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第507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30)大结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07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30)大结局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六月的平安村,像是被老天爷打翻了的调色盘,泼洒得处处是生机。姑射山的绿浓得化不开,从山顶一直淌到山脚,漫山的野花顺着缓坡铺下来,黄的像金,粉的像霞,紫的像雾,连风里都裹着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透着舒坦。果园里的桃子熟得正好,沉甸甸的果子把枝头压得弯弯的,红扑扑的果皮上蒙着层细细的绒毛,看着就让人眼馋。

  刘老实穿着件蓝布褂子,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黝黑结实的小臂,正帮着游客摘桃。他踮脚够高处的果子时,后颈的汗珠顺着脊梁骨往下滑,在蓝布上洇出一道深色的印子,却笑得一脸褶子:“慢点儿摘,底下的也甜,别摔着!”翠娥在凉棚下忙着打包,竹编筐里的桃子衬着翠仙新设计的碎花图案,粉白的花瓣围着果筐绕了圈,好看得让人舍不得往嘴里送。有个戴草帽的游客举着手机拍个不停:“这筐子比桃子还精致,能单独买不?”翠娥笑着指了指村口的方向:“合作社里样式多着呢,还有姑娘现场教编法,去晚了可就没名额啦。”

  竹编合作社里更是热闹得像开了锅。自打“平安村竹编”成功申报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翠仙穿着件月白色的短袖,领口别着朵刚摘的野菊,正带着十几个年轻媳妇做非遗体验课的准备。墙上新挂的荣誉证书镶着红框,在窗玻璃透进来的阳光下闪着光,把她眼里的笑意都映得亮堂堂的。

  “这篾条得泡够三个时辰,不然容易脆。”翠仙拿起根泛着水光的竹条,给围过来的媳妇们做示范,“编篮底要像扎马步,得稳,不然编到上头就歪了。”王婶戴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很,正手把手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编“平安结”。竹条在她手里转着圈,嘴里念念有词:“慢点儿,急不得。这竹条要绕三圈,压一压,再抽紧,这样结才结实,就像咱村的日子,得慢慢拧巴着往前奔,才红火得长久。”小姑娘的手指被竹条硌出红印子,却抿着嘴不肯停,举着刚编好的歪扭结给王婶看,逗得满屋子人直笑。

  民宿门口的老槐树下,翠红正给新来的游客登记信息。她穿了件碎花连衣裙,头发松松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鬓角别着朵小雏菊。孙建军在旁边搬行李,宽厚的肩膀把印着“平安民宿”的t恤撑得满满当当,额角的汗珠滴在行李袋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有个戴眼镜的女游客指着院墙上的照片墙笑:“这是你们家小子?跟年画娃娃似的。”

  翠红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照片里的小远正举着个比脸还大的桃,嘴角沾着桃汁。“可不是嘛,”她眼里漾着笑,“现在天天跟着游客跑,比谁都能说。”话音刚落,小远就背着个小竹篓跑过来,蹦蹦跳跳地给游客递凉茶,玻璃杯上还印着他画的小桃树:“叔叔阿姨,我妈妈做的枣花馍可好吃了,晚上你们一定要尝尝!还有果园的桃子,甜得能齁着人!”游客们被他逗得笑起来,有人掏出手机给他拍照,他立刻摆个奥特曼的姿势,惹得院子里的红灯笼都跟着风轻轻摇晃,满是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这天下午,村口的老槐树下停了辆熟悉的黑色轿车,是李总带着文化公司的团队来了。他刚下车就被满村的热闹惊得直咂嘴,手里的相机“咔嚓”不停:“好家伙,这才半年没来,平安村又变样了!路都铺柏油了,连垃圾桶都编得这么花哨。”他身后跟着的年轻人举着摄像机,镜头扫过果园的红桃、合作社的竹编、民宿的红灯笼,最后落在三个正凑在一起说话的女人身上——翠娥手里捧着个刚摘的桃,翠红正用手帕给她擦手上的桃汁,翠仙则举着个新编的竹篮给她们看,阳光透过树叶落在她们脸上,笑得比枝头的桃子还甜。

  “娥姐、红姐、翠仙,你们才是平安村的功臣啊!”李总走上前,握着她们的手不肯放,“以前我来的时候,村里还冷冷清清的,路都是土的,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民宿、果园、合作社样样红火,连非遗都拿下了,真是让人佩服!”

  翠娥笑着摆手,指尖还沾着桃毛:“李总可别这么说,都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周明帮咱们跑销路,没有村民们起早贪黑跟着干,咱们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走不到今天。”正说着,周明从合作社的方向大步走来,手里捏着张纸,脸上的笑藏都藏不住:“李总,正好你来了!咱们的竹编又签了个大单子,对方是家外贸公司,想把咱的竹编做成文创产品,卖到国外去!”

  “真的?”翠仙一把抢过订单,手指在“出口”两个字上反复摩挲,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想起三年前那个冬天,自己蹲在冰冷的灶房里,手里攥着丈夫的遗像,连买袋盐都要数着硬币算,哪敢想有朝一日,自己编的竹篮能漂洋过海。王婶不知啥时候凑了过来,拍着她的背直念叨:“哭啥,该笑!咱仙儿现在是非遗传承人了,以后就是国际范儿了!”惹得大伙都笑起来,笑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往姑射山的方向飞去。

  傍晚的果园像是被镀了层金,夕阳把桃子染成橘红色,连竹编筐的影子都变得软乎乎的。村民们在亭子里摆了长桌宴,桌子是用几块木板拼的,铺着翠红民宿里的花桌布,倒也瞧着整齐。炖土鸡的香味顺着风飘得老远,砂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油花在汤面上打着转;清蒸鱼是村东头水库刚捞的,鳞片闪着银光,肚子里塞着果园摘的野花椒;翠红做的枣花馍摆了满满一筐,有的捏成鱼形,有的捏成元宝,每个馍顶上都点着个红点儿;翠仙编的竹篮里装着切好的桃块、杏瓣,旁边还摆着王婶腌的酸黄瓜,绿莹莹的透着清爽。

  村支书举着个粗瓷酒杯,站在亭子中央,酒液在杯里晃出圈圈涟漪。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得能传到山脚下:“今天咱平安村要好好庆祝!一庆翠娥和刘老实的果园丰收,二庆翠红和孙建军的民宿红火,三庆翠仙的竹编成了非遗!更要庆咱平安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让人戳脊梁骨的穷山村了!”

  “好!”村民们跟着起哄,酒杯碰在一起的声音“叮叮当当”响,像串没谱的歌。刘老实给翠娥夹了块鸡腿,油星溅在他手背上也顾不上擦:“娥,明年咱把西边那片荒坡也开出来,种上樱桃,到时候让游客春天赏花,夏天摘果。”翠娥笑着点头,把剔好的鱼肉放进婆婆碗里——老太太正跟王婶唠嗑,手里还捏着个给重孙子编的小竹锁,眼里的笑纹挤成了花:“我那重孙子要是知道这锁是平安村来的,指定天天揣怀里。”

  孙建军给翠红剥着虾,突然说:“我跟红商量好了,秋天把民宿后面的空房改成手工坊,让游客能自己做布偶、编竹器,体验完直接带走,多有意义。”小远举着半块花馍,嘴里含糊不清地接话:“还有我!我教他们画桃子!”翠红笑着拍了下他的后脑勺,眼里的温柔能溢出来:“你先把作业本上的字练工整再说。”

  翠仙看着周明给自己盛的桃汤,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村口遇见他的样子——他穿着件灰夹克,背着个旧包,站在老槐树下问路,脸红得像个姑娘,连话都说不利索。她忍不住笑出声,周明被她笑得发愣:“咋了?”“没咋,”翠仙舀了勺汤递到他嘴边,“就是觉得,以前总觉得天塌下来了,现在才知道,只要肯往前挪步,日子总能好起来。”周明咬着勺子笑,眼里的光比头顶的灯笼还亮:“以后咱把竹编培训班开到县城去,让更多人学这手艺。”

  王婶端着酒杯走过来,非要跟三个姐妹碰一杯,酒液洒了她满手也不在意:“以前是我糊涂,总爱背后说你们闲话,觉得寡妇家撑不起啥场面。现在才知道,你们仨才是咱村的顶梁柱!要是没有你们,咱这些老婆子还在家守着炕头叹气呢!”翠娥拉着她的手,把块枣花馍塞到她手里:“王婶,过去的事就别提了。现在咱们一起赚钱,一起看游客来村里笑,一起数着日子盼丰收,比啥都强。”

  夜深了,亭子里的灯还亮着,蚊子在光晕里打着转,村民们的话匣子却没关。有人说要把家里的老屋改成农家乐,有人说想跟着翠仙学竹编,还有人念叨着该给村里修个小广场,让孩子们能跑着玩。翠娥和刘老实盘算着买台冷链车,这样摘下来的果子能存得更久;翠红和孙建军计划着跟周边村子联手,搞个“乡村旅游专线”;翠仙和周明则在商量着非遗培训班的事,想把邻村的残疾人也请来学习,让他们能靠手艺吃饭。

  月光像层薄纱,轻轻盖在果园上,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三个曾经在命运里跌跌撞撞的寡妇,如今都找到了稳稳的幸福——翠娥的果园里结满了甜果,翠红的民宿里住满了客人,翠仙的竹编走出了大山。她们不再是别人口中“可怜的寡妇”,而是平安村的“致富带头人”,是孩子们眼里能干的“姨”,是乡亲们心里靠谱的“主心骨”。

  风从姑射山的方向吹来,带着松针的清香和竹编的草木气,像是在低声讲着这个小山村的故事。故事里有过眼泪,有过难眠的夜,有过被人指点的难堪,但更多的是攥着竹条不肯放的韧劲,是三个女人凑在炕头商量出路的温暖,是全村人挽着袖子一起干的热乎劲儿。

  亭子里的笑声还在飘,飘过高高的桃树,飘过亮着灯的合作社,飘过挂着红灯笼的民宿,飘向更远的地方。翠仙抬头望了望天空,星星亮得像撒了把碎钻,她知道,平安村的故事还长着呢,她们要带着全村人,往更亮堂的日子里走,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走向那个满是希望的好前程。

  (全篇完)
  http://www.bixia5.cc/book/20274/5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