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遭遇现实挑战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走出大厦,冷风吹在脸上,吴一处回想起十五年前第一次踏入玛法大陆的新手村,那时的他一无所有却满怀热血。而此刻,电脑屏幕上的插图静静亮着,沙巴克城头那群人昂首而立的身影被定格在破晓的光晕里,像是在提醒他,这场战斗远未结束电脑屏幕上的插图静静亮着,沙巴克城头那群人昂首而立的身影被定格在破晓的光晕里。角落那行小字——“这里没有神,只有不肯倒下的人”——像一根火柴,在吴一处心里又擦出了一簇焰。
他正准备敲下新段落,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新闻推送弹了出来:
”《网红“玛法老兵”被曝编造经历,前同事称其曾因旷工被辞退》“
配图是三年前他在某公司楼下抽烟的模糊侧影,标题刺眼,评论区已经炸开锅。有人截图他的文章逐句质疑:“尸魔洞蹲三天换裁决?游戏机制根本不支持!”还有人翻出老论坛帖子,说他当年就是个混日子的网瘾青年,现在靠写小说洗白。
吴一处没关页面,也没点进去看骂声。他先把文档保存了一遍,然后右键点击那幅插图,设成了桌面背景。
做完这些,他才打开办公系统,调出自己负责的社区活动项目进度表。
表格里,主负责人那一栏原本写着他的名字,现在已经被替换成“林涛”。
下面备注写着:“经评估,项目进入关键阶段,需由经验更丰富的同事主导。”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把整个方案的历史修改记录拉了出来。从初稿到最新版本,每一条批注、每一次调整,都被他默默记下。
电话响了,是虞媚儿。
“今天怎么这么安静?”她问。
“有点事要处理。”他说,“专栏更新可能得缓几天。”
“嗯。”她顿了顿,“别忘了吃饭。”
挂了电话,他靠在椅背上,抬头看了眼办公室天花板。空调出风口嗡嗡响着,隔壁工位传来键盘敲击声和低语。
没人看他,但能感觉到那种微妙的气氛变了。
第二天早上刚进公司,就听见茶水间几个人在聊。
“你们真信那个‘玛法’故事?听起来跟中二病晚期似的。”
“我听说是他被辞退后心理失衡,开始幻想自己是大公会会长。”
“哎,吴一处不是就在咱们部门吗?该不会真是他吧?”
说话的人看见他,声音戛然而止。
他没停下,手里拎着早餐袋,径直走到座位前坐下,打开电脑。
上午的例会,主管点了他汇报近期工作进展。他条理清晰地讲完数据成果,末了还补充了三条优化建议。主管点头表示认可,却在总结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公众形象也是职场软实力的一部分,有些内容传播太广,容易影响团队专业性,建议适度控制对外发声频率。”
坐在对面的林涛笑了笑,接过话头:“其实我一直觉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应该基于现实逻辑。比如我们这次的用户调研模型,完全可以用数据驱动的方式重构叙事框架,而不是依赖什么‘热血回忆’。”
他说这话时,目光扫过吴一处。
没人明说,但意思很明白——你的故事不靠谱,你的方法也不够硬。
会议结束,大家陆续离开。吴一处没走,坐在原位,默默把自己经手的所有项目资料整理归档,连客户私下夸奖的聊天记录都备份了一份。
中午休息时间,他一个人上了天台。
风不小,吹得衣服贴在背上。他掏出手机,翻开了那个叫“玛法回忆录”的群聊。
昨晚有个小学生发语音说:“叔叔,我以后打游戏也要像你说的那样,为了兄弟拼命。”
还有个宝妈留言:“我家孩子以前逃课去网吧,现在每天写完作业才肯玩半小时,说要‘攒精力打boSS’。”
他又点开那封山区老师的邮件。
“有个孩子问我,老师,如果我也想当吴一处那样的人,现在该做什么?我说,先好好读书。他点点头,回座位时脚步都变稳了。”
吴一处盯着屏幕,嘴角动了动。
他低声说:“在毒蛇山谷被五只精英怪围剿都没怂,现在被人背后捅刀子,就想让我闭嘴?”
语气像自言自语,又像对着某个看不见的对手宣战。
下午回到工位,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匿名邮件,标题空白。
附件是一张聊天记录截图——
对话框里,“吴一处”的头像下写着:“哈哈,那些文章全是编的,就是为了炒热度接广告。”
截图做得挺真,连字体和界面细节都还原到位。
他看完,面无表情地把文件拖进了自己的加密备份空间。
然后打开ppt,新建了一份文档。
标题打上去:
《用户行为与情感共鸣模型分析——基于<我在玛法那些年>社群运营实践》
光标闪烁着,他开始列大纲。
第一部分:虚拟世界中的集体记忆构建机制
第二部分:高情感投入用户的决策路径追踪
第三部分:从“共情”到“行动转化”的真实案例拆解
他一边写,一边调取群里用户的互动数据,把那些深夜留言、辞职信、绘画投稿全都分类标记。甚至把小程序生成的日志样本也导入进来,做用户画像建模。
下班铃响了,办公室的人陆续离开。
他还在敲键盘。
手机放在桌角,微信群消息不断跳出来。
“大佬你看到热搜了吗?#玛法老兵造假#冲上本地榜三了!”
“有人放出了所谓‘内部录音’,说是你承认造假……”
“你要不要出来回应啊?”
他一条都没回。
直到虞媚儿发来一条语音:“你还好吗?”
他按住语音键,只说了三个字:“我在写。”
然后继续往下写。
第四部分:如何用现实规则,证明一个“不像真的”的故事是真的。
他写道:“当一群人因为一段共同记忆而改变行为模式,这种影响力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证据。”
写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回头看刚才做的图表。
一张折线图清晰显示:自从专栏上线,社群成员的日均有效学习\/工作时长提升了37%,情绪类负面词汇使用率下降52%。
这不是虚构能带来的结果。
窗外夜色渐深,写字楼里的灯一盏盏熄灭。
他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关掉了顶灯。
黑暗中,只有屏幕休眠前最后闪过的那张ppt标题还残留在视网膜上。
他抓起外套往外走,脚步沉稳。
电梯下行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他没看。
走出大厦,冷风吹在脸上,他忽然想起十五年前第一次踏入玛法大陆的新手村。
那时他一身布衣,手里攥着把生锈的铁剑,面前是漫山遍野的骷髅兵。
所有人都说他活不过十分钟。
但他站到了最后。
而现在,他面对的不再是怪物,而是质疑、抹黑、抢功、排挤。
可规则没变。
想赢,就得扛住压力,打出超额价值。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社群运营负责人的号码。
“明天开始,启动‘真实见证计划’。”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在玛法那些年》不是小说。”
“它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改变。”
http://www.bixia5.cc/book/14333/12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