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集:内部培训积极开展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老陈手里那张纸还没放下,刘好仃已经走到B线控制台前。他接过参数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过去三小时的温控曲线。老陈站在旁边,眉头还是没松开:“系统说能接单,可我看了两眼,总觉得这斜率不对劲。”刘好仃没急着回答,而是把曲线放大,指着一个微微上扬的波段:“你看这儿,升温速率比标准快了0.3度/分钟,肉眼看不出,机器却记下了。老李昨天也是在这儿,说‘手感不对’,结果一查,传感器有灰尘。”
老陈一愣:“所以他不是瞎猜?”
“不是。”刘好仃把图截下来,发到内部培训群,附了一句:“明早九点,B线实操区,第一课——‘看得见的温度,摸得着的手感’。主讲:老李。”
消息发出去不到五分钟,群里冒出一串“收到”,还有人回了个“师傅终于要开山门了”。
第二天一早,老李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站在炉前,手里捏着一根测温枪,像捏着一根不听话的筷子。“我不讲课。”他一开口就摆手,“我就是干活的,哪会讲?”
刘好仃递上一杯热茶:“没人让你讲,咱们就当是带徒弟练手。你调,他们看,有问题当场问。你答不上来,咱们一起查。”
老李哼了一声:“那要是他们听不懂呢?”
“听不懂才要听。”刘好仃把手机架在三脚架上,“你干了三十年,一眼看出问题,可不能指望每个人都长你这双眼睛。你不说,经验就跟着下班打卡一起走了。”
老李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两名夜班员工站到操作台前,屏息看着他一步步调整风阀、核对曲线。老李边调边念叨:“炉温上来不能急,急了表面平,里面藏着应力。你看这曲线,平得过分,反而要小心——玻璃又不是面条,拉得越直越好。”
有个年轻工友忍不住问:“那系统报警为啥没响?”
“因为它算的是数值,不是脾气。”老李咧嘴一笑,“玻璃有脾气,你得哄。系统是医生,开化验单;我们是老伴儿,知道它昨晚没睡好。”
笑声在车间里荡开。刘好仃按下录制键,屏幕上跳出“开始记录:工艺手感模块01”。
小林的PPT做了一整晚,满屏都是“逻辑树”“响应阈值”“异常传播路径”。他站在投影前试讲,刚念完标题《系统报警代码解析》,底下就有人打哈欠。
“037号报警,触发条件为入口温差连续三秒超过1.5度……”小林继续念。
“停!”刘好仃举手,“你讲的是系统说明书,不是人话。”
“那咋讲?”小林挠头。
“你想想,老李要是听见‘037’,他会做什么?”
小林愣住,随即反应过来:“他会先看玻璃有没有雾,再摸风阀热不热,然后……打电话给我。”
“对。”刘好仃打开老李和小周那天的操作录像,“你看,他没看代码,但他知道‘温差大了,玻璃要裂’。你要教的不是代码,是‘听见警报后第一步做什么’。”
他提笔在白板上写:
“037=退火炉入口温差超限,
可能裂片,
建议查传感器或调风阀。”
底下有人念出声:“这不就跟顺口溜一样?”
“对,就要这么简单。”刘好仃点头,“报警不是考试,是求救。你得让人一听就明白,往哪跑,找谁,带啥工具。”
小林重做讲稿,删掉所有术语,改成三句话一套的“报警响应口诀”。第二天试讲,现场热闹起来。
“052呢?”
“052=冷却风压不足,可能变形,建议清滤网或启备用风机。”
“108?”
“108=排产冲突,可能撞单,建议协调前后工序,或者……找刘师傅签字特批。”
最后一句引得哄堂大笑。小林趁热打铁,邀请老李上台:“您来听,我说得对不对?要是您听见037,真会去摸风阀吗?”
老李点头:“摸,还得蹲下去听有没有哨音——漏风会有哨音。”
“那这口诀要不要加一句‘听风声’?”
“加!”底下齐声喊。
小林在白板上补上:“第四步:蹲下听风,有哨音必漏。”他回头一笑:“这课,算不算‘技术翻译 经验认证’双师授课?”
刘好仃举起手机:“算,而且得记入培训档案。”
阿珍把七张能力缺口表摊在桌上,剪成小块,像拼图一样重新组合。每名参训员工领到一张“成长地图”——巴掌大的卡片,上面画着三个圈:工艺手感、系统逻辑、决策平衡。每人当前所在环层用红笔标出,下一目标用箭头指向。
“我的还在第一圈?”小周看着自己的卡,有点泄气。
“正常。”阿珍递上一支绿色印章,“每通过一次‘五分钟挑战’,盖一章。集齐三章,升下一圈。”
“五分钟挑战”是刘好仃想的法子:随机播放一段报警录音,学员口头作答,内容必须包含“什么问题、影响哪道工序、建议怎么处理”。达标就盖章,失败就重来。
“别小看这五分钟。”刘好仃说,“真出事时,你也没更多时间。”
有人抱怨:“活都干不完,哪有空考试?”
阿珍早有准备。她推出积分兑换制:盖一章,积一分;三分换半天调休,五分换新工具包,十分能申请带薪外训。
“那要是我不想要调休呢?”
“那就攒着。”阿珍笑,“月底积分榜前十,照片上墙,标题我都想好了——‘听得懂机器的人,才是未来的老师傅’。”
消息一出,报名人数翻倍。连平时不吭声的老王都来领了张成长地图,小声问:“我五十了,还能进第二圈吗?”
“能。”阿珍把笔递过去,“地图上没写年龄限制。”
车间休息区多了一块白板,上面贴着“问题墙”。匿名小纸条一张接一张:
“为什么系统说温度正常,玻璃边缘却发雾?”
“报警037响了,可风阀是好的,问题在哪?”
“小林写的口诀能不能打印一份贴操作台?”
刘好仃把问题收进文件夹,交给老李和小林:“你们俩,一个懂手感,一个懂系统,合起来就是‘全解答案组’。”
第一期解答贴出去,标题是:“温度正常,玻璃发雾?可能是‘热惯性’在作怪。”尾还加了一句:“老李说,这叫‘炉子还在喘气’。”
底下有人留言:“终于知道为啥他总说‘再等等’了。”
阿珍顺势推出“带教积分制”:老师傅每解答一个问题、带一次实操,积一分。月度榜首照片上“成长榜”,配文:“听得懂手感的人,才是车间的定盘星。”
老李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榜首。照片是他蹲在炉前讲解风阀的侧影,配文
培训第三周,刘好仃在控制台前抽查一名夜班员工。报警录音响起:“037号报警,触发。”
员工立刻回答:“退火炉入口温差超限,可能裂片,建议查传感器或调风阀,同时摸风阀听有无哨音。”
刘好仃点头,正要盖章,对方忽然补充:“如果连续两天出现,还得查外部气温变化,上周冷空气来,系统没更新补偿参数。”
刘好仃笔尖一顿:“这谁教的?”
“小林哥的口诀第三条,加了备注。”
“备注?”
“他说,‘真正的系统思维,是知道机器没说出来的那部分话’。”
刘好仃笑了,盖下红章。
问题墙又添新条:“能不能开个‘反向培训’?让我们教教小林怎么换滤网、怎么擦传感器?”
底下很快有人响应:“ 1,他教我们看数据,我们教他摸机器。”
阿珍把纸条拍下来,发到群里:“下周四下午,第一期‘反向课堂’,主题:如何在不拆机器的前提下,判断风道堵塞。”
小林回复:“报名,自带抹布。”
刘好仃在旁边看,默默把“成长三环图”又画了一遍。这次,他在外圈加了一圈虚线,写着:“当所有人都能教,所有人愿学,路就活了。”
周五下午,阳光斜照进车间,培训看板前围了一圈人。小周指着自己的成长地图,红笔刚刚划过第一圈边界。
“我进第二圈了。”
旁边有人拍他肩膀:“那你得准备接037报警的电话了。”
小周还没说话,控制台方向突然传来提示音。新警报响起,编号037。
他转身就跑,工装袖口还沾着早上画地图时蹭到的绿墨水。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1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