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192集:创新现状详细评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92集:创新现状详细评估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晨光刚爬上控制台边缘,刘好仃已经站在了白板前。他手里捏着一沓纸,边角卷着,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最上面那张写着“冷却阀定时优化复议申请”,字迹发抖,但每一笔都用力到底。

  小林抱着平板快步进来,身后跟着阿珍和老李。阿珍手里夹着三份打印出来的交接班记录,老李则拎着个旧文件袋,鼓鼓囊囊。

  “收上来了。”老李把袋子往桌上一放,“二十三份,不算多,可也不少。”

  刘好仃点点头,把第一张放进透明文件夹,挂在白板钩子上。“不记名?”

  “全署了真名。”阿珍说,“有人还写了工号。”

  小林翻着数据:“二十三份里,十七份提到之前提交过类似想法,全被退了。理由五花八门——‘非职责范围’‘流程不符’‘需上级统筹’。”

  “统筹到哪儿去了?”老李掏出一支红笔,在文件夹边缘画了个叉,“我问了老周,他说他那份方案,转了三个部门,最后回来说‘建议留存,暂不实施’。存哪儿了?谁见过?”

  刘好仃没答,只把那张冷却阀的纸又看了一遍。背面有铅笔画的曲线,歪歪扭扭,像心跳图。

  “今天晨会,我当众收的。”他说,“放进意见箱了。箱子透明,钥匙在我这儿,谁都能开。”

  阿珍笑了下:“有人偷偷来看过两回,确认真没写名字。”

  “下一步呢?”小林问,“光收着,不算完事。”

  “当然不是。”刘好仃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问题有没有被记下来?

  有没有人回过话?

  最后有没有个说法?

  他拿红笔圈住每一行:“三条,缺一条,就算卡了。咱们不查人,查路。”

  老李皱眉:“可有些事,压根没人管。比如C线那个传送带导槽,四个班都提过,维修说是设备部的事,设备部说操作不当,来回踢皮球。”

  “那就标出来。”刘好仃撕下一张蓝贴纸,贴在白板左侧,“凡是没人接的,叫‘责任真空’。”

  他又撕了张黄的:“转来转去没回音的,叫‘移交断点’。”

  最后是红的:“压着不批也不说理由的,叫‘反馈黑洞’。”

  小林眼睛一亮:“咱们给它画张地图?”

  “不是‘咱们’。”刘好仃指着他,“是你。你负责把这二十三份按类型分,阿珍查历史记录,老李找人核对时间线——哪天提的,哪天转的,卡在谁手里。”

  阿珍翻开流程手册:“我昨天又跑了一趟技术部,调了他们今年的创新项目清单。”

  “几项?”

  “八项。”

  “都是啥?”

  “全跟设备升级有关,远程监控、自动调温、AI质检……听着挺高大上。”

  刘好仃“嗯”了一声:“跟咱们这二十三份比,重合吗?”

  “一个都不重。”阿珍摇头,“咱们这儿是改工具、调角度、省步数;他们那儿是建系统、上算法、搞集成。”

  “两拨人在打不同场球。”老李嘟囔。

  “还不止。”小林调出车间日志,“我比了近三年停机超半小时的故障,二十三份提案里,十七项对应上过至少一次非计划停机。其中五项,重复发生三次以上。”

  他指着平板:“比如这个冷却阀定时,去年七月、十月、今年三月,每次都停了四十分钟以上。老周改完那一次,连续两周没出问题。”

  “结果呢?”

  “结果他被通报了。”老李接话,“说‘擅自变更工艺参数’。”

  刘好仃沉默片刻,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笔,在左侧写下“官方创新”四个字,份提案分类贴上去。

  蓝区整齐、规范、有预算编号。

  红区潦草、零散、带着油渍和指纹。

  “像不像两家公司?”阿珍轻声说。

  “更像两条河。”小林说,“一条在天上飞,一条在地上流,中间隔着坝。”

  刘好仃没说话,只从抽屉里拿出一卷长条纸,铺在桌上。他用尺子画出一条横线,从“提出”开始,经过“转交”“审批”“试运行”“认定”,最后到“推广”。

  “这是理想路径。”他说。

  然后,他拿起红笔,在每一个环节画上缺口。

  “入口没标识,谁都能投,谁都能拦。”

  “跨部门移交,没签收,没时限。”

  “试运行?没授权,改一下就是‘违规操作’。”

  “成了,没人认;败了,全担责。”

  老李看着那张图,越看越皱眉:“这哪是路,这是筛子?好想法全漏底下了。”

  “所以得补。”刘好仃把红笔尖按在第一个缺口上,“补之前,先标清楚,哪儿破了。”

  他转向三人:“今晚之前,把这二十三份全过一遍,按三问标准打标记。每一处断点,写明时间、环节、涉及岗位。”

  阿珍问:“要是有人问起呢?说我们查这个干嘛?”

  “就说查病。”刘好仃说,“车间也得体检,不然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小林忽然抬头:“技术部那边,要不要同步?”

  “不。”刘好仃摇头,“现在不是通气的时候,是摸底。等咱们把地图画出来,再说话才有分量。”

  老李翻着文件袋,又抽出一份:“这份你得看看。B线小张写的,想改夹具固定方式,说能省十秒。他去年交过一次,被退了,理由是‘现有流程已优化’。”

  “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他偷偷试过两次,真省了时间。但第三次被巡检发现,叫停,还记了警告。”

  刘好仃接过那张纸,边缘有咖啡渍,字迹被擦过又重写,像是犹豫了很久才下笔。

  他轻轻抚平,夹进文件夹。

  “明天晨会。”他说,“咱们把这二十三份,按问题类型分类,贴在公告栏旁边。不评论,不解释,就摆出来。”

  “就这么摆?”

  “就这么摆。”他点头,“让所有人看看,咱们每天绕着走的坑,到底有多少。”

  阿珍忽然说:“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在挑刺。”

  “不是挑刺。”刘好仃看着白板上那张残缺的流程图,“是清路障。车跑不快,不是司机不想踩油门,是路中间堆着石头。”

  小林低头记着什么,忽然笑了一声:“这地图要是真画出来,估计能当车间挂历。”

  “明年就挂。”老李说,“标题叫《谁动了我的点子》。”

  刘好仃也笑了,但没多久,笑容就淡了。他盯着那张流程图,拿起红笔,在最后一步“成果认定”上重重画了个叉。

  “最狠的不是卡住。”他说,“是让你改了,成了,也没人知道。”

  他合上文件夹,拍了拍灰:“今晚加班,把地图定稿。明早八点,会议室等你们。”

  散会后,阿珍留下来整理台账,小林抱着平板核对数据,老李蹲在工具柜前,用红笔在柜门内侧写下“阻滞点清单”五个字。

  刘好仃回到控制台,打开日志本,翻到新一页。他写下:“创新现状评估启动,回收一线提案23份,初步识别阻滞环节5类。”

  笔尖顿了顿,他又补了一句:

  “不是没人想改,是改了也白改。”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大屏。蓝圈37,红圈11,黄圈2,绿圈4。成长地图上,名字密了,流动多了,积分动了,岗位活了。

  可那张贴在公告栏边的新纸——“你有没有想过——换个法子?”——

  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流程图最前端,写下四个字:

  问题入口。

  笔尖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小林探头:“刘师傅,技术部刚发通知,下周要收季度创新提案。”

  刘好仃没回头,只把红笔帽咔地扣上。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11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