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头柱香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在南宋年间,有这么一对平凡的夫妻,丈夫名叫李德福,是个勤劳却运气欠佳的小商贩,妻子周氏则是持家有道,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时运不济,他们的生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愁云惨雾笼罩着这个小家。某日,夫妻俩听闻城南庙空寺的头炷香极为灵验,能转运消灾,于是,他们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之光。

  从那之后,不论是初一还是十五,李德福和周氏总是天未亮就怀揣着虔诚的心,手提香烛,匆匆赶往庙空寺。鸡鸣时分,寺庙大门刚启,他们便已跪在庄严的佛像前,心中默默祈愿着财源广进、家道中兴。但奇怪的是,每次当他们满怀期待地询问和尚时,得到的答复总是:“二位施主,来晚了,头炷香已被他人所抢。”

  一年时光匆匆流逝,李家的境遇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雪上加霜。生意亏损严重,家中田产也收成不佳,生活愈发艰难。又是一个庙会之日,夫妻俩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抢到那头炷香。于是,他们三更天便起了身,冒着刺骨的寒风,一路奔向了庙空寺。然而,当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寺庙大门前时,和尚的回复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的希望:“阿弥陀佛,二位施主,还是晚了一步。”

  周氏终于忍无可忍,怒气冲冲地质问道:“大师,您莫非是在戏弄我等?这都三更半夜了,哪里还有人比我们更早?”和尚双手合十,神情肃穆:“出家人不打诳语,确有一位施主每日必先于众人前来进香。”

  夫妻俩面面相觑,满心疑惑却又不甘心。他们决定去找庙空寺的方丈惠明长老问个明白。惠明长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听完夫妻俩的诉说后,捻着佛珠微笑道:“二位施主若想知晓缘由,不妨去寻找一位耳后生有红斑的年轻人,他名叫陈实。见到他,你们自会明白头炷香的秘密。”

  夫妻俩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寻找陈实的路途,然而数日过去,却始终未见其人。一日中午,饥肠辘辘的夫妻俩在街角的一个烧饼摊前停下了脚步。李德福喊道:“小哥,来两个烧饼。”当他掏出铜钱递给年轻人时,猛然发现这年轻人的右耳后竟有一块铜钱大小的红斑!

  “小哥,请问尊姓大名?”李德福激动地问道。年轻人虽然觉得这个问题有些突兀,但还是如实回答:“小人姓陈,名实,只是个卖烧饼的。”这不就是惠明长老所说的那个人吗?

  李德福一把抓住陈实的手,急切地问道:“小兄弟,你可曾去过庙空寺烧香?”陈实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头雾水,说道:“我每天寅时便起身和面,卯时出摊,哪有时间去寺庙啊?”

  李德福不肯罢休,将惠明长老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实。陈实听完更加纳闷了:“我确实从没进过寺庙。不过我每天五更天都会起来给老母亲熬粥,她眼睛不好,我得先把粥吹凉了喂她。”

  李德福继续追问:“除此之外,你还做了什么?”陈实想了想,说道:“喂完粥后,我会把第一个出炉的烧饼留给母亲,然后才出摊。”

  李德福满腹疑惑地回到家中,将经过告诉了周氏。周氏听完,脸色骤变,喃喃自语:“当家的,我们多久没给爹娘端茶送饭了?”是啊,李德福也想起了那些被他们遗忘的亲情时光。父亲摔伤时,他正忙着准备寺庙的香烛;母亲咳嗽得厉害时,周氏却生怕被传染,不肯靠近照料。

  再想想陈实每天侍奉母亲的样子,李德福顿时恍然大悟。从那天起,周氏开始每天悉心照料公婆,李德福收摊回家时,也总会带些新鲜的果子给二老尝尝。奇妙的是,当他们不再执着于抢那头炷香后,生意反而渐渐有了起色。

  几个月后的佛诞日,李家夫妻再次来到庙空寺。这次,他们再也不急着抢香,而是忙着搀扶老人,陪他们在佛前恭敬地进香。惠明长老在远处看到这一幕,含笑点了点头。身旁的弟子疑惑地问道:“师傅,弟子明白了。真正的头炷香不在庙里,而在家里呀!”

  长老赞许地点点头,将一枚平安符放在李德福掌心:“孝心一动,福报自来。施主,你如今烧的才是真正的头炷香啊!”
  http://www.bixia5.cc/book/21130/5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