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高句丽国灭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城外。

  军营里的将军们看到木匣中血淋淋的人头,以及高元亲笔书写的降书。

  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谁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贺若弼将乙支文德拉来验明高阳成正身。

  这老小子一见匣内死不瞑目的头颅,当即高呼一声“王上”便昏死过去。

  等到被冷水泼醒。

  又抱着木匣恸哭流涕,哭得死去活来。

  没想到。

  他这高句丽权臣对高阳成的感情还挺深的。

  贺若弼看得心烦,挥挥手让侍卫将其押下去。

  “看不清楚形势的老古董,死了活该!”

  “你们的好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喽,如今是华夏天子主宰一切的时代。”

  “小国就得有小国的觉悟。”

  “两面三刀,口服心不服,让你活到现在已是便宜你了……”

  众将纷纷开口,言语中充满了高傲与不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有千古一帝之姿的天子作后盾,由不得这些将军们心高气傲!

  自古以来。

  小国的生存之道都是成为大国附庸,才有几分保全的可能。

  高句丽这个盘踞东北数百年。

  趁着中原乱世,学习借鉴华夏文化猥琐发展起来的地方势力。

  心生了本不该有的野心和妄想。

  他们勾结突厥,暗通北齐残余势力。

  想要将高句丽的势力延伸至辽西,进而觊觎幽州之地。

  然而。

  这样的美梦被大周天子宇文衍的几个大逼兜给打醒了。

  先是大力支持幽州总管阴寿率兵北上辽西。

  痛击伪齐高宝宁残余势力。

  一举粉碎了三方意图瓜分辽西的阴谋。

  随后。

  朝廷设营州,任命贺若弼为总管,经营辽西。

  直接斩断了高句丽和突厥彼此勾结,图谋不轨的通道。

  打死他们也想不到。

  中原王朝竟然能在东北黑土地上成功种植水稻。

  从此站稳脚跟。

  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兴兵东征,收复辽东。

  将高句丽赶到鸭绿江以南,龟缩于朝鲜半岛北部。

  如今。

  这个传续了639年,在东北地区不可一世的地方势力即将走向灭亡。

  周军接受高句丽的无条件投降。

  当日午时。

  紧闭了两个多月的平壤城南门在一阵吱呀声中缓缓推开。

  城外响起一阵威严又振奋的战鼓声。

  高元率领文武百官,以及一众王室成员出城。

  于受降台前黑压压跪了一片。

  高元亲自宣读降书。

  献舆图和人口名册,以示臣服。

  并且,将象征高句丽王权的大印拱手相呈。

  受降台上。

  由大周王爷秦王宇文贽接过王印,接受高元的投降。

  高句丽就此宣告除国,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三面城门被打开。

  围城的大周军队鱼贯而入,迅速接管平壤城,

  将大周龙旗插上了城头。

  秦王宇文贽率领一众将领进入高句丽王宫。

  清点图册,查封府库,安抚城内百姓。

  秦王宣布恢复乐浪郡和临屯郡。

  至此。

  “汉四郡”中的玄菟、真番、乐浪、临屯四地重归华夏。

  ……

  战争结束。

  首次执行“空袭”任务的热气球大放异彩。

  三军将士惊为天人,军心大振。

  当火器营统领刘仁恩告之,飞天所用油汽还有剩余时。

  宇文贽,宇文兑,杨素,贺若弼,周罗睺五人兴奋得跳了起来。

  李靖,李渊,秦琼他们已经体验过了。

  非常能理解这种激动的心情。

  在火器营小队熟练的操作下。

  五个热气球几乎同时升天,空中传出阵阵紧张又兴奋的怪叫声。

  秦王眸眼发亮:

  “天下真有飞天之术,此生无撼已。”

  杨素四下观望:

  “哈哈,老子真的飞天了,爽歪歪。”

  贺若弼捂着下体道:

  “他奶奶的腿,卵子有点发阴,刺激……”

  蔡王兴奋开口:

  “登高望远如斯夫,高点,再高点!”

  周罗睺扶额,身体踉跄:

  “不行,过过瘾就行了,老周我有点头晕目眩。”

  五人开心、兴奋得像个孩子。

  引得一众仰头远眺的将士们哄堂大笑起来。

  当日。

  正值华夏民族中秋佳节的大好日子。

  远征大军在平壤城举行盛大的庆功宴。

  整座王都的财物成了大周的战利品。

  庆功之余,大肆犒劳了一番。

  后续,朝廷还会论功行赏,大封大赐。

  ……

  捷报第一时间送往京城。

  内容只有一句话:

  上禀吾皇,大军围城两月,炮轰加空袭,敌降,高句丽亡!

  庆功宴后。

  秦王宇文贽全面接管高句丽地盘。

  贺若弼将率领辽宁道出征府兵返回辽东城。

  蔡王宇文兑也将回往河北涿郡。

  李靖,李渊,秦琼三人及火器营负责押送高句丽一众投降的王公贵族进京。

  黄海船队和北海舰队则协助秦王迁徙百姓。

  高句丽人口百余万。

  数十万壮劳力全部送往河北,用作宇文恺开凿通济渠役力所用。

  与此同时。

  早已确定好的移民事宜迅速展开。

  预计十年内。

  将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道移民二十万至乐浪、临屯二郡。

  ……

  九月十日。

  两仪殿。

  内阁和军机处大臣联袂而至。

  君臣见礼后。

  大家喜笑颜开,整个大殿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恭喜陛下,贺喜大周!”

  “东北顽疾终被扫除,不留子孙患也!”

  王鹰作为最早追随皇帝的心腹。

  深知陛下为了这一天,付出了二十年的经营和努力。

  “是啊,周边藩属势力,大多心怀鬼胎,口臣心不臣。”

  “有好处时争相叫爹喊爷。”

  “一旦中原王朝势弱,立马翻脸不认人,视宗主为鱼肉。”

  阁臣于翼属于早期支持宇文衍的一批人,受到皇帝的重用。

  共事二十余载,深受影响。

  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藩属势力没有什么好感。

  “还得是陛下啊。”

  “早在二十年前,就看清了突厥和高句丽的图谋不轨。”

  “略施手段,致突厥分裂。”

  “强势出击,打压高句丽。”

  “双管齐下,一举解决北方最大的威胁……”

  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韩擒虎眸眼中满是崇敬之色。

  这样的战略眼光和魄力,古来有几个帝王具有?

  何况。

  二十年前,陛下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大孩子。

  众臣听罢,全都点头称是。

  说起皇帝的高瞻远瞩,朝罢内外关心时政的人无不拜服。
  http://www.bixia5.cc/book/21101/7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