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赐号元圣,还政于朝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那场在御书房内进行的深夜君臣密谈,如同一股拨云见日的长风,彻底吹散了笼罩在皇帝与安国公府之间最后一丝名为“猜忌”的阴霾。皇帝宁宣宗被张大山那份“为全君臣之义,甘愿急流勇退”的赤胆忠心深深震撼,而张大山也被帝王那罕见的、坦诚无比的“知己”之言彻底感动。

  君臣之间,再无芥蒂。

  然而张大山告老归乡的决心已定,这是他为家族能够长久安稳、为帝国能够平稳过渡而做出的最深沉的考量,亦是君臣二人达成的最高默契。

  皇帝知道自己无法挽留也无意挽留。一个真正圣明的君主不仅要懂得如何用人更要懂得如何放手。他能为这位为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的“知己”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给予他一份超越了世间所有官爵与财富的、独一无二的永恒荣耀。

  ……

  三日后,一场专门为此事而召开的最高等级内阁会议在紫禁城的文华殿内举行。

  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皇帝宁宣宗高踞于御座之上,他的下方则是以内阁首辅张小山为首的所有核心阁臣。

  “诸位爱卿,”皇帝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安国公决意告老归乡。此事,朕已准奏。”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皆是一惊,却又仿佛都在意料之中,无人出言反对。他们都明白安国公此举背后那“功成身退,以全君臣”的无上政治智慧。

  “国公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如今倦鸟思林亦是人之常情。”礼部尚书第一个出列躬身说道,“只是国公爷功盖千秋德被万民,若就此悄然归去,于情于理于国于民皆是莫大的遗憾。臣以为当为国公爷举行一场最隆重的荣退大典,并给予其一份足以匹配其不世之功的最终封赏。”

  “善。”皇帝点头,“朕亦有此意。”他看向殿下众臣:“只是该如何赏?朕倒是犯了难。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啊。”

  是啊,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安国公食邑万户世袭罔替,金牌信物府邸规制等同亲王,这已经是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再往上便只有那张至高无上的龙椅了。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户部尚书张豆子,这位如今已掌管帝国钱袋子、行事素以精准严谨着称的安国公么子,此刻也出列说道:“陛下,若论金银财帛,国公府如今的产业之盛,早已非外物所能动。若论田亩土地,青石农庄的万顷良田,更是国公爷亲手所创。物质之赏,于国公爷而言,已无意义。”

  兵部尚书李严也沉声附和:“陛下,国公爷于国有再造之功,于军有再生之德。其功绩早已超越了凡俗的‘侯’与‘公’,非寻常爵位所能承载。若强行再加封赏,恐反为不美。”

  就在此时,内阁首辅张小山出列。他从袖中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奏章,双手呈上。

  “陛下,臣以为,对于家父而言,凡世间之金银土地官爵皆已是过眼云烟。真正能匹配其功绩者,唯有名。”

  皇帝眼中精光一闪接过奏章,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用小山那遒劲的笔法写着两个古朴而又充满了无尽分量的大字。

  “元!圣!”

  “元者,”张小山朗声解释道,“始也,初也,万物之本也。家父以‘格物之学’开启民智再造乾坤,堪称我大宁新时代之‘开元’立基者。”

  “圣者,”他的声音变得无比崇敬,“德合于天,道济于世者也。家父兴修水利,平定北境,救济灾荒,扑灭天花,活人百万,泽被苍生,其德行早已超越凡俗近于圣贤。”

  “故臣与内阁诸位同僚合议之后斗胆恳请陛下!”他猛地跪倒在地声音铿锵有力响彻整个文华殿。“请陛下赐安国公‘元圣’之尊号!”

  “以彰其开创文明之不世之功!”

  “臣等附议!”殿下所有内阁大臣在这一刻尽皆起身齐齐跪倒在地!他们的声音汇成了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恳请陛下赐安国公——‘元圣’之尊号!”

  皇帝宁宣宗看着下方那黑压压跪倒一片的、帝国最顶尖的文臣集团,他看着奏章上那两个熠熠生辉重如泰山的大字,他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知道这个称号张大山当之无愧,也唯有这个称号才能真正地为他与这位布衣国公之间那段荡气回肠的君臣际遇画上最完美的句号。

  他缓缓地站起身,声音庄严而又肃穆。“准!”

  ……

  七日后,一场比凯旋大典更为隆重的“安国公荣退暨元圣加封大典”在太和殿举行。

  大典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整个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手中拿着鲜花和彩带,翘首以盼,只为能一睹那位传说中的“在世圣贤”的最后风采。

  太和殿前,丹陛之上,文武百官,皇室宗亲,乃至前来朝贺的泰西诸国使臣,皆已肃然而立。

  当身着一身最朴素的青色布衣,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张大山,在皇帝的亲自搀扶下,缓缓走上那象征着帝国最高荣耀的丹陛之时,整个广场都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元圣!元圣!”

  那声音发自肺腑,充满了最真挚的敬爱与崇拜。

  大典的最高潮,由内阁首辅张小山,当着文武百官、天下使节之面,高声宣读那道由皇帝亲笔所书的、册封其父为“元圣”的诏书。

  诏书念毕,皇帝亲手将一枚由整块昆仑美玉雕琢而成、象征着“元圣”身份的白玉大印,郑重地交到了张大山的手中。

  张大山接过玉印,却没有将其收入怀中。

  他转过身,面向殿下所有人,也面向这个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帝国。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举动。

  他将那枚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元圣”玉印,高高举起,随即又缓缓地,将其放回了由内侍呈上的丝绒托盘之上。

  紧接着,他又从怀中,取出了那块代表着无上权柄的“如朕亲临”金牌;取出了皇帝御赐的安国公府地契;取出了皇家铁路总署、格物学院、惠民防疫司等所有由他创建并掌管的机构的最高信印……

  他将这些,在世人眼中,代表着无尽财富与权力的东西,一件一件地,郑重地奉还于御前。

  真正做到了,还政于朝,还利于国。

  “陛下,”他的声音平静而又充满了力量,通过蒸汽法螺传遍了整个广场,“草民张大山,本一介布衣,蒙陛下天恩,方有今日。如今北境已安,国泰民安,臣之责已尽。”

  “这‘元圣’之名,非臣一人之功,乃陛下圣明,万民同心,格物大道之功也。此印,当为国之重器,藏于太庙,以励后人。”

  “此金牌,乃陛下信物,臣不敢久持。”

  “此产业,皆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臣请陛下,将其尽数归入国库,或设为‘格物兴国’之基金,以助天下寒门学子,共研大道,为帝国开万世太平。”

  他,孑然一身而来。如今,亦只带着一身布衣,与满身的功业,孑然一身而去。

  这份胸襟,这份气度,这份将“功成身退”演绎到极致的无上境界,让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深深折服!
  http://www.bixia5.cc/book/17622/6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