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集:跨区调粮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蜀地的雨,已经下了四十天。

  岷江水位一日高过一日,浑浊的洪水漫过堤岸,冲垮了沿江的农田与村落。临邛县尉李信骑着快马,溅着泥水冲进县城,直奔郡守府:“郡守大人,沿江三乡已成泽国,农户粮窖全被淹了,再无粮可食,已有灾民往成都方向逃了!”

  郡守王绾猛地站起身,案上的竹简散落一地。他盯着墙上的蜀地舆图,指尖划过岷江沿岸的郡县,脸色凝重:“蜀地粮储本就依赖本地粮仓,如今水灾波及成都、临邛、郫城三郡,仅靠本地存粮,撑不过五日。立刻发急报,向咸阳奏请跨区调粮!”

  此时的咸阳,内史府正召开议事会。主爵中尉冯去疾将蜀地急报铺在案上,语气急促:“蜀地水灾已致三郡粮荒,若不及时调粮,恐生民变。按跨区调粮机制,需从周边近郡调拨,诸位看,关中、汉中、陇西三地,可调粮多少?”

  “关中今年丰收,渭水沿岸粮仓储粮充足,可拨一百万石!”内史郑安平率先开口,“渭水与岷江虽不直接连通,但可经褒斜道运至汉中,再转水运入蜀,十日可到。”

  汉中郡守随即附和:“汉中粮仓可拨五十万石,汉江水道直通蜀地,船只已备好,只需朝廷下令,三日内便可启航。”

  陇西郡守略一沉吟:“陇西虽处边境,但若从边仓调拨三十万石,仍可保障驻军用粮。只是陇西至蜀地需经栈道,运输难度大,恐需多派粮卒护运。”

  冯去疾提笔在调粮文书上一一记下,抬头道:“蜀地灾情紧急,今日便须发调粮令!关中粮走渭水—褒斜道—汉江线,汉中粮走汉江直航,陇西粮走栈道—涪水线,三地粮需在十日之内,全部运抵成都粮仓。”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粮卒护运需加派兵力,沿途郡县需配合修缮驿道与码头,不得延误!”

  调粮令快马传至三地,各郡县粮仓立刻行动起来。

  关中栎阳粮仓内,仓监赵雍正指挥役卒将粟米装入粮袋。“每袋五十石,缝口处需盖粮仓印信,防止中途被私拆。”他一边叮嘱,一边检查粮袋,忽然瞥见远处渭水码头,已有数十艘平底运粮船停靠。船工们正忙着搭建跳板,粮卒们手持长戈,在码头四周警戒。

  “赵监,褒斜道那边传来消息,栈道有几处因雨水冲刷出现破损,汉中郡已派工匠去修了,咱们的粮船到汉中后,最多耽搁半日。”粮卒校尉匆匆来报。赵雍点头:“那就好。你让人多备些防雨油布,沿途若遇大雨,需及时盖住粮袋,不能让粮食受潮。”

  汉中郡的运粮船队,则在汉江水面上排起了长队。每艘船上都插着“秦”字旗,船工们喊着号子,奋力摇桨。船长老周站在船头,望着湍急的江水,眉头紧锁:“往年这个时候,汉江水位没这么高,水流太急,得放慢速度,别撞了暗礁。”他转头对船工们喊道,“前船减速,后船跟上,保持间距!”

  而陇西的粮队,正艰难地行进在栈道上。栈道建在悬崖峭壁间,木板因雨水浸泡变得湿滑,粮卒们背着粮袋,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校尉陈武走在队伍最前面,手持火把,仔细检查栈道木板:“大家脚下留神,若发现木板松动,立刻喊停!”忽然,他发现一处木板断裂,急忙让队伍停下,指挥粮卒用备用木板修补。“蜀地百姓还等着粮食救命,咱们就算多走几日,也不能让粮食出半点差错。”陈武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粮卒们说道。

  五日之后,汉中的运粮船队率先抵达成都粮仓。郡守王绾亲自到码头迎接,看着粮袋被一一卸下,他激动地握住船长老周的手:“辛苦了!有了这些粮食,就能先稳住成都的灾民了。”老周笑着摇头:“都是分内之事,后面关中与陇西的粮队,也该快到了。”

  果然,两日后,关中的粮队经褒斜道抵达汉中,再转水运,顺利抵达成都。又过了三日,陇西的粮队也克服栈道险阻,将粮食运到。此时,距离朝廷下达调粮令,刚好十日。

  成都粮仓内,王绾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立刻下令开展赈济。役卒们按“每户三口以下发两石,三口以上发三石”的规矩,将粮食分发给灾民。一位老妇捧着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朝廷!多谢官府!我们终于有粮吃了,不用再逃荒了!”

  消息传回咸阳,内史府内一片欢腾。冯去疾拿着蜀地送来的奏报,对众人说道:“跨区调粮机制首次在大规模灾情中启用,便取得了如此成效。十日之内,三地粮食齐聚蜀地,不仅平抑了粮价,更稳住了民心。这不仅是粮食的胜利,更是秦国治理能力的体现!”

  而在蜀地,洪水渐渐退去。王绾组织灾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同时下令将剩余的粮食分发给农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临邛县尉李信看着农户们重新种下庄稼,感慨道:“若不是朝廷的跨区调粮机制,蜀地这次怕是要元气大伤。有了这机制,无论哪处郡县遭遇灾荒,都能及时得到援助,秦国的根基,也会越来越稳。”

  渭水的风,吹过成都粮仓,带着新粮的香气。粮卒们正忙着将剩余的粮食存入仓中,仓监们则在案前仔细记录入库数量。远处的农田里,农户们正弯腰劳作,夕阳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王绾站在粮仓高处,望着这一切,心中无比坚定:秦国的跨区调粮机制,不仅是一条运输粮食的通道,更是一条连接民心的通道。有了这条通道,秦国便能在灾荒面前从容不迫,守护好每一位百姓的生计,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http://www.bixia5.cc/book/18746/4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