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齐尔哈朗
推荐阅读:
迷踪谍影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征伐天下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盛京大政殿十王亭
盛京皇宫,大政殿前象征八旗共治的十王亭,此刻气氛凝重如铁。殿内,满洲亲贵、各旗旗主贝勒济济一堂,但议政的主题却只有一个,声讨郑亲王济尔哈朗!
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端坐主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一拍扶手,声音如同寒冰碎裂,响彻全场:
“郑亲王济尔哈朗!你可知罪?!”
多尔衮的目光如同两把淬毒的匕首,死死钉在下首的济尔哈朗身上。
“辽阳!辽西锁钥!我大清耗费多少血汗才夺下的重镇!你竟敢如此轻易地拱手让与魏渊?!简直是愚蠢至极!丧权辱国!”
他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带着迫人的威压,一步步走下台阶,逼近济尔哈朗:
“你也不动动你那颗脑袋想想!那魏渊为何如此‘好心’?他为何放你走?为何放我十五弟多铎回来?!嗯?!”
多尔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刻骨的讥讽和愤怒:
“那是因为李自成的流寇已经打破了北京城!大明朝廷完了!他魏渊在辽东腹背受敌,自顾不暇!他是被逼无奈才跟我们谈条件!他是在用辽阳换他喘息之机!如此浅显的缓兵之计,你堂堂郑亲王,竟看不透?!竟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你、你简直就是我大清的耻辱!”
多尔衮的咆哮如同点燃了引线,殿内立刻炸开了锅。
脾气火爆的阿济格第一个跳出来,指着济尔哈朗的鼻子怒骂:
“济尔哈朗!你丧师辱国!辽阳一失,门户洞开,魏渊随时可以威胁我盛京腹地!你该当何罪!”
多铎虽然是被魏渊放回的,此刻也脸色铁青,沉默不语,但看向济尔哈朗的眼神也充满了不满。
其他依附于多尔衮的贝勒、大臣,如刚林、祁充格等,纷纷出列,言辞激烈:
“郑亲王怯战畏敌,有负先帝重托!”
“擅自与敌议和,割让疆土,形同叛逆!”
“应削爵夺旗,严惩不贷!”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将济尔哈朗淹没。
济尔哈朗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花白的须发微微颤动,脸色灰败。
他心中如同明镜。辽阳之失,自己指挥调度确有失误,给魏渊抓住了空子,这无可辩驳。
但多尔衮如此兴师动众,借题发挥,其根本目的绝非辽阳一城一地!
自皇太极驾崩,他与多尔衮同为幼帝顺治的辅政叔王,共同执掌朝纲。
然而多尔衮野心勃勃,欲独揽大权,他济尔哈朗就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今日这场“议政”,名为追责辽阳,实为政治清算,要将他彻底踢出权力核心!
辩解?徒增羞辱。争论?只会让满洲亲贵更加分裂。
面对如潮的指责和鄙夷的目光,济尔哈朗缓缓地、异常平静地站了起来。
他环视一周,那曾经叱咤风云、与皇太极并肩作战的虎将眼神,此刻只剩下深深的疲惫和一种看透世事的苍凉。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辩解或请罪时,济尔哈朗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动作!
他猛地抽出腰间象征亲王身份的佩刀!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那锋利的刀刃便朝着自己苍老的脖颈狠狠抹去!
“王爷不可!”
侍立在他身后的一名白甲巴牙喇反应快如闪电,惊呼声中合身扑上,死死抓住了济尔哈朗握刀的手腕!
“嗤啦——”
刀刃终究是划过了皮肤,一道刺目的血线瞬间出现在济尔哈朗的脖颈上!
鲜血汩汩涌出,染红了他宝蓝色的亲王蟒袍前襟!若非那侍卫拼死阻拦,力道稍偏,这一刀绝对能割断他的喉咙!
全场死寂!落针可闻!
刚才还喧嚣沸腾的十王亭,瞬间被冻结!
多尔衮脸上的愤怒凝固了,阿济格张着嘴忘了合上,多铎惊得站了起来,所有弹劾者都如同被扼住了喉咙,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惨烈而决绝的一幕!
济尔哈朗任由侍卫夺下佩刀,按住他脖颈的伤口止血。
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目光空洞地扫过一张张惊骇的脸,声音嘶哑,带着一种心灰意冷的平静,如同在宣读自己的墓志铭:
“诸位说得都对。辽阳之失,罪在济尔哈朗一人。我老迈昏聩,不堪驱使。”
他顿了顿,鲜血顺着指缝渗出,声音却异常清晰:
“这辅政之位,我无颜再居。自今日起,辞去一切差事。”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代表正蓝旗的方位,那是他的根本:
“这正蓝旗旗主之位,也请睿亲王,另择贤能吧。”
说罢,济尔哈朗不再看任何人,推开搀扶的侍卫,用一块汗巾捂住脖颈的伤口,挺直了佝偻的脊背,一步一步,异常艰难却又无比决绝地,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独自走出了十王亭。
夕阳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凉。
留下满殿死一般的沉默和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多尔衮脸色变幻不定,济尔哈朗这决绝的一刀,用鲜血堵住了所有继续攻讦的口,也彻底斩断了他与权力中心的联系。
目的达到了,但这代价和场面,却让这场胜利显得如此……不堪。
十王亭内,济尔哈朗离开后,令人窒息的沉默持续了许久。
最终还是多尔衮最先恢复了常态,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清理血迹,也仿佛要将刚才那惨烈的一幕从脑海中抹去。
济尔哈朗的退出已成定局,现在,他多尔衮才是这大清国真正的主宰!
他重新坐回主位,深邃的目光扫过惊魂未定的诸王贝勒,将话题拉回到更关键的战略层面,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威严:
“好了!郑亲王既已引咎去职,此事便到此为止!当务之急,是议定我大清下一步的方略!”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
“李自成已入主北京,崇祯自缢,明朝已亡!天下格局,剧变在即!”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核心问题:
“你们说,盘踞在辽东、手握重兵的魏渊,会作何选择?”
殿内立刻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这还用说?”
阿济格粗声道。
“魏渊是汉人!李自成也是汉人!如今明朝没了,他除了投降李自成,还能投奔谁?难道来投奔我们满洲不成?笑话!”
另一位宗室贝勒接口道:
“英亲王所言极是!李自成势大,已据有中原,魏渊若不识时务,难道想以辽东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大顺?他没那么蠢!投降是必然!”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我看未必!李自成在那些明朝遗老遗少、士绅眼里,终究是流寇反贼!魏渊贵为国公,又是明帝重臣,岂能甘心屈膝于贼寇?我看他很可能拥兵自立,割据辽东,观望风色!”
“自立?他有那个实力吗?辽东苦寒,人口稀少,如何支撑?李自成大军若至,他挡得住?”
争论声此起彼伏。
多尔衮冷眼旁观着众人的议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心中飞速盘算。
投降李自成?拥兵自立?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但多尔衮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范文程一直沉默地站在角落,此刻见多尔衮目光扫来,便上前一步,沉稳地开口:
“王爷,诸位贝勒。依奴才浅见,魏渊此人,心高气傲,绝非甘居人下之辈。投降李自成,可能性有,但绝非上策。拥兵自立,亦是险棋。然其手握雄兵,扼守山海关咽喉,实乃天下棋局中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无论他作何选择,对我大清而言,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范文程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多尔衮的心头!他眼中精光爆射,一个更大胆、更宏伟的计划雏形,开始在他胸中酝酿成型。
山海关!中原!那无主的万里江山!
魏渊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多尔衮,该如何落子,才能将这盘乱局,导向对大清最有利的方向?
李自成独自伫立在武英殿高高的宫墙之上,初升的朝阳为他披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却驱不散他眉宇间深锁的凝重。
身下,是金碧辉煌却空荡得令人心悸的紫禁城,远处,是刚刚苏醒、却弥漫着不安气息的北京城。
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墙砖,那触感陌生而坚硬,如同他此刻坐着的龙椅。
“坐江山比打江山难百倍啊。。。”
他低声喟叹,声音消散在晨风里。初入皇宫的狂喜早已被冰冷的现实浇灭。
几十万张嘴要吃饭,混乱的秩序要整肃,前朝留下的烂摊子,千头万绪。
他深知,刀枪能打下城池,却打不下人心。他必须让百姓看到“新朝气象”,看到他的“仁义”!
东四牌楼刑场,早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尘土味和一种压抑的兴奋。
两名被扒去军服、只着单衣的大顺军士兵被死死捆在行刑柱上,脸色惨白如纸,身体筛糠般抖动着。
“冤枉啊!将军!俺们就拿了点小玩意儿……”
其中一个年轻士兵带着哭腔嘶喊,却被刽子手粗暴地塞住了嘴。
监刑官高声宣读罪状:
“劫掠民财,殴伤店主,罪大恶极!奉大顺皇帝陛下旨意,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闪着寒光的薄刃小刀在刽子手熟练的操控下,开始了残酷的舞蹈。
第一片肉被削下时,撕心裂肺的惨嚎瞬间撕裂了清晨的宁静!
“啊——!!”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有人惊恐地闭上眼,有人伸长脖子,更多的则是麻木地看着。
随着惨叫声一声比一声凄厉,当鲜血浸透刑柱,当受刑者的身体开始不成人形地抽搐时,人群中竟渐渐响起零星的、压抑的叫好声,最终汇聚成一片并不响亮却异常刺耳的掌声!
“杀得好!”
“活该!”
“看他们还敢抢!”
宫墙上的李自成,远远望着那片攒动的人头和隐约传来的掌声,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一丝疲惫的欣慰浮上心头。
http://www.bixia5.cc/book/24410/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