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25集:节能减排措施推进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25集:节能减排措施推进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小王刚放下电话,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抬头说:“刘哥,三家供应商都回了,报价最便宜的那家,正好在搞促销,说是年底冲业绩,设备打八折。”

  刘好仃正拧开保温杯喝热水,听见这话差点呛着,赶紧把杯子放下:“便宜是好事,但别光看价格——售后跟不跟得上?技术人员能不能随时到场?”

  “这……他们没细说。”小王挠头,“只说签合同后三天内发货,安装指导一次,后续有问题可以远程协助。”

  “远程?”老张在旁边一听就皱眉,“咱们炉子要是半夜冒烟,你让人家隔着屏幕拿鼠标点两下就能修好?”

  会议室里一阵笑,连一向严肃的小林都憋不住:“那得是神仙客服。”

  刘好仃也笑了,但没接话,而是走到白板前,把“氢氧燃烧系统”几个字圈起来,“其他两家呢?贵多少?”

  “贵三成左右,但都承诺一年内免费上门维修两次,设备质保五年。”

  “贵得有贵的道理。”刘好仃点头,“咱们不是买菜,图便宜买回去用三天就趴窝,反而更费钱。”他顿了顿,“先让这三家把技术参数和售后条款发全,咱们拉个评分表,一项项打分,最后看谁综合分高。”

  小王记下,正要收笔,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刘哥,那家便宜的还说——如果我们订两套,他们可以派工程师驻厂一周,帮我们调试。”

  刘好仃眉毛一挑:“这倒是个加分项。”

  “可就一周。”老张立刻泼冷水,“一周能教会咱们自己修?等他们走了,机器打个喷嚏我们都得干瞪眼。”

  “所以不能靠他们修,得靠咱们自己会修。”刘好仃拍板,“小王,你列个清单,把咱们电工、炉工里技术最稳的都挑出来,提前培训。不管最后选哪家,人都得先准备好。”

  小王应了一声,低头写起来。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块旧玻璃上,边缘泛着淡淡的虹彩,像一道微型的彩虹桥。

  第二天一早,车间门口贴了张新告示:《熔炉燃烧优化操作流程(试行版)》。

  工人们围在前面,有的皱眉,有的摇头,还有人小声嘀咕:“怎么又改?上个月才调过风阀配比,这回又要调燃烧节奏?”

  刘好仃正好路过,听见了没生气,反而笑着问:“觉得麻烦?”

  一个老师傅抬头:“刘工,不是我们不配合,是怕改来改去,出点啥问题,责任算谁的?”

  “责任我担。”刘好仃干脆,“但你们也得担一点——担的是让咱们的玻璃更‘绿’的责任。”

  人群安静了一瞬。

  “再说,这不是瞎改。”他掏出手机,点开一张图,“这是德国一家厂的数据,他们用类似的优化方式,能耗降了12%,炉龄还延长了半年。咱们要是能做到一半,电费省下来的,够给大伙每人发一箱牛奶。”

  有人笑出声:“那得是特仑苏吧?”

  “行啊,”刘好仃也笑,“要是真降了,下个月团建去牧场,现挤的都管够。”

  笑声更大了。

  他趁势说:“今天下午三点,培训室见。不来听的,牛奶可就归别人了。”

  培训室里坐了二十多人,比预想的还多。

  刘好仃站在投影前,把新流程拆成五步,每一步都配上动画演示。讲到“氧气与燃气动态配比”时,底下有人打哈欠,有人低头玩手机。

  直到小林放了一段视频:同一块玻璃,在旧流程下烧制时气泡多、色泽偏黄;新流程下则通透均匀,像水一样清亮。

  “这真是咱们厂的炉子?”有人问。

  “是。”小林点头,“上周试烧的,数据已经录入系统。”

  刘好仃接过话:“咱们的目标不是省电省气,是烧出更好的玻璃。省下的能源,是结果,不是目的。”

  他顿了顿:“而且,新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手动干预少了,你们的工作负担只会减轻,不会加重。”

  这时,后排一个年轻工人举手:“刘工,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在监控屏上加个颜色提示?比如温度正常是绿色,偏高就变黄,这样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刘好仃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小林,记下来,加进系统优化清单。”

  那工人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但嘴角微微翘着。

  老张在旁边低声对刘好仃说:“那是小陈,电工班的,脑子活,手也巧。”

  “留心了。”刘好仃点头,“下回系统升级,让他参与。”

  一周后,节能设备采购名单敲定:选了中间价位那家,价格适中,售后条款清晰,还愿意提供三个月的技术支持。

  设备到厂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吊车把包装箱缓缓放下,工人们穿着雨衣围上去,像迎接新成员。小王一边核对型号,一边指挥叉车把箱子运进车间。

  刘好仃站在屋檐下,看着雨水顺着玻璃屋顶流下来,形成一道道水帘。他忽然想起那天在会议室,阳光穿过玻璃投下光斑的画面。那时是希望,现在是行动。

  “刘哥!”小陈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图纸,“我发现个事——新设备的电源接口和咱们配电柜不完全匹配,得改线。”

  “改。”刘好仃说,“今天改不完,明天接着改。不能等设备干放着。”

  “可电工班人手有点紧……”

  “你挑两个帮手,算加班,双倍工资。”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你带头,行吗?”

  小陈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行!”

  又过了十天,氢氧燃烧系统完成安装,进入调试阶段。

  与此同时,生产流程优化也在三条主线上同步推进。能耗监控系统开始实时上传数据,每小时自动生成报表。

  刘好仃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昨夜的能耗曲线。

  第三天早上,他盯着屏幕,眉头慢慢皱起来。

  “小林,你看这儿。”他指着图表中的一段,“凌晨两点到三点,能耗突然蹿高,持续四十分钟,然后又恢复正常。其他时段都稳得很。”

  小林凑过来:“不像生产波动,倒像是……某个设备空转?”

  “查。”刘好仃说,“从配电柜开始,一路查到末端设备,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小林点头离开。

  中午,刘好仃去车间巡检,路过熔炉区时,听见一阵轻微的嗡鸣声。他停下脚步,侧耳听了几秒,蹲下身,把手贴在一根管道上。

  震动感明显。

  他顺着管道往前走,一直走到新装的余热回收机组旁。机器外壳微微发烫,风扇转速比正常快了一倍。

  “这风扇,不该这么吵。”他自言自语。

  正说着,小陈背着工具包走过来:“刘工,我刚查完电表,B区夜间能耗异常,源头可能在这儿。”

  “我也觉得。”刘好仃指着风扇,“你听听,是不是轴承有问题?”

  小陈关掉电源,打开侧盖,伸手摸了摸轴承位置,脸色一变:“油干了,而且有轻微磨损。”

  “才运行几天?”刘好仃皱眉。

  “不到七十二小时。”

  “新设备?”小陈点头。

  刘好仃沉默几秒,掏出手机,翻出供应商的技术支持电话,拨了出去。

  电话响了五声,被接起。

  “您好,这里是深南节能设备技术支持,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是深圳玻璃厂的刘好仃。”他声音平稳,“我们前天安装的余热回收机组,风扇轴承已经出现磨损,运行不到三天。我想知道,这是个例,还是你们最近的产品通病?”

  对方顿了一下:“这个……我们需要现场检测才能判断。”

  “我已经检测过了。”刘好仃说,“轴承缺油,装配时润滑没做到位。你们的技术文档写着‘出厂前已完成全面润滑’,但事实不是这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我们会安排工程师下周过来检查。”

  “下周?”刘好仃笑了下,“设备现在就在过载运行,能耗异常,每小时多烧三百度电。你们的‘下周’,得先赔我电费。”

  对方语塞。

  刘好仃没再说话,挂了电话,转头对小陈说:“今晚你值班,我陪你一起盯这台机器。咱们自己修,自己调,别等他们。”

  小陈点头,眼神亮得像刚通电的指示灯。

  刘好仃弯腰打开工具箱,取出一把扳手,轻轻放在地上。

  金属与水泥地相触,发出清脆的一声“当”。
  http://www.bixia5.cc/book/14167/8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