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新政试推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南京城郊的稻田泛着新绿,晨露顺着灵脉水车的木辐滚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周益的算筹悬在田埂上空,竹片红光沿着水渠画出规整的网格,将千亩良田按肥力分为五等,每块田头的木牌都刻着新的赋税额度 —— 这是 “均赋税” 新政试行的第一日,农户们攥着官府发的《农桑册》,围在水车旁窃窃私语,眼神里满是忐忑与期待。

  “按田力收税?老辈子可没听说过。” 蹲在田埂上的张老汉摩挲着木牌上的 “三等田” 字样,烟袋杆在掌心敲得笃笃响。他家的三亩薄田在旧制下要按一等田缴税,每年秋收后都得借粮度日,此刻看着木牌上减半的税额,浑浊的眼睛里泛起疑光,“官府真能说话算话?”

  周益走上前,算筹在掌心转出柔和的红光,照在水渠里的灵脉水车上:“张老爹您看,这水车借紫金灵脉之力转动,比寻常水车快三倍,一亩地的灌溉时间能省一半。” 他指向远处正在插秧的农户,“新政不光均赋税,还发灵脉农具,教新式农法,秋收时产量若能翻倍,赋税却只按实收的三成缴,余下的全归自家。”

  说话间,灵脉水车突然加快了转速。车轴处的灵脉符泛起青光,引着渠水顺着竹管精准流入各块稻田,水流过处,秧苗竟微微挺直了腰杆。负责看管水车的年轻农户李二郎乐得合不拢嘴,他昨晚跟着农技官学了灵脉催动口诀,此刻正试着用指尖引动水流:“爹!您看!这水车不用牛拉也转得飞快,咱家的盐碱地都能浇透了!”

  张老汉的烟袋杆 “啪” 地掉在地上。他看着自家田里的盐碱斑在灵脉水浸润下渐渐变淡,又翻出《农桑册》上的 “增产奖励” 条款 —— 凡亩产超旧年三成者,可免次年徭役。隔壁村的王寡妇抱着孩子挤上前,指着册子里的插画:“周大人,俺家男人战死了,官府真能派农技官帮俺插秧?”

  “不仅帮插秧,还有‘孤寡帮扶田’。” 周益让亲兵抬来新铸的量器,竹片算筹在量器上一点,红光标出精确的刻度,“官府统一育苗、统一灌溉,收成后按人头分粮,剩下的才计税。” 他示意农户们围拢,算筹在地上排出新旧赋税对比图,“就拿张老爹家来说,旧制缴三石,新政缴两石,若增产到六石,实得四石八斗,比往年多收两石八斗!”

  人群中爆发出低低的惊呼。有农户当场掏出算盘核对,噼里啪啦的算珠声里,疑云渐渐散去。李二郎突然扛起锄头:“俺信官府!这灵脉水车比神仙还灵,咱们把田种好,还怕缴不起税?” 他的话引来一片附和,农户们纷纷扛起农具下田,田埂上的私语变成了此起彼伏的号子声。

  半月后的验苗仪式上,奇迹悄然发生。灵脉水车灌溉的稻田里,秧苗比旧法培育的高出半尺,叶片翠绿厚实,连虫害都少了大半。周益带着农官丈量株距,算筹红光扫过秧苗,立刻算出预估产量:“照此长势,秋收亩产可达五石,比旧年翻一番!” 张老汉掐着谷穗数颗粒,数着数着就抹起了眼泪:“俺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苗!”

  消息很快传遍南京城郊。原本观望的农户纷纷到官府登记,申请领用灵脉农具,连城里的商户都赶来租田耕种。周益在县衙设立 “农务堂”,每日都有农技官讲解灵脉农法,墙上的产量榜每日更新,前三名的农户名字用朱笔标出,旁边贴着他们的《农桑册》缴税记录。

  王寡妇的田里来了帮特殊的插秧人 —— 林霜带着几名女兵,玄铁匕首换成了秧苗刀,笨拙却认真地插着秧。女将看着灵脉水滋润的稻田,对王寡妇说:“你男人是英雄,官府不会忘了英雄的家人。” 王寡妇抱着孩子,看着绿油油的秧苗,突然对着南京城的方向深深一拜:“这新政,是给百姓的活路啊!”

  夏末的稻田翻滚着金浪,灵脉水车仍在不知疲倦地转动。农户们忙着收割,田埂上的赋税公示牌前围满了人,上面用红漆写着:“上等田亩产五石二斗,缴税一石五斗六升,实得三石六斗四升”。张老汉背着满袋新米走过,腰间的钱袋叮当作响 —— 那是缴税后余下的粮食换来的铜钱,足够给孙子买新学堂的笔墨了。

  周益站在田埂上,望着丰收的景象,算筹在掌心排出 “民心” 二字。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4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