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网 > 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 >第244章 你骂我妖人,可你收了魏国的盐?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44章 你骂我妖人,可你收了魏国的盐?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汉中宫城的积雪尚未消融,寒气顺着廊柱的影子,无声地渗入骨髓。

  刘忙刚踏过宫门那道被无数脚步磨得光滑的门槛,一道急切的身影便迎了上来。

  伏德的脸色比天上的铅云还要沉重,双手捧着一卷厚实的帛书,仿佛托着一块滚烫的烙铁。

  “主公,”他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其中的焦虑,“太常卿领衔,共十七名士大夫联名上疏,此为《驳妖政疏》。”

  刘忙接过,帛书入手冰凉,上面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森然的笔锋,直指他推行的“归心院”与“信火”。

  疏文斥责他以“亡魂现世”之奇术蛊惑黔首,用“信火通神”之异端动摇国本,是惑乱纲常,非圣君所为。

  刘忙的目光扫过那些慷慨激昂的词句,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我烧的是写了百姓心愿的布条,又不是圣贤经书。怎么,他们倒先急着烧起我来了?”

  话音刚落,诸葛亮从他身侧的影子里走出,步履无声,仿佛与这宫殿的静谧融为一体。

  他手中同样递来一份薄薄的密报,纸张因反复折叠而显得柔软。

  “主公,已查明。联名的十七人,皆出自城外‘正音阁’。其阁主郑袤,曾是司马懿在洛阳讲学时的亲授门生。”

  司马懿。

  这个名字像一根冰刺,瞬间点明了这场风波背后更深层的寒意。

  然而,刘忙的脸上并未显出预想中的怒容。

  他将那份《驳妖政疏》随手递还给伏德,眼神平静得像一口深潭。

  “传令,召群臣于太极殿偏厅议事。”

  偏厅之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凝重的气氛。

  刘忙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一幅巨大的汉中堪舆图前,手指点在城郊一处被群山环抱的山谷上,那里正是“正音阁”的所在。

  “诸位请看,”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这份疏文,洋洋洒洒数千言,却很有意思。他们不反我的盐铁新政,不阻我开垦农桑,也不议我整饬军备,偏偏揪着‘归心院’不放,专攻‘神异’二字。”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诸葛亮与伏德。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怕我把蜀汉治理得国富民强,他们怕的,是我给这天下百姓,立起一颗新的心。”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轻,仿佛在问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丞相,你说,若我现在就下令,废了‘归心院’,烧了所有信火布条,他们会满意吗?”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底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不会。他们要的,不是主公的退让,而是要主公亲手,砸了自己立起来的旗帜。旗倒了,人心才会散。”

  “那便不能退。”伏德忧心忡忡地躬身道,“可若是强硬镇压,拿太常卿等人下狱,恐怕会激起整个士林的反感,说主公堵塞言路,失了人君气度。到时,我等便真的百口莫辩了。”

  “镇压?”刘忙眯起眼睛,眸中寒光一闪而逝,“为何要镇压?他们不是喜欢讲道理,喜欢辨经论道吗?那就不如……请他们,来这殿上,好好说话。”

  三日后,太极殿偏厅被彻底清空,布置成一个前所未见的场所,刘忙赐名——“无言庭”。

  庭中没有御座,没有香炉,没有烛台,只有一片打磨光滑的青石平台。

  平台四周,等距竖立着八根巨大的青铜柱,柱身古朴,铭刻着模糊的云纹。

  整个偏厅显得空旷、肃杀,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

  刘忙的命令传遍了成都官场:“凡上疏质疑者,皆可登台陈词,畅所欲言。但此庭有一禁:言谈之间,不得涉及‘神’、‘鬼’、‘气运’、‘天命’四字。违者,心痛如绞,后果自负。”

  此令一出,群臣哗然。

  这算什么辩论?

  不谈鬼神天命,如何驳斥“妖政”?

  这分明是强词夺理!

  无人看见,在前一夜,诸葛亮已亲临偏厅,他手按铜柱,以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将自刘备入蜀以来积攒的“仁德气运”缓缓注入其中。

  他又密令赵云,率白毦兵封锁偏殿所有侧门与暗道,以防有人借机煽动,将这场文斗演变成武乱。

  辩论首日,太常卿作为领衔之人,当仁不让地第一个走上青石台。

  他整理衣冠,面容肃穆,面对台下百官,声音洪亮如钟:“主公刘忙,以幻术立威,使万民沉沦迷信,不思劳作,只求虚妄之庇护,此乃乱政之始,祸国之端!”

  他话说得慷慨激昂,正待继续痛陈利害,却忽然面色一白,仿佛胸口被一柄无形的大锤狠狠击中。

  剧痛让他瞬间失声,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捂着胸口,踉跄几步,几乎是从石台上滚了下来,被两名属官手忙脚乱地扶住,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次日,一位来自太学的博士生登台。

  他吸取了教训,刻意避开直接的攻击,而是引经据典,试图从法理上论证“归心院”的非法性。

  说到激昂处,他终是没忍住,高呼道:“主公此举,乃窃……”

  那个“天命”的“天”字还未出口,他猛地扼住了自己的喉咙,双目圆睁,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死死掐住。

  他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一丝鲜血顺着他的口角溢出。

  百官悚然,偏厅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人群后方,郑袤看着这一切,嘴角却泛起一丝冷笑。

  他对身边的门生低语:“此乃妖法反噬,以术压人,非以理服人。主公心虚至此,可见其道已穷。”

  他不顾门生的劝阻,毅然走上青石台。

  他站得笔直,身形清瘦却如一株劲松。

  他环视四周,朗声道:“治国在礼,不在神!为政在人,不在术!吾辈读圣贤之书,养浩然之气,所行皆为天下正道,岂惧宵小邪术?”

  他一番话说完,掷地有声,中气十足。

  然而,预想中的剧痛并未到来。

  他安然无恙地站在台上,甚至感觉不到一丝一毫不适。

  台下众人先是惊愕,随即爆发出窃窃私语。

  郑袤此举,无疑证明了只要心怀“正道”,便不受“妖法”所侵。

  一时间,他在士林中的声望,竟因此攀上了顶峰。

  第三日清晨,一个瘦弱的身影出现在了宫门外。

  小墨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不住地颤抖,他紧紧抱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卷轴,像是抱着自己唯一的希望。

  见到前来接应的伏德,他几乎是扑了过去,将那卷轴塞进伏德怀里,虚脱般地跪倒在地。

  伏德回到宫中,在刘忙面前展开了卷轴。

  油布之下,是一卷血迹斑斑的竹简。

  这竟是“正音阁”的秘密账簿。

  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自“归心院”推行以来,阁中多名骨干门生,分批次收受了来自魏国盐商的巨额钱款,用以在蜀中士林间散布流言,以“清议”之名,攻讦贬低蜀汉刚刚有所起色的盐政。

  账簿之后,更附着一册更为惊人的《影儒录》。

  录上列有三十六人姓名,批注他们皆是“自毁双目,以明心志”的苦修之士。

  而这些所谓的“影儒”,实则早已暗中与洛阳方面互通声息。

  刘忙的目光从那些名字和触目惊心的款项上扫过,眼神冷得像殿外的积雪。

  “他们自戳双目,说是为了看清大道。原来,他们是看不见我这‘妖光’,却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魏国的金子?”

  当夜,夜色如墨。

  阿言悄无声息地潜入殿中,她无法言语,只能用一双灵巧的手,在烛光下比划出急切的手语。

  她告诉刘忙,三日前,她亲眼在城外废弃的驿站,看见两名蒙着双眼的“影儒”,与一名操着北方口音的魏国信使秘密会面。

  他们交出去的东西,正是一份刚刚张贴出去的《归心院》最新布告。

  刘忙凝视着她不断变换的手势,沉默良久,忽然转头看向一旁的诸葛亮,声音低沉而平稳:“丞相,你说,若让成都的百姓亲眼看一看,这些满口圣贤之言的‘清流’,是如何被金子收买,如何将蜀中的情报递给敌国……他们,还会相信那些所谓的‘圣贤之言’吗?”

  诸葛亮一直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深刻的笑意,他低声道:“主公这是要……用最真的话,去砸烂他们最假的嘴?”

  殿外,夜风忽然大作,吹得廊下的宫灯疯狂摇曳。

  偏厅之内,那八根青铜柱在气流的激荡下,发出了阵阵低沉的嗡鸣,仿佛积蓄已久的雷霆,在等待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审判。

  天,就快亮了。
  http://www.bixia5.cc/book/44198/4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