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 >第388章 地球星环城的缘起与火星移民的定音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88章 地球星环城的缘起与火星移民的定音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龙国赤道,肯尼亚内罗毕的“地球-火星移民集散中心”外,队伍从大门蜿蜒到三公里外的高速路口。遮阳棚下,38岁的王建国攥着户口本和妻子安娜的永久居留证,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他身后,6岁的儿子正抱着一个破旧的地球仪,小声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能到火星呀?那里真的有会发光的树吗?”

  王建国抬头望了望头顶的电子屏,上面滚动着“火星移民排队进度:当前排号号,预计等待时间8个月”的红色字样,心里一阵发紧。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集散中心,前两次因为“材料不全”“排号过期”没能成功提交申请,这次就算排到了,8个月后的运输能不能跟上,还是个未知数。

  这样的场景,正在地球20个移民集散中心同步上演。桃园集团总部的巨型会议室里,全息屏幕上的“地球人口压力图”红得刺眼——截至当天,全球人口突破88亿,龙国人口14.2亿,其中申请火星移民的家庭达213万户,涉及人口640万,而火星当前的移民容量仅150万,运输能力更是瓶颈:从地球地表发射夸父级运输舰,每次最多运1000人,受天气和发射窗口限制,每月最多能输送5万人,按这个速度,640万移民需要12年才能运完。

  “问题就出在‘运输’上。”秦思远站在屏幕前,手指点在“地球-火星运输成本”的数据条上,“从地表发射,燃料成本占总费用的60%,还得等26个月一次的地火转移窗口,效率太低。上个月有三艘运输舰因为台风延误,导致5万移民滞留,现在集散中心的投诉量已经翻了三倍。”

  梁小龙靠在会议室的柱子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硫基材料的碎片——这是他上周从火星新工业谷带回来的,硬度比钢铁高3倍,重量却轻一半。“之前改造火星、金星的时候,不都用轨道设备转运吗?火星环能当中转站,地球为啥不能搞个环?”他突然直起身子,把碎片拍在会议桌上,“咱们在地球同步轨道建个‘地球星环城’,自带轨道速度,从环上发射运输舰,不用等窗口,燃料还能省60%,移民输送效率至少翻十倍!”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李扬盯着屏幕上的地球同步轨道示意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梁小龙的提议,正好戳中了当前的核心痛点。之前改造火星、金星时,确实靠轨道设备解决了物资转运问题,地球星环城不仅能解决移民运输,还能同步输送火星急需的住房、粮食,甚至能当防御屏障,一举多得。

  “你这想法,有点意思。”李扬突然笑了,起身走到屏幕前,调出地球星环城的初步构想图,“秦思远,技术上可行吗?用火星的硫基材料,3年内能不能建成?”

  秦思远立刻调出技术参数,眼睛越亮:“完全可行!火星新工业谷月产能50段硫基模块,20艘夸父级运输舰能直接调过来,连推进器都能用金星磁场发生器的磁暴技术,不用从零研发。3年内建成‘运输优先型’环,没问题!”

  “那就干!”李扬的手掌重重拍在会议桌上,声音掷地有声,“秦思远,你负责协调火星新工业谷,明天就启动硫基模块生产;梁小龙,你带飓风拦截机编队,清理地球同步轨道的碎片,为建设开路;行政部,12小时内拿出‘地球星环城立项报告’,提交国家审批;运输部,立刻跟火星龙兴市对接,预留移民安置区——从今天起,桃园集团所有部门,围绕地球星环城转!”

  命令下达的瞬间,会议室里的人全都动了起来。秦思远掏出通讯器,直接连线火星新工业谷的厂长:“张厂,停下所有民用订单,全力生产地球星环城的硫基模块,规格是50公里/段,宽3公里,厚200米,明天必须出第一批样品!”

  梁小龙则冲出会议室,直奔停机坪——他要赶在天黑前,带编队去清理轨道碎片,确保下周移动预制车间能顺利进入轨道。走廊里,他碰到了正在搬运设备的科研人员,忍不住大喊:“兄弟们,咱们要建地球星环城了!3年后,火星移民再也不用排队!”

  当天下午,国家就批复了立项报告,同步出台“地球星环城建设专项支持政策”:开放赤道太空电梯的优先使用权,协调100家地球工厂转产钛合金对接部件,甚至调配了3颗军用卫星,用于轨道碎片监测。桃园集团像一台精密的机器,瞬间切换到“星环城模式”——火星新工业谷的炼钢炉24小时不熄,硫基模块的生产线从5条扩到15条;地球赤道的太空电梯,每小时输送100吨设备;3万攻坚团队的培训基地,夜晚依旧灯火通明。

  一周后,李扬登上了前往火星的夸父级运输舰——他要去实地视察火星的移民容量,确定最终的移民目标。当运输舰穿过火星大气层,降落在龙兴市的太空电梯港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欣慰又惋惜:龙兴市的磁悬浮轨纵横交错,万亩温室大棚里的水稻长势喜人,新城区的模块化住房整齐排列,但城市外围,大片的红土荒地延伸到地平线,只有零星的改良松树在风中摇晃。

  “这些荒地,都能开发成农业区或居住区。”火星管委会主任陪着李扬站在观景台上,指着远处的荒地,“北极农业区现在年产500万吨粮食,要是把这些荒地开发出来,再建100座温室,年产至少能到1500万吨,能养活3000万人。”

  李扬的目光落在荒地边缘的“生态隔离带”上——那里种着从金星移植的耐硫绒蕨,淡绿色的叶片在火星微风中轻晃。他突然想起地球集散中心那些排队的移民,想起王建国儿子手里的地球仪,心里有了决断:“3年内,向火星输送3000万移民,把这些荒地都开发出来,让火星真正成为能容纳千万人的家园。”

  “3000万?”管委会主任愣了一下,“现在的运输能力,怕是……”

  “地球星环城会解决运输问题。”李扬打断他,语气坚定,“另外,移民政策要明确:仅限龙国公民申请,外国女性嫁入龙国、取得永久居留权并定居满3年的,可随丈夫申请;龙国女性嫁往外国并定居的,视为放弃资格,不得申请。咱们要保证火星的移民主体,都是龙国人,这样才能稳定社会结构。”

  当天晚上,李扬在火星管委会召开会议,敲定了3000万移民的具体方案:分3批输送,第1年500万,第2年1000万,第3年1500万;同步扩建5座卫星城,每座城配套100万套住房、20座学校、10座医院;北极农业区扩建至500万亩,确保粮食自给。

  会议结束后,李扬站在龙兴市的街头,看着移民们在广场上散步,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耳边传来熟悉的乡音。他掏出通讯器,拨通了秦思远的电话:“地球星环城的进度要再加快,火星这边,3000万移民等着咱们的运输舰呢。”

  “放心!”秦思远的声音带着电流声,却充满干劲,“第一批硫基模块已经下线,移动预制车间明天就能进入轨道,梁小龙的编队已经清理了80%的碎片,一切都在按计划来。”

  挂了电话,李扬抬头望向夜空——火星的星星比地球更亮,远处的火星环泛着淡蓝色的光芒,像一道守护的屏障。他知道,地球星环城的建设,3000万移民的输送,注定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桃园集团拧成一股绳,只要那些渴望新家的移民还在期待,这场仗,就必须打赢。

  第二天清晨,李扬登上返回地球的运输舰。透过舷窗,他最后看了一眼火星——红土荒地在晨光中泛着微光,龙兴市的灯火逐渐远去,而在遥远的地球,赤道上空的轨道上,第一座移动预制车间已经展开,硫基模块正被缓缓吊起,地球星环城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地球内罗毕的移民集散中心,王建国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推送:“地球星环城项目启动,火星移民输送周期缩短至3年,您的排号预计6个月内可完成申请。”他激动地抱住妻子和儿子,声音都在发抖:“咱们不用等8个月了,很快就能去火星,有自己的家了!”

  6岁的儿子举着地球仪,指着火星的位置,眼睛里满是期待:“爸爸,到了火星,我要种一棵会发光的树,比地球的树还高!”

  王建国笑着点头,望向天空——他知道,在那片蓝色的天幕之上,一座属于人类的“太空枢纽”正在崛起,而他和家人的未来,正随着地球星环城的建设,一步步走向火星,走向那个充满希望的新家。
  http://www.bixia5.cc/book/14924/3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