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圣皇之光,雨极战烈(三)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雨极三角洲的湿地上,铜炮的轰鸣与舰队的炮火交织,莫卧儿军队的冲锋与荷兰人的火枪阵列碰撞,一场新旧势力的交锋正在泥泞与硝烟中展开。这门被莫卧儿人奉为珍宝的原装铜炮,源头自然指向大明——
正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舰队装备的舰载大炮。
二百多年过去,即便是仿制品仍保有优越性能,足以想见当年大明火器的先进程度。
可惜这份领先并未延续,大明后期的贪腐彻底击垮了先进的火器制造能力:
火器局被贪官把持,他们用劣质闽钢替代本该使用的优质贡钢,通过偷工减料中饱私囊。
这直接导致大明外战时,火炮炸膛伤人的事故频发,而每当朝廷追究责任,背锅送命的往往是底层造炮工匠,贪腐的根源却无人触碰。
至于大明铜炮的命运,早在孝宗时期便因制钱铜料紧张而停止大规模制作,转而改用铁料替代。
虽然后来嘉靖晚期已尝试用钢料造炮,但钢炮相对铜炮重量更轻,炮弹射出时的强大后坐力极易导致炮身掀翻;
因此钢炮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多被用于制作大铳与手炮等单兵火器。
可这些单人使用的火器一旦炸膛,后果便是灾难——
使用者往往难以存活。
久而久之,士兵们开始排斥单兵火器,反倒重新拾起了冷兵器。
更棘手的是,大明早年留存的铜炮普遍体型庞大、笨重异常,只能固定部署,机动能力严重不足。
为此,戚继光曾专门改良火炮,创制出“虎蹲炮”:
这种火炮体积大幅缩小,只需三匹驽马便可拖曳,兼顾了火力与机动性,在抗倭战场上发挥了不小作用。
只可惜,这样的改良未能扭转大明火器制造业整体衰败的颓势,先进技术终究在贪腐与低效中逐渐流失;
徒留当年三宝太监舰队的铜炮,在异国他乡成为一段传奇的注脚。
到了万历年间,大明那些曾威力强大的铜炮,最终落得被熔毁的命运——
它们被重新铸造成铜钱,用以缓解朝廷的钱荒。
其实自嘉靖后期起,大明便已陷入经济困境:
尽管海贸带来了大量白银流入,但作为民间主要流通货币的铜钱,却长期供需紧张,一些地区甚至倒退到以物易物的状态,以此缓解铜钱不足的窘境。
好在张居正改革后,大明经济一度复苏,许多地方开始用碎银交易来填补铜钱的缺口。
可到了万历中期,内帑日益充盈,铜钱作为最小货币单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于是万历皇帝索性统计全国铜炮数量,将这些“闲置”的铜器熔炼成铜钱,试图盘活货币流通。
大明真的缺铜吗?
不尽然。
从乾德皇帝的内库便可见一斑——
内库中最充裕的便是铜钱,逾三亿两白银等值的铜钱被整齐地串起,码放在大木箱里;
各朝各代的铜钱都有储备,俨然是“爱存钱、不爱花钱”思想的缩影。
这还仅是北方地区的部分存量,南方豪商手中的铜钱只会更多,大量铜钱沉淀在民间不进入流通,才是市面短缺的关键。
试想,一千多年来各王朝为铸造铜钱,不知开采了多少铜矿,只是货币流通的梗阻,让“缺铜”成了表象。
到了大明末期,朝廷寄望于仿制佛郎机炮来改善火器,实属不得已的选择——
并非没有先进技术,而是材料瓶颈难以突破。
彼时大明的科技严重“偏科”:
火器设计技术虽先进,冶炼技术却停滞不前,始终无法炼出能替代铜料的合金;
加上早期钢炮因后坐力过大、易炸膛等问题饱受诟病,钢料冶炼技术的发展也因此迟滞。
材料与技术的双重短板,让曾经领先的火器优势逐渐流失,最终在内外困境中走向衰落,徒留技术断层的遗憾。
正如朱有建刚穿越而来时,凭借前世经验制造的加农炮,未必真就全面领先大明原有的火炮技术;
其核心优势在于引进了新型炮弹技术——
用弹筒装填发射药推动弹丸,以弹筒取代传统的炮筒直接填药,从根源上减少了炸膛风险,基本实现“炸膛无虞”。
同时,弹丸体积较过去大幅缩小,让钢炮得以实用化;
加上鲁有林的天才设计,用簧片实现减震缓冲,最终让加农组炮这类轻炮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体积小巧带来了更远的射程,改良的膛线与火药则进一步提升了精度与威力。
别小看这“弹筒法”的改良,它在真实的火炮发展史上,可是历经千年迭代才最终成型的关键突破。
回到梆葛剌战场,必须承认德里铜炮的攻击能力不容小觑。
荷兰人并未占到多少便宜:
尽管铜炮使用的药子仍显原始,但其射程竟优于荷兰舰载臼炮,硬生生将对战双方拉到了相对平衡的态势。
战场陷入焦灼。
东印度公司殖民据点众多,兵力与战舰本就分散,自然无法为梆葛剌提供更多支援;
而梆葛剌早已国破,王室残存的可战之兵寥寥无几,能维持当前的战局已属难能可贵。
湿滑的三角洲泥泞中,铜炮的轰鸣与舰载炮的还击此起彼伏,双方你来我往,谁也无法轻易打破僵局,这场拉锯战注定还要持续更久。
就在战局僵持不下时,第三方势力骤然下场——
百万活僵组成的恐怖队伍席卷而来,兽类活僵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藏西的三千具活僵已初具灵智,它们虽记不起生前身份,却被本能驱使着渴求新鲜血液,成了尸群的核心力量。
舒贾因提亚的莫卧儿军队、荷兰舰队与梆葛剌残部,瞬间被活僵队伍团团围住。
起初双方并未在意,只当是零星兽群来袭,直到后方出现成片大型兽类,更远处的地平线上黑压压挤满数百万人类活僵,众人才惊觉不妙。
藏西活僵的指挥逻辑简单而残酷:
先用兽类活僵做炮灰,消耗对手的攻击手段,为后续尸群铺路。
http://www.bixia5.cc/book/14053/6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