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乱世将临,风云再起!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读罢,泪水无声滑落,浸湿信纸一角。

  原来,这是诀别之书。

  管仲所患不过风寒,本无大碍,但他心中早已倦极。一生修补江山裂痕,操劳国事,如今白起身死,秦国吞宋半境,天下格局翻覆,他自知无力回天。

  于是,顺水推舟,任病入膏肓,只为求一场安息。

  “仲父!你怎能先行离去!”

  “这江山重担,孤如何独扛?今后朝堂之上,谁与朕共谋天下!”

  悲愤如潮,涌上心头,几乎窒息。

  马车停稳,周幽皇跃身而下,直闯相国府内宅,脚步未停,径直冲向书房。

  案上整整齐齐叠放着一摞文稿,纸上墨迹犹新,压着一方青石镇纸。

  ——正是那三策十八疏。

  他一眼未看,转身奔出,穿廊过院,直至庭院深处。

  雪仍在落。

  一位老者静静卧于梅树之下,银发覆雪,面容安详,胸口再无起伏。

  周幽皇脚步顿住,全身僵冷。

  “仲父!!!”

  一声嘶喊划破夜空,他踉跄扑上前去,抱住那冰冷身躯,嚎啕大哭,泪如泉涌。

  “你曾向父皇立下誓言,要辅佐朕治理天下!”

  “你说过要助我大周重振江山,统御四海!”

  “你还许诺要踏平强秦,为我王朝雪耻复仇!”

  “如今你竟就此离去,留下孤身一人面对万般困局!教朕如何承受?如何面对这满朝文武、天下黎民!”

  “朕已悔不当初,不该轻举妄动,触怒于你。仲父,睁开眼看看朕吧!朕命令你醒来!”

  周幽皇伏地痛哭,声嘶力竭。

  他双手紧握管仲冰冷的身躯,不断摇晃,仿佛想唤醒那已逝去的灵魂。

  府中侍从与宫人纷纷赶来,目睹此景,无不震惊失色。

  相国大人……真的走了?

  那一刻,众人只觉山河失色,日月无光。

  雪花静静飘落,天地一片素白。

  唯有帝王哀恸的哭声,在凛冽寒风中飘向远方,久久不散。

  管仲终究没能挺过这场风寒。

  翌日清晨,消息如狂风席卷镐京。

  百姓难以置信——区区一场风疾,怎会夺走一代贤相性命?

  直到王宫内外皆披上白衣,举城挂孝,人们才知:那位执掌朝纲数十载的国之柱石,真的离开了。

  全城悲泣,街巷哀鸣。

  无数人焚香设祭,泪洒街头。

  周幽皇以诸侯之礼安葬管仲。

  他下令停朝三日,亲守灵堂,命百官依次吊唁。

  全国禁火七日,不得炊食,满城尽着素衣。

  这是他对恩师最后的敬意,也是内心无法填补的空缺。

  相国府内,灵堂庄严肃穆。

  棺木静置正中,灵位高悬,香火不断。

  文武官员络绎而至,跪拜致哀。

  周幽皇已在灵前守了整整三昼夜。

  眼下乌黑,双目赤红,身形枯槁,神情恍惚。

  他的悲伤深入骨髓,无人能劝其稍作歇息。

  书房之中,烛火微弱。

  他独自坐在案前,手中紧攥一叠泛黄纸页——那是管仲留下的“三策十八疏”。

  三策关乎天下大势,十八疏详述治国之道。

  百页纸张,字字珠玑,笔迹苍劲,墨痕犹润。

  每看一行,心便揪痛一分。

  这些文字越显深谋远虑,就越映衬出此刻的孤寂无助。

  他缓缓展开第一策,目光逐字扫过,眉头渐渐紧锁。

  纸上所书,竟是借列国之力压制秦国之计,且明言:“秦为心腹大患,不可轻纵。”

  周幽皇读罢良久,终于抬首。

  眸中寒光乍现,唇角微动。

  “秦国……”

  一声低语在室内回荡,带着冷意与决断。

  ......

  与此同时,大秦境内。

  年关刚过,烈士陵工程便全面启动。

  李斯此前对扶苏所言非虚。

  修建经费全部来自民间捐助,商贾富户争相解囊,百姓自愿出力,肩挑手扛,无怨无悔。

  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只为安放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

  烈士陵的修建,不只是朝廷的决策,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扶苏将这项工程全权托付给李斯,自己则转向大秦新一轮征兵与春闱的筹备。随着烈士陵动工,无数青壮自发投军,燕云十六州亦是如此。

  那片土地曾是秦国最早攻取的疆域。如今,当地百姓逐渐融入大秦体制,民心归附,局势稳定,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国内事务虽繁重,扶苏的目光却未曾离开中原大地。

  秦与宋之战改变了列国格局。

  汉国开始将重心移向秦国,明清两国因而压力骤减。可两国本就互不信任,此前联手抗汉实属迫于形势。如今外患稍缓,边境摩擦再起,战火或将重燃。

  宋国元气大伤,正处休养期。南方又有元汗国频频侵扰,边关不得安宁,无暇他顾。

  唐国也陷入困境。连年天灾——大雪、干旱、洪涝接连而至,民不聊生。虽握有战马,却无力北伐,剿灭tu厥之志难成。

  正因如此,中原陷入微妙僵局。

  无人能轻易打破现状,秦国得以从容整合所占宋地,吸纳资源,积蓄力量。

  不久,一封来自镐京的密报传至咸阳。

  秦王宫内,行宫大殿之上。

  “周国宰相管仲,死了?”

  扶苏听罢张仪禀报,眉峰微动。

  张仪躬身确认:“年前病逝,传闻因风寒不治。”

  这消息早已在列国流传,并非隐秘。

  “终究还是走了……”

  扶苏轻抚下颌,目光幽深。

  管仲乃六国旧臣中最年长者,也是残余势力中威望最高的一人。他的离去,意味着一段旧时代的终结。对大秦而言,威胁又少一重。

  但扶苏思虑更深。

  周室能否在失去管仲后继续维系?那位名为天子的君主昏庸怯懦,多年来仰赖管仲支撑朝纲。

  如今栋梁崩塌,庙堂必将动摇。

  天下列国,谁不觊觎帝位?只是以往有所忌惮,藏锋不露。

  今屏障已去,平衡瓦解,必有人按捺不住,伸手夺鼎。

  乱世将临,风云再起。

  扶苏凝视东方,心中清明。

  秦国已有资格问鼎天下,但他不会第一个出手。

  静观其变,方为上策。
  http://www.bixia5.cc/book/36506/5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