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王佐之才,果然一针见血
推荐阅读:
医毒狂妃路子野
大明流匪
奋斗在沙俄
迷踪谍影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南宋特种兵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荀彧略一沉吟,又道:“其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军与吕布争夺徐州,动用二十多万军队,打了将近两年,粮草消耗甚多。
除此之外,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还一直在向关中迁移百姓。在迁移和安置百姓的过程中,也消耗了很多粮食。现又正是处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此时大规模出兵,粮草难以供应。
反观王通
王通出兵攻打冀州不到三个月,此前一路凯歌,又轻取栾城、巨鹿、邯郸、邺城,内黄,缴获粮草甚多。”
其二,军队数量。
王通轻松夺取冀州,累计收降袁熙和袁尚之兵不下十五万。王通的总兵力已达四十五万以上;而我军的总兵力才三十五万。王通在军队数量方面,超于我军至少十万。
其三,军队战力。
王通的军队装备优于我军,便是俘虏的袁氏军队,其整体装备也强于我军。
更何况,王通的骑兵数量众多,估计骑兵总数在八万以上。
其四,战争潜力。
人口数量就是战争潜力。王通夺取冀州之后,人口数量达到了900万以上。而丞相治下的人口数量,才700万左右。
其五,军队士气。
我们的主力大军在徐州战场受挫,曹仁和乐进也在冀州战场上受挫;而王通麾下的军队,在冀州战场上,连战连捷,势如破竹,锐气正盛。
因此,在军队士气方面,王通的军队胜过我军。
其六,民心向背。
数年之前,我军在徐州战场,屠城屠村,徐州百姓皆视我军如同恶鬼。这种名声,也必然会传到冀州,使冀州百姓对我军产生强烈的抗拒之情。
再反观王通,虽然刚刚占领冀州,但王通攻占冀州的城池后,御下极严,军纪颇好,鲜有杀害和劫掠百姓的事情出现。
更何况,王通的多项发明让天下百姓受益,尤其是他研制的《百医殉瘟方》,更是驱走了瘟神,救了很多百姓的性命。
属下还听说,早在王通刚刚攻破邺城之时,就让人传令各郡县令,减税半年,半年的赋税,也按“十税一”缴纳。
因此,丞相若去争夺冀州,冀州民心肯定会倾向于王通。
其七,战略环境。
王通打服了北方的鲜卑和乌桓,没有后顾之虑。东西南北四面,只有南边一个方向有敌人。
而丞相则不同。
丞相的地盘,北边是王通,东边是吕布,南边是刘表、西边是韩遂和马腾。
可谓是四面受敌!
刘表守户之犬,我们只要守住宛城,就不足为虑;西凉韩遂马腾,我们只要守住萧关和陈仓,也不必担心。
但是,吕布就很难说。王通现在纳了吕布之女为妾,而吕布又没有儿子。难保我们在与王通决战之时,吕布不会从徐州出兵,攻打豫州和兖州。
其八,统军将帅方面。
王通帐下猛甚多。
麾下有“八虎将”,分别是:
黄忠、赵云、典韦、高顺、张辽、徐晃、张合、王越。
还有“十六狼将,分别是:
高览、张绣、韦卫、张燕、牛金、晏明、邹丹、甘宁、周泰、蒋钦、田豫、胡车儿、眭固、苏飞、华锋、华雷。
除此之外,还有此前一战中投降的韩猛、郭缊、焦触等人,亦是良将。
我军在统军大将方面,虽然也不少,但比起王通,还是略逊一筹。
其九,战争器具方面。
王通精于制道器具,其军中有不少新式装备,包括:汽油罐,连环投石车、脚手架式井阑、喷火油柜,据说在邺城之战中,还出现了十矢连弩。
因此,在战争器具方面,王通的军队优于我军。
其十,……”
“够了!”
曹操再也听不下去了,用力拍了拍桌子,有些沮丧地说道:
“本相有十个没想到。没想到王通一介乱世孤儿,短短八年时间,竟会有如此成就;没想到……”
(备注:此处省略九个“没想到”。)
……
曹操感慨完了之后,又问荀彧道:“若依文若之计,该当如何?”
荀彧略一沉吟,便又说道:“依吾之见,应当:
北守黄河,东和吕布;勾连袁谭,结好韩马。暂与王通罢战,加快移民关中。”
“文若言之有理。”
曹操是战略大师,眼光极其独到。因此不用过多解释,只听荀彧提了这几句话,便立即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首先,冀州与兖州之间的分界线,是黄河。
黄河是天险,
而且,在冀、兖分界线上,长达一千五百多里的黄河上,只有三处渡口,分别是:
仓亭渡、延津、白马津。
而实际上,在对岸有守军的情况下,能够有机会用木筏渡河的只有两处,分别是:
延津、白马津。
(备注:原本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袁绍的大军,就是从延津和白马津强渡黄河,进入兖州官渡的。)
而且,黄河不适合行船,即使是到了明清时代,也只有长江水师,而没有黄河水师。
因此,曹操要防住王通对兖州的进攻,就只要派重兵守住白马津和延津即可。
……
(附录图片:冀州、兖州交界,及延津、仓亭、白马津位置地图。)
……
其次,东和吕布。
吕布是一个很愿意给皇帝打工的人,很听皇帝的话。因此,只要派出使者,给他一幅圣旨。再劝说一番,行挑拨离间之计。以吕布那智商,虽然与王通交恶不太可能,但与曹操议和应该还是可以的。
“勾连袁谭,结好韩马,暂与王通罢战”,这三句话不用解释。
……
最后一句:加快移民关中。
这是在给曹操……找退路。
荀彧已经预感到,在关东地区可能斗不过王通。因此,建议曹操学董卓,将战略重心渐渐向关中地区转移。
即:
加大向关中地区移民的规模,尽快建设好关中地区。万一在关东地区争不过王通,那就退入关中,凭几道险关偏安半壁江山。
短短几句话,为曹操将当前的形势和战略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由此可见,荀彧此人,不愧“王佐之才”的美誉。
众人闻言,也尽皆钦服。
于是,曹操便让众人,根据荀彧所提战略,逐项讨论,并列出具体的方案,再一一执行下去。
……
http://www.bixia5.cc/book/14506/3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