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圣皇之光,雨极战烈(二)
推荐阅读:
战场合同工
谍云重重
军工科技
红色莫斯科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熢火之下
蝉动
亮剑:团长你给我留点
藏国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为让排盾真正成为坚固的寨墙,狼兵们自发扛起工具挖掘壕沟,打算将排桩底部深深埋入土中——他们相信,这些尚带着湿气的新鲜木桩或许会在土里生根,届时寨墙便会更加稳固,仿佛与大地连成一体。
经排盾围起的寨墙面积,早已远超狼兵原本的总寨规模。
应狼兵请求,布道队用动力锯在四面墙垣上开出了寨门,锯齿嗡鸣间,整齐的切口便已成型,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布道队还顺带给出了建城的建议,却并未强求——
具体如何布局,终究要依循狼兵自己的风俗。
只是他们承诺,过些年将会送来“圣物”,所谓圣物,实则是棱柱与琉璃舆球,用以强化“神谕”的神圣性。
这座由狼兵亲手筑起的寨子,后来真的发展成了一座城池。
某次篝火晚会时,那些早已在土里生根、长出新叶的寨墙木桩,忽然泛起淡淡的辉光,流光顺着叶脉向树干缓缓流转,景象玄奇如梦。
消息传开后,西南各族人民无不奉为神迹,将此地尊为圣城,称其为——
圣光之城。
而那道会发光的活木寨墙,也成了无数信徒心中“圣皇庇佑”的最佳见证,香火绵延不绝。
一千三百名狼兵带着近乎狂野的虔诚,成了“神谕会”最坚定的火种。
他们凭借这份信仰与战力,将布道的足迹一路拓展,让“圣光”的旗帜插遍了广西、湖广、贵州,甚至远及安南、真腊、南掌与暹罗,将广袤的西南与中南半岛都纳入了“神谕会”的影响范围。
后世的学者们对“圣光之城”的辉光现象始终痴迷,无数人试图解开其中的奥秘,却始终找不到合理的科学解释,只能将其归为传说中的“神迹显现”。
其实这背后的真相,本该去问鲁有林鲁总监——
可惜几十年光阴流转,鲁总监早已辞世,这个秘密便随着他一同埋入了尘土。
就连当年亲自查探过辉光的高智成,也始终没弄明白其中缘由。
说起来,这一切竟与动力锯的制造息息相关。
动力锯因高速往复运动,锯片与木材摩擦时极易产生高热,而当时为追求工具小型化,传统的水冷装置无法适配,冷却问题成了制造瓶颈。
鲁总监试验了无数方法,最终意外发现:
将陶瓷碎末与一种天然的辉光岩石粉末混合后,竟能高效吸热,且因粉末颗粒细密、表面积大,散热速度极快。
于是他将这种混合粉末掺入动力锯的散热部件中,果然完美解决了过热问题。
那些用于搭建寨墙的排盾木桩,正是被这种动力锯切割而成——
锯片散热时残留的微量辉光岩石粉末,悄无声息地附着在了木材表面与纹理中。
多年后,木桩在水土滋养下生根发芽,木材内部的水分与养分流动时,恰好激发了这些粉末的微弱荧光,便形成了后世传颂的“流光流转”奇观。
一场无心的技术改良,最终竟成了延续数百年的“圣光传说”,想来也是鲁总监当年未曾料到的吧。
灭僵布道队的成员们专精于战斗与布道,对机械原理本就不甚了解,加上动力锯在混合粉末的作用下实现了连续使用;
他们从未留意过机器发热的问题,更不会想到这背后藏着影响后世的“秘密”。
辉光岩石中本就含有具备荧光性的矿物质,其中一种名为钙钛石的矿石尤为特殊——
它受热后必然会发出荧光,同时也是陶瓷挂釉的常用原料,陶瓷工坊里储量丰富,被混入散热粉末中再正常不过。
当年篝火晚会的火光与热量,恰好成了激发钙钛石的“钥匙”:
这种矿物质对热与光都极为敏感,遇热遇光便会发出淡淡的辉光。
而那些搭建寨墙的树干,截断处本就残留着动力锯切割时留下的钙钛石粉末;
后来木桩生根发芽,养分在树干中流转,自然将这些粉末带入了新生的木质与枝叶里。
更巧的是,钙钛石天生具有吸热纳光的特性,堪称原始的“储能材料”,储存些许阳光与热量不在话下,受热后释放荧光也完全符合其物理特性。
于是在篝火的映照下,便出现了流光顺着叶脉流转的奇观。
后来其他地方虽也用动力锯伐木,却再未出现类似的“圣光”——
只因没有狼兵这般将新鲜木桩埋入土中让其生根的做法,更没有恰好的篝火热量与持续的水土滋养,让钙钛石的荧光得以稳定显现。
一场技术改良与自然生长的巧合,最终成就了西南大地流传百年的圣城传说,想来也是命运的奇妙安排。
“圣光之城”的名号绝非虚传,这般因技术巧合与自然奇迹造就的景象,堪称世界独一份。
为纪念那场改变命运的灭僵之战,城中特意雕琢了巨型浮雕,将首次灭僵的全过程与结果细细刻画:
从源头的古格王朝尸祸起源,到邪尸蔓延的惨烈轨迹,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
浮雕着重渲染邪尸的狰狞可怖——
被侵染的生灵面目扭曲,衣不蔽体地显露着被异化的羞耻,被邪尸吞噬的城镇、荒芜的土地在画面中层层铺展;
让人一眼望去便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绝望与不愿再睹的恐怖,时刻警醒着后人邪祟的危害。
与此同时,遥远的梆葛剌雨极三角洲上,一场激烈的大战正酣。
荷兰舰队的介入帮助梆葛剌王国光复了一半失地,这让莫卧儿二王子舒贾因提亚怒不可遏;
当即决定倾巢而出,将所有军队投入战场,誓要将荷兰人彻底击败。
此时的莫卧儿军队早已不是单纯依赖“圆月弯刀”的时代,他们手中握着五十多门精良铜炮——
这些火炮本属于前德里苏丹国。
当年德里苏丹国在军事上并未完全败给莫卧儿的铁炮,奈何朝堂上投降派占据上风,首都德里被攻破后,各地城市纷纷望风而降。
莫卧儿人对德里苏丹国的铜炮早有羡慕,接管领土后便将自家铁炮尽数换成铜炮,这些火炮也成了他们后续扩张的重要本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德里铜炮多为仿制品,真正的原装母炮仅有一门,长期被供奉在德里市政中心的大型教堂内——
那里是阿訇们聚集的场所,炮身被擦拭得锃亮,既是战利品,也成了莫卧儿帝国武力的象征。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6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