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灵脉研究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紫金山深处的灵脉峡谷中,一座嵌在岩壁间的建筑正泛着淡紫光晕。建筑通体用龙脊砂混合青石砌成,屋顶覆盖着能收集月光能量的琉璃瓦,门前的石碑刻着 “灵脉研究院” 五个篆字,每个笔画都由虎娃用修灵笔的银线红光勾勒,触碰时能感受到微弱的灵脉跳动 —— 这是南宫云与虎娃耗时半年建成的研究圣地,峡谷外的灵脉结界可隔绝外界干扰,确保实验不受惊扰。“自然灵脉如野马脱缰,龙脊碎片似缰绳,关键在如何收放自如。” 南宫云站在中央实验室,观测仪悬浮在半空,屏幕投射出南京灵脉闭环的实时波形。她指尖轻点一组闪烁的红点:“这些紊乱节点多因龙脊碎片滥用所致,强行压制只会引发反噬。” 实验台上,不同纯度的龙脊碎片被置于灵脉感应盘中,盘底的符文根据能量强度变换颜色,从赤红到淡紫依次排列。
虎娃抱着修灵笔趴在感应盘旁,笔尖红光在碎片间游走,画出螺旋状的 “调和符”:“让它们握手言和嘛!” 银线红光连接起高纯度碎片与自然灵脉样本,原本剧烈跳动的波形竟渐渐平稳,感应盘的光芒从刺眼的赤红转为温润的金黄。“笔说碎片太急躁,灵脉太散漫,符能让它们慢慢走。” 少年咯咯直笑,又在盘沿画了 “循环符”,能量流转形成闭环,再无外泄迹象。
研究院的藏书阁里,周益送来的前朝灵脉典籍与南宫云整理的实验数据整齐排列。竹简上的 “龙脊开采禁忌” 与现代观测仪记录的能量阈值相互印证,周益的算筹在书架间流转绿光,竹片轻点典籍:“算筹比对发现,凡遵循‘取三成留七成’原则的古矿,周围灵脉至今仍保持活跃。” 他调出开采模拟图,“建议将龙脊利用率控制在三成以内,超出此限必引发枯竭。”
首个研究课题聚焦灵脉农具的改良。之前嵌入龙脊碎片的犁铧虽增产显着,却导致耕地灵脉逐年衰弱。南宫云调整碎片纯度至三成,再配合虎娃画的 “滋养符”:“让农具既借龙脊之力,又向土地反哺灵脉。” 实验田的对比数据显示,改良后的犁铧耕作过的土地,灵脉活性比之前提升五成,麦苗根系在灵脉显微镜下呈现出更密集的须根,泛着健康的金光。
灵脉武器的研究则更为谨慎。南宫云将龙脊碎片与普通铁器按比例融合,铸出一把嵌着淡紫碎片的长剑。剑身在灵脉激发下发出嗡鸣,却无以往的暴戾之气:“三成龙脊足以提升硬度,剩余七成用自然灵脉淬炼,既保威力又不伤使用者。” 虎娃挥剑斩断铁块,剑气激起的灵脉波纹竟能自动平复,剑身上的 “平衡符” 红光流转,中和了金属与碎片的能量冲突。
峡谷深处的露天实验场,一座巨大的灵脉调和阵正在运转。阵眼嵌入十二块不同纯度的龙脊碎片,外围环绕着从各地采集的自然灵脉样本,南宫云的观测仪实时监测能量流动。当虎娃用修灵笔将 “共生符” 画满阵边,碎片与样本的能量开始双向流动,阵中央的测试植物竟在瞬间抽出新芽,叶片上同时浮现龙脊纹路与自然叶脉 —— 这是灵脉和谐共生的直观证明。
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次高纯度碎片实验中,能量突然失控,观测仪发出尖锐警报,实验室的符文墙泛起裂纹。南宫云立刻启动紧急预案,将失控能量导入地底缓冲池,虎娃则趴在池边画 “禁锢符”,银线红光如锁链般缠绕能量团,历时半个时辰才将其平复。“这证明强行融合高纯度碎片风险极大。” 南宫云在实验日志上标注,“纯度超过六成的碎片只能用于应急,严禁日常使用。”
消息传到朝堂,李火旺亲临研究院视察。在灵脉全息投影前,他看着紊乱节点经调和符处理后的恢复过程,狼头护腕的红光与投影共鸣:“灵脉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般研究关乎子孙后代。” 他批准扩大研究范围,增设 “灵脉教育馆”,让百姓了解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育馆的互动展区成了孩童最爱。虎娃用修灵笔绘制的灵脉科普图会随触摸变换,展示龙脊碎片与自然灵脉的共生关系;简易感应盘能让参观者亲手调配碎片比例,直观感受能量变化。南京学童王小丫在展区玩得入迷,用修灵笔拓印的 “护脉符” 贴在自家菜田,秋收时产量竟比邻居高出一成,这让 “灵脉和谐” 的理念渐渐深入民心。
半年后,研究院发布首份成果报告。其中 “三成利用率原则” 被纳入《灵脉管理法》补充条款,改良后的灵脉农具在全国推广,附带的 “反哺符” 可让土地灵脉持续恢复;边防的灵脉预警阵改用低纯度碎片与自然灵脉结合的方式,维护成本降低五成,稳定性却提升三成。周益的算筹算出综合效益:“灵脉枯竭风险从五成降至一成,可持续利用年限延长至百年。”
南宫云站在观测塔顶,望着南京城的灵脉闭环。经研究院调和的节点已恢复温润光泽,龙脊碎片的能量如细流般汇入自然灵脉,再无往日的冲突痕迹。“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而是共生。” 她轻声自语,玄铁护腕的红光与峡谷灵脉连成一线,远处传来虎娃的笑声 —— 少年正用修灵笔在岩壁上画巨大的 “生命树”,银线红光让岩石渗出绿意,仿佛灵脉的生机正从峡谷蔓延向整个天下。
史官在简牍上记录这一创举:“启元五年秋,南宫云与虎娃立灵脉研究院,研龙脊与自然灵脉和谐之术,定三成利用之规,改良农具、阵法,史载:‘知灵脉之性,循自然之道,新朝之智,惠及万世焉。’” 竹简旁画着观测仪与修灵笔的合璧图,红光与绿光交织成生生不息的灵脉之树,根系深扎大地,枝叶直触云霄。
寒来暑往,研究院的灯光始终亮在紫金山深处。南宫云的实验日志积累了厚厚的册页,虎娃的修灵笔磨损了笔尖,却画出了越来越精妙的调和符文。他们研究的不仅是灵脉的奥秘,更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法则 —— 当龙脊碎片的力量与自然灵脉的生机真正相融,新朝的土地上,正生长出最持久的繁荣与安宁。
http://www.bixia5.cc/book/14394/5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