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预判了你们这些虫豸的预判
推荐阅读:
妙手回春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九公主又美又飒
开局同学会上中奖两亿五千万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女尊快穿之妻主是个宠夫狂
重生1976:拒当舔狗不下乡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官场之权掌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第174章 奸臣自己跳出来了!“太子殿下,可是心向咱们文人的。
可以说是自己人!”
这个六十多岁白胡子的老者,望着吏部尚书玉溪。
一本正经的说道。
在说这话之时,他的眼神坚定,显然是对他所说的这话深信不疑。
太子朱标,历来被很多儒家之人,视作希望之所在。
觉得太子朱标是个仁义之君。
觉得朱标必然会得向着他们儒家。
只是听了他的话,吏部尚书玉溪,心中略安。
可见太子朱标的名声,还是很好用的。
不过,他也并没有立刻就将之给答应下来。
想了想又道:“只是……景山公,太子殿下如今似乎也和之前不太一样了。
太子殿下如今,受到皇帝的影响,看起来是越来越大了。
似乎……不再如同之前那般信任儒教。
没有那样,坚定的和我等站在一起了。
这等事情真的做出来后,太子真的会坚定的站在我们这边”
听了玉溪的话,这位被称为景山公的人。
脸上露出了一些愁苦愤恨。
苍天无眼!
让一个要饭子,得了天下。
要饭子如此残暴,如此不尊儒学。
令人痛心疾首!
“若是吴王得了天下,那该有多好
依照他的性格,必然能重用我儒教!
与我等士大夫共天下!
可惜却偏偏让朱重八这么一个没有见识的放牛娃,得了天下。
如此敌视我儒教!
真乃一大不幸之事!”
说起这话时,他的面色难看,满心痛苦。
而他口中的吴王,自然不是朱元璋,而是张士诚。
那个时候有两个吴王。
一个就是朱元璋,为韩宋政权所册封。
另外一个吴王,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原本是向元朝廷请求册封自己为吴王的。
不过元朝廷不答应。
后面就自己封自己为吴王,并且依然奉元朝廷为主。
想要合情合理占据大义,收周边众多的元朝故土,为他自己所用。
当时,人们为了进行区分,称朱元璋为西吴。
称张士诚为东吴。
“有些话,你说的挺对,太子殿下如今似乎确实受朱重八的影响不小。
隐约之间似乎有些转变。
但是,这些转变在我看来,可以说微不足道,不影响大局。
论起教化,谁能比得了我们儒家
不要忘记了,这太子殿下可是打小,就被景濂先生这些大儒,进行教授的。
学的是最为正统的儒家学问!
接受的为我儒家的道理!
心里面,所向着的自然而然,也是我们儒家。
这些是景濂先生等人打小,就给他打下的基础。
到了太子殿下这个年纪,很多东西都已经是成型了。
想要更改,可能特别的小。
这些儿时与少年时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一生。
朱重八这个时候,想要扭转,早就晚了。
根本就扭转不过来。
虽然可能在某些细微的方面,会有一些改变。
可是在大体上,根本上没有办法转变。
如今皇帝倒行逆施,胡乱作为。
看皇帝不顺眼的,可不仅仅是我们。
便是太子殿下,也同样会看朱重八不顺眼。
觉得朱重八这个当爹的,所弄的这些东西都是瞎搞。
只不过,太子殿下是儿子,坐在那个位置上,面对的是他爹。
说是把很多的事,都让太子去做。
可实际上,大政方针这些都在朱重八自己手里面握着。
如今这当家作主的还是朱元璋。
太子殿下夹在其中,也是难做。
很多事儿出于孝道,出于权柄,就算是他看不顺眼,也没有办法去做,去说。”
听了这白胡子的景山先生所言。
吏部尚书玉溪点了点头。
觉得景山先生说的很对。
“有些事儿太子殿下不好做,我们这里就能做。
当今皇帝,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敌视我儒家,
觉得他那一套是好的。
却根本不知,这天下离不开我们儒家。
更离不开我等这些士人。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是必然的。
不见宋朝实行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优待士人,何等的繁华
又是何等的富庶
而今皇帝全然不顾这些,大明必然不能长久。
自从宋朝以来,文贵武轻的事儿就已然形成。
朱元璋倒行逆施。
如今还弄些歪门邪道进国子学,妄图乱我儒家正统。
太子殿下身为儒家之人,心里面对此也十分不好受。
那么咱们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做出一些事情来。
先从国子学那里下手,把国子学握在我们手里,随后进行溯本清源。
是最要紧,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事。
这事儿不能再等了。
这件事很安全。
因为一切都是合理合规。
一方面宋讷的确实是到了该致仕的时候。
这是皇帝之前亲自定下的。
另外一方面,宋濂在国子学那边,又是如此不得人心。
闹的乌烟瘴气,引发了众怒。
弹章送上去,让皇帝见识到了宋讷的真面目。
宋讷会被皇帝允许致仕,十有八九。
那就算是办不成,皇帝那边,也不会追究弹劾宋讷的事。
就算追究了,那也是追究国子学的那些助教,追究不到你这里。
弹章是那些助教上的。
余部堂你这里,只是按照规定,行使你的职权罢了。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皇帝这边,真的想要在一些事情上,对余部堂有些动作,那也无妨。
到了那个时候,太子殿下就该出马了。
别的事情上太子可以顺着朱元璋。
可在这样的事情上却不会。
必然会加以援手。
只要太子说上几句话,那依照太子在皇帝生心中的地位,那这事也就过去了。
太子的面子很大,皇帝不会折了他儿子的颜面。”
余熂点了点头,对于景山先生的这话,他也同样很认同。
因为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再说,太子殿下身边很多可都是咱们的人。
平日里或许可以不说话,
可遇到这种事情,又岂能置身事外
要是真的事情不太对,咱们这里也可以让太子殿下身边的人,给太子殿下打声招呼。”
“景山先生的意思是说,景濂先生也在关注这事”
玉溪的神色,一下子变得振奋起来。
连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这事儿,若是有宋濂在后面进行支持,那他这边做起来的话,可就更加放心了。
完全不用担心太多,只管做也就是了。
毕竟这宋濂,可是当今太子最为敬重的老师。
“这倒没有。”
景山先生闻言摇了摇头。
“这等事情,还用不着景濂先生出马。
这等小事儿,不必去劳烦他。
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是不能请景濂先生的。
不过,关注这事的人,身份同样不低。
真要发生些,什么吴状元不回袖手旁观。”
吴状元
竟然是吴状元!
玉溪闻言神色为之大振。
正如景山先生所言那般,哪怕不是宋濂,可这暗中关照的人,也同样足够分量。
今后万一出了什么事,有吴状元在边上,向太子殿下说上几句话,也同样很好用。
吴状元可不是普通人,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状元。
而且还是连中三元的那种。
朱元璋之前开了科考,由于很多人在他耳边不停的提科考的事,把科考说的天乱坠。
再加上老朱那个时候,对于很多文人还没有去魅。
所以便也欢天喜地的开了科举。
用科举选拔人才。
对于科考还是看好。
对科考选拔上来的人才,也同样是充满了期待。
吴状元杀入到了殿试,并顺利的被皇帝点了状元。
按照玉溪所得到的一些情况来,吴伯宗吴状元,原本的时候并没有被皇帝看入眼中。
要点的状元是别人。
不过吴伯宗长相俊美,身材挺拔。
往众考生那里一站,就像是鹤立鸡群一样十分显眼。
于是皇帝就开始便考核吴伯宗。
吴伯宗面对皇帝的考核,对答如流。
十分符合皇帝心意。
又得知吴伯宗之前,连中两元。
于是就准备成全吴伯宗。
大明第一次开科取士,就能考取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
同样是一桩美谈。
于是便点了吴伯宗为状元。
所以说,人的运气要是来了,挡都挡不住,
从这里能看出,人要是长了一副好皮囊,该有多重要。
在很多事情上,往往都能占便宜。
第一印象,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吴伯宗从来都不承认。
总是一本正经的说,他被点为状元是真凭实学。
和他的容貌,以及之前连中两元,没丝毫关系。
完完全全就是他凭实力获取的。
吴伯宗作为大明的开国的第一状元,还是连中三元的那种。
自然是受到重视。
起步就是礼部员外郎。
随后便一路高升。
如今,早就已经成了太子身边,除了宋濂之外,身份地位最高的人了。
太子身边汇集的不少人里,俨然是以他为首。
在太子的身边地位很高。
说话很管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吴伯宗这么一个人在暗中进行看着,做出一些事情来。
自然而然就很稳妥。
这下子,他是彻底放心了。
“宋讷这个狗贼,一个汉奸,一个北侉子也敢如此作威作福。
想要骑在所有人头上拉屎,他以为他是老几
除魔卫道,护我儒家正统,义不容辞!
我等这里,若是不做出一些事情来。
真以为他便可以为所欲为了”
玉溪将之一口应下,神色显得很是郑重。
见到余熂终于松口,给了确定的准话。
这位景山先生,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玉溪这里很重要。
只是玉溪这里办事,才能让宋讷这个北侉子,致仕的文牒合情合理的通过。
玉溪这里点了头,接下来很多事都好办了。
真的说起来,玉溪会同意这个提议,他也并不意外。
毕竟玉溪是他们这边的人。
玉溪能成为吏部尚书,可不仅仅只是玉溪资格到了,有相应才华。
在这事后面,同样有着他们这边的人,在暗中帮助。
玉溪和他们这边联系很深。
玉溪之前获得了那般大的好处,到了这个时候,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
他不能不动手,不出力。
“景山先生,皇帝不是说,要南北混一,要好好消除南北之间的隔阂。
连景濂先生和宋讷这两人,都已经是握手言和。
在一块儿做事儿。
而且,他们两人也都各自有言论出来说。
号召士人,以天下为己任。
按照皇帝所说,放下成见,放下南北之争。
共同为大明出力。
大明只有一个,大明不分南北。
这……现在这般做,是不是……是不是有不太好”
答应了事情之后,玉溪的望着景山先生再次开了口,说出了他心中的一些疑惑。
“部堂,你的想法可是有些不对。
嘴上说的,和实际上做的可不一样。
皇帝非要说他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说什么要南北混一,说什么要放下南北之争。
这些都是皇帝的事儿。
皇帝这么说了,并且皇帝还亲自把景濂先生和宋讷那个老匹夫喊过去交代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景濂先生他能怎么办
只能是说出这些话来,表面上来支持皇帝,顺应皇帝的意思。
这些话,不过是说出来糊弄糊弄皇帝而已。
莫非真的就要按照皇帝所说的办吗
不可能的。
论起学问,论起各方面,明明都是我们南人占据上风。
北人和我们相比,提鞋都不配。
结果现在,皇帝要弄什么南北混一。
举着一个为华夏好的旗号,搞这些。
这件事说白了,不就是在牺牲我们南人的利益,扶持北人,让北人崛起吗
不仅如此,喊出这样的口号之后,皇帝又是怎么干的
除了在各个方面都偏袒北人之外,同时还在国子学里,弄些歪门邪道。
供学生学习,妄图冲击我儒教独尊地位!
种种行径,看着就让人生气。
咱们可不能被皇帝给骗了。
这事儿说起来,就是皇帝不仁。
既然皇帝率先说一套做一套,那咱们这边自然,也要做出一些事情,进行抵制。
维护我们南人利益。
这事,再正常不过,也是极其正当的。
为整个天下考虑
去他的为整个天下考虑!
那是皇帝的事儿,不是咱们的事儿!
咱们不是皇帝,咱们也不用考虑太多。
咱们只需要考虑咱们自己的利益就行。
皇帝想要南北混一,这些也行,咱们也支持。
但是,前提是不能损害我的利益。
需要让我们南人这边,尽情的来施展自己的学问,发挥我们这边的优势。
而不是打压南人。
别管皇帝怎么做,怎么说,都不能损害咱们这边的利益!
权力,官位,以及这儒家的经义这些,都要在咱们手里握着。
不能退让!
退一步便是输一步。
你退一步,他还想让你退十步。
所以,我们能做的,最好便是一步不退。
朱元璋想要坐稳江山,可就他这样的残暴之君,咱们又怎么能支持他
最好是朱家的江山,赶紧烂掉。
让更好的,有才德之人当皇帝。
咱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只要咱们自己强,那么别管谁当皇帝,都离不开咱们。
咱们都能守住荣华富贵,守住尊崇的地位,不做那任人宰割的鱼肉。
部堂,这些要分清啊!
拎不清的话,咱们这边可是要蒙受巨大损失的。
一个弄不好便会祸及子孙。
今后的子孙后代,再想要得到这些,可就分外的艰难了。”
这景山先生说起这话时,满满的都是感慨,带着唏嘘和语重心长。
听了他的话,余熂也变得郑重起来,深以为然。
“景山先生你说的对,确实是如此。
皇帝说什么要华夏复兴,说什么让大明再起,说什么南北混一。
说的再好,他也不能打着这样的旗号,来损害咱们这边的利益。
这事儿确实要抗争。
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不能就把这些,拱手让人了。
这个时候拱手让人,那接下来再想要回来,可就太难了。
退十步都特别容易,再想往前进一步,便是千难万难。
我们南人有如今这种地位,都是靠着我们前面的祖祖辈辈的努力得来的。
不偷不抢,也不欠谁的!”
“对,对,就是如此!”
景山先生对玉溪的话很是认同,拍手称赞。
“朱元璋想要倒行逆施,想要损害我等的利益。
那接下来,就让他好好的来见识见识咱们的能力!”
二人在这里相谈了很久,这景山先生方才离去。
景山先生离去之后,玉溪坐在这里思索了一番。
就这次的事情,细细的复盘。
而后准备明天就把宋讷的致仕文牒这事给办了
尽可能快地,推行这事儿走完流程。
这个时候,他心中的担忧已经尽除。
这是自己的职权之所在,宋讷也确确实实到该致仕的年龄。
就算皇帝不愿意让宋讷致仕,但面对自己所弄的这个致仕文书,也不会多起什么疑心。
最多是皇帝不同意。
自己是安全的。
当今皇帝很是残暴,真的站出来,当面锣,对面鼓,旗帜鲜明的来对付皇帝,他们很多人都不敢,
可是暗中做一些事,还是可以的。
而威力最大,最让皇帝难受的,便是他们这些暗中的动手。
抵抗无处不在,偏偏皇帝又不好抓到确切的人……
……
“哈哈,老三,你这次在学校干的不错。
咱这里准备给你升官了!”
武英殿里,听了老三所说的话,知道自己家老三,把这些人给扒了个底掉后。
朱元璋望着自己家的三儿子,面带笑意的出声说道……
http://www.bixia5.cc/book/7216/1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