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巴图虎 >第1053章 夜袭定阵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53章 夜袭定阵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053 章:夜袭定阵(至元四十六年秋那拉珠尔部署三更夜袭)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黄草谷,入夜后只剩帐外巡哨的马蹄轻响。中军帐内,鎏金铜灯的火焰被调至最暗,仅能照亮案上摊开的 “汗帐布防详图”—— 图上白石头坡的阿鲁台汗帐旁,红笔圈出 “三更换防空缺”“西侧岩石隐蔽点”“箭楼视野盲区” 三个关键处,那拉珠尔身着玄铁轻甲,指尖按在 “西侧岩石” 上,指腹摩挲着纸面的纹路:“巴图额尔敦探明,阿鲁台汗帐亲兵每刻钟换防,三更刚过恰是换防间隙,此时前队突袭,最易得手。”

  帐内将领环立,虎卫统领孛鲁台按腰侧玄铁刀,刀鞘铜环轻碰:“将军,虎卫愿为前队!两万虎卫均是精锐,半数参与过去年蒙古故地夜袭,熟静音破防之法,三更前定能摸到汗帐外围,一举控住哨卡。” 中都卫戍军指挥使帖木格(步兵统领)则捧着手绘的 “步兵跟进路线图”:“步兵从岭北行省驻军与蒙古故地预备兵中抽选一万五千,配云梯、撞车,跟在虎卫后两里,待虎卫破哨卡,便快速推进,巩固阵地,不让叛军反扑。”

  博罗(北路军统领)俯身盯着图上的 “汗帐后路”:“末将带五千骑兵,提前一个时辰绕至白石头坡东侧,断阿鲁台向中军大营的退路,若他从汗帐逃遁,定能截住。只是步兵携带撞车、云梯,夜间行军恐慢,需提前半个时辰动身,才能跟上虎卫节奏。” 那拉珠尔点头,拿起案上的漏刻(元代计时工具),铜壶内的水滴正缓缓滴落,刻度指向 “二更初”:“就依博罗所言,步兵二更半动身,虎卫三更前抵汗帐西侧,博罗部二更初出发绕后,各队按漏刻时辰行动,不得有误。”

  巴图额尔敦(先锋)站在帐角,指尖捏着从汗帐外围带回的枯草:“将军,汗帐西侧岩石下有片矮丛,可藏五百虎卫,待换防间隙,先解决外围巡逻兵;箭楼士兵每半刻钟探头,虎卫可趁其低头换箭时,从盲区摸上去,毁掉箭楼。” 那拉珠尔抬眼看向他,眼中带着赞许:“你既摸清细节,便随孛鲁台在前队,负责指引路径,遇突发情况,可临机调整。” 巴图额尔敦躬身领命,帐内的铜灯火焰晃了晃,映得将领们的甲片泛着冷光,夜袭的部署,在漏刻的滴嗒声中渐渐清晰。

  虎卫前队的遴选,以 “夜战经验、静音能力、夜视适配” 为核心 —— 孛鲁台从两万虎卫中挑出八千精锐,均是参与过三次以上夜战、能在漆黑中辨路、动作轻缓无响的老兵,还需通过 “静音行军” 测试,确保前队抵汗帐前不暴露踪迹。

  遴选在二更初的谷内空场进行 —— 虎卫们卸下玄铁甲,换轻便皮甲,腰间只悬短刀,马蹄裹三层麻布,按十人一队,在铺着干草的地上行走,若脚步声被帐内监听的将领察觉,便被淘汰。孛鲁台坐在帐内,耳贴地面:“第三队左数第五人,脚步重了,淘汰;第七队整体轻缓,留下。” 被淘汰的虎卫虽遗憾,却也明白夜袭需 “静”,默默退至后队待命。

  留下的八千虎卫,再按 “破哨卡、控箭楼、围汗帐” 分工 —— 两百人组 “哨卡组”,配短刀与麻绳,负责解决三层哨卡的叛军,不杀人只捆缚,避免血腥味引巡逻兵;三百人组 “箭楼组”,带斧头与火折子,摸上箭楼后先砍断绳索,再用布蒙住士兵口鼻;七千五百人组 “汗帐组”,围在汗帐外围,待哨卡、箭楼得手,便冲进去擒阿鲁台。

  孛鲁台亲自训练 “哨卡组”—— 他演示如何从背后贴近叛军:“右手捂嘴,左手按肩,发力将人按倒,麻绳绕颈两圈,绑紧手腕,动作要快,一息内完成。” 一名年轻虎卫模仿时,力道不足让 “模拟叛军”(其他虎卫扮演)哼出声响,孛鲁台上前纠正:“捂嘴要用力,按肩要压准穴位,让他发不出声,再练十次。” 年轻虎卫反复练习,直到动作流畅无声。

  夜视适配也需调整 —— 虎卫们将 “夜视草” 捣碎,涂在眼下,适应半刻钟后,孛鲁台让人在百丈外摆上稻草人,测试视物清晰度:“能看清稻草人影者留下,模糊者去后队。” 最终留下的八千虎卫,均能在漆黑中辨清百丈内景物。孛鲁台看着他们:“咱们是前队,是夜袭的刀尖,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暴露,后续步兵便难推进,平叛大计也会受影响。” 虎卫们齐声应诺,声音压得极低,却透着坚定。

  步兵后队的组建,侧重 “器械适配与协同跟进”—— 帖木格从一万五千步兵中,按 “云梯手、撞车手、盾牌手” 分工,每队配专人引导,确保能紧跟虎卫节奏,在虎卫破防后快速巩固阵地,同时携带足够的修补器械,应对叛军反扑。

  云梯手选的是身形矫健的步兵,共三千人,每人扛一架两丈长的轻便云梯(榆木打造,重三十斤),梯身缠麻绳防滑,梯顶装铁钩,可勾住营墙。帖木格让云梯手演练 “快速架梯”:“抵汗帐外围后,十人一组,两息内架好云梯,一人扶梯,两人攀爬,其余人警戒,防止叛军推梯。” 一名云梯手架梯时手抖,梯身撞在岩石上发出轻响,帖木格立刻道:“架梯时要轻放,铁钩先勾住缝隙,再推梯身,再练!” 云梯手们反复调整动作,直到架梯无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撞车手选的是力大的步兵,共两千人,分五十组,每组推一架撞车(橡木撞头,榆木车架,外包铁皮),车架下装木轮,轮轴涂牛油润滑,减少摩擦声。帖木格让人在谷内搭了道模拟汗帐门的木架,让撞车手演练:“撞车推进时,四人在前拉,六人在后推,按‘一、二、三’的节奏发力,撞门时集中力道,一次撞开。” 撞车手们按节奏推进,木架 “轰隆” 一声被撞裂,帖木格点头:“力度够了,夜间推进时,口令要轻,只做口型不发声。”

  盾牌手共五千人,手持三尺宽、五尺高的牛皮盾,盾面涂黑漆,可防箭矢,负责在步兵推进时挡叛军的箭雨,掩护云梯手与撞车手。帖木格让盾牌手演练 “盾阵”:“五人一组,盾牌相连,形成屏障,留一尺间隙让步兵通过,遇箭雨时低头,箭过后立刻推进。” 盾牌手们快速组队,盾阵严丝合缝,帖木格检查后道:“间隙再缩小半尺,别让箭从缝里射进来。”

  剩余五千步兵为 “清理队”,配短刀与火把(火折子藏在怀中,非必要不点燃),负责清理漏网的叛军,修补被叛军破坏的防御,还要在汗帐周围设临时哨卡,防止叛军援兵靠近。帖木格对清理队统领道:“你们是后队的‘稳压器’,既要清理残敌,也要守住阵地,若叛军反扑,优先保护云梯与撞车,这是咱们的关键器械。” 统领躬身领命,步兵们按分工站成队列,器械在月光下泛着暗哑的光,只待时辰一到,便随虎卫出征。

  三更时辰的确定,需结合 “漏刻计时、叛军换防规律、气象条件” 三者 —— 那拉珠尔让通政院吏员与天文生(元代负责观象计时)共同核对,确保夜袭发起的 “三更”,恰是叛军换防最松懈、天色最暗的时刻,不早不晚,避免错失良机。

  漏刻校准在一更末进行 —— 天文生带着铜制漏刻,与谷外的 “日晷校准石”(白天校准用)比对,调整壶内水位:“今夜无月,漏刻需按‘夜长昼短’调慢半刻,确保三更对应亥时三刻,与叛军换防间隙重合。” 通政院吏员则拿着 “叛军换防册”,与漏刻比对:“阿鲁台亲兵子时换防,三更刚过是子时前一刻,恰是换防前的松懈期,巡逻兵多在整理装备,哨卡士兵也易走神。”

  气象确认由探子负责 —— 两名探子携带 “观云筒”(元代观天象工具),在谷外高处观察云层:“今夜乌云密布,无星无月,能见度不足五丈,风从西北吹向汗帐,咱们的行军声会被风吹向叛军后侧,不易被察觉。” 探子还带回了草原的湿度数据:“空气湿润,马蹄踩在草地上无扬尘,脚步声更轻。” 那拉珠尔看着气象记录:“天助咱们!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夜袭。”

  各队出发时辰也按漏刻细化 —— 博罗的骑兵队二更初出发,需在三更前绕至汗帐东侧,预留一个时辰应对可能的巡逻兵;步兵队二更半出发,比虎卫早半刻,因携带器械行军慢,需提前动身,确保在虎卫破第一哨卡时,抵汗帐外围两里处待命;虎卫队三更前一刻出发,抵汗帐西侧岩石下时,恰是换防间隙。

  那拉珠尔让亲兵将漏刻放在中军帐外的高台上,漏刻旁派两名士兵值守,每刻钟向各队传递一次时辰信号。“时辰是夜袭的命门,” 那拉珠尔对将领们道,“早一刻,叛军换防未松懈;晚一刻,换防已结束,都会增加难度,你们务必按漏刻行动,不可擅自提前或延后。” 孛鲁台、帖木格等人齐声应诺,目光都落在漏刻上,铜壶的水滴声,仿佛成了夜袭前最关键的节拍。

  静音装备的全面核查,是夜袭成功的前提 —— 工部工匠与各队将领一道,检查虎卫的马蹄麻布、步兵的器械润滑、士兵的衣物配饰,确保每一处可能发声的细节都被处理,避免行军中暴露踪迹。

  虎卫的马蹄麻布需三层缠绕 —— 工匠们用厚麻布(每匹三尺宽),从马蹄根部缠至脚踝,用麻绳系紧,再用针线缝住接口,防止行军中松动。孛鲁台蹲下身,捏了捏一名虎卫的马蹄麻布:“麻布要缠紧,别留缝隙,不然马蹄踩地会有‘噗噗’声;麻绳系在外侧,别磨到马腿。” 工匠们立刻检查每一匹战马的马蹄,将松动的麻布重新缠紧,缝好接口。

  士兵的兵器与配饰需 “消音”—— 虎卫的短刀刀鞘缠三层布条,避免金属碰撞;玄铁盔的护耳用皮绳系紧,防止晃动发声;步兵的云梯铁钩缠麻布,撞车的橡木撞头包厚皮革,减少撞击时的声响。工部尚书也先帖木儿拿着一把缠好布条的短刀,轻轻晃动:“这样晃动刀鞘,只有轻微的布摩擦声,百丈外听不到。” 帖木格让步兵推动撞车,轮轴涂满牛油,推进时只发出极轻的 “轱辘” 声,几乎被风吹草动掩盖。

  衣物检查也细致 —— 士兵们需脱下外套,检查是否有金属饰品(如铜扣、铁环),若有则取下或用布包裹;内衣的缝线处若有毛边,需用剪刀修剪,避免行军时毛边摩擦发声。一名年轻步兵的外套上有两枚铜扣,被通政院吏员发现,立刻用布条包裹:“铜扣碰撞会发声,包裹后就安全了,别嫌麻烦,这关系到夜袭的成败。” 士兵们纷纷检查衣物,处理掉可能发声的细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各队进行 “静音行军测试”—— 虎卫队十人一组,在谷内行走半里,将领们站在百丈外监听,若听不到声响则合格;步兵队推着撞车、扛着云梯,行走半里,同样需达到 “百丈外无声” 的标准。测试中,一队步兵的撞车轮轴牛油不足,推进时有轻微声响,也先帖木儿立刻让工匠补涂牛油:“再涂厚些,确保全程静音。” 经过两刻钟的测试与调整,所有队伍均达到静音标准,孛鲁台道:“这样的装备,抵汗帐前,叛军绝听不到动静。”

  信号系统的约定,是夜袭协同的关键 —— 那拉珠尔与将领们商定 “烟火 哨笛” 双信号,烟火定 “进攻、支援、得手” 三态,哨笛定 “推进、暂停、撤退” 三令,确保前队与后队、各分队间能精准传递指令,避免混乱。

  烟火信号由中军帐旁的三名信号兵负责 —— 红色烟火为 “进攻开始”(虎卫见红烟便破哨卡),绿色烟火为 “需支援”(某队遇阻时燃放),白色烟火为 “汗帐得手”(虎卫控住汗帐后燃放)。烟火用特制的陶罐装硝石与硫磺,点燃后烟柱高五丈,夜色中清晰可见,且烟味淡,不易被叛军察觉。信号兵统领道:“咱们会按各队的位置,调整烟火的燃放角度,确保虎卫在汗帐西侧、步兵在两里外,都能看到。”

  哨笛信号则由各队的小旗手负责 —— 长哨(持续两息)为 “推进”,短哨(持续一息)为 “暂停”,连续短哨(三息内三次)为 “撤退”。哨笛用牛角制成,声音细而尖,能传百丈远,且与草原的风声相近,叛军不易识别。巴图额尔敦演示哨笛:“吹‘推进’哨时,气息要稳,别忽强忽弱;吹‘暂停’哨时,要短促有力,让队友立刻停下。” 各队小旗手反复练习,直到能精准吹出三种哨令,且彼此能准确识别。

  信号传递的 “层级” 也明确 —— 中军帐信号兵燃放烟火后,虎卫小旗手吹哨令传递给各分队;虎卫的哨令,步兵小旗手需在十息内接力传递,确保后队能及时收到;博罗的骑兵队在东侧,需派一名信号兵靠近汗帐西侧,看到烟火后吹哨令传递,避免因距离远错过信号。博罗道:“我会派最精锐的信号兵,潜伏在汗帐东侧的矮丛中,确保第一时间看到烟火,传递哨令。”

  最后,各队进行 “信号响应演练”—— 中军帐燃放红色烟火,虎卫小旗手立刻吹 “推进” 哨,虎卫们无声前进;燃放绿色烟火,小旗手吹 “暂停” 哨,虎卫们立刻伏地隐蔽;燃放白色烟火,小旗手吹 “推进” 哨,虎卫们继续前进。步兵队看到红色烟火后,小旗手接力吹 “推进” 哨,步兵们推着撞车、扛着云梯,无声跟进。演练中,信号传递无延迟,各队响应精准,那拉珠尔点头:“信号系统没问题,夜袭时,各队按信号行动,协同不会乱。”

  各队将领的职责分工,需 “权责清晰、各司其职”—— 那拉珠尔居中指挥,孛鲁台带虎卫破防,帖木格带步兵巩固,博罗断退路,巴图额尔敦引路径,张谦守粮草,每个人的任务与应对预案都明确,确保夜袭中无推诿、无遗漏。

  那拉珠尔坐镇中军帐,掌控全局 —— 他身边留十名亲信驿卒,负责传递各队的信号与消息;帐内挂着 “夜袭实时路线图”,每刻钟根据信号更新各队位置;若某队遇阻燃放绿色烟火,他需在十息内决定是否派援兵,派哪支部队支援。“我在这里,你们只管往前冲,” 那拉珠尔对将领们道,“遇突发情况,别犹豫,放绿色烟火,我会调兵支援。”

  孛鲁台的职责是 “带虎卫破三关”—— 先率哨卡组解决三层哨卡,再让箭楼组毁掉箭楼,最后领汗帐组围控汗帐,需在两刻钟内完成,为步兵跟进争取时间。他制定了 “应急方案”:若哨卡士兵提前察觉,便用短刀快速解决,不纠缠;若箭楼士兵发现,便用火折子点燃箭楼的木架,逼士兵下来。“咱们是前队,要快,” 孛鲁台对虎卫们道,“两刻钟内拿不下汗帐外围,步兵就会暴露,必须抢在叛军反应前得手。”

  帖木格则需 “带步兵稳阵地”—— 虎卫破哨卡后,步兵需在一刻钟内抵汗帐外围,架起云梯、推动撞车,若叛军从中军大营派援兵,需用盾牌手组成盾阵,挡住援兵,保护虎卫侧后;汗帐得手后,需在汗帐周围挖简易壕沟,设尖刺,防止叛军反扑。“咱们是后队,要稳,” 帖木格对步兵们道,“虎卫破防后,咱们得守住成果,不让叛军有喘息的机会。”

  博罗的任务是 “断退路、截逃兵”—— 率五千骑兵在汗帐东侧设伏,若阿鲁台从汗帐逃向中军大营,便用弓箭手射其坐骑,再派骑兵冲锋;若中军大营派援兵,便用骑兵骚扰,拖延援兵速度,为虎卫与步兵争取时间。他还安排了 “预备队”:两千骑兵守在伏点后侧,若遇大股援兵,便投入预备队,确保退路断而不松。“我在这里,阿鲁台插翅难飞,” 博罗对骑兵们道,“别让一个逃兵过去,尤其是阿鲁台,抓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巴图额尔敦的职责是 “引路径、察敌情”—— 随虎卫前队行动,用之前侦察的标记(如岩石上的刻痕、草丛中的白石头)指引路线,避免虎卫迷路;遇突发敌情(如新增巡逻兵),需立刻告知孛鲁台,调整部署。他还带了五名熟悉汗帐地形的探子,若虎卫冲进汗帐,便指引寻找阿鲁台的卧房,避免在帐内迷路。“跟着我的标记走,别偏离,” 巴图额尔敦对虎卫们道,“汗帐内的通道我熟,冲进去后,我带你们找阿鲁台。”

  战前侦察的最后确认,是部署落地的保障 —— 巴图额尔敦带五名探子,二更半前再次抵汗帐外围,核查布防是否有变化,确保夜袭部署不与实际脱节,若有调整则立刻回报那拉珠尔,及时修正方案。

  巴图额尔敦与探子们伪装成叛军巡逻兵,穿着之前缴获的皮甲,沿着汗帐西侧的小路前进 —— 夜色漆黑,他们涂着夜视草,能看清前方的景物,发现三层哨卡的士兵仍按 “每刻钟换防” 的规律值守,西侧岩石下的矮丛仍空着,箭楼士兵的换箭间隙也无变化。一名探子低声道:“和之前侦察的一样,没新增布防。” 巴图额尔敦却没放松,继续观察汗帐周围:“再看看投石机,之前说白天有人值守,现在是否有士兵?”

  走近汗帐东侧的投石机,他们发现投石机旁空无一人,只有白天留下的干草堆,与之前侦察的 “夜间无人值守” 一致。巴图额尔敦又绕至汗帐后路,看到小路上的巡逻兵仍每两刻钟经过一次,人数五人,与之前相同。“阿鲁台没察觉咱们的计划,布防没变,” 巴图额尔敦松了口气,却仍让探子在岩石上刻下新的标记:“这里藏五十人,待会儿哨卡组从这里摸过去,更隐蔽。”

  返回黄草谷的途中,他们遇到一股新增的叛军巡逻兵(十人),正沿着红柳坡的方向前进,巴图额尔敦立刻让探子伏在草丛中,待巡逻兵走远后,快速返回中军帐:“将军,汗帐西侧多了一股十人巡逻兵,两刻钟前经过红柳坡,可能会绕到汗帐外围。” 那拉珠尔立刻召来孛鲁台:“你让哨卡组提前一刻出发,先解决这股巡逻兵,别让他们发现虎卫。” 孛鲁台领命,调整了哨卡组的出发时间,确保夜袭不受影响。

  最后确认各队的准备情况 —— 虎卫的马蹄麻布已缠紧,步兵的撞车轮轴已涂满牛油,信号兵的烟火已备好,博罗的骑兵队已在二更初出发。巴图额尔敦道:“布防没变,只多了一股巡逻兵,已安排哨卡组解决,夜袭可按原计划进行。” 那拉珠尔看了眼漏刻,刻度指向 “二更四刻”:“时间差不多了,让各队按调整后的时辰行动,务必三更准时发起突袭。”

  士兵的战前动员与休整,是夜袭前的最后铺垫 —— 那拉珠尔亲自到各队讲话,强调夜袭的意义,给士兵们分发干粮与御寒草药,让士兵们短暂休整,保持体力,同时缓解紧张情绪,凝聚军心。

  虎卫营地内,那拉珠尔站在高台上,看着八千虎卫整齐列阵,低声道:“你们是元廷的精锐,是夜袭的刀尖,三更一到,便要像猛虎扑食般,破哨卡、控汗帐,抓阿鲁台,为西北的安稳出力。记住,静、快、准,别让叛军有反应的机会。” 他让亲兵给每名虎卫递上一块风干肉:“吃点东西,保持体力,打完这仗,咱们就能回家。” 虎卫们接过风干肉,小口吞咽,眼中满是战意,没有丝毫怯意。

  步兵营地内,帖木格正给士兵们分发御寒草药:“今夜风大,喝口草药汤,别着凉;扛云梯、推撞车费力,待会儿按节奏来,别慌。” 一名年轻步兵紧张得手心冒汗,老卒拍了拍他的肩:“别怕,我参加过三次夜袭,只要跟着信号走,准没事,你跟在我后面,我护着你。” 年轻步兵点点头,喝了口草药汤,暖意顺着喉咙流进肚子,紧张情绪渐渐缓解。

  博罗的骑兵队已在二更初出发,临行前,那拉珠尔派人送来干粮与水囊:“路上别生火,吃干粮充饥,抵伏点后,让士兵们轮流歇息,保持体力。” 博罗接过干粮,对信使道:“替我谢将军,我们定守住退路,不让阿鲁台逃掉。” 骑兵们策马前进,马蹄裹着麻布,在夜色中无声疾驰,朝着汗帐东侧的伏点而去。

  粮草营地内,张谦正给守粮士兵们强调防御:“咱们虽不直接参战,却要守住粮草,这是大军的命脉,若有叛军偷袭,先放绿色烟火,再坚守,援军很快就到。” 守粮士兵们齐声应诺,检查着身边的短刀与弓箭,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张谦看着堆得整齐的粮草,心中默念:“一定要守住,别给大军拖后腿。”

  最后,各队士兵都有半刻钟的休整时间 —— 虎卫们靠在战马旁,闭目养神;步兵们坐在地上,轻轻揉着肩膀(扛云梯累的);信号兵们检查烟火与哨笛,确保无误。那拉珠尔看着各队的士兵,心中满是安稳:“有这样的士兵,夜袭定能成功。”

  夜袭前的最后集结,在二更五刻的黄草谷内进行 —— 各队按 “虎卫前、步兵后” 的顺序,在谷口隐蔽列阵,将领们最后核对指令,那拉珠尔看漏刻指向 “二更五十九分”,下令 “出发”,八千虎卫与一万五千步兵,如黑色潮水般涌出谷口,朝着白石头坡的汗帐方向无声前进。

  虎卫前队走在最前,巴图额尔敦带着五名探子,在队伍前方引路,手中拿着火把(未点燃,只作标记),按之前刻下的岩石标记前进。孛鲁台跟在哨卡组后,不时压低声音提醒:“脚步轻些,别惊到草丛里的鸟兽,它们的叫声会引叛军注意。” 虎卫们贴着地面行走,马蹄踩在草地上,只发出极轻的 “沙沙” 声,几乎与风声融为一体。

  步兵后队跟在虎卫后两里,帖木格走在队伍中间,看着前方虎卫的身影(只能看到模糊的黑色轮廓),让小旗手保持与虎卫的距离:“别跟太近,也别太远,两里的距离正好,虎卫破哨卡后,咱们能立刻跟进。” 步兵们推着撞车、扛着云梯,动作缓慢却坚定,轮轴的 “轱辘” 声被风吹散,撞车的皮革撞头轻轻晃动,没有发出声响。

  途中,哨卡组按计划解决了那股新增的巡逻兵 —— 二十名虎卫从草丛中突然冲出,捂嘴、按肩、捆缚,一息内将十人全部制服,拖到草丛深处,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孛鲁台检查后道:“处理得好,继续前进,别耽误时辰。” 虎卫们继续前进,很快便抵汗帐西侧的岩石下,漏刻此时指向 “三更整”。

  巴图额尔敦示意队伍停下,指着岩石下的矮丛:“哨卡组藏这里,等换防间隙;箭楼组绕到箭楼后侧,趁士兵换箭时摸上去。” 哨卡组的两百虎卫立刻钻进矮丛,身体贴紧地面,只露出双眼;箭楼组的三百虎卫则猫着腰,朝着箭楼的方向移动。孛鲁台看着漏刻,低声道:“三更零五分,换防间隙到,行动!”

  哨卡组的虎卫们如猎豹般冲出矮丛,扑向第一道哨卡 —— 两名叛军士兵正低头整理皮甲,还没反应过来,便被虎卫捂住嘴,按倒在地,捆紧手腕;箭楼组的虎卫摸至箭楼后侧,趁士兵低头换箭的间隙,爬上箭楼,用布蒙住士兵口鼻,斧头砍断箭楼的绳索,箭楼 “轰隆” 一声倒在地上,却被厚厚的草丛缓冲,声响极小。

  那拉珠尔在中军帐内,看到远方升起红色烟火(虎卫发起进攻的信号),对身边的亲兵道:“传令各队,按计划行动!” 亲兵们立刻用驿马传递消息,黄草谷内的留守士兵们握紧兵器,等待夜袭得手的消息;白石头坡上,虎卫们已突破第二道哨卡,朝着汗帐的方向快速推进,步兵们也看到了红色烟火,小旗手吹起 “推进” 哨,推着撞车、扛着云梯,加快了前进速度,一场决定西北安稳的夜袭之战,正式打响。

  喜欢巴图虎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0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