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时砂遗楼 >第626章 年高科技辅助下的守护者觉醒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26章 年高科技辅助下的守护者觉醒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1967 年夏至的纽约,电磁屏蔽实验室的冷光灯在不锈钢桌面上投下惨白的光。江浅戴着防辐射手套,指尖划过 “星尘检测仪” 的全息显示屏,蓝色的粒子流在屏幕上组成螺旋状的检测范围。仪器的核心部件使用 1938 由重庆防空洞的时砂结晶制成的,当它扫描到特定生物电场时,会发出淡紫色的荧光 —— 就像此刻,屏幕边缘突然跳出的脉冲信号,正来自皇后区的某个社区医院。

  “锁定坐标,准备传送检测模块。” 江浅对着通讯器说,实验室的机械臂正在组装便携式检测仪,钛合金外壳上蚀刻的螺旋纹路,与 1913 和铁匠的印记完全吻合。三天前,这种仪器已经在东京樱花小学发现了山田,在伦敦地铁找到了能与铁轨共鸣的售票员,现在它的红光又指向了布鲁克林的一位急诊医生。

  社区医院的走廊里,dr. 艾伦正用除颤器抢救病人。当电极片贴上患者胸口时,监护仪的波形突然扭曲成螺旋状,除颤器的电流竟顺着他的指尖倒流,在白大褂上烧出淡紫色的印记。护士递来的止血钳刚碰到他的皮肤,就自动悬浮在半空,钳口组成与检测仪相同的符号。

  “这是第 17 例了。” 江浅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走廊尽头,手里的便携式检测仪发出持续的蜂鸣,“您的生物电场能改变电流方向,就像 1938 年的老王能修复发报机那样,只是您操控的是更复杂的能量流。” 她调出艾伦的病历,屏幕上的心电图在时沙暴期间,始终保持着与《伏尼契手稿》一致的 73 次 \/ 分钟。

  艾伦的瞳孔在护目镜后收缩。他想起去年在西贡战场,自己徒手按住伤员的动脉时,子弹竟在半空中转弯;想起昨夜急诊室的 x 光机,自动为一个无家可归者拍出了 1945 年的弹片影像。“那些不是幻觉。” 他扯下口罩,下巴上的胡茬沾着消毒水的气味,“是这些印记在…… 预警?”

  江浅的检测仪突然投射出三维星图。当艾伦的手掌穿过星图时,代表 1967 年的恒星突然亮起,与 1913 年、1938 年的星点连成直线。“更像是调频。” 她调整着仪器的灵敏度,星图中浮现出全球守护者的分布,“您的大脑能自动接收不同时空的求救信号,就像收音机调到特定频率,而这台仪器能帮您精准调频。”

  在东京的电磁屏蔽舱里,山田正戴着脑机接口设备。当科研人员讲 1938 年的时砂样本放在他面前时,屏幕上的脑电波图谱突然与重庆防空洞的记录同步。男孩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东京地铁的三维模型中,青铜色的沙粒正沿着他标出的路线流动 —— 那是即将出现时空裂隙的轨迹,比传统监测仪提前了 47 分钟。

  “它像玩游戏。” 山田摘下电极片,太阳穴上的压痕还泛着红,“屏幕上的能量流会变成彩色的线,跟着线走就能找到‘关卡’。” 他调出自己设计的训练程序,里面的 Npc 全是 1913 年的铁匠、1938 年的张敏,他们的虚拟形象会根据现实中守护者的状态改变技能强度。

  最革命性的突破出现在伦敦的粒子对撞机实验室。物理学家苏菲发现,当她的印记接触对撞机时,夸克的轨迹会呈现出螺旋结构。江浅团队据此开发的 “时空放大器”,能将守护者的感知范围扩大 100 倍 —— 艾伦在纽约能看到西贡的伤员,山田在东京能绘制开罗的裂隙地图,而里约热内卢的街头艺人,能用沙粒拼出 1913 年江南的水巷。

  “这相当于给守护者装上了卫星天线。” 苏菲调试着仪器的超导线圈,液氮在容器里沸腾出白雾,“1938 年的林医生需要亲自接触伤员才能愈合伤口,现在您在纽约,就能通过量子纠缠修复伦敦的裂隙。” 她的指尖划过控制面板,屏幕上的全球防护网突然亮起,1967 年的节点与 1913、1938 年的形成完美共振。

  在里约的贫民窟,街头艺人卡洛斯正用石砂在地面作画。他的指尖沾着青铜色的粉末,画出的耶稣像突然活了过来,圣徒的光环组成与检测仪相同的符号。当江浅的团队给他戴上增强现实眼镜时,眼前的涂鸦突然变成三维防护盾,贫民窟的每间破屋上都标出了能量节点。

  “我爷爷说我们的壁画能挡台风。” 卡洛斯的凉鞋踩着沙粒,防护盾的边缘自动延伸,将整个社区包裹其中,“原来不是迷信,是这些印记在画保护罩。” 他调出眼镜里的共享界面,1913 年铁匠的定星锤、1938 年张敏的教案本,正与他的涂鸦在虚拟空间组成完整的防护系统。

  纽约的艾伦在这时接到紧急信号。仪器显示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正在被石砂侵蚀,而修复专家被困在 1804 年的重建现场。他戴上神经介入头盔,指尖在虚拟控制台滑动,巴黎的三维模型中,淡紫色的能量流顺着他标出的路线,注入 1804 年的时空裂隙。当现场传来修复成功的消息时,他发现自己白大褂上的印记,已经与玫瑰窗的花纹完全重合。

  “这就是科技的意义。” 江浅站在日内瓦的全球监控中心,看着屏幕上不断亮起的守护者标记,“不是取代本能,而是放大它。” 她调出 1913 年铁匠的手札,里面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 的记载,与此刻艾伦在虚拟空间里用能量流绘制防护盾的动作,有着跨越时空的默契。

  东京的山田突然发出惊呼。他的游戏程序里,所有 Npc 同时指向两河流域。江浅的监测仪显示,那里的时空能量正在剧烈波动,三个时代的守护者标记像潮水般向中心汇聚。“是最终共振。” 她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1913 年的火种,1938 年的网络,1967 年的科技,终于要在时空之心完成闭环。”

  当艾伦、山田、卡洛斯同时启动各自的辅助设备时,全球的防护网突然发出白光。纽约的电磁脉冲、东京的脑电波、里约的沙粒画作,在时空中组成了与《伏尼契手稿》星图完全一致的螺旋。江浅看着屏幕上的同步率达到 100%,想起 1938 年林秀芝说的话:“缝合时空就像缝合伤口,需要不同的针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裂痕愈合。”

  深夜的实验室,江浅抚摸着星尘检测仪的外壳。仪器记录的低 108 位守护者,是个在莫斯科地铁卖报的老人,他的报纸总能自动显示次日的新闻。当老人的手掌贴上检测仪时,屏幕上突然跳出 1913 年江南的气象记录、1938 年台儿庄的战报、1967 连纽约的股市行情 —— 那些被时空割裂的信息,在守护者的能量场中,终于连成了完整的历史。

  “他们不是被科技选中的。” 江浅在日志里写道,窗外的月光透过电磁屏蔽层,在地面投下螺旋状的光斑,“是科技终于学会了读懂他们的语言。” 就像 1913 年的铁匠不需要知道电磁理论,却能打出防御时砂的铁器;1938 年的张敏不懂量子纠缠,却能在梦中感知未来的危机,1967 年的守护者们,正在用最先进的科技,放大着人类最古老的守护本能。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纽约的时沙暴时,艾伦站在自由女神像的火炬旁。他的防护服印记与 1913 年的定星锤、1938 年的教案本符号在阳光下重叠,手中的检测仪显示,全球的时空裂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闭合。远处的广播里,传来 1967 年的流行歌曲,旋律中竟混着 1938 年的防空警报、1913 年的打铁声 —— 那是三个时代的守护者,在用各自的方式,唱着同一首守护之歌。
  http://www.bixia5.cc/book/24595/7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