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眼皮底下的天竺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国与国之间。

  做老好人大多没有好回报,往往都是养成白眼狼。

  李唐和亲以安。

  待到追随李二的一帮功勋将领逐一离世。

  朝中再也没有了可以率兵抵抗吐蕃军队的战将。

  从此。

  李唐面对吐蕃,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关系。

  在与吐蕃的战争中,输多赢少。

  甚至。

  连京城长安都被攻陷过两次,何其悲催!

  “看来这小子感恩归感恩,却是不想归附朝廷啊。”

  有关囊日论赞眼疾之事,孙思邈给宇文衍奏报过。

  他之所以出手救治。

  就是希望对大周颇具敌意的雅隆部能够早日认清现实。

  不要做无谓的对抗,乖乖归附。

  要是能够避免战争,大周将士也能减少伤亡。

  “陛下,这货也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若是没有您经营逻些河谷,设立道县这招先手。”

  “这个雅隆部还真有可能把象雄、苏毗二部,以及其他一众小部落给收拾了。”

  “如今,二部纳土归朝,朝廷驻兵数万,凡人道如日中天。”

  “雅隆部就算举全族之力豪赌,也翻不了天了。”

  宇文盛对于囊日论赞还想“搏一把”的心思颇为不爽。

  要不是皇帝说让其往南边去探探路。

  他都准备向山南用兵了。

  “如何?”

  “泥婆罗抵挡住雅隆部的进攻了么?”

  此前。

  泥婆罗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希望大周能够在北方牵制雅隆部。

  从而减轻囊日论赞给其国带来的军事压力。

  皇帝对于此事未置可否。

  只是让鸿胪寺转告使者,称朝廷会关注雅隆部一切动向。

  “回陛下,当下雅隆部还只是试探性进攻。”

  “据臣打探的情报所知,囊日论赞正在接触中天竺的戒日王。”

  “希望对方出兵北上,南北夹击泥婆罗。”

  “作为回报,灭掉泥婆罗后,雅隆部只要土地,所有财物尽归戒日王。”

  “而且,事成之后。”

  “囊日论赞还承诺出兵两万帮助中天竺统一东南西北四部。”

  “咦,这小子还懂得借势,有点魄力和眼光!”

  宇文衍听到竟然与恒河沿岸的天竺扯上关系了,顿时来了几分兴趣。

  这时的泥婆罗国(泥泊尔),可比后世强多了。

  恒河中游以北绝大多数区域都是他们的地盘。

  被恒河沿岸的国家、城邦、部落视为北方的大威胁。

  历史上。

  647年,被三十个国家、城邦共尊为主的戒日王意外掉入恒河给淹死了。

  中天竺权臣“阿罗那顺”趁机篡位,自立为王。

  正好李世民任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三十人出使天竺。

  阿罗那顺以为中原王朝要干涉中天竺内政。

  又眼馋其他邦国进献给大唐的大量财物。

  脑子一热,直接出兵把使团给劫了。

  除了王玄策和蒋师仁被俘,另外三十人全部被杀,携带财物被夺。

  接下来的情节。

  就是猛人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好戏了。

  两人找机会逃出生天。

  当即北上。

  从吐蕃得兵1200人,又向泥婆罗借调骑兵7000人。

  王玄策自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大军一路南下。

  先取北天竺,大败阿罗那顺。

  再灭中天竺。

  阿罗那顺逃往东天竺,求得援军再战。

  王玄策整顿兵马,一鼓作气,就要灭了东天竺。

  国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备下厚礼,谢罪求放过。

  这才免去灭国之祸。

  据传。

  王玄策大胜后,于恒河立下界碑。

  碑文书云:

  恒水苍苍,界分两邦,北属炎黄,南映佛光!

  “陛下,若是囊日论赞和戒日王结盟成功,南北夹击。”

  “泥婆罗铁定向我朝求援,真如此,我们该当如何?”

  越王宇文盛指了指舆图问道。

  “十皇叔公,雅隆部,泥婆罗,天竺皆非我朝附属势力。”

  “他们不论怎么打,都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

  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多好,何必趟这种浑水呢!

  宇文衍嘿嘿一笑。

  稍作停顿,又说了一句:

  “我朝只帮自己人……”

  何为自己人?

  当然是归附天朝,成为华夏藩属国。

  不过,这种关系还是不够亲近。

  只有纳土归朝,直接加入华夏民族大家庭。

  那才算是真正的自己人。

  “嘿嘿,陛下,臣明白了!”

  越王秒懂宇文衍的意思。

  皇帝连万里之外的东洲之地都拿下了。

  怎么可能放任眼皮底下的天竺游离在华夏版图之外!

  吐蕃道在北,云南道在东。

  由北向南,居高临下。

  由东向西,虽说陆路艰难险阻,但有海路补充。

  王玄策不到一万兵马便能纵横恒河南北,痛揍“五天竺”。

  大周皇帝若是铁了心想要开疆拓土。

  王师天降,绝对手到擒来!

  宇文衍对越王,陈王,滕王三人展望了一番中南半岛和天竺大陆前景。

  听得三位王爷眸眼发亮,一颗不安分的心蠢蠢欲动起来。

  ……

  光禄寺庖厨准备的佳肴菜品陆续上桌。

  寺卿易太仲亲自把关,避免出现任何差池。

  他负责皇宫膳食二十余年。

  又在皇帝的指导下,学会了数百道菜品。

  不论是炒菜、卤菜、煲汤,样样都是美味精品。

  这些宫廷御菜能够传至民间,大行其道。

  除了皇帝授意,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使得他在民间获得“厨神”的美称。

  另外。

  宇文衍把他丢进新军营地半年,减肥成功。

  从一个肥头大耳的死胖子,脱胎换骨成俊朗大叔。

  整个人感觉一身轻松。

  和府上妻妾睡觉都生龙活虎起来。

  可以说,皇帝改变了他的人生,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

  因而,他对天子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感激。

  若是有人胆敢对皇帝不利。

  他定然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誓死守护。

  两仪殿膳食厅。

  撤去屏风隔挡后显得无比宽敞,摆上十数桌亦绰绰有余。

  此刻。

  大厅一侧,丝竹管乐此起彼伏,宫廷乐姬翩翩起舞。

  华夏曲乐,源远流长,传承有序。

  有缠缠绵绵雅致乐!

  有气势磅礴破阵乐!

  有高山流水知音乐!

  ……

  全都是华夏百姓智慧的结晶。

  亦是华夏民族璀璨文明的真实体现!

  ……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http://www.bixia5.cc/book/21101/7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