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凯旋春明门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翌日。

  长孙晟率领的五百人使团离京前往扬州。

  将有一支满载华夏商品的船队作为此次出使“中西之地”所用。

  另外,商业司还将派遣数支船队同住。

  于波斯国都泰西封筹建“西进商行”,作为商业司常驻中西之地商业机构。

  以及常驻南西洲的“昆仑商行”。

  与华夏商行相互接力。

  将“海上丝绸之路”拓展至波斯海湾,赤海,甚至是地中海。

  从此。

  大周朝廷拥有一陆一海两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之余。

  也将促进华夏手工业繁荣,以及制造加工技术的进步。

  从而带动华夏文化向上发展,不断升华。

  航海司顺利设立。

  基本架构确定,相关官员得以任命。

  刘焯和宇文术也将前往扬州。

  第一舰队将带着上千矿匠,相关采矿、冶炼工具,以及五千战兵进驻南西郡。

  于那里的“黄金之地”探明矿脉,开凿矿口。

  第二舰队带上农学馆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农人上千人,还有五千战兵,进驻天府盆地。

  第三、第四舰队沿着刘焯他们环球航行的海路西行。

  抵达华夏岛后,分别前往南、北东洲。

  开始对东胜神洲北道、南道实行官方管辖。

  此行,两支舰队带去农业人员和中原的作物种子。

  还有上千天文地理馆人员,以及一万战兵。

  刘焯他们的首次环球航行是为探索先驱。

  如今。

  四支舰队出发,则是华夏经营海外领地的拓荒先驱。

  他们就像文明的种子,亦如华夏文化星星之火。

  带着华夏天子宇文衍的殷切期望。

  沿着海路,驶向万里之外的远方。

  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

  后续。

  航海司还将组建第五、第六舰队。

  从黄海至汉海,前往探索库页岛东北海域及其相关岛屿。

  中洲陆地东极与北东洲西极隔着一处海峡。

  在极寒的冬天,海水结冰。

  海峡之间形成天然的冰桥,将两块大陆连接起来。

  殷墟商人一千多年前就是从这处冰桥迁往东洲之地的。

  不过。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走这条路无疑九死一生。

  海水结冰,船亦不能通行。

  若是沿纬度低一些的海域航行,一样风险巨大。

  因为沧溟宗北部海域气候多变,海况复杂,多风暴,巨浪滔天,难以行船。

  对于东北极地远海区域。

  宇文衍也不是特别迫切去探索。

  以当下风帆大海船的航行能力和探测手段,风险性极高。

  哪怕到了后世。

  那片区域也是人烟罕至的欠开发之地。

  如此一来。

  那里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争抢,只需将其划入华夏版图即可。

  宇文衍亲自将远赴海外的几波人员送离京城。

  神情看似平静如水。

  其实内心已是波涛滚滚,汹涌起伏。

  这是华夏首次官方组织走出神州大地的伟大尝试。

  足以载入史册的开创之举。

  一旦成功打开局面。

  必然将华夏民族推向寰宇至尊的无上地位。

  惠及子孙后代成千上万年亦不是没可能!

  这是华夏民族屹立世界之巅的绝佳历史时机。

  拥有后世灵魂记忆的宇文衍,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这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就算困难重重,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哪怕只是将华夏族群散布至世界各地。

  那也是文明的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十一月初五。

  长安城,春明门外广场。

  石台高筑,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每当这个时候。

  京城百姓就知道,一定是有好事降临。

  这次。

  当然就是迎接押送高句丽俘虏的李靖,李渊,秦琼一行。

  百姓们早就知道了军队大捷,覆灭高句丽的消息。

  听说俘虏押送回京了,纷纷赶来看热闹。

  在一众中枢大佬的陪同下,大周天子驾临高台。

  成千上万的百姓目光熠熠,跪地行礼,口呼“吾皇万岁”。

  正值壮年的宇文衍。

  就是百姓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天,是名副其实的仁君。

  二十年来。

  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城更是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样。

  百姓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好起来了。

  这种好表现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以往,大家用尽身上的力气,也只是勉强活着。

  当朝皇帝亲政后。

  农商并重,使得国库收入逐年增长。

  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水涨船高,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生活。

  “乡亲们平身!”

  面对百姓,宇文衍总是用“乡亲”来称呼。

  大家倍受感动,似乎一下子距离就近了许多。

  觉得眼前的皇帝既是威风凛凛,皇气冲天,霸气无双的天子。

  又是有血有肉,勤政爱民的凡人。

  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耀眼,又似家人一般亲切。

  高高在上之余,又让人感受浓浓的温暖。

  数千人目露崇敬,齐声高呼的场面何其震撼!

  随行的文武百官也受感染,举拳应和起来。

  一时间,场面热烈非凡。

  一炷香的功夫后。

  宽阔平坦的“长洛官道”出现三道身影。

  马蹄飞扬的声音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来了,来了,快看,那是李靖将军。”

  “好威风啊!”

  “唐国公李渊,当真一表人才。”

  “咦,还有一位是谁?”

  “这你都不知道?”

  “山东历城秦琼,陛下钦点的未来之星。”

  “听说此子出身寒门,如今一步登天,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陛下看重的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纵横沙场秋点兵,亮甲神驹凯旋来,男子汉当如是也!”

  ……

  官道两侧。

  百姓们看着一马当先的三位将军议论纷纷。

  李靖,李渊,秦琼纵马急驰。

  远远便看到皇帝已经走下高台,向着他们挥手。

  “末将参见陛下!”

  一身戎装的三人飞身下马,单膝跪地行礼。

  “哈哈,好威风的药师,叔德,叔宝。”

  “快快平身!”

  宇文衍畅怀笑,伸手将三人一一扶起。

  而后,给了个大大的熊抱。

  “谢陛下!”

  万众瞩目下,皇帝的亲近之举势必增加他们的威望。

  “咦,火器营刘将军呢?”

  ……
  http://www.bixia5.cc/book/21101/7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