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
推荐阅读: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夏若雪叶辰孙怡
赵旭李晴晴
绝世道君陆羽孟竹韵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唐若雪叶凡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东宫。詹事府逐渐忙碌起来,因为天气冷停办的东宫讲学又要继续。
小胖钧倒是不讨厌讲学。
东宫的教材,加入了罗万化编纂的《帝鉴图说》。
这本列举了古代明君丰功伟绩和昏君恶行的书籍,图文并茂,讲学的师傅们为了能吸引小胖钧的注意力,又会插入很多历史故事。
这比起四书五经的说教可要有意思多了。
不过对于朱翊钧来说,还是苏泽授课最有意思。
苏泽走进了明伦堂,年前东宫撤掉了京师各店铺的图表,换上了一副巨大的海图。
这是一幅经过苏泽精校过的全球海图,《乐府新报》上关于海外国家的文章每一期都看,他还会将报纸裁剪下来,贴在地图的国家色块上。
佛郎机(葡萄牙)、西班牙,奥斯曼,身毒(印度),荷兰,这些这些都是报纸上报道过的国家。
再加上朱翊钧让讲学的翰林们,从翰林院的资料中,找来了成祖年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记录,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都标注了上去。
国舅李文全在澎湖,有时候也会去广州的港口和外国商人接触,李文全将自己听到的消息寄给朱翊钧。
这些都让朱翊钧找到了新的乐趣。
朱翊钧学会从这些文字资料中,推理南洋的现状。
比如满剌加(马六甲)。
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在满剌加设立军镇,明朝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剌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
在大明禁海以后,满剌加失去了中转站的地位,大明朝廷失去了对南洋的情报。
在正德年间,佛郎机人占据了满剌加,并且冒充满剌加使者朝贡大明,试图通过借壳上市的方法和大明贸易。
但是满剌加王逃到京师告状,佛郎机人的计划败露,佛郎机使者被驱逐。
满剌加如今在佛郎机人的控制下,是佛郎机在南洋最重要的基地,佛郎机人在这里建造港口、种植园、炮厂,还设立总督府管理。
这些消息,都是朱翊钧汇总消息推测出来的。
苏泽听完了朱翊钧的推测,不由的对这位年幼太子刮目相看。
能从纷乱的消息中发现真相,小胖钧这份政治直觉还是很惊人的。
得到了苏泽的夸奖,朱翊钧更是加紧搜集南洋的情报。
苏泽走入明伦堂后,朱翊钧立刻说道:
“苏师傅!孤觉得西班牙人和佛郎机人要有一战!”
苏泽有些惊讶,他问道:
“殿下何故此言?”
朱翊钧说道:
“苏师傅说过,这些西洋蛮夷,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也各有所属,不能看成铁板一块!”
苏泽点头,朱翊钧能有这份认识,已经超过京师九成九的人了。
很多商人往来于南洋,和这些西洋商人做生意,也理不清这些西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朱翊钧说道:
“佛郎机人经营东方航线,从欧罗巴往东寻找香料,最终抵达满剌加,发现了和我大明贸易的通道。”
“这西班牙人却另辟蹊径,从欧罗巴往西,抵达了南洲,在南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
“而苏师傅您也说过,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些西班牙人继续向西,又发现了前往南洋的航线,也就是季风航线。”
苏泽很满意的点头,这些内容都是苏泽给小胖钧讲过的,但是他能牢牢记在心里,这让自己这个老师非常有成就感了。
朱翊钧继续说道:
“苏师傅说过,南洲盛产金银,但是如果将金银全部运回西班牙国,那反而是一场灾难。”
苏泽反问道:
“殿下还记得是为什么吗?”
朱翊钧按照记忆背诵道:
“苏师傅说,金银的价值是人赋予的,金银过量就会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光有金银是不行的。”
“苏师傅您还说,商品要比金银重要。”
苏泽满意的夸赞道:
“殿下还能记得微臣的话,微臣不胜欣喜。”
货币理论实在是太复杂了,苏泽也没指望朱翊钧能理解,现在能死记硬背,足以可见小胖钧下了苦功。
苏泽也发现,也许是继承了祖父的基因,小胖钧对于金钱十分的敏感。
所以比起他的父皇,小胖钧反而更能理解这些西洋人的行事逻辑,因为他们就是利益优先。
朱翊钧继续说道:
“所以西班牙人要将金银运送到南洋,换成我大明的货物再运回欧罗巴。”
苏泽满意的点头。
简单的说,西班牙君主也明白,大量金银的输入,会造成欧洲的通货膨胀,如今欧洲还是中世纪尾声,根本没有办法消化这么多的货币。
而这个时候,因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而极度缺乏货币的大明,就成了西班牙人倾销白银的地区。
也正是这个历史机遇,成就了西班牙这个初代日不落帝国。
大明的商品在欧洲十分的畅销,这些商品推高了上层的奢侈消费,这要比大量金银直接运回欧洲的冲击小多了。
朱翊钧说道:“满剌加,是东西方航线的交汇点,是南洋的锁钥,虽然现在佛郎机人允许西班牙人通行,但是他们迟早要有一战!”
朱翊钧又说道:
“孤刚刚收到舅舅来信,浪白澳的佛郎机人乖乖离开了,而且他们不是回了吕宋,而是回了满喇加。”
“舅舅还说,这段时间在广州没有见到西班牙的船,所以孤推测,是不是佛郎机人封锁了满剌加,不让西班牙人来广州。”
“如果是这样,那佛郎机人和西班牙人就要开打了!”
苏泽有些惊讶的看着朱翊钧。
他用【记忆殿堂香囊】梳理过穿越前的记忆,在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确实发生过战争。
但是仔细想想,朱翊钧从这些情报中做出的推测也很合理。
在自己的干预下,这一次隆庆开开海的力度更大,不仅仅开放了月港,还开放了泉州、广州这些港口。
而且这一次大明开港,也没有限制船只靠岸,任何商船只要遵守大明的制度,在大明港口纳税,都可以和大明做买卖。
这也让最早经营远东的佛郎机人大赚了一笔。
苏泽还听说,佛郎机人已经归还了澳门和浪白澳岛,彻底撤去了这些据点,就是为了不刺激大明,好好和大明做生意。
这样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西班牙人没有理由不眼红。
是啊,满剌加是南洋贸易最重要的节点,以现在西班牙强盛的海上力量,肯定会和葡萄牙人争夺的。
朱翊钧又说道:
“另外那个德佛里斯船长,就是那个投靠了奥斯曼人的荷兰船长说,奥斯曼人也对满剌加虎视眈眈,也已经派出舰队前往满剌加了。”
朱翊钧不停的搓手说道:
“苏师傅,您说我们大明就这样看着这些番邦蛮夷,在南洋争夺大明的藩属国吗?”
苏泽叹气说道:
“殿下,南洋不是近海,我大明的水师在这里没有优势。这些西洋蛮夷在南洋也经营多年,不是这么容易拿下的。”
听到这里,朱翊钧也有些泄气。
他对大海很有兴趣,听着苏泽描绘这么海外国度的风土人情,就让朱翊钧仿佛置身其中。
而越是对大海有所了解,朱翊钧越是觉得南洋对于大明实在是太重要了!
南洋这些岛屿,就是大明海疆的屏障,这些岛屿上生产的甘蔗、香料,甚至就算是用来种植粮食,对大明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所以看到这些西洋蛮夷的船只横行在南洋,朱翊钧心中焦急,这才对苏泽说了这些话。
“苏师傅,就不能奏请父皇,大造舰队,征讨南洋吗?”
苏泽看着朱翊钧,自己这个弟子疑似有些太激进了。
苏泽解释说道:
“殿下,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件的办。”
“这打造舰队需要时间,训练水师更要时间,还有火炮铸造,舰船改进,还要探查南洋的水文情况,了解当地土人的动态,这都不是几道旨意能够办成的。”
听完了苏泽的话,朱翊钧也叹气,这些日子他也观察父皇和内阁施政,确实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事情都是要慢慢来的。
但是苏泽却说道:
“殿下,只要我大明不禁海,陛下也已经下旨要再下西洋了,就算是这些西洋蛮夷侥幸占住,这南洋早晚还是我们大明的。”
朱翊钧似懂非懂的问道:
“苏师傅这是为何?”
苏泽说道:
“先是人心,南洋自古就朝贡中原,满剌加王还有遗脉在京师呢,日后只要大明的舰船建造完毕,自然可以帮助满剌加王复国。”
“西洋有很多侨民,他们也都是大明子弟,因为种种原因流落海外。”
“这些人也是心向大明的,只要大明的王师一到,他们一定会喜迎王师的。”
“所以殿下不用急躁,南洋可以徐徐图之。”
但是苏泽也不忍心打击小胖钧的积极性,于是说道:
“殿下如果有心,倒是可以让人结交南洋的侨民,搜集南洋的消息,为日后王师征讨南洋提供便利。”
朱翊钧立刻说道:
“明白了!孤这就给舅舅写信,让他在澎湖搜集南洋的消息!”
但是朱翊钧又垮着脸说道:
“只可惜京师距离澎湖实在是太远,消息传递着实不便。”
苏泽说道:
“这点殿下安心,臣正准备上书谈此事。”
“苏师傅这也有办法?”
——
通政使杨思忠一大早就觉得心神不宁,早早来到通政司。
因为来得太早,通政司十分的冷清,就在杨思清快要走入自己的公房,听到了两个年轻官员的谈话。
杨思清一看,说话的是通政司的两个经历。
通政司上设正使一名,也被朝堂称之为大银台,这是因为明代通政司实际上行使的是宋代银台司的职能。
再设副使一名,现任副使裴清,自从被发配到京畿地区负责民驿的事情后,裴清都没能赶回京师过年。
这位裴副使干得不错,京师周围的民驿已经建造完毕,这些民驿不需要勘合就能住宿,只需要支付银钱就能享受到住宿和餐饮服务。
商人们很快发现,其实这种民驿也挺好的。
民驿只要给钱就能享受服务,不像是官驿还要分成三六九等,也不用忍受官驿的白眼。
民驿的服务周到,除了住宿外,还有附近的百姓在这里打零工,提供热水、洗马等各种服务,提供的饭菜也要比官驿好不少,前提自然是花钱就行了。
而且经过这半年的都察院整治,京畿地区的治安也好了不少,住在民驿发生纠纷,也会有官府迅速处理,住宿在民驿反而成了更方便的选择。
可能唯一不满的,就是那些原本可以仗着认识的官员,狗仗人势的帮闲门客了。
“张经历,裴副使要回朝了吧?”
经历是通政司的小官,一般是六品,也是通政司最基层的牛马。
而杨思清的记忆力很好,他想起来了这个张经历,不就是那日和右通议冯学颜背后议论自己的那个年轻官员吗?
右通议冯学颜,已经被自己“发配”朝鲜。
张经历说道:“难,你才入通政司,不知道我们这位大银台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裴副使得罪了大银台,哪里这么容易回来?”
另一名官员说道:“可我看大银台虽然面冷了点,但在司内没什么架子,在九卿重臣中是最平易近人的。”
张经历立刻说道:
“你这就看走眼了!你知道右通议冯学颜冯大人吗?”
这个年轻官员点头,张经历说道:
“冯大人就是因为在背后说大银台的坏话,最后得罪了大银台,被发配到了朝鲜去了。”
向后辈说出了职场秘辛,张经历正准备接受后辈崇拜的目光,突然听到了这名后辈结结巴巴的喊道:
“大,大银台。”
张经历涌起不祥预感,他回头看到杨思忠冷冰冰的脸,差点晕过去。
杨思忠并没有问罪,而是问道:
“今日有什么重要的奏疏?”
张经历连忙说道:
“苏翰林上书了,已经放在大银台的书案上了。”
杨思忠点头离开,张经历还以为杨思忠没有听到两人的谈话,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杨思忠来到公房,拿起了苏泽的奏疏。
《快船海递公文并请设南洋通政署疏》。
http://www.bixia5.cc/book/11921/2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