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繁忙的救护车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拍摄完120调度大厅那快节奏又嘈杂的场景,郭安安还特意拍摄了几个接线员专注接听电话的视频,大厅里每个人极力想为电话彼岸提供帮助的模样既记录在了影像中,也刻在了郭安安的脑海中。从调度大厅出来,下一站是跟着救护车进行现场采访。为了保证郭安安的安全,周佳宁刻意向司机和几位随行急救医生叮嘱了许久,只能让郭安安在车外拍摄,尽量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
就这样,郭安安坐车跟随在救护车后面,一路随行一路拍摄。
救护车要接的病人距离急救中心十五分钟车程,离最近的医院也需要二十分钟。
抵达居民楼下后,全副武装的急救人员在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将那位发烧达39℃的病人抬到了负压救护车上。紧接着医护人员跟着上了车,急速向最近的定点医院奔去。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浪费一丁点时间,医护人员动作非常麻利,虽然郭安安一直在旁边用相机拍摄,也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动作。
一路随车将病人送进定点医院,郭安安乘坐的车辆在医院门口被拦下,为了司机的安全,郭安安也没有继续要求入内。
等了一会,救护车从医院驶出来,与郭安安所坐的车碰头后,在街边停了一会。
救护车内的吴琳医生应邀接受采访,不过还没等郭安安架好相机,救护车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吴琳收到调度信息,马上打断郭安安:“对不住,郭记者,您看咱们能不能稍等一会采访,还有一位病人急等着送医,咱们等送完下一个病人再采访可以吗?”
“没问题,病人为重。”郭安安马上收起三脚架和相机,迅速奔向自己所坐的车,跟着救护车跑起来。
这一跑,就是连续五位病人。郭安安跟在后面,拍摄到了无数宝贵画面,收治病人的场景也都是她来湖汉后第一次亲眼看到,果然亲眼所见比听人说要“刺激”的多,有的病人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被抬上救护车后,马上插上了氧气管;还有的病人明显已经烧糊涂了,抓着急救医生的手不肯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郭安安一直跟车到中午,救护车才总算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
吴琳主动跑过来:“对不起,郭记者,让您跟着跑了一个上午。”
“你们平时工作也是这个状态吗?”郭安安摆摆手,表示没关系,同时手上迅速摆弄着三脚架和相机,趁着这个空,她要抓紧时间把采访给做了。
“是啊,现在这样还算是比较轻松的了。中间偶尔还能休息一两分钟。”吴琳穿着防护服,防护面罩上全是白色的雾气,想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应该也已经全都湿透了。
“您能给介绍一下平时的工作情况吗?”郭安安架好了相机,马上开机。
吴琳点点头,“我们平时工作的主要内容其实也就是刚才您看到的那些,接到调度室调度后,去社区将病人接到负压救护车上,如果有病情严重的病人,我们就会直接在救护车上进行抢救,到达医院后,再讲病人送去急诊。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有很大风险的,我们每天所接触的一般都是被感染的患者,那些重症患者一般会直接送往定点医院,轻症患者则送往方舱医院。”
“前期阶段,因为病人人数激增,定点医院数量少,能用的病床也少,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我记得有一位病人,自从接他上救护车后,我们连续去了五六家医院,都没有送下,当时医院的病床全都满了,病人根本送不下,我们没办法,就继续一家家医院的找,后来急救中心多家医院调度,终于找到了一家能够收治病人的医院。当时那位患者的眼神,真的太可怜了,我到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
“不过后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投用,方舱医院建成后,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基本上每位患者都能一次性送入医院。”吴琳担心又会接到调度电话,所以说话语速飞快,把这段时间以来遇到的那些重点如数跟郭安安倒了出来。
作为跟车急救医生,吴琳的压力也不小:“自打进入急救车队后,我还没有回过一次家,孩子才两岁,晚上跟她视频,她已经开始不认识妈妈了。但是我不敢回去,我们每天都在跟病人打交道,虽说全副武装,但是也怕会被传染,所以暂时不回家,也算是为了家人的安全着想。之前,每天在车上,最怕的是不能把病人顺利送进医院,现在害怕的是病人们在医院里不能挺过去,不过这病死亡率挺低的,很多患者已经康复出院,我这些担心怕也是多余了。”
吴琳笑起来,她的防护面罩上的雾气渐渐散去,透过透明罩,能看到那双明亮的眼睛,格外有光。
救护车的司机王师傅也在郭安安的邀请下出了一次镜,这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他是一位驾龄三十年的老司机,原本并不是开救护车的,但是听说救护车司机缺人后,主动报名来到了急救中心的车队,每天的任务就是拉着急救医护人员们接人、送人,开车的工作看起来容易,但整个过程都需要司机全程聚精会神,随时注意交通路况,并且还要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近的医院,所以救护车司机才是最锻炼车技的。
“我做的这些也没什么值得报道的,现在是国家需要的时候,所以我就想着出把力,能拉咱市里的同胞们一把,我就尽力拉一把,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王师傅说话带着本地的方言,刚开始郭安安有些没听懂,但后来一回味,也能大概理解。
“现在我们都是轮班,时间长了容易驾驶疲劳,所以不能长时间驾驶,不过我精力比较旺盛,之前开大车的时候练出来了。之前严重时,几乎要一停不停开一天,现在好了,中途还能休息一会,唯一不便的就是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
刚结束采访,吴琳这一组就又接到了调度电话。这一次,郭安安没有继续跟着,她需要的素材已经都拍摄完成,她用相机录下了救护车呼啸离去时的背影,作为最后的结尾。
郭安安谢绝了宣传部提供的午餐,急忙赶回了宾馆,她需要尽快整理好今天的素材,趁热打铁。
回到宾馆时,已是一点多,等洗完消毒完,时间也已经到了下午两点,房门外的盒饭已经凉透了,但不耽误郭安安潦草扒了几口。
将相机内存储的视频导入电脑中,郭安安便开始对视频进行剪辑,但由于素材过大,郭安安的电脑明显已经带不动了。
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具不趁手,想做个精致活儿也难得很。
郭安安打开视频组同事的通讯录,“前两天黄总说王天诚要来,也不知道现在到哪里了。”
郭安安索性直接拨通王天诚的电话,她不想让自己今天的努力白费,但是也不想因为这一点点小事就麻烦黄清泉,所以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喂,安安姐,你好。”王天诚接到郭安安电话时,正在湖黄市的宾馆内等着转车,此刻电视中正在播放着湖汉地区的疫情情况。
“天诚,你好,我听黄总说你现在也在前往湖汉的路上?”郭安安并不知道王天诚已经动身出发了。
“是的,我大概还有一天左右就能到达湖汉市了。”王天诚属于技术流,平时寡言少语,是个人能话不多的高手。
“你的动作太迅速了,那你现在在湖省内了吗?”郭安安开始在心中推测。
“咱们省包了湖黄市,我跟随这一批援助医疗队先到了湖黄,然后再坐车前往湖汉。现在已经到了宾馆里面。”王天诚的话让郭安安看到了希望,在宾馆里面恰好可以帮忙剪辑完成视频。
郭安安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自己现在面临的问题告诉了王天诚。
王天诚立马拿出了自己的电脑:“安安姐,你把素材传给我吧,我来剪辑,你有什么要求或者有拟好的稿件也可以一并传给我,我根据你的内容来进行整理。”
有了大神加入,郭安安效率又提高了不少。她把素材打包发送给王天诚,发送的空闲里,她顺手敲出了视频的基本脉络,将大纲发给王天诚后,郭安安也开始了对稿件的写作。
这一次,她的稿件署名也终于多出了一个人:文/郭安安,视频/郭安安、王天诚。
郭安安心满意足的看着写好的稿件,又校对了好几遍,确保没有一个错别字后,先上传到后台,而后,王天诚的视频也做好了,郭安安先仔细看了好几遍,确保在逻辑和措辞、字幕上没有任何问题后,也将视频与文字一起编辑成一篇完整的稿件传了上去。
两位高手一联手,马上就体现出了非一般的质量和速度,黄清泉很满意地看着郭安安给出的稿件,“当初就应该厚着脸皮多要个名额的,让安安白白在那里多熬了好多夜。”
稿件发出后,郭安安本着负责的态度,将链接也转发给苏辉一份。苏辉看到内容,非常满意,连连送来几个赞,同时转发当地媒体,要求进行转载报道。
http://www.bixia5.cc/book/3070/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