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李秀成手下十三太保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苏州城外,浒墅关战役如黑云压城。太平军虽与淮军、常胜军兵力相若,然火力之悬殊却如冰炭难容。

  淮军炮阵森严,数百西洋巨炮狰狞环伺;常胜军枪械密如蝗群,开花炮声震苍穹。

  反观太平军,洋枪稀落,土炮陈旧,战未启而劣势已显,唯凭关隘之险苟延残喘。

  城墙上,诸王齐聚,神色凝重。

  来王陆顺德瞥见护王陈坤书,嘴角微扬,调侃道:“护王,你远在常州,闻苏州危难竟跑得比兔子还快,忠王知晓定要大笑三声!”

  陈坤书面色一僵,望向城外淮军营垒前密密麻麻的炮阵,苦笑应道:“忠王三令催命,若不来,恐人头不保……他对我早有嫌隙,避之不及啊!”

  言罢,目光沉如死水。

  纳王郜云宽素爱冷嘲,此刻趁机高声嗤笑:“陈斜眼,你必是触了忠王逆鳞!你可知常州之战,你率三万精兵守城,竟被清军五千人打得落花流水,连护城河都成了尸塘?后又丢无锡、失宜兴,连忠王苦心经营的粮仓都被烧成白地!你看我,虽败仗连连,忠王也不过骂两句,哪像你?”

  众人哄笑如潮,笑声中夹着轻蔑。

  陈坤书斜眼微颤,双拳紧握,指节发白——这“陈斜眼”外号源于幼时眼疾,太平军多出身草莽,取笑调侃惯了,将领们几乎人各一号,倒成军中另类风气。

  然今日这笑,却如刀剜心。

  忽有兵卒疾报:“忠王已至十里外,速迎!”

  陈坤书面色骤变,慌忙向来王陆顺德拱手:“陆兄,烦请代为通报,我暂避西北防线。忠王若见,恐会议生隙……两千马队已驻关外,随时听候调遣!”

  陆顺德皱眉劝慰:“何须避?当面释疑岂不更好?”

  陈坤书摇头,拍去袍上尘土,长叹:“会晤之事日后再议!常州之败,我愧对天国,然忠王若见我,必当众责骂,军心岂不更乱?战局要紧!”

  陆顺德见陈坤书去意已决,只得长叹一声,拱手道:“护王保重,西北防线便托付于你了。”

  说罢,引数名亲兵随陈坤书往西北门而去。

  城墙上寒风呼啸,卷起陈坤书衣角,他斜眼微垂,神色复杂,似有愧意,又似藏着一抹倔强。

  行至城门,陈坤书回望关隘,远处淮军炮阵如黑云压境,近处城头旗帜猎猎,却无忠王身影。

  他忽地勒住缰绳,低声对陆顺德道:“我部马队已列阵关外,若淮军攻西北,便令他们冲锋破阵,万死不辞!”

  陆顺德点头应允,陈坤书再不言语,催马疾驰出城,两千铁骑紧随其后,蹄声如雷,渐没于烟尘之中。

  陈坤书自始至终不愿与李秀成相见,非仅因败绩之耻,更惧忠王眼中那抹失望。

  昔日常州城破,李秀成曾怒斥其“怯懦误国”,如今调令三番,实是逼其戴罪立功。

  他知忠王心高气傲,见自己必当众责难,军前失颜事小,动摇军心事大。

  故而宁避而不见,却将马队置于最险之地——若胜,或可赎罪;若败,亦算以死明志。

  此刻,他立于西北防线高坡,远眺浒墅关城墙,斜眼映着血色残阳,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忠王的畏惧,亦有对天国的忠忱,更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城头之上,战旗猎猎,忠王李秀成披甲踏风而来。

  许墅关的营帐内,七八位王侯、数十员将领早已列阵以待,肃穆如松。

  然而李秀成目光如炬,扫过满堂将校,眉峰骤然凝起——那抹熟悉的身影竟未现身。

  他嗓音冷冽,穿透帐中凝重:“陈坤书何在?”

  身旁的来王陆顺德躬身急禀:“秉忠王,护王已遣人飞报!他率着千余铁骑驰援城外,正于隘口布防,不敢擅离。”

  “唯言:‘忠王令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闻得“骑兵”二字,李秀成紧蹙的眉梢稍缓,然眸底仍压着千斤重石。

  连月败绩如毒蛇啃噬心肺,城池接连陷落,苏州危如累卵,将士们溃败的哀嚎与清军的马蹄声日夜碾磨着他的神经。

  他未落座,反以掌抵案角,斜立如剑,嗓音如淬铁般铿锵:“诸位!清妖锋刃已抵脊背,苏城存亡,在此一战!彼辈炮火虽猛,然我天军之骨,岂惧刀山火海?今日本王亲执帅旗,纵血染袍甲,亦要叫那清狗葬身此地!”

  话音落处,帐中霎时迸出震天嘶吼:“我军必胜!必胜!必胜!”

  声浪撞得灯烛摇曳,仿佛要将帐顶掀翻。

  然而,那澎湃的呐喊与将士们眼底深藏的惶然,恰如烈火覆雪——悲壮与怯懦交织,嘶吼愈烈,愈衬出这风雨飘摇的末路悲歌。

  李秀成环顾众将,目光逐一扫过帐中悍将,正是麾下最能征善战之十三太保其中几位。

  正所谓十三太保。

  分别是。

  第一,护王陈坤书,桀骜强硬着称,曾因纵兵扰民被李秀成训斥,更倾向于死战而非妥协清廷的陈斜眼。

  第二,潮王黄子隆豹目含威,擅以奇兵破阵,曾参与攻占常熟、江阴、无锡等战役,以骁勇着称的黄摆子。

  第三,慕王谭绍光老成持重,曾于枞阳大破清营,更是李秀成的女婿,此时的二把手,也是李秀成手下最具有大局观的将领,绰号冲天炮。

  第四,来王陆顺德,供魁梧好侠,善驾舟船,是太平军舟师创始人之一,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

  第五,惠王蔡元隆一柄大刀舞若旋风,所向披靡。曾率军攻占武昌,任仁天安;参与江浙战役;太仓之战诈降李鹤章,重创淮军精锐。??也是李秀成女婿之子。

  第六,纳王郜云宽善布水阵,曾截断清军粮道,一路从底层杀到纳王的将领。

  第七,保王童容海骁勇如虎,单骑夺过敌将首级。其'狡黠善变'但'作战勇猛'。

  第八,听王陈炳文手持八十斤大刀,作战勇猛,力大无穷。

  第九,首王范汝增精通兵法,三河之战立奇功。1861年与黄呈忠攻克宁波,强硬拒绝外国干涉并废除不平等条约,炮击英法军舰。??

  第十,比王伍贵文悍不畏死,冲锋陷阵必为先锋。

  第十一,宁王周文佳机变无双,常以疑兵惑敌。

  第十二,康王汪安均擅守城,曾凭孤城拒敌三月。

  第十三,邹王黄章桂则能夜袭如鬼魅,敌营屡遭其火焚,更是十三太保之首。

  这十三人各怀绝技,恰如天降星宿,聚于帐中,熠熠生辉。

  李秀成随即下令。

  “诸王、将军、将士听令!为破清妖淮军,解天京之围,本帅定以包抄迂回之策,分兵三路,主动出击。”

  现令如下:

  第一、比王伍贵文、宁王周文佳、来王陆顺德,率主力精锐,直击淮军正面阵地!

  须以雷霆之势,奋勇当先,撼其军心,牵制敌主力于阵前,使其不得抽调兵力顾及其他。

  第二、陈坤书麾下骑兵,即刻绕敌右翼,疾行迂回!务以迅捷之姿,断其粮道,袭其后营,焚其辎重,使敌阵右翼动摇,首尾难顾。

  第三、纳王郜永宽所部骑兵,速从左翼包抄,截断敌退路!须如猛虎扑羊,击其侧腹,与右翼陈坤书部形成合围之势,令敌进退维谷。

  此战术乃本帅屡试不爽之奇策,数十战无不克敌!

  清军见我军包抄,必溃散如惊弓之鸟。

  诸将须协同配合,正面强攻以吸引敌锋,侧翼突袭以摧其根基。

  待敌阵混乱之际,三路并进,合围聚歼,必使淮军溃不成军!

  各军需严守号令,步骑协同,胆敢畏缩者军法从事!

  望众将士戮力同心,仰仗天父威灵,以必胜之志,剿灭妖氛,扬我天军威名!”
  http://www.bixia5.cc/book/19617/3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