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我来救场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继续试音。从低音“啊——”
缓缓上行。
中音区浑厚,高音区虽紧但未破,换声点清晰。
声音不算惊艳,音域也不宽,但有技巧,有控制,有情感。
唱《天地龙鳞》,够了。
人声没有完美,只有适配。
关键是怎么唱,怎么用情绪带出力量。
而这具身体,就是他的资本。
像一块粗石,内里藏光。
只要打磨到位,照样能亮。
“前世的本事就是我的底牌。没有系统,我也能上场。”
演播大厅。
灯光亮得刺眼,却安静得反常。
几道匆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几个年轻女演员低着头走来,手指拧着衣角,脸颊泛红。
看上去,像是揣着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张老师,周轩在休息室,放出那种声音……”
其中一人终于开口,声音细得几乎听不清。
“哪种?”
张天韵抬头,眉心微动。
另一个咬了咬嘴唇,脸红到耳根。
“就……”
“那种片子的声音!你知道的,就是那种!”
气氛沉默了一下。
张天韵合上本子,站起来时胸口起伏了一下。
早就把休息室单独划给他用,结果这人不但看,还敢放出来?
声音都没关?
张天韵转身就走。
可快到门口时,脚步却收住了。
门缝里飘出一点低吟。
不是嘈杂,不是污糟,而是一段极沉的哼鸣。
轻得像风,却钻得进骨头里。
那声音不高,却带着劲。
一句一句,像在铺展一幅画:
山河起笔,血脉奔涌,六百年的风沙簌簌落下。
张天韵抬着的手忘了推门。
整个人靠在墙边,耳朵不自觉地侧过去。
然后,歌声响起。
【这江山我起笔】
【民族血脉又几万里】
音调一提,如黄河破冰,势不可挡。
【几世纪六百年里】
【龙的传人历经风雨……】
张天韵呼吸一滞。
眼前不再是走廊和门。
而是雪地上的脚印,战壕边半截烟头,火光映着年轻的脸。
那些没留下名字的人。
他们有的才十八,背包里还塞着家书。
有的在冲锋前一分钟,往战壕外扔了颗橘子糖,说:“等打赢了,咱们吃甜的。”
可他们没等到。
“为了后辈能在这片土地上好好喘口气……”
张天韵嘴唇动了动,嗓子发紧。
看见红旗插上高地,看见担架上的人临死前笑了一下,说:“天亮了。”
心口像被什么撞了一下。
眼泪滑下来。
张天韵没擦,手指死死抠住门框。
歌声忽然拔起,像云层裂开,光砸下来。
张天韵靠着门,听傻了。
这不是歌,是回响。
是百年后的人蹲下身,对着历史深处低语:
“你们看见了吗?”
“现在的天,真亮。”
张天韵原本是来骂人的。
现在却站在原地,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必须是开场。
主歌像史书一页页翻过,副歌却是后人站在碑前,轻声应答。
没有嚎哭,没有高喊,只是平静地说:“你们没白来。”
张天韵在业内这么久,听过太多“主旋律”。
要么煽得假,要么飘得空。
可这首,是从血里拧出来的,一音一句都压着分量。
清唱而已,却比整支交响乐还沉。
更难得的是。
它用流行唱法承载宏大的主题。
既有通俗的感染力,又不失庄重与分量。
这种尝试,成了业内公认的范本。
休息室里。
周轩并不知道外面已掀起波澜。
他坐在角落的沙发,灯光只照到他半张脸。
手指在膝盖上敲着节拍,指尖随记忆里的旋律微微起伏。
默演整首《天地龙鳞》的走向。
他闭着眼,脑中一遍遍过着段落。
这首歌对音域和情绪的要求极高,以他现在的状态,必须降调才能唱下来。
技术问题好解决,真正难的是,怎么用声音讲一个历史的故事。
怎么让听众听见那种沉下来的重量。
然后,轻轻哼出前奏。
“一如君子气节不移……”
刚落音,他就摇头,眉头拧紧。
不对。
情绪没到底。
他靠进沙发,抬手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
周轩又闭上眼。
第二遍,转音的地方,全得用假声带过去。
排练室安静得能听见呼吸。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
张天韵走进来。
一眼看见周轩,直直走过去。
“这歌是你写的?”
“啊?是。”
周轩愣了下,才反应过来。
张天韵快步上前。
眼睛亮得惊人,像盛着星。
抬手抹了把眼角,嘴却压不住地往上翘。
张天韵不是难过,是被歌词里的家国气,旋律里的敬意狠狠撞中了心口。
“词好,曲也好,太打动人了。”
伸手拍了拍周轩的手臂,不重,却有力。
“你写的是真歌,不是为了讨好谁,不是为了流量,是为了让那些被忘掉的名字,再被人听见……”
“你是想当开场曲?”
张天韵盯着他,眼神发烫,脑子飞转。
话刚出口,眼里就闪过一道光。
张天韵一下明白了。
这不只是歌,是仪式,是向历史鞠的一躬。
张天韵的脑子飞快转着。
这场晚会,本就有官方背景,台下坐着各级领导,媒体。
原本的开场曲《黄种人》气势足,却总带点舞台味。
而周轩这首歌,词沉,曲庄,有血脉,有追念。
简直像是为今晚生的。
太合适了。
做开场再合适不过。
张天韵心跳快了半拍,眼前已经浮现出舞台画面:
灯暗,场静,一束追光落在那人身上,前奏起,歌声涌出,如江河奔流,如山岳矗立。
那一刻,不是表演,是唤醒,是传承。
张天韵几乎可以肯定,周轩是为这首歌来的。
周轩一怔。
随即,点头。
“对。”
先前还迟疑要不要提这歌,怕人说他抢风头。
可张天韵眼睛亮的那一下,他心里那点犹豫就熄了。
他不怕人说,只怕没人听懂。
“行,我去跟导演组谈。”
“你再唱一遍,我录下来。”
“快点!我要让他们看看,这不是心血来潮,是该站上台的作品!”
和聪明人说话,话到一半就够了。
不需要他解释灵感从哪来,也不用自证实力。
张天韵听得出歌里的分量,也看得见他眼里的火。
有些东西,旋律一响,就已经说尽了。
张天韵有分量。
只要点头,机会就有了。
他只要把这首歌,唱到不能再好。
http://www.bixia5.cc/book/11569/4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