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要变天了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京都时间,1899年11月21日。

  天还未亮透时,东方地平线便先染了一层淡淡的绯红,像有人用朱砂在墨色天幕上轻轻晕开。

  不多时,一轮火红的朝阳挣脱晨雾的裹挟,缓缓跃出地表,金色的光线如同千万支温柔的箭,穿透微凉的空气,将暖意一点点洒向京都城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的京都已入深秋,清晨的风带着草木凋零的凉意,刮过青石板路时卷起几片枯黄的枫叶,可这寒意却丝毫没冲淡城里的热闹——街道上满是着装整齐的华夏军动员兵,他们身着灰蓝色的制式军装,腰间束着深棕色皮带,皮带上挂着步枪、弹药袋与水壶,装备齐全得不见半分疏漏。

  有的队伍列着整齐的纵队由北向南行进,脚步声“踏踏踏”地踩在路面上,节奏分明如鼓点;

  有的则成小队由南向北穿梭,士兵们脸上带着刚劲的神色,眼神明亮而坚定,偶尔与擦肩而过的同袍交换一个简短的眼神,无需多言便心照不宣。

  城里的重要路口早已被警察守住,他们穿着藏青色的制服,身姿挺拔地站在路障旁,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在警察身后,挤着不少胆子大的老百姓——有穿着打补丁棉袄的中年汉子,有裹着头巾的妇人,还有踮着脚尖、睁着圆溜溜眼睛的孩童。

  他们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听闻街上动静大,便揣着好奇凑了过来,目光紧紧黏在行进的华夏军士兵身上,嘴里还小声地议论着,声音里满是新奇与探究。

  “哎,老刘!你快看,快看啊!这就是华夏军!这就是咱们的华夏军呐!”

  人群里,一个穿着短褂、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忽然压低声音感叹起来,他的手不自觉地拽了拽身旁人的袖子,语气里满是激动,眼睛瞪得圆圆的,死死盯着那些步伐整齐的士兵,仿佛生怕错过了什么。

  被称作“老刘”的汉子转过头,他约莫四十岁上下,脸上带着常年在外奔波留下的风霜,身上穿着一件还算体面的绸缎马褂——一看便知是走南闯北做买卖的商户。

  听了身旁人的话,老刘先是轻轻“嗤”了一声,随即带着几分见多识广的从容回应:

  “少见多怪了不是?这华夏军我早就见过,前两年在沈阳城的时候,人家就威风得很!那会儿我去东北进药材,正好赶上他们在城外操练,那阵仗,比咱们京都府以前的兵勇强上十倍都不止!”

  “啊?是吗?”

  先前说话的中年男子愣了愣,随即又凑得更近了些,语气里的好奇更甚,

  “可今天这阵仗也太大了吧?这么多士兵来回走,他们到底是要去干什么啊?”

  老百姓们本就爱打听些新鲜事,这会儿见华夏军调动规模如此之大,周围的人也纷纷停下议论,把目光投向老刘,显然都想从他嘴里得到答案。

  老刘清了清嗓子,左右看了看,才压低声音说道

  “这还不明显?军队大规模移动,十有八九是要打仗了!你们想啊,华夏军刚收复了京都,总不能就这么停下来吧?接下来肯定是要继续南下,把那些被洋人、被乱兵占了的地盘都收回来!”

  他说这话时,语气笃定,眼神里还带着几分自豪——毕竟,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军队,能收复失地,总归是件让人提气的事。

  “要是全国都能被收复,那可就太好了!”

  旁边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农忍不住接话,他脸上满是感慨,

  “你们看看这几天华夏军在城里做的事——帮着清扫街道上的垃圾,把那些堆了好久的烂木头、破瓦片都运走;看到那些吃不起饭的老百姓,还主动发放粮食,一袋袋的小米、玉米面,都是实打实能填肚子的东西!我活了这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军队!”

  “这算什么?”

  老刘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神秘,又带着几分兴奋,

  “我跟你们说,以后华夏军肯定还会给老百姓分地!我前阵子从北边回来的时候,听人说在盛京省、黑龙江省,还有韩朝北部、罗刹国远东那些被华夏军占领的地方,早就开始分地了!以前那些地都被地主、被洋人占着,老百姓租一亩地要交一半多的租子,辛苦一年下来连肚子都填不饱。现在不一样了,华夏军把地分给老百姓,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地,种出来的粮食都是自己的,你说这老百姓能不踏实吗?这才叫有了盼头啊!”

  老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非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可没人注意到,在人群的角落里,一个留着八字胡、眼睛小小的男人正皱着眉头,仔细听着他们的对话,眼神里满是警惕与不安。等老刘说完分地的事,这小眼男人悄悄往后退了几步,趁着人群不注意,转身就钻进了旁边的小巷里,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在京都城的几个隐秘角落里——一处是看似普通的杂货铺后院,一处是不起眼的客栈阁楼,还有一处是废弃寺庙的厢房——几台伪装成木箱、书架的发报机正“滴滴答答”地工作着,无形的电波穿透空气,向着远方飞速扩散。

  这些电波里,藏着刚刚从小眼男人那里听来的消息,也藏着华夏军调动的动向,它们的目的地,正是扶桑国、罗刹国在京都的情报站点。

  千里之外,韩朝半岛的首尔城。

  此时的首尔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城里驻扎着扶桑国的军队,军营里随处可见穿着土黄色军装的扶桑士兵,岗哨比往常多了一倍,士兵们手里的步枪都上了刺刀,眼神警惕地盯着来往的行人。

  在扶桑军驻首尔的指挥部里,指挥官九本一郎正焦躁地在房间里踱步。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不高,却挺着个将军肚,脸上的皱纹很深,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阴鸷。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从京都传来的最新情报——华夏军此次调动,主力方向是南下,而非北上。

  “还好,还好!终于没有军队向北调动!”

  九本一郎猛地停下脚步,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焦躁瞬间消散了不少,甚至还露出了几分庆幸的笑容。他转身对身旁的参谋说道:

  “真是太好了!我之前还一直担心,赵国强会因为上次的事,率领大军杀向咱们韩朝帝国的驻军。你想想,那可是近50万华夏军啊!就凭咱们现在在扶桑国本土能调配的军队,根本不可能一次性派这么多人过来。

  要是华夏军真的北上,咱们的防线肯定守不住,到时候别说守住韩朝半岛了,就连咱们进攻韩朝帝国的计划,也得彻底泡汤!”

  参谋连忙点头附和:

  “将军大人说得是!这次华夏军选择南下,对咱们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至少咱们暂时不用面对北边的压力了。”

  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双手递给九本一郎,

  “对了,将军大人,还有一条最新消息要向您报告——据帝国军部传来的消息,咱们帝国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火炮,他们把这种火炮叫做‘直射炮’,专门用来对付敌军的战车。”

  九本一郎眼睛一亮,连忙接过纸条,急切地问道:“哦?直射炮?这火炮怎么样?威力大不大?”

  “将军大人您放心,这直射炮的性能非常好!”

  参谋连忙解释道,“它的体积不大,重量也轻,便于士兵携带,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都能灵活使用。最重要的是,它的威力非常强——在近距离1000米到800米的距离内,能够轻松击毁敌方的战车!军部已经做过多次实验了,命中率能达到80%以上,比咱们之前用的火炮强太多了!”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九本一郎连拍了三下桌子,脸上满是兴奋,

  “有了这种直射火炮,我看那华夏军还能嚣张到什么时候!之前他们靠着那些战车,在战场上占了不少便宜,咱们的士兵拿那些铁疙瘩没办法,损失了不少人。现在有了直射炮,咱们就能对付那些战车了!快,马上给帝国军部发报,就说我军现在急需配备这种直射炮,数量嘛……就说需要1000门!”

  参谋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说道:“将军大人,1000门是不是太多了?帝国军部恐怕……”

  九本一郎摆了摆手,打断了参谋的话,语气带着几分深意:

  “我当然知道1000门肯定得不到实现。但咱们必须这么说,只有把需求提得高一些,才能给帝国军部施加压力,让他们多给咱们调配一些火炮。你想想,咱们在韩朝半岛驻军,承担着多大的压力?要是火炮不够,真遇到华夏军进攻,咱们怎么抵挡?所以,必须让军部知道咱们的需求有多迫切!”

  “是!属下明白了!”参谋连忙点头,“我马上去发报!”

  他刚转身要走,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说道:

  “对了,将军大人,还有一件事——据后勤部门传来的消息,明天会有一批重机枪运到咱们这里,大约有500挺左右。”

  “哈哈哈哈!”

  九本一郎听完,忍不住大笑起来,脸上的得意之色更浓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有了这500挺重机枪,咱们的战力又能水涨船高了!你想想,重机枪的火力多猛啊,要是华夏军真的杀过来,咱们把这些重机枪架在阵地上,形成交叉火力,保管能把他们挡在外面!就算他们再来,咱们也绝不会像上次那样惨败,说不定还能击败他们!咱们大扶桑帝国的士兵,可是受天照大神庇佑的,怎么可能一直输!”

  参谋连忙躬身说道:“将军大人英明!有了直射炮和重机枪,咱们一定能守住韩朝半岛,为帝国争光!”

  九本一郎的笑容还没褪去,参谋却像是想起了什么为难的事,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迟疑,他犹豫了半天,才硬着头皮说道:

  “尊敬的指挥官阁下,还有一件事……帝国军部还传来消息,说现在帝国财政非常紧张,要求咱们驻韩朝的军队继续搜刮韩朝帝国的财物,然后用船运回去,以缓解帝国财政的压力。”

  他之所以最后说这件事,是因为无论是九本一郎,还是他自己,都对这条命令感到无比无奈——韩朝半岛南部已经被他们搜刮了五次,老百姓家里的粮食、钱财,甚至连一些值钱的家具、首饰都被搜走了,现在再想搜刮,恐怕也搜不出什么东西了。

  果然,听完参谋的话,九本一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唉!这韩朝帝国南部都被咱们搜刮了五次了,老百姓家里早就被搜空了,我看就算再搜刮一次,也无济于事!可没办法,既然是帝国的命令,咱们还是得照做。”

  他顿了顿,语气里忽然充满了不满,甚至带着几分愤怒,

  “该死的海军!他们为什么这么耗钱?咱们陆军要打仗,需要火炮、需要机枪、需要弹药,哪一样不需要钱?可帝国把大部分钱都投给了海军!你说说,就算给咱们配备1000门新型直射炮,能花多少银两?可他们海军一艘军舰,恐怕比咱们1000门直射炮加起来还贵!我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投入到海军当中?他们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打仗还不得靠咱们陆军来打天下吗?”

  扶桑国的海军和陆军,自成立那天起就像是天生的敌人。

  原因很简单——扶桑是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国家财政根本供养不起两支庞大的军队。

  而海军又是个出了名的“烧钱”军种,一艘主力战舰的造价,抵得上几十个陆军师团一年的军费。

  所以,每当国家分配军费的时候,海军和陆军都会争得面红耳赤,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九本一郎作为陆军将领,自然是站在陆军这边,对海军的“挥霍”充满了不满。

  “好了,不说这些闹心的事了。”

  九本一郎摆了摆手,像是要把心里的不满都赶走,他语气冰冷地说道,

  “命令下去,让各部队立刻行动起来,继续在韩朝帝国南部搜刮财物。不管是粮食、钱财,还是值钱的东西,只要能运走的,都给我搜出来!就算是老百姓家里的铁锅、铜盆,也不能放过!”

  随着九本一郎的命令下达,扶桑军士兵再次拿着枪,闯进了韩朝半岛南部的各个村庄、城镇。

  他们踹开老百姓的家门,翻箱倒柜地寻找值钱的东西,遇到反抗的老百姓,就用枪托打、用刺刀威胁。

  一时间,韩朝半岛南部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老百姓们哭喊声、士兵们的呵斥声、房屋被破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了一曲悲惨的乐章。大量的人口因为饥饿、疾病或者反抗被杀害而减少,所有能带走的金钱、物资,都被扶桑军装上了船,源源不断地运往扶桑国本土。

  同样收到华夏军动向情报的,还有遥远的罗刹帝国。此时的罗刹帝国首都圣彼得堡,冬宫之内,罗刹皇正坐在铺着貂皮的宝座上,手里拿着从京都传来的情报,脸上的紧绷的神色终于放松了下来。

  “还好,华夏军没有向北调动。”

  罗刹皇长舒了一口气,语气里满是庆幸,“之前我还一直担心,赵国强会把大量军队派往北方,要是那样的话,无论是扶桑人,还是咱们,都会感到万分压力。现在好了,他们选择南下,咱们在远东的防线暂时就安全了。”

  旁边的罗刹国国防大臣奥勒夫连忙躬身说道:

  “陛下英明!华夏军南下,对咱们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整顿远东的军队,加强防线了。对付叛军”

  罗刹皇点了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抬头看向奥勒夫,问道:“对了,与华夏军指挥官的接触怎么样了?咱们派去的使者,有没有见到他们的政务总长李三?”

  之前,罗刹皇一直担心华夏军北上,所以便想通过外交途径与华夏军沟通,希望能达成某种协议,至少暂时稳住华夏军,没想到情报先传来了华夏军南下的消息,这让他更想尽快与华夏军建立联系。

  奥勒夫听到这个问题,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有些尴尬,他连忙低下头,声音也低了几分

  “禀报陛下,目前……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展。咱们在京都的情报人员,还有派过去的使者,都没有接到通知,无法见到华夏军的政务总长李三。”

  “什么意思?”

  罗刹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猛地一拍宝座的扶手,语气里满是愤怒,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听明白?难道我堂堂的大罗刹帝国,想见他们一个政务总长一面,都这么难吗?”

  “不不不,陛下,您先莫要生气!”奥勒夫连忙摆手,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

  “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据咱们在京都的情报人员传回的消息,不仅仅是咱们的使者没能见到李三,其他国家的使者也大多被拒之门外。

  目前,只有日不落国和高卢国的使者见到了李三,但日不落国的使者出来之后,脸上满是怒气,显然是谈得很不愉快。后来咱们的人打听才知道,李三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与华夏军合作,每个被俘虏的士兵需要缴纳100个金币作为‘保障费’。日不落国觉得这个要价太高,根本接受不了,所以谈判才不欢而散。”

  奥勒夫顿了顿,又连忙补充道:

  “至于其他国家,像扶桑国、汉斯国、漂亮国的使者,也都没有受到李三的接见。陛下,臣觉得,李三之所以没有接见咱们的使者,可能并不是故意针对咱们,而是因为他们刚成立新政权,政务实在是太忙了,人手不够,根本没精力接见所有国家的使者。

  您也知道,一个新政权刚建立的时候,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整顿地方秩序、安排军队调动、安抚老百姓……哪一样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没功夫接见使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罗刹皇听了奥勒夫的解释,脸上的怒气稍稍消散了一些,但语气依旧带着几分不满:

  “就算他们忙,也不能这么怠慢各国使者吧?咱们大罗刹帝国好歹也是世界强国,他们这么做,也太不给咱们面子了!”

  话虽如此,但他也知道奥勒夫说得有道理,新政权成立初期,确实会面临各种混乱和忙碌,暂时无法处理外交事务,也并非不可能。

  “陛下,要不咱们再等等?”奥勒夫小心翼翼地提议道,“等华夏军稳定了京都的局势,李三他们有了空闲时间,说不定就会接见咱们的使者了。到时候,咱们再跟他们好好谈谈,争取达成对咱们有利的协议。”

  罗刹皇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也只能这样了。你让咱们的使者在京都再等等,同时让情报人员多留意华夏军的动向,一旦有什么新的消息,立刻向我汇报。”

  “是!臣遵旨!”奥勒夫连忙躬身应道。

  此时罗刹国的头等大事,还是对付叛军。
  http://www.bixia5.cc/book/19206/4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