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集:仓监考核
推荐阅读:
夏若雪叶辰孙怡
都市狂枭
美女总裁爱上小保安:绝世高手
桃源绝世医神
状元郎
权贵巅峰:我居然是世家子弟
重生到七零,我娶了个古代媳妇
八零日常:小辣椒一人干翻全村!
别惹他,他的三个美女师父太残暴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秦仓考成记咸阳城的暑气刚褪,渭水岸边的粮仓便迎来了一年中最肃穆的时节——仓监考成。主爵中尉府的使者带着青铜印信的考核文书,驰过驿道尘土,将考核令送抵关中各郡县粮仓。文书上“损耗率、赈济效率、仓房维护”三行朱字格外醒目,像三把标尺,悬在每个仓监的心头。
栎阳县粮仓的仓监赵雍,晨起便领着役卒检查粮囤。他蹲下身,指尖拂过竹篾粮囤外层的桐油涂层,确认无裂缝后,才直起身道:“把东边那排粮囤的通风口再开大些,近日潮气重,别让粟米生霉。”役卒应着声去忙活,赵雍望着满仓整齐的粮囤,眉头却未舒展——他任栎阳仓监已三年,前两次考核虽都合格,却始终差着晋升的火候。今年主爵中尉府又加了“赈济台账需一一对应流民签字”的新要求,容不得半分差错。
刚过巳时,粮仓外忽然传来马蹄声。赵雍迎出去,见是县尉带着十几个流民赶来,为首的老妇抱着饿得啼哭的孩童,颤声道:“赵仓监,城西乡遭了蝗灾,地里的粟苗全被啃光了,农户们实在没粮了。”赵雍立刻引着他们去赈济区,让役卒按“每户三口以下发两石,三口以上发三石”的规矩称量粮食,自己则蹲在案前,一笔一画记录流民姓名、籍贯与领粮数量。
“赵监,这老妇家有五口人,按规矩该发三石,可她孙儿病着,能不能多给半石?”役卒小声问。赵雍抬头看了看老妇怀里气息微弱的孩子,又翻了翻赈济条例,眉头拧成结:“《仓律》规定赈济粮不得擅增,但若开了先例,往后难管。这样,你去取些麸皮来,让老妇带回去熬粥,也算多添些吃食。”老妇闻言,忙拉着孩子磕头谢恩,赵雍急忙扶起:“快起来,这是官府该做的。”
县尉在旁看着,忍不住道:“赵监做事还是这般细致,去年陇西郡赈济时,我就听说你三天三夜没合眼,把上千户流民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连主爵中尉府的人都夸你。”赵雍只是摆手:“赈济是救命的事,差一个字、错一粒粮,都可能出乱子,不敢马虎。”
可考核的变数,总在不经意间出现。九月中旬,主爵中尉府的考核吏张平抵达栎阳粮仓。他身着黑色官服,面沉如水,刚入仓便直奔粮囤抽查:“随机抽三囤粟米,开囤过秤。”役卒们不敢怠慢,很快打开了靠近仓门的三囤粮食。
过秤时,张平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这囤粟米,损耗竟有一成二?”赵雍心里一紧,急忙上前查看——那是上月刚收的新粮,按说晾晒充分、储存得当,损耗不该超一成。他蹲在粮囤角落,指尖拨开粟米,忽然摸到一片潮湿的草木,仔细一看,竟是防潮草木被鼠蚁啃咬出了个洞,潮气渗入导致部分粟米霉变。
“按《仓律》,损耗超一成便要扣考成等级。”张平放下账本,语气严肃,“赵仓监,你这仓房维护,怕是过不了关。”赵雍额角冒了汗,却没辩解,只是躬身道:“是属下失职,没及时检查到防潮草木的破损。但这囤霉变的粟米,属下已单独封存,并未混入好粮,也没影响赈济。”
他引着张平去看封存的霉变粮食,又拿出每日的粮温、湿度记录:“从发现霉变那日起,属下就加派了两人守夜防鼠蚁,还让役卒把所有粮囤的防潮草木都检查了一遍,后续再没出现问题。”张平翻看着记录,指尖在“九月初五,粮温十七度,湿度三成”的字迹上停顿片刻,没说话,只是把这些细节都记在了考核册上。
接下来查赈济台账,张平随手抽出几本,对照着流民的领粮签字册,一页页核对。“上月初十城西乡赈济,你只用了半天就把粮食发下去了?”张平指着一页台账问。赵雍点头:“当时县尉来报灾情,属下知道流民多,提前让人把赈济粮按户数分装成小袋,流民一到就能领,没让他们在太阳底下多等。”
张平又翻到一页,见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农户的字迹:“多谢赵仓监,赈济粮及时,一家五口得以度日。”他抬头看了赵雍一眼:“这些感谢信,都是流民自愿贴的?”“是,”赵雍道,“属下没要求过,是有农户觉得粮食发得及时,主动写了送来的。”
考核结束后,张平没说结果,只说“主爵中尉府会在十月底公布”。役卒们都替赵雍着急,劝他“去咸阳托人问问”,赵雍却摇了摇头:“考成看的是实绩,托人也没用。咱们还是把粮仓守好,别出别的岔子。”
他趁着农闲,组织役卒把所有粮囤的防潮草木都换了新的,又在粮仓周围挖了一圈深一尺的防鼠沟,沟里撒上草木灰。甚至亲自上手,教役卒用风车筛选粮食杂质:“风车要摇得稳,风大了会把好粮吹出去,风小了筛不掉瘪粒,得多练。”
有役卒不解:“赵监,考核都过了,您还这么折腾干啥?就算这次评不上优等,下次再努力就是。”赵雍擦了擦汗,望着满仓的粮囤:“粮仓里的粮食,是百姓的活命粮。就算不为考成,也得守好。万一冬天闹雪灾,这些粮食就是救命的根本,不能有半点差池。”
十月底,考核结果终于传至栎阳。县吏骑着快马,拿着主爵中尉府的文书直奔粮仓,老远就喊:“赵仓监,好事!考核结果出来了,您评上优等了!”
赵雍心里一震,接过文书,只见上面写着:“栎阳仓监赵雍,任内损耗率虽偶超一成,但及时补救且无大面积霉变;赈济高效,台账清晰无错漏,无百姓投诉;仓房后续维护措施得当,综合评定优等,拟晋升为内史属官,掌关中东部粮仓督查。”
他捧着文书,手指有些发颤,走到粮仓最高处,望着远处农户晾晒粮食的金黄景象,忽然想起三年前刚任仓监时,老仓监对他说的话:“赵雍,你记住,仓监这官,品阶不高,却连着天下百姓的肚子。考成的标准在纸上,可百姓的日子,在粮囤里。你守好粮囤,就是守好百姓的日子。”
那时他还不太懂,如今看着文书上的“优等”二字,再想起流民领粮时的感激、农户送来的感谢信,忽然明白了——所谓考成,从来不是为了晋升的官阶,而是为了让“仓廪实”的承诺,落到每个百姓的身上。
此刻,渭水的风拂过粮仓,带着新粮的香气。赵雍把文书叠好,放进怀里,转身下了粮仓。役卒们围上来道喜,他笑着道:“别高兴得太早,往后要管关中东部的粮仓,责任更重了。咱们得把栎阳粮仓的法子教给其他粮仓的人,让所有粮仓都能守住百姓的活命粮。”
夕阳下,粮仓的影子拉得很长,粮囤整齐排列,像一道道坚实的屏障。赵雍知道,这晋升不是结束,而是更重的责任——往后他要督查的,是更多百姓的“仓廪实”,是秦国的“天下安”。而这仓监考成的标尺,也将永远悬在他心头,提醒他不忘初衷,守好每一粒粮。
http://www.bixia5.cc/book/18746/4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