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关键决战
推荐阅读:
网游之剑刃舞者
呢喃诗章
重生之狂暴火法
老婆失踪五年后,薄情总裁他疯了
狂浪:龙战女儿国
我向众神乞讨,回应我的只有叹息
雌皇凤里牺之天门令
领证当天,我和闪婚老公同居了
重生1980:开局迎娶貌美知青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115 章:关键决战枢密院案头的鎏金半符,静静卧在朱红锦盒中。萧虎指尖抚过符上 “兵权之印” 的刻纹,目光凝重如霜。这半符与忽必烈所持的另一半合契,方可调动中都禁军主力,自忽必烈统管三卫后,半符的实际控制权已渐渐旁落 —— 上月他查阅调兵记录,发现忽必烈三次小规模调动(均未超百人)均未提前报备,只事后补签文书,这成了他收回半符的绝佳由头。
“拟一份《收回半符疏》。” 萧虎对军司郎中道,“就说‘半符使用屡违规制,未按预批流程,恐生兵权旁落之患’,附那三次补签的调兵文书为证。明日早朝,我亲自呈给陛下。” 军司郎中领命时,瞥见萧虎案旁还放着一份《宗室动向密报》—— 上面写着 “脱脱等宗室近日频繁出入王府”,显然,他早已察觉忽必烈的势力渗透,收回半符是最后的制衡手段。
消息很快通过张焕传到王府。忽必烈正在翻看《三卫防务实绩册》,听闻此事,猛地将册子按在案上,指节发白:“半符是兵权根本,萧虎这是要釜底抽薪。” 刘秉忠却较冷静:“他虽有补签文书为证,却难掩咱们的实务成效。当务之急是整理‘合规调动记录’与‘防务实绩’,明日早朝若陛下问及,方能从容应对。”
李谦立刻抱来近半年的调兵档案,逐一标注 “紧急防务”“宗室支援” 等合规理由;张达则连夜请来三名商队首领,写下 “禁军护商有功” 的证词;脱脱也派人送来宗室联名的《保忽必烈疏》,称 “其统兵务实,护牧地安稳”。夜色渐深,王府书房的烛火亮至天明,实绩证据堆满了半张案桌。
大明宫的晨钟刚响过三下,文武百官已列立丹墀两侧。萧虎身着紫色公服,手捧锦盒,率先出列:“陛下,中都禁军半符持有者忽必烈,近半年三次调兵未按预批流程,虽事后补签,却已违军制。半符乃兵权之基,若纵容违规,恐致尾大不掉,请陛下收回半符,归枢密院统一掌管。”
锦盒被呈至龙案前,皇帝翻开疏文与附证,眉头微蹙,望向列在武将班首的忽必烈:“忽必烈,萧卿所言是否属实?你可有话说?”
忽必烈出列躬身,声音沉稳有力:“陛下,臣确有三次补签调兵记录,但均为紧急防务 —— 第一次是东驿路盗匪突袭,若等预批,商队恐遭劫掠;第二次是漠南宗室牧地遇袭,臣应脱脱所请支援,迟则有失宗室信任;第三次是北驿路塌方,臣调兵抢修,保障粮道畅通。臣这里有当时的报案记录、宗室求援信、粮道抢修清单,均可佐证合规。”
他挥手示意,李谦与张达捧着实绩册上前,一一呈给内侍。皇帝翻看册中详实的日期、证人、处置结果,神色稍缓。耶律楚材适时出列:“陛下,忽必烈三次调兵均事出有因,且事后补全手续,未酿失误。半符关乎禁军调度效率,若贸然收回,恐影响中都防务。”
萧虎见皇帝意动,立刻反驳:“耶律大人此言差矣!军制之所以为军制,在于‘令行禁止’,若人人以‘紧急’为由违制,规制将成一纸空文。去年周泰擅调士兵修私宅,正是借‘训练’之名,可见违制之害。忽必烈虽暂无私弊,却开了‘后补批’的先例,日后难免有人效仿,届时兵权失控,悔之晚矣!”
这番话戳中了皇帝对 “兵权旁落” 的顾虑,龙颜微沉:“萧卿所言亦有道理。军制不可废,但若拘泥于规制而误实务,亦非良策。”
李御史此时出列,手持《御史台监察记录》:“陛下,臣有本奏。御史台近半年抽查忽必烈所统三卫,发现其‘补批调兵’均有实效 —— 东驿路盗匪因及时调动减少五成,宗室牧地未再受袭,粮道畅通无阻;且三卫无虚增兵力、无克扣粮草,训练达标率居禁军之首。可见其虽有‘后补批’之形,却无‘违制之实’,反显实务灵活。”
他将监察记录递上,上面附着士兵考勤、粮草消耗、商队感谢信等佐证。皇帝翻阅时,丹墀下的宗室官员纷纷附议:“陛下,忽必烈护我等牧地有功,若收回半符,恐难再及时支援!” 武将班中,吴坚等卫所将领也道:“其统兵严明,将士信服,防务成效显着,请陛下三思!”
早朝议而未决,皇帝传旨 “忽必烈、萧虎、耶律楚材、李御史入御书房议事”。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皇帝指着案上的实绩册与疏文:“朕看了这些,仍有疑虑 —— 半符既需规制约束,又需实务灵活,如何平衡?”
萧虎坚持:“当收回半符,凡调兵均需枢密院预批,哪怕紧急情况,也需陛下口谕,方可调动,绝无例外。” 忽必烈则道:“陛下,中都防务瞬息万变,若事事需预批或口谕,恐延误战机。臣请保留半符,但承诺‘紧急调兵后一日内补批’‘每月提交半符使用明细’‘接受御史台专项监察’,既保规制,又保实务。”
耶律楚材居中调停:“陛下可设‘半符双监’—— 忽必烈持符调兵,张焕作为枢密院专员、王恪作为御史台监察官,共同监督使用,调兵文书需三人联签,方可生效。这样既防忽必烈独断,又免萧虎掣肘。”
皇帝沉吟良久,目光落在《三卫防务实绩册》中 “盗匪减少七成”“商旅税收增四成” 的记录上,终是道:“忽必烈治军有实绩,民心、军心皆向之,收回半符恐生动荡。就依耶律楚材所议,设双监,保留半符,但需严格执行补批与监察制度,若有违规,朕必严惩不贷!”
御书房议事结束,萧虎走出宫门时,脸色阴沉如墨。他知道,保留半符意味着自己彻底失去了对禁军主力的掌控,但他并未放弃 —— 早朝前列席的旧部、兵部郎中已按他的吩咐,暗中联络南城卫、西城卫的亲信将领,准备以 “枢密院巡阅” 之名,核查三卫的兵力与粮草,试图抓忽必烈的把柄。
“将军,已联络好南城卫统领孙和、西城卫副统领赵成,明日便以‘巡阅实务’为由进驻三卫。” 兵部郎中低声道,“重点查‘虚增兵力’‘粮草私存’,若能找到证据,便可再次弹劾,逼陛下收回半符。”
萧虎点头:“切记不可声张,只说是常规巡阅,避免忽必烈警觉。若查到证据,立刻报给朕,不必请示。” 他心中仍存侥幸 —— 忽必烈虽有实绩,但若在粮草或兵力上有疏漏,便是翻盘的机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张焕早已将 “巡阅计划” 透露给忽必烈。忽必烈当即让李谦核清粮草库存,确保 “账实相符”;让张达核对士兵名册,驱逐三名临时雇佣的 “帮厨”(避免被误认虚增);让吴坚暗中告知西城卫副统领赵成 “若敢刻意找茬,必如实上报陛下”。
次日清晨,萧虎的巡阅队进驻北城卫。孙和带着人直奔粮库,翻查账册时,李谦亲手递上 “每日消耗记录”“入库验收单”“盘点清单”,每一页都有粮吏、监察官的签字。“孙统领,北城卫粮库现存麦米两千石、糙米一千五百石,与账册完全一致,可随时盘点称重。” 李谦从容道。
孙和让人随机抽取十袋麦米称重,均是足斤足两,又查看粮囤刻痕,与入库记录吻合,无丝毫私存痕迹。他不死心,又去士兵营房核查名册,张达带着他逐房点验,士兵们均能报出自己的编号、籍贯、入伍时间,无一人冒名顶替。“孙统领,若仍有疑虑,可抽查士兵的训练科目,他们均能演示。” 张达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
与此同时,赵成在西城卫的巡阅也毫无收获 —— 吴坚早已将防务记录整理妥当,巡逻日志、训练考核、武器保养均合规,甚至主动提出 “请赵统领抽查士兵的骑射技艺”,赵成只能尴尬作罢。
巡阅队返回枢密院后,孙和与赵成如实汇报 “三卫实务合规,无违规之处”。萧虎看着巡阅报告,将其狠狠摔在案上:“忽必烈做事竟如此滴水不漏!” 他明白,这一次,自己再无翻盘的可能。
巡阅风波平息后,忽必烈在北城卫校场召开三卫将领会议。校场上,千余名士兵列阵整齐,玄铁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旗帜上的 “元” 字随风飘扬。忽必烈站在高台上,手持半符,高声道:“陛下信任,保留半符;诸将支持,实务有成。但本统领今日要说的是 —— 半符不是私器,是护中都、保百姓的责任!日后凡调兵、训练、粮草,均需按章办事,接受双监,若有违者,军法处置!”
将领们齐声应和:“遵大汗令!” 李谦出列道:“末将愿以粮库担保,绝不克扣、私存粮草,若有违背,甘受惩处!” 张达、吴坚等也纷纷表态,愿严守规制,效忠防务。
会后,忽必烈单独留下吴坚:“西城卫虽暂不归我统管,但你我协同训练多日,实务默契已生。日后若有防务需求,还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协同作战。” 吴坚躬身道:“大汗治军务实,将士信服,末将定当配合,绝无二话。”
此时的三卫,已不再是各自为战的松散力量,而是在忽必烈的整合下,形成了以 “实务为基、规制为纲” 的凝聚体,这股力量,连萧虎也再难撼动。
萧虎的势力在巡阅失败后日渐消解。先是兵部郎中见他失势,主动疏远,不再传递禁军消息;接着,南城卫统领孙和因 “巡阅无获” 被他斥责,心生不满,转而与李谦建立粮草协同关系,暗中向忽必烈示好;甚至白虎堂的暗卫,也因长期监控无果,士气低落,赵安虽仍效忠,却也无力回天。
一日,萧虎在枢密院召见赵安:“白虎堂暗卫撤吧,再监控下去,也只是徒劳。” 赵安躬身道:“将军,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萧虎苦笑:“忽必烈有实绩、有民心、有双监庇护,陛下信任,我若再纠缠,恐落个‘不顾防务、刻意掣肘’的罪名。” 他取出白虎堂的统领印信,放在案上,“明日你将印信交给张焕,白虎堂并入枢密院军司,不再设单独暗卫。”
赵安接过印信,心中五味杂陈 —— 那个曾经掌控禁军监控、威慑宗室的白虎堂,终究还是退出了中都的权力舞台。萧虎望着窗外的落叶,眼中满是落寞 —— 他守了一辈子的规制,最终还是败给了 “实务与民心”。
中都的中枢格局,在半符风波后彻底定型。忽必烈以三卫统领身份,掌控禁军主力,受张焕(枢密院)与王恪(御史台)双监,却因实绩显着,实际权力远超规制;耶律楚材仍居中调停,维持中枢平衡;李御史则以监察为要,确保权力不被滥用;萧虎虽仍任枢密院主官,却只负责粮草统筹、地方卫所调度等边缘事务,再无染指禁军主力的可能。
皇帝对这一格局颇为满意 —— 既有人掌控实务、稳定防务,又有双监与调停机制制衡,避免权力独大。他在一次宗室会议上道:“忽必烈统兵有术,合规务实,中都防务交给他,朕放心。但你们宗室也需监督,不可与他结党,若有异动,朕必不饶。” 脱脱等宗室连忙应下,承诺以 “防务为重”,不涉私党。
此时的忽必烈,已不再是初接半符时的宗室统领,而是中都禁军的实际掌控者,但他并未骄傲自满 —— 每日仍亲自查看训练、核查粮草,每月按时提交半符使用明细,严守双监制度,用实务行动证明 “权力不滥用”。
半符决战的余波渐渐平息,中都迎来了难得的安稳。北驿路的商旅络绎不绝,商队首领们谈及禁军,无不称赞 “巡逻及时、护商得力”;宗室牧地再无袭扰,脱脱派人送来的 “谢礼”—— 两匹蒙古良马,被忽必烈转赠给了三卫的优秀士兵,以示激励。
王府书房内,刘秉忠看着《中都防务月报》,对忽必烈道:“大汗,如今三卫稳固,中枢支持,可考虑推进‘禁军标准化训练’,将咱们的实务经验推广到地方卫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忽必烈摇头:“不急。眼下首要任务是巩固实绩,待明年春季漠南防务稳定后,再议推广之事。张焕与王恪的双监不可轻慢,每一份文书都需严谨,不可给人留下把柄。”
此时的萧虎,已将重心转向地方卫所的粮草统筹,他在巡查江南漕粮时,发现地方卫所的粮草浪费严重,便借鉴忽必烈的 “粮库防潮法”“消耗核算制”,加以推广,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消息传到中都,忽必烈道:“萧将军若早以实务为重,何至于此。”
中都的夕阳洒在枢密院与王府的屋顶上,权力的博弈虽暂告一段落,实务的推进却永不停歇。忽必烈站在书房窗前,望着远处的卫所炊烟,心中清楚 —— 这场关键决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守护中都安稳、推进实务治军的新起点。而这一切,都始于那枚被他紧握的半符,始于 “合规务实、民心所向” 的根本。
http://www.bixia5.cc/book/14988/11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