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时砂遗楼 >第613章 年应急小组行动部署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13章 年应急小组行动部署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967 年春末的日内瓦,跨国应急小组总部的百叶窗被时砂染成淡紫色。江浅站在巨大的卫星云图前,指尖划过代表时沙暴的青铜色云团 —— 它正以每小时 70 公里的速度掠过波斯湾,向印度半岛移动。指挥桌旁,苏联代表华西列夫敲着军用地图,红铅笔在两河流域画出醒目的三角符号:“巴格达的炼油厂已经停产三天,储油罐的钢板正在变成粉末,我们的装甲师都挡不住那些沙粒。”

  “让英国皇家空军的运输机立刻起飞。” 江浅按下通讯器,指甲在布满划痕的按键上留下浅印,“把 1938 年南京实验室研发的防护涂料送过去,用他们的鹞式战机空投,那种混合了油烟墨和伏特加的配方,比任何军工涂料都管用。”

  美国代表帕克突然抓起咖啡杯,杯底的沙粒在瓷面上画出螺旋状的痕迹。“我们的卫星发现异常磁场。” 他推过来一叠光谱照片,照片边缘还沾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红土,“这些沙粒在吸收石油的碳元素,波斯湾的原油正在以每天两千桶的速度消失,比 opEc 的减产计划还厉害。”

  江浅调出 1938 年李四光绘制的地质图谱,那些代表地核磁场的曲线,与卫星拍摄的波斯湾磁场图完美重合。“通知印度应急分队,提前打开恒河闸门。” 她用红笔在德里的位置画了个圈,“让河水漫过沿岸的农田,湿润的土壤能暂时阻挡沙粒扩散,就像 1938 年南京用糯米浆加固城墙的道理。”

  华西列夫突然笑起来,军大衣上的铜纽扣在日光灯下闪着冷光。“江主任还是这么喜欢老办法。” 他从公文包掏出一份加密电报,“但这次我们有新玩具 —— 莫斯科送来的磁悬浮担架,能在沙粒上悬浮半米,比你们中国的担架队快十倍。”

  当第一架鹞式战机掠过巴格达上空时,江浅正在德里的临时指挥中心调试卫星接收器。屏幕上,防护涂料在阳光下泛着墨色的光泽,那些正在腐蚀的油罐表面,青铜色的沙粒像遇到烙铁的雪般消融。印度军官辛格举着步话机大喊,他的制服袖口已经被沙粒磨出毛边:“恒河的水漫到第三街区了!贫民窟的棚屋快被冲垮,但沙暴确实停下来了!”

  “让工兵连搭浮桥。” 江浅看着屏幕上漂浮的尸体 —— 那是被沙粒侵蚀的牛羊,它们的骨骼正在变成青铜色的晶体,“用英国送来的高分子材料,那种在北海油田用的防腐蚀板材,既能挡水又能防沙。”

  夜幕降临时,卫星云图显示时沙暴正在转向非洲。江浅突然发现,那些青铜色的云团在刚果盆地出现了分裂,仿佛被某种力量阻挡。“那里是雨林区。” 帕克调出红外成像图,绿色的植被区域像盾牌般挡在沙暴前方,“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改变局部磁场,这些沙粒怕潮湿的空气。”

  “1938 年的实验也证明这点。” 江浅想起老周用糯米浆加固古籍的场景,“让巴西应急分队砍伐速生桉树,沿着赞比西河筑起绿墙。这种树的蒸腾量是普通树种的五倍,我们要用植物的力量对抗它们。”

  华西列夫突然站起来,指着屏幕上闪烁的光点 —— 那时苏联的宇宙飞船正在轨道上释放碘化银烟雾。“我们在尝试人工降雨。”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西伯利亚的冻土数据,“零下五十度的低温能冻结沙粒的活性,就像安德烈当年在南京做的实验。”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沙雾时,德里指挥中心的警报器突然尖叫起来。卫星监测显示,时沙暴在红海形成了新的旋涡,那些青铜色的沙粒正在凝结成金属丝,缠绕住过往的船只。“它们在模仿人类的造物。” 帕克盯着屏幕上扭曲的船体,“就像琼斯说的变色龙,现在它们学会了制造渔网。”

  江浅抓起对讲机,声音因熬夜而沙哑:“让埃及分队启动阿斯旺大坝的泄洪道,用高压水流冲散那些金属丝。” 她看着 1938 年南京实验室的旧照片 —— 安德烈正在用液氮冻结沙粒,而现在,他们有了更强大的武器。

  午后的刚果雨林,巴西士兵正用链锯砍伐桉树。树干断裂处渗出的汁液与沙粒接触,立刻冒起淡紫色的烟雾。生物学家席尔瓦举着标本盒跑来,里面的沙粒已经变成灰色的粉末:“这些树的汁液里有单宁酸!和 1938 年的生漆成分相似,它们在分解沙粒的分子结构!”

  江浅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巴格达传来的画面:防护涂料覆盖的油罐正在重新变得坚固,伊拉克工人用阿拉伯语欢呼着,他们的头巾上还沾着墨色的涂料。“告诉他们,每平方米要涂三遍。” 她对着麦克风轻笑,“1938 年的老周说过,对待古董要像对待情人,得有耐心。”

  傍晚时分,卫星云图上的青铜色云团开始消散。帕克突然指着非洲西海岸的光点:“沙暴在转向大西洋!” 他调出船只的求救信号,那些正在沉没的货轮甲板上,沙粒正在凝结成螺旋状的金属柱,“它们在模仿我们的钻井平台,这些东西想钻进海底油田!”

  “让北约舰队发射深水炸弹。” 江浅的手指在海图上划出弧线,“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改变海水密度,1938 年的实验证明,剧烈的震动能破坏它们的磁场结构。”

  当深水炸弹在大西洋引爆时,德里指挥中心的屏幕突然亮起。卫星捕捉到了奇异的景象:那些青铜色的沙粒在冲击波中分解,变成无数细小的光点,像萤火虫般向地心坠落。华西列夫举起伏特加酒瓶,酒液在杯中旋转出螺旋状的涟漪:“李四光说得对,它们确实来自地心,现在该回家了。”

  深夜的指挥中心,江浅翻开 1938 年的实验记录本。泛黄的纸页上,安德烈用俄语写着:“沙粒害怕生命的痕迹。” 此刻,屏幕上的刚果雨林正在重新变绿,那些被沙粒覆盖的树木,正抽出带着墨色斑点的新芽 —— 那是防护涂料与植物汁液的混合体,也是跨越三十年的智慧结晶。

  帕克突然指着卫星传来的最新图像:亚马逊雨林的上空,出现了与 1938 年南京实验室相同的螺旋磁场。“它们还会回来的。” 他的声音带着敬畏,“就像江主任说的,它们在进化。”

  江浅望着窗外淡紫色的星空,那里的沙粒正在变成闪烁的光点。她想起 1938 连紫金山上的雪花,也是这样带着青铜色的光芒。“那就让它们看看。” 她合上记录本,封面上的 “和” 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人类也在进化,而且我们懂得合作。”

  黎明时分,应急小组的成员们在屏幕前欢呼。时沙暴的残余正在被大西洋的洋流带走,卫星监测显示,全球的磁场强度正在恢复正常。华西列夫将莫斯科送来的磁悬浮担架送给了印度医疗队,帕克则把航天中心的防辐射服送给了刚果的生物学家。

  江浅拿起德里指挥中心的沙粒样本,它们已经变成无害的灰色粉末。她突然想起 1938 年那个圣诞节,李四光撒在紫金山土壤里的沙粒,也是这样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或许,对抗灾难的最好方式,从来不是消灭它,而是学会与它共存。

  当第一班协和式超音速客机掠过日内瓦湖时,江浅正在更新应急手册。她在扉页上写道:“记住 1938 年的油烟墨,记住 1967 年的桉树,更要记住,人类的智慧只有在分享时才最强大。” 湖面上的晨雾正在散去,露出湛蓝的天空,仿佛那场跨越三十年的战斗,从未留下痕迹。但指挥中心墙上的世界地图上,那些代表合作的红线已经交织成网,在阳光下闪着温暖的光芒。
  http://www.bixia5.cc/book/24595/7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