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185集:外部招聘有序进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85集:外部招聘有序进行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小周冲进控制台的那一刻,刘好仃正站在走廊拐角的公告栏前,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纸。警报声还在远处响着,他没回头,只是把纸往夹板上压了压,仿佛那声音是背景音乐,而不是某种紧急信号。

  等小周处理完跑出来,额头带汗,工装袖口那抹绿墨水已经蹭到了下巴,刘好仃才开口:“能顶一次,是本事。能顶十次,得靠人多。”

  他把夹板递过去。上面是《外部招聘工作推进表》,红笔圈出三个岗位:系统运维技术员、工艺调试工程师、跨工序协调专员。

  “内部练兵练得热闹,挺好。”刘好仃一边走一边说,“可咱们不能指望每个新人都像你,听见037就敢蹽蹶子跑。有些位置,得有人一来就能上手。”

  会议室里人已经到齐。生产组老张拍桌子:“B线下周就要试新参数,没人盯着我睡不着!”研发组小陈立刻顶上:“我们那个数据分析模块缺个懂工艺又能写脚本的,招普通技工顶什么用?”HR阿珍坐在角落,手指在平板上滑得飞快:“两位,招聘流程走完至少三周,现在连岗位描述都没定稿。”

  刘好仃没坐下,把夹板往桌上一放,抽出一份文件:“《人才需求分析报告》第4页,按战略调整方向,咱们缺两类人——即用型,来了就能扛事;储备型,能跟着系统一起长。现在,两条线一起走。”

  他翻开报告,指着图表:“社会招聘主攻即用型,优先补系统运维和工艺调试;校园合作和行业推荐同步启动,挖有潜力的复合苗子。我来统筹,每周一上午开进度会,谁掉链子,我找谁喝茶。”

  老张哼了一声:“那得快点,我那边人手排班已经排到梦里都在调休了。”

  “急不得,也拖不得。”刘好仃笑了笑,“咱们不招神仙,只招能干活的人。关键是——得让他们知道,这活怎么干。”

  阿珍把初版招聘信息推过来,屏幕上的文字写着:“寻求具备智能制造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刘好仃扫了一眼,直接划掉:“谁看这玩意儿能明白自己要干啥?咱们招的是人,不是PPT。”

  他调出培训群里的截图:一张是“报警响应口诀”,另一张是“成长地图”上画得歪歪扭扭的三圈模型。

  “工人不看概念。”他说,“他们看‘做什么’‘怎么干’‘干好了有什么’。”

  他带着阿珍重写岗位描述。

  “系统运维技术员”改成:“能听报警声判断风险,会调风阀稳炉温,看得懂退火曲线的小毛病。”

  “工艺工程师”变成:“在玻璃发雾时知道不是机器坏了,而是热惯性还没跟上节奏。”

  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果你曾在凌晨三点蹲在炉前听风声,知道漏气会有哨音——欢迎来聊聊。”

  配图也没用公司宣传片,而是从培训录像里截了张老李蹲着检查风阀的照片,背景是B线炉体微微发红的热光。

  “这才像咱厂。”阿珍看着改完的页面,忍不住笑,“接地气,还不掉价。”

  信息发布出去不到两小时,后台简历就开始往上堆。阿珍翻着数据直皱眉:“两百多份,可真正对口的没几个,筛起来得累死人。”

  技术骨干们也叫苦:“白天干活都忙不过来,哪有空看简历?”

  刘好仃正在白板上画“外招三线并行”图,听见这话笔尖一顿,回头问:“带教积分还能不能用?”

  阿珍一愣:“你是说……筛简历也算积分?”

  “怎么不算?”刘好仃眼睛亮了,“每满五小时,计一分,能换调休、换工具包,还能上月度成长榜。老师傅带徒弟算贡献,帮着挑人,也是为车间添力量。”

  他当场拉起初筛小组:老李看经验是否对口,小林查技术描述是否具体,阿珍负责核对工作时长和跳槽频率。

  三人定下三道硬杠杠:

  第一,必须有同类玻璃厂实操经验,纯理论派先过滤掉;

  第二,同一岗位干满两年以上,频繁跳槽的暂不考虑;

  第三,简历里得出现具体工艺动作,比如“调整退火曲线参数”“处理过风压波动导致的应力集中”。

  系统先过一遍,自动筛掉七成。剩下的一百多份,人工复核,只留前10%进入待联系池。

  老李盯着一份简历看了半天,指着一行字:“他说自己‘主导过冷却系统优化’,可连风阀型号都没写全,吹牛。”

  小林点头:“这种简历,一看就没摸过真机器。”

  阿珍把那份简历拖进“待观察”文件夹:“先留着,面试时让他现场画个风路图。”

  筛到下午,待联系池名单初步成型。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把三类岗位用不同颜色标出,每类

  “线上发,线下推,内部荐。”他一边写一边说,“招聘不是发个公告就完事,得像退火炉控温一样,稳、准、持续。”

  可行政组小王又来报问题:“咱们在五个平台都开了账号,可每次发信息都得一个个登录,复制粘贴,昨天还发错了一条,把‘限招两人’写成‘限招二十人’。”

  “这不行。”刘好仃皱眉,“信息发错了,人家以为咱们乱来。”

  他转头找小林:“你不是能把报警口诀编成三句话?能不能做个模板,一点就发到所有平台?”

  小林立刻应下。他调出后台接口,把岗位信息拆成几个固定模块:标题、职责、要求、配图、联系方式。再写了个自动填充脚本,设置一键发布。

  “以后改一处,全网同步。”小林演示了一遍,“连发布时间都能预约。”

  刘好仃看着屏幕上的“发布成功”提示,点了点头:“这叫——让系统干活,人管人。”

  他回到会议室,在白板上写下“每周一上午9:00,招聘进度同步会”,

  “我不一定每次都讲多好听的话。”他合上记事本,“但我会准时来,听你们说卡在哪,一起想办法。”

  散会后,阿珍整理文件,发现刘好仃的日志本落在了桌上。她随手一翻,停在一页写着“路有了,领路人呢?”的那页。纸角有些发皱,像是被反复翻开过。

  她正要合上,看见背面新写了一行字:“人还没来,路先铺好。”

  她笑了笑,把本子轻轻放回原处。

  第二天早上,招聘系统后台跳出一条新提醒:某本地人才市场反馈,收到现场咨询量较往常增长三倍,多名求职者指名询问“那个会听风声的玻璃厂”。

  刘好仃站在控制台外,看着小林调试新上线的一键发布系统。屏幕右下角弹出消息提示:

  “今日简历新增47份,初筛通过6人,待联系池累计达23人。”

  他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口茶,茶已经凉了。

  小林突然转头:“刘师傅,有个简历写得挺特别——他说自己‘能在不看数据的情况下,靠手摸炉壁温度偏差超过0.5度’。”

  刘好仃放下杯子:“让他排前面。”

  小林正要点头,刘好仃又补了一句:“顺便问问他,摸完之后,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11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