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诗词一万首 >第715章 江淹《恨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15章 江淹《恨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恨赋

  江淹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襟。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

  赏析:

  一、整体概述

  《恨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的赋作名篇。此赋以“恨”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身份、不同遭遇之人的遗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全文情感深沉,辞藻华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主题思想

  1. 生命无常与命运无奈:江淹在赋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他们或拥有至高权力,或遭遇悲惨变故,但最终都难以逃脱“恨”的结局。如秦始皇雄图未竟而身死,赵王被俘迁于房陵,这些都体现出生命的无常和命运对人的捉弄,揭示了无论贵贱贫富,都无法摆脱“恨”的缠绕,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奈的悲叹。

  2.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许多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或追求,但现实却将其击碎。像冯衍(敬通)才华横溢,却被排挤罢归田里,壮志难酬,只能赍志而没。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是“恨”的重要来源,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力感。

  三、艺术特色

  1. 典型人物塑造:赋中选取了秦始皇、赵王、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生平关键事件和情感的细腻描绘,生动地展现出不同类型的“恨”。例如,写王昭君“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寥寥数语,便将其远嫁异域、远离故土的哀怨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2. 情景交融的描写:江淹善于将人物的情感与所处的环境相结合,以景衬情,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如“蔓草萦骨,拱木敛魂”描绘出平原上荒草缠绕尸骨、乔木笼罩魂魄的阴森景象,为全文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写嵇康下狱时“秋日萧索,浮云无光”,以秋天的萧瑟和浮云的暗淡,烘托出嵇康内心的愤懑和命运的凄凉。

  3. 语言优美华丽:《恨赋》的语言极具特色,用词精准,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如“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运用整齐的句式,展现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宏大气势;“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通过四季更替和繁华消逝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文章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完美统一。

  四、文化价值

  1. 反映时代文人心态:该赋反映了南朝时期文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文人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恨赋》中所表达的“恨”,正是这种心态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2.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恨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主题、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许多诗人、词人在表达人生感慨、命运无常等主题时,常常借鉴江淹的写法,以丰富自己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

  解析:

  1.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 解析:作者引导读者试着眺望平原,映入眼帘的是蔓延的野草缠绕着尸骨,合抱的大树仿佛在收敛着魂魄。此句以荒凉、阴森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重、悲怆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哀伤的基调,暗示生命逝去后的凄凉与无奈。

  2.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解析:面对这样的场景,作者不禁感慨,人生若到这般田地,又怎能去论说天道的公平呢?这是对生命无常和命运不公的质问,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困惑,引发读者对人生苦难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3. 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 解析:“仆”是作者的自称,表明自己本就是个心中满怀遗恨之人,见到如此景象更是心惊肉跳。这里作者将自身融入情境,强调“恨”的情绪由来已久,而眼前场景又进一步刺激和强化了这种感受,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波澜。

  4.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 解析:作者直接联想到古代那些人,也是怀着深深的遗恨而死去。此句从眼前之景延伸到历史长河,指出“恨”是古往今来人们普遍面临的情感,拓宽了文章的时间维度,暗示“恨”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永恒存在。

  5.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 解析:“秦帝”指秦始皇,他手按宝剑,威风凛凛,诸侯们纷纷向西奔来表示臣服。这描绘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强大威势,一个“按剑”动作,尽显其霸气与威严,而“诸侯西驰”则侧面烘托出秦国的强盛,为后文秦始皇的遗恨埋下伏笔。

  6.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 解析:秦始皇削平诸侯,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和规章制度,以华山作为城墙,以紫渊作为护城河。这几句展现了秦始皇统一后的伟大功绩和宏伟规划,描绘出一个幅员辽阔、制度统一的庞大帝国形象,突出其雄图霸业之盛。

  7.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 解析:秦始皇的雄心壮志极为高涨,武力征伐的行动还未停止。表明秦始皇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仍有继续拓展疆土、实现更大抱负的想法,体现其勃勃野心,但也暗示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可能带来的隐患。

  8. 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 解析:他正打算以鼋鼍等神物架起桥梁,巡游到海的西边去送太阳。此句通过夸张的想象,进一步渲染秦始皇的宏大志向,想要超越自然、掌控天地,表现出他的极度自信与对世界的征服欲。

  9.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 解析:然而,忽然有一天秦始皇魂魄消散,死去之后皇帝的灵车迟迟才驶出。“一旦”表示突然,与前文的雄图大志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无论生前多么威风八面,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遗恨就此产生。

  10.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 解析:“若乃”表示转折,引出赵王的故事。赵王被俘获后,被流放到房陵。交代了赵王的悲惨遭遇,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并遭流放,为其后续的遗恨做铺垫。

  11.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 解析:黄昏时分,赵王内心波动,天未亮时就已心神不宁。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赵王在流放地的不安与痛苦,从黄昏到黎明,无时无刻不被忧愁困扰,体现出他内心的煎熬和对未来的恐惧。

  12. 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 解析:赵王被迫与自己的艳姬美女分别,失去了曾经乘坐的金舆玉辇。通过对比赵王前后生活的巨大落差,从奢华富贵到一无所有,突出其命运的悲惨,强化了他心中的遗恨。

  13.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 解析:赵王摆上酒宴想要饮酒解愁,却突然悲从中来,填满了胸膛。生动地描绘出赵王借酒消愁却愁更愁的状态,将他内心的悲痛推向高潮,这种悲痛源于身份的巨变和失去一切的无奈。

  14. 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 解析:在这千秋万岁的漫长岁月里,赵王心中的怨恨难以承受。强调赵王的怨恨随着时间推移不会消散,反而愈发深沉,永无止境,体现出其遗恨的强烈和持久。

  15.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 解析:“李君”指李陵,说到李陵投降北方匈奴,使自己名声受辱,实则身含冤屈。简要概括李陵事件,点明其降敌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以及背后隐藏的冤屈,为后文对他复杂情感的描述做铺垫。

  16.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 解析:李陵内心痛苦,拔剑击打殿柱,形单影只,对着自己的影子自惭形秽。这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李陵内心的悔恨、痛苦与无奈,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却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17.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 解析:李陵的情感和心思仍然牵挂着汉朝的上郡和雁门,表明他虽投降匈奴,但内心依然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体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进一步深化了其内心的痛苦和遗恨。

  18.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 解析:李陵曾撕开丝绸,系上书信,发誓要报答汉朝的恩情。这一细节表现出李陵试图弥补自己过错的决心,然而身处匈奴的他,这种愿望难以实现,更增添了他的悲剧色彩和遗恨之情。

  19. 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 解析:“朝露溘至”比喻生命如清晨的露水般短暂易逝,李陵感叹生命即将终结时,即便与汉朝之人握手相见,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此句传达出李陵面对生命尽头,心中充满了遗憾、无奈和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将其遗恨推向极致。

  20.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 解析:“明妃”即王昭君,当她离开汉宫时,仰望着天空,长长地叹息。“仰天太息”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王昭君离开故土时内心的无奈、悲伤与不舍,为她远嫁的悲剧命运定下基调。

  21.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 解析:随着行程,汉宫渐渐远去,而前面的关山却无边无际。通过空间距离的变化,突出王昭君越走越远,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前路茫茫的无助感,强化了她内心的痛苦和遗恨。

  22.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 解析:忽然狂风骤起,太阳也向西边隐匿。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王昭君此时内心的恐惧和悲伤,暗示她未来命运的黯淡。

  23.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 解析:陇地的大雁很少飞翔,代地的云彩也失去了色彩。此句以景衬情,描绘出一片荒凉、黯淡的景象,进一步渲染王昭君远嫁途中的孤寂和凄凉,强化她对故乡的思念和身处异乡的哀怨。

  24.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 解析:王昭君盼望着何时能再见到君王,然而最终只能在这异域他乡荒芜老去。表达出她对故乡和君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接受,体现出她心中无尽的遗恨。

  25.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 解析:“敬通”指冯衍,说到冯衍被人排挤,罢官回归田园。直接点明冯衍的遭遇,他因政治斗争被排挤,从官场跌落,为下文叙述他的遗恨做铺垫。

  26.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 解析:冯衍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往来,杜绝官场,不再出仕。这表现出他对官场黑暗的失望和愤懑,选择自我封闭,远离世俗纷争,但同时也反映出他壮志难酬的无奈。

  27.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 解析:他只能左边对着妻子,回头逗弄着年幼的孩子。描绘出冯衍回归田园后的日常生活场景,看似平淡温馨,实则隐藏着他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这种平淡与他曾经的政治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28.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 解析:冯衍轻视那些公卿权贵,纵情于文学创作。这显示出他的清高和对文学的热爱,试图在文学中寻找精神寄托,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他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无奈和遗恨。

  29. 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解析:冯衍怀抱未实现的志向而死去,心中长久地怀着遗憾无法停止。此句直接表达出冯衍壮志未酬的遗恨,他的一生都被这种遗憾所笼罩,突出了他命运的悲剧色彩。

  30.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 解析:“中散”指嵇康,当嵇康被下狱时,他神情气概依然激昂。这表明嵇康面对困境时的坦然和不屈,展现出他高傲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与他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形成强烈反差。

  31. 浊醪夕引,素琴晨张。

  - 解析:嵇康傍晚时饮用浊酒,清晨时弹奏素琴。通过描述嵇康在狱中饮酒弹琴的行为,表现出他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进一步凸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32. 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 解析:描绘出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象,浮云也黯淡无光。此句以景衬情,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嵇康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他内心的愤懑,暗示他命运的悲惨。

  33.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 解析:嵇康心中郁积着如青霞般高远奇特的志向,却陷入漫长黑夜无法见到光明。形象地表达出嵇康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的才华和志向被黑暗的现实所掩埋,体现出他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和无奈,以及深深的遗恨。

  34.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 解析:有的孤臣因处境危险而落泪,孽子因心怀恐惧而惊心。此句描述了两种特殊身份之人的痛苦,“孤臣”和“孽子”在封建时代往往处于边缘和危险的境地,他们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体现出他们在特殊境遇下的无奈与遗恨。

  35. 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 解析:被贬谪的官员被流放到海边,被发配去戍守陇山之北。通过描述迁客和流戍者的流放之地,突出他们所遭受的苦难,远离家乡,身处荒僻之地,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心中的哀怨和遗恨。

  36. 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襟。

  - 解析:这些人只听到悲凉的风声汩汩而起,悲痛得血泪流下,沾湿了衣襟。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迁客、流戍者等在流放地听到悲风时的极度悲痛之情,生动地展现出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37.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 解析:他们也只能含着辛酸,声声叹息,在痛苦中逐渐消沉、埋没。此句进一步强调这些人在命运的折磨下,最终无奈地接受现实,逐渐被痛苦吞噬,突出了他们命运的悲惨和遗恨的深沉。

  38.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 解析:又像那些达官贵人,车马众多,车辙重叠,扬起的黄尘弥漫大地,歌舞音乐四处响起。描绘出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场景,展现出他们的富贵与热闹,与前文所描述的各种悲惨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39. 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 解析:然而最终,他们也都像烟火熄灭一样,生命终结,尸骨埋葬在黄泉之中。此句表明无论生前多么荣华富贵,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一切繁华都化为乌有,体现出生命的无常和“恨”的普遍性。

  40.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 解析:“已矣哉”是作者的感叹,春天的草到了暮秋就会衰败,秋风过后春天的草又会生长。通过四季的循环交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时光的流逝,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为下文的总结做铺垫。

  41.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 解析:华丽的罗绮和池馆都会消失殆尽,琴瑟之声也会停止,最终只剩下坟墓一片平坦。此句描绘出繁华的消逝和生命的终结,曾经的富贵、欢乐都化为虚无,强化了人生无常的主题,表现出一切皆空的悲凉。

  42.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 解析: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去,没有谁不是怀着遗恨,默默忍受着悲伤。此句为全文的总结,点明“恨”是人类普遍面临的情感,无论生前经历如何,最终都难免带着遗憾离开人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

  句译:

  1.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试着眺望那平原,蔓延的野草缠绕着尸骨,合抱的大树仿佛聚敛着魂魄。

  2.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人生一旦到了这般境地,又怎能去谈论天道的公平呢?

  3. 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我本就是个心中满怀遗恨之人,见到此景更是惊恐不已。

  4.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不禁想起古代那些人,都是怀着深深的遗恨而死去。

  5.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至于像秦始皇手按宝剑,威风凛凛,诸侯们纷纷向西奔来表示臣服。

  6.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他削平诸侯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和规章制度,以华山作为城墙,以紫渊作为护城河。

  7.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秦始皇的雄心壮志极为高涨,武力征伐的行动还未停止。

  8. 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他正打算以鼋鼍等神物架起桥梁,巡游到海的西边去送太阳。

  9.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然而忽然有一天他魂魄消散,死去之后皇帝的灵车迟迟才驶出。

  10.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至于赵王被俘获后,被流放到房陵。

  11.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黄昏时分他内心波动,天未亮时就已心神不宁。

  12. 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赵王被迫与艳姬美女分别,失去了曾经乘坐的金舆玉辇。

  13.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他摆上酒宴想要饮酒,却突然悲从中来,填满了胸膛。

  14. 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在这千秋万岁的漫长岁月里,他心中的怨恨难以承受。

  15.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说到李陵投降北方匈奴,使自己名声受辱,实则身含冤屈。

  16.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李陵内心痛苦,拔剑击打殿柱,形单影只,对着自己的影子自惭形秽。

  17.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李陵的情感和心思仍然牵挂着汉朝的上郡和雁门。

  18.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李陵曾撕开丝绸,系上书信,发誓要报答汉朝的恩情。

  19. 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生命如清晨的露水般短暂易逝,李陵感叹生命即将终结时,即便与汉朝之人握手相见,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0.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至于王昭君离开汉宫时,仰望着天空,长长地叹息。

  21.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随着行程,汉宫渐渐远去,而前面的关山却无边无际。

  22.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忽然狂风骤起,太阳也向西边隐匿。

  23.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陇地的大雁很少飞翔,代地的云彩也失去了色彩。

  24.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王昭君盼望着何时能再见到君王,然而最终只能在这异域他乡荒芜老去。

  25.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说到冯衍被人排挤,罢官回归田园。

  26.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冯衍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往来,杜绝官场,不再出仕。

  27.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他左边对着妻子,回头逗弄着年幼的孩子。

  28.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冯衍轻视那些公卿权贵,纵情于文学创作。

  29. 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冯衍怀抱未实现的志向而死去,心中长久地怀着遗憾无法停止。

  30.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至于嵇康被下狱时,他神情气概依然激昂。

  31. 浊醪夕引,素琴晨张。

  嵇康傍晚时饮用浊酒,清晨时弹奏素琴。

  32. 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秋天的景象萧瑟凄凉,浮云也黯淡无光。

  33.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嵇康心中郁积着如青霞般高远奇特的志向,却陷入漫长黑夜无法见到光明。

  34.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有的孤臣因处境危险而落泪,孽子因心怀恐惧而惊心。

  35. 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被贬谪的官员被流放到海边,被发配去戍守陇山之北。

  36. 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襟。

  这些人只听到悲凉的风声汩汩而起,悲痛得血泪流下,沾湿了衣襟。

  37.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他们也只能含着辛酸,声声叹息,在痛苦中逐渐消沉、埋没。

  38.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又像那些达官贵人,车马众多,车辙重叠,扬起的黄尘弥漫大地,歌舞音乐四处响起。

  39. 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然而最终,他们也都像烟火熄灭一样,生命终结,尸骨埋葬在黄泉之中。

  40.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罢了啊!春天的草到了暮秋就会衰败,秋风过后春天的草又会生长。

  41.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华丽的罗绮和池馆都会消失殆尽,琴瑟之声也会停止,最终只剩下坟墓一片平坦。

  42.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去,没有谁不是怀着遗恨,默默忍受着悲伤。

  ……

  全译:

  试着眺望那辽阔平原,蔓延的荒草缠绕着累累尸骨,合抱的大树仿佛聚敛着逝者魂魄。人生一旦落到这般田地,又还有什么天道可言呢?我本就是个心中满怀遗恨之人,目睹此景,不禁惊恐万分。不由得想起古代那些人,无不怀着深深的遗恨而离开人世。

  就像秦始皇,手按宝剑,威风凛凛,诸侯们纷纷向西奔来臣服。他削平天下诸侯,统一文字和规章制度,以华山为城墙,以紫渊为护城河。他的雄心壮志极度膨胀,武力征伐仍未停止。还计划以鼋鼍架起桥梁,巡游东海之滨去送别夕阳。然而,一朝身死魂灭,皇帝的灵车迟迟驶出。

  又如赵王,被俘之后,被流放到房陵。黄昏时分,他内心悸动不安,天未亮便已心神难宁。被迫与艳姬美女分离,失去了金舆玉辇。摆上酒宴想要借酒消愁,却悲从中来,填满胸膛。这千秋万代的岁月里,心中的怨恨难以承受。

  再看李陵,投降北方匈奴,名声受辱,实则身含冤屈。他内心痛苦,拔剑击打殿柱,形单影只,对着自己的影子自惭形秽。他的情思牵挂着汉朝的上郡和雁门,曾撕开丝绸系上书信,发誓要报答汉朝的恩情。可生命如朝露般短暂易逝,当生命终结之时,即便与汉朝之人握手,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至于王昭君,离开汉宫时,仰望着天空,长长叹息。汉宫渐行渐远,而前方关山茫茫无尽头。忽然狂风骤起,太阳向西隐匿。陇地大雁很少飞翔,代地云彩黯淡失色。她盼望着何时能再见到君王,最终却只能在异域他乡荒芜老去。

  还有冯衍,遭人排挤,罢官回归田园。他闭门谢客,杜绝官场,不再出仕。左边对着妻子,回头逗弄年幼的孩子。他轻视公卿权贵,纵情于文学创作。最终怀抱未竟的志向死去,心中长久地怀着遗憾无法释怀。

  说到嵇康,下狱之时,神情气概依然激昂。傍晚饮着浊酒,清晨弹奏素琴。秋日景象萧瑟,浮云黯淡无光。他心中郁积着如青霞般高远奇特的志向,却陷入漫长黑夜难以见到光明。

  也有那孤臣,因处境危险而落泪;孽子,因心怀恐惧而惊心。被贬谪的官员被流放到海边,发配去戍守陇山之北。这些人只听到悲凉的风声呼呼作响,悲痛得血泪沾湿衣襟。也只能含着辛酸,声声叹息,在痛苦中逐渐消沉、埋没。

  又像那些达官贵人,车马络绎不绝,车辙相互交错,扬起的黄尘弥漫大地,歌舞音乐四处响起。然而最终,他们也都如烟火熄灭,生命终结,尸骨埋葬在黄泉之中。

  罢了啊!春天的草到了暮秋就会衰败,秋风过后春天的草又会重生。华丽的罗绮、池馆都会消失殆尽,琴瑟之声也会归于沉寂,最终只剩下平坦的坟墓。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没有谁不是怀着遗恨,默默忍受着悲伤。
  http://www.bixia5.cc/book/20100/7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