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疫地记者的77天 >第六十九章 泣别爱人的医生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六十九章 泣别爱人的医生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在上大学时,郭安安曾到殡仪馆参加过一位老教授的追思会,每个人排队向老教授敬献菊花,以示哀悼,当时她还感觉这种形式略显做作,人活着的时候多去沟通多去关爱,比人死后再跑来哀悼不是更有意义吗?

  但是今天站在殡仪馆的院内,郭安安突然有点心酸,在正常的年月,人们失去自己挚爱的亲人,起码还能来做一次最后的告别,可是现在,没有道别、没有最后一面,给活着的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追忆。

  “以前从事这个行业,我们也运过很多因各种疾病死亡的人,很多时候从医院离开,亲人们都追在灵车后面痛哭,现在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把包裹严实的遗体抬上车,家属在医院门口签署相关的文件,限行以后,家属就只能等解除限行后,才可以过来办理火化的手续,来拿骨灰盒。”胡文一直不停地瞥着室内,同时抓紧时间配合郭安安完成采访。

  他出车回来后,紧赶紧地洗完手,把自己消了个毒,就抓紧时间来接郭安安一行了。不过,他们的出车时间不固定,接到电话后,接线员会根据顺序安排车辆,有了安排,胡文他们就必须马上出车。馆里所有的男同志都已经上线拖运遗体,就连以前坐在办公室的胡文也不例外。

  “我们也时常去死者家中接送遗体,这些大部分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其中有很多是自然死亡的,就算没有这次新冠肺炎,平时也会有死亡的老人,这部分的数字都是正常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去不了医院,本身还有一些基础病,在家里吃药的,就没能扛不过去。这些家属一般都很崩溃,哭着不愿让老人走。”胡文说起这些,原本已经看惯了生死的眼中还是浮起些惋惜,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原本很多可以多活些时日的老人,终于还是没能熬过去。

  “那些在医院医治无效的遗体,一般都会有专门的电话通知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通常会先把遗体消毒,然后密封起来,对于我们来说,工作量会稍微小一点。但是那些从家里走的人,就相对麻烦一点,家属打电话来,我们都要求先出具死亡证明,说明去世的原因,如果是疑似的患者,家属就要先在家里做好消毒工作,大部分家属都会用被单把遗体打包好,我们再装尸袋运走。”

  与死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极为强大的内心,但是强大如胡文,在看到那么多的死者遗体后,还是有点心塞,“最近几天死亡的人数比往常高出许多,唉,真希望这个数量赶紧降下来,我们也真的不想再看到那么多的眼泪了。”

  话音刚落,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年轻人,“胡主任,又来活了,准备出发吧!”

  胡文抱歉地转向郭安安:“灵车我是不敢让你们上去的,要不然麻烦你们在这里等一会?”

  “如果我们自己驾车跟着你们呢,可以吗?”郭安安也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现场。

  胡文看看郭安安和王天诚身上穿着的防护服,又看一眼在大门口站着的王乐,点点头,“这样应该是可以的,但是你们不能离得太近,尤其是死者家里和医院是最好不要进去的,倒不是怕你们近距离接触,而是怕你们的驾驶员防护不够,会有危险。”

  “唉,考虑不周,应该给王师傅也带一身防护服出来的。”郭安安暗自懊恼,不过能跟一小程,也很不错了。

  胡文大步走进大厅,里面已经消完毒,郭安安和王天诚也跟了进去。

  墙上挂着黄色的防护服,胡文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那一套,麻利地穿了进去。

  “你们的防护服是重复使用的?”

  “我们接来遗体后,就用消毒水全身喷洒消毒,再把防护服挂起来,下次再用,物资相对来说还是有点紧张的。你想这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总不能脱一身换一身,太浪费了。不过有企业给我们捐了不少泳镜,可以当护目镜用,不过不能重复利用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确实有些紧缺了。”胡文边武装自己,边跟郭安安解释。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口罩是一定要按时更换的,因为过了时效隔离作用就打折了。

  郭安安默默把这个记在心里,她以为现在物资的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了,看来在很多默默无闻的行业里,还是存在这一些死角。

  一辆车,四个人,全副武装之后就向着医院出发了。

  郭安安和王天诚也由王乐载着一路跟随。

  路上车辆少得可怜,能看到的多为救护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以及部分公务用车,在街上坚守阵地的,也多为交警等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途,王乐的车辆还被交警拦下来进行全车人体温检测,幸好办好了车辆通行证,否则王乐将面临重罚。

  抵达医院后,王天诚眼疾手快,下车就追了上去,抓拍每一个瞬间。

  车辆限行以后,医院门口也没有了前来签字送行的家属。在限行之前,病人去世后,医生会给家属打电话通知,虽然患新冠肺炎去世的病人家属不能见到病人最后一面,但是起码可以在医院门口签署办理火化的文件,而后挥泪告别。一般没有了这一步骤,殡仪馆工作人员抬着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遗体,下楼后,便直接进了灵车。

  但是今天这一位却明显有些特殊,因为胡文一行人将遗体放到车上后,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女医生大哭着猛地追了上去。她身旁的同事用力拉住她,掺住她的胳膊,不让她失控摔倒在地。

  “啊!不要走!”女医生哭得喉咙沙哑,却无力阻挡灵车载着遗体的离去。

  郭安安看着女医生的撕心裂肺,也忍不住看得眼圈发红。王天诚结束在门口的拍摄,钻进车里,两个眼睛也红通通的。

  “我们走吧!”王乐开着车跟在灵车后面,一路无话。

  回到殡仪馆后,郭安安才从胡文口中得知,今天去世的这一位,是医院的副院长,自打发生疫情后,就坚守在一线,但是由于前期防护不到位,不幸被传染,发病后就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多日,终究还是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而在门口哭得不省人事的女医生,正是他的妻子。即使知道丈夫一直在抢救,她也没有下过火线,结果就是这样两个用大爱去治病救人的医生,却在今天天人永隔。

  “说实话,湖汉的医护人员承担了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压力。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感冒发烧,也会被病毒感染,可是就算在最初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那时候只带着简单的医用口罩就去给病人看病,如果当初他们能够保护好自己……”胡文也说不下去了。

  “医院里还有好几位被感染的医生,有几位已经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好多天,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了,真希望他们能够挺过来!”

  见惯了生离死别,胡文说起来显然冷静许多,但是郭安安却听得鼻头发酸,为了不污染护目镜,她抬起头,用力把眼泪咽了回去。

  最近几天的报道中,已经看过了许多关于医生感病的信息,郭安安对他们的情况也都只是通过报道来了解的,可是亲眼看到一位医生被送到殡仪馆,却还是第一次。这种震撼,让她深感无力——医生都是治病救人的群体,可是现在,他们却连自己都救不了。

  从湖昌殡仪馆回到宾馆,已经是下午四点多,等全身洗消完,已经到了五点多,晚饭已经送到了门口。在殡仪馆采访时,郭安安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可是为了保证安全,她不能摘口罩,而且馆内的供餐也都数量有限,她也不愿意占用胡文和同事们的资源。

  不过,就算有午餐供应,胡文也只是匆匆扒了一口,接着又跟着车辆出发了——一位九十岁老人在睡觉时溘然长逝,家人手忙脚乱为老人穿好寿衣、开好死亡证明,给殡仪馆打了电话,工作人员们接到任务,便迅速出车了。郭安安和王天诚则又跟访了这一家,才结束采访任务。

  郭安安把饭从门外取进来,饭菜热乎乎的,吃到胃里后,在外面饿了一天的肚子才有了点真实感。出人意料的,郭安安竟然把一整盒菜和馒头给吃光了,而后还喝了一盒纯牛奶。这种真实的饥饿感,让郭安安有了健康活着的欣喜。

  当晚,这则殡仪馆的报道,就在郭安安和王天诚的联手制作下发表了。虽然只是简单介绍了殡仪馆工作人员一天的工作和他们在这段时间的情况,但每一个描写、每一帧画面,都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殡仪馆的工作,和这些从来未被关注过的群体。

  从环卫工到运尸人,从快递小哥到人民子弟兵,每一个被人熟知或默默无闻的职业,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工作,都在这个因疫情而停摆的城市中,充当着摆渡者的角色,只不过有人把病人摆渡到健康,有人把脏乱差摆渡到干净有序,分工不同,但意义同样重要。
  http://www.bixia5.cc/book/307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