

  郭安安本想直接带着自己的防护服到社区门口后再穿,但考虑到诸多因素,郭安安还是决定先在房间内把防护服穿好,免得在路上出现意外。一层层穿好后,郭安安全副武装地出了门。

  不过武装起来后,非常不便的一点就是太憋气了,而且浑身不透气。如果步行到社区,郭安安也不敢保证自己到社区门口时,还有没有力气去采访。

  幸运的是门口恰好有一辆共享单车,郭安安用酒精将单车上下消了一遍毒,这才放心地骑上车往黄桥社区奔去。

  即使有脚踏车帮忙,郭安安还是出了一身汗。

  李敏安排的志愿者出门迎接时,郭安安刚把气喘匀。

  “你就是郭记者吗?最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你的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欢迎来社区工作一日游!”

  这位志愿者名叫李娜,是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放寒假回家后,就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是个有想法也有勇气的大学生。

  两人隔着口罩虽然看不到脸,但还是通过声音相互认识了,李娜拿出记号笔,在郭安安的防护服上写下“安安”二字,以保证在工作中能随时辨认出彼此。

  “咱们快走吧,他们现在正在入户排查,今天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李娜说完,叫着郭安安就往社区里面走,走了几步,突然发现郭安安喘得厉害,于是又放慢了脚步。李娜二十出头正是体力旺盛的时候,郭安安自愧弗如。

  走到1号楼前时,排查的队伍已经划分成了四组,因为李娜和郭安安过来得晚,便很自觉地归入了第四组。

  每组派发了两个额温枪,主要用来入户测量住户的体温是否正常,另外几人有进行体温登记的,也有发放预防传单的,各司其职。

  “其实,社区里的居民都不怎么喜欢我们入户,他们怕我们身上带病毒。”李娜在后面跟郭安安小声嘀咕。

  “娜娜,快点跟上来,下面这栋楼你熟!”李敏把李娜叫到前面,每次进这栋楼,其他人都搞不定住在101户的老太太,偏偏李娜每次都能把她吃得死死的。

  “好啦,敏哥,把额温枪给我,”李娜眯着眼冲郭安安笑笑,急忙跑到前面。

  李敏脚步压慢,渐渐与郭安安保持平齐,“您今天过来做跟踪采访,辛苦了。这里情况比较复杂,过会您与居民保持距离,有问题我们来解决。”

  郭安安点点头:“听说社区工作难做,我想来看看。”

  “是挺难的,不过也挺有趣,起码比隔离在家里有意思。”李敏笑笑,每次来新人,他都会这么说。

  敲开101户的防盗门,李娜脆生生地喊了声“奶奶”,老太太拄着拐站在门口,从开了一条缝地门口伸出手腕,含糊不清地说着话,听说话的语气,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但是李娜也不恼,而是继续脆生生地跟老太太说着话,嘱咐她平时一定要好好吃饭,不要出门,絮絮叨叨的一大通,没想到原本有些烦躁的老太太在听到这些后,竟然连连点头,关门前还夸了李娜一句好孩子。

  李娜把额温枪还给李敏,跟站在后面的郭安安说:“这位奶奶自己在家,也蛮孤单的,所以每次来我都会叮嘱她几句,她人其实还是很好的!就是偶尔脾气大了点。”

  沿着楼梯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家里有人的听到社区工作者敲门,都配合地打开门测量体温。

  但是爬到七楼时,工作进度显然被拖了下来。

  李敏站在702门口敲了好一会,门内才传来不客气的回复:“敲什么敲!”

  “您好,我们是社区的,来给您测量一下体温。”李娜轻车熟路地答道。

  “我体温正常,你们走吧,天天来查,谁知道你们身上带没带病毒的!”门内女人的声音很是尖锐。
  http://www.bixia5.cc/book/3070/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