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苏氏豆腐坊正式开业

最新网址:http://www.bixia5.cc
  他熄了火,从驾驶室跳下来,脸上洋溢着自豪。

  “好得很!不到中午就卖光了,还有人排着队没买上呢!“

  “真的假的?“

  张大柱挤到最前面,黝黑的脸上写满不信。

  “那黄瓜真能卖一块一斤?“

  “骗你干啥?不过,今天新店开业,我大哥给打了八折。“

  苏建军从兜里掏出那叠钞票,在众人眼前晃了晃。

  “瞧见没?我大哥还特意给大伙儿发了奖金!“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吴二埋汰瞪大了眼睛。

  “建军哥,真...真有我们的份?“

  “那当然!“

  苏建军挺起胸膛。

  “我大哥说了,一人两块,感谢大伙儿这些天的辛苦!“

  借着月光,苏建军开始分发奖金。

  当一张张钞票递到工人们手中时,这些朴实的庄稼汉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王老汉声音有些哽咽。

  “这...这咋好意思...“

  “拿着吧!“

  苏建军拍拍老人的肩膀。

  “明天还得起早摘菜呢,我哥说以后卖得好,奖金只多不少!“

  工人们欢天喜地地散去后,苏建军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去了村东头的小卖部。

  虽然已是深夜,但听到拖拉机声,店主老王还是披着衣服出来了。

  “建军?这么晚了啥事?“

  “王叔,不好意思吵醒您。“

  苏建军歉意地笑笑。

  “我想买点东西。“

  他用剩下的钱买了两斤红糖、一包大前门香烟,还有几盒火柴。

  想了想,又添了一瓶二锅头。

  这些在城里不算什么,但在村里都是稀罕物。

  苏建军提着东西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苏老爷子那边。

  刚进屋,就发现父亲苏老爷子竟坐在堂屋里,就着煤油灯抽旱烟。

  “爹,您咋还没睡?“

  苏建军惊讶地问。

  老爷子吐出一口烟,眯着眼睛看他。

  “等你回来。生意咋样?“

  苏建军把东西放在桌上,兴奋地汇报起来。

  说到全聚德的插曲时,老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好!好!“

  老爷子连声说。

  “咱老苏家这回可长脸了!“

  苏建军把红糖推到父亲面前。

  “爹,这是大哥让我捎回来的,说给您和娘补身子。“

  老爷子很满意,招呼老婆子把红糖收了起来。

  与此同时。

  四九城的苏家小院里,气氛同样热烈。

  堂屋的煤油灯挑得亮堂堂的,苏玉芬坐在炕沿上,面前摊着一堆钞票和硬币,手指飞快地拨弄着算盘珠子。

  “三百八十七块八毛!“

  她终于抬起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爸,咱们一天就赚了这么多!“

  王秀兰正在灶台边烧水,闻言差点打翻了水壶。

  “多少?“

  “小四百呢!“

  苏玉芬又重复了一遍,拿起记账本给父亲看。

  “全是按八毛一斤卖的,有几斤路上磕碰的,便宜处理了...“

  苏建国接过账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个数字比他预计的还要好,看来反季节蔬菜的市场比他想象的更大。

  算完账,苏建国合上账本,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想了想当即直接开口道。

  \"玉芬,明天早上你早点起来,跟你妈一起做一批豆腐。\"

  苏玉芬正收拾着桌上的钞票,闻言一愣。

  \"啊?爸,您是说...明天就做?\"

  她的语气中满是兴奋。

  \"对,趁热打铁,正好你二叔今天已经把磨盘拉过来了,就放在你那豆腐坊。\"

  苏建国点点头,目光扫过妻子和女儿。

  \"咱们蔬菜卖得好,明天肯定会有更多回头客。豆腐是老百姓日常必需品,跟蔬菜一起卖,能互相带动。\"

  王秀兰则是有些担心道。

  \"当家的,玉芬这才刚开始学,我怕...\"

  \"妈!\"

  苏玉芬急切地打断母亲。

  \"我能行的,我今晚就去准备!\"

  她当即跑到父亲跟前,保证道。

  \"爸,您放心,我肯定能把豆腐做好!\"

  苏建国看着女儿信心十足的样子,不由得提醒道。

  \"记住,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口碑。豆腐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好。\"

  他转向妻子。

  \"秀兰,你好好教她。\"

  王秀兰叹了口气,但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

  \"那我去把黄豆泡上。\"

  夜深了,苏家小院却依然亮着灯。

  苏玉芬蹲在后院新建的豆腐坊里,借着油灯的光亮仔细擦拭着新安装的石磨。

  她的手指抚过石磨上\"苏记豆腐\"四个刻字,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玉芬,这么晚了还不睡?\"

  王秀兰抱着一个装满黄豆的木盆走进来,盆里的豆子已经泡得胀鼓鼓的。

  \"妈,我太兴奋了,睡不着。\"

  苏玉芬接过木盆,手指拨弄着水中的黄豆。

  \"您看,豆子泡得正好。\"

  王秀兰看着女儿专注的侧脸,不由想起她小时候第一次学做饭时的样子。

  那时的玉芬也是这样,眼睛里盛满了跃跃欲试的光彩。

  \"做豆腐可比做饭难多了。\"

  王秀兰轻声说。

  \"特别是卤水点豆腐,讲究的是'看浆下卤',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苏玉芬当即在一边好奇地问道。

  \"妈,我听说现在很多豆腐坊都用石膏点豆腐,说是又省事又便宜。为啥您一定要用卤水点呢?\"

  王秀兰则是笑着解释道。

  \"傻丫头,石膏点的豆腐哪能跟卤水点的比?\"

  \"妈,您给仔细说说呗。\"

  苏玉芬凑近了些,眼睛满是求知。

  王秀兰则是开始给苏玉芬解释。

  \"首先这豆浆的颜色就不同,用卤水点的豆腐,做出来是这种嫩生生的米黄色,看着就喜人。石膏点的发白发青,跟生了病似的。\"

  \"真的差这么多?\"

  苏玉芬惊讶得瞪大眼睛。

  \"那可不!\"

  王秀兰继续道。

  \"用卤水点的豆腐,豆香味很浓。而石膏点的豆腐豆香味要淡一半,吃起来还带着股涩味。\"

  苏玉芬恍然地点头。

  王秀兰接着说。

  \"最重要的是口感。卤水点的豆腐又嫩又滑,含在嘴里,一抿就化。石膏点的发硬发柴,跟吃棉花套子似的。\"

  苏玉芬有些担心地问。

  \"妈,那卤水点豆腐是不是特别难啊?\"

  王秀兰想了想,也不想打击女儿的自信。

  \"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掌握火候。”

  苏玉芬抬起头,灯光在她脸上。

  \"妈,您是怎么学会的?\"

  \"我啊。\"

  王秀兰眼神飘远。

  \"是你外婆教的。那时候家里穷,做豆腐卖是唯一的生计。我学的时候可没少挨骂,做坏了好几锅呢。\"

  \"那您第一次成功时是什么感觉?\"

  王秀兰笑了。

  \"就像...就像抱着刚出生的你一样,又紧张又欢喜。\"

  母女俩相视一笑,小小的豆腐坊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凌晨三点。

  整个四九城还在沉睡,苏家小院已经亮起了灯。

  苏玉芬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哈出一口白气。

  \"妈,咱们开始吧?\"

  王秀兰点点头,系紧围裙。

  \"先磨豆子。记住,水要一点点加,不能急。\"

  苏玉芬将泡好的黄豆倒入石磨的进料口,王秀兰慢慢转动磨盘。

  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石磨边缘流下,落入下方的木桶中,散发出浓郁的豆香。

  \"妈,您的手真巧。\"

  苏玉芬看着母亲娴熟的动作,由衷赞叹。

  王秀兰笑了笑。

  \"熟能生巧罢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磨豆子,手上全是茧子。\"

  磨完豆子,王秀兰将豆浆倒入大铁锅中,点燃灶火。

  \"火候是关键。\"

  她一边搅拌一边解释。

  \"不能太大,会糊底;也不能太小,煮不熟。\"

  苏玉芬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中渐渐沸腾的豆浆。

  \"现在该点卤了。\"

  王秀兰取出一个小陶罐,里面盛着黑褐色的卤水。

  苏玉芬屏住呼吸,看着母亲将卤水缓缓倒入豆浆中,同时用长柄勺轻轻搅动。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豆浆渐渐凝结,分离出絮状的豆花和清澈的黄浆水。

  \"看到了吗?\"

  王秀兰轻声说。

  \"这就是豆腐的雏形。\"

  苏玉芬睁大眼睛,像是见证了一个奇迹。

  \"太神奇了!\"

  王秀兰将豆花舀入铺好纱布的木模中,包好纱布,压上重石。

  \"压一个时辰就好了。现在,你自己试试?\"

  苏玉芬深吸一口气,接过母亲递来的木勺。

  她的手微微发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第一次尝试,她放少了卤水,豆浆只凝结了一小部分,剩下的依然稀薄如水。

  \"怎么会这样...\"

  她咬着下唇,声音里带着哭腔。

  \"没关系。\"

  王秀兰拍拍女儿的肩膀。

  \"第一次都这样。记住,卤水要分三次下,每次都要观察豆浆的变化。\"

  第二次,苏玉芬搅拌得不够均匀,做出的豆腐里夹着硬块。

  \"又失败了...\"

  她沮丧地垂下头。

  王秀兰没有责备,只是轻声说。

  \"别急,慢慢来。做豆腐就像养孩子,得有耐心。\"

  第三次,苏玉芬因为心急,卤水下得太多太快,豆腐变得又老又硬。

  \"还是不行...\"

  她颓然地坐在小凳上,眼眶发红。

  王秀兰蹲下身,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汗水和泪水。

  \"玉芬,你知道我学做豆腐失败了多少次吗?整整七锅豆子啊。你外婆说,没经历过失败的豆腐匠,做不出好豆腐。\"

  苏玉芬抬起头,看到母亲眼中坚定的光芒。

  \"妈...\"

  \"再来一次。\"

  王秀兰将泡好的豆子推到她面前。

  \"记住,心要静,手要稳。\"

  苏玉芬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始。

  这一次,她全神贯注,按照母亲的指导,一步步操作。

  当看到豆浆完美凝结成豆花时,她的心跳加速,但手上的动作依然平稳。

  \"成了!\"

  当她把压制成型的豆腐从模具中取出时,忍不住欢呼起来。

  那块豆腐洁白细腻,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王秀兰切下一小块尝了尝,眼睛一亮。

  \"好!火候正好,口感细腻,是块好豆腐!\"

  苏玉芬扑进母亲怀里,泪水夺眶而出。

  \"妈,我成功了!\"

  王秀兰紧紧抱住女儿,声音哽咽。

  \"好孩子,我就知道你能行。\"

  窗外,天色已经微明。

  苏玉芬看了看时辰,惊呼。

  \"都五点半了!爸呢?\"

  \"你爸天没亮就出门了。\"

  王秀兰一边将豆腐装车一边说道。

  苏玉芬闻言,当即加快动作,和母亲一起将二十斤黄豆做成的近百斤豆腐搬上三轮车。

  \"走吧。\"

  王秀兰擦了擦汗.

  \"去市场。让你爸看看,咱们娘俩的手艺!\"

  另一边。

  东单市场还笼罩在一片夜色中。

  苏建国裹紧棉袄,来到了自己的店铺。。

  他掏出钥匙打开\"苏记蔬菜行\"的店门。

  \"诶呀,昨天走得太急,都没好好收拾。\"

  苏建国自言自语道,看着地上散落的菜叶和稻草。

  他卷起袖子,从墙角拿起扫把,开始仔细清扫店铺的每一个角落。

  他动作十分麻利,先扫去地上的杂物,再用抹布擦拭柜台和货架。

  \"得把这些都清理干净,不能影响今天的生意。\"

  苏建国喃喃道,手上的动作更加细致。

  他想起昨天火爆的销售场面,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虽然价格比应季蔬菜贵了好几倍,但新鲜的反季节蔬菜还是供不应求。

  五点刚过,远处传来熟悉的\"突突\"声。

  苏建国放下扫把,快步走到店门口。

  苏建军驾驶的拖拉机缓缓驶来,车头灯刺破黑暗,照亮了市场的小路。

  \"哥!\"

  苏建军从驾驶室跳下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你看今天的菜,比昨天的还要好!\"

  苏建国走到车后,掀开苫布一角。

  翠绿的黄瓜整齐地码放在筐里,每一根都笔直饱满,顶花带刺。

  红艳艳的西红柿堆成小山。

  韭菜和小白菜水灵灵的,叶片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不错,确实比昨天的好。\"

  苏建国满意地点点头。

  \"装了多少?\"

  \"七百斤!\"

  苏建军骄傲地说。

  \"比昨天多装了二百斤呢!我特意让吴二埋汰他们多摘了些品相好的。\"

  兄弟俩开始卸货,配合默契地将一筐筐蔬菜搬进店里。

  苏建国按照种类和品质分类摆放,把最漂亮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建军,把这几筐黄瓜放柜台边上。\"

  苏建国指挥道。

  \"昨天很多顾客一进门就先问黄瓜。\"

  正说着,店门口已经站了两位老太太,挎着菜篮子,好奇地往店里张望。

  \"哟,这么早就来买菜啊?\"

  苏建国笑着打招呼。

  \"可不是嘛!\"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说。

  \"昨天我邻居买了您家的黄瓜,说特别新鲜,我今天特意起个大早来买。\"

  苏建国看了看手表,才五点半,市场正式开市还要一个小时呢。

  他没想到口碑传播得这么快,更没想到顾客会这么早就来排队。

  \"您稍等,我们马上就好。\"

  苏建国加快手上的动作,和苏建军一起迅速将剩余的蔬菜搬进店里。

  当兄弟俩刚把最后一筐西红柿摆放整齐时,店门口已经聚集了七八位顾客。

  他们伸着脖子往店里看,议论纷纷。

  \"这黄瓜真水灵,看着就像刚摘的!\"

  \"这么冷的天,能种出这样的菜,真是本事!\"

  \"听说昨天中午就卖光了,今天得赶紧买。\"

  苏建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到柜台后面。

  \"各位,今天的新鲜蔬菜到货了,品种和昨天一样,黄瓜、西红柿、韭菜和小白菜。\"

  \"多少钱一斤啊?\"

  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问道。

  \"一块钱一斤。\"

  苏建国声音洪亮地回答。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惊呼和不满的议论。

  “一块钱?这也太贵了!\"

  “夏天黄瓜才两毛一斤!\"

  “这不是抢钱吗?\"

  “昨天不是还八毛呢?”

  苏建国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根黄瓜。

  \"各位同志,您说得对,夏天的黄瓜确实便宜。但您想想,现在是什么季节?再过几天就要下雪了,能种出这样的新鲜蔬菜,得费多大功夫?\"

  他掰开黄瓜,清脆的\"咔嚓\"声在店里格外清晰,断面渗出晶莹的汁水。

  \"您闻闻这香味,尝尝这口感,跟夏天的黄瓜有什么不同?\"

  那位最先开口的工装男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掏出钱包。

  \"给我来两斤吧,媳妇怀孕了,就爱吃这口。\"

  有了第一个买家,其他人也开始动摇。

  虽然嘴上还在抱怨价格,但手已经伸向了钱包。

  \"给我也来两斤黄瓜!\"

  \"我要三斤西红柿!\"

  \"韭菜来一把!\"

  不到半小时,店里就挤满了人。

  苏建国负责称重收钱,苏建军帮顾客装菜,两人忙得不可开交。

  钞票像雪花一样飞进钱匣子,苏建国不得不几次停下来整理。

  六点刚过,市场里的人流开始增多。

  苏建国正给一位顾客称小白菜,突然听到店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爸!我们来了!\"

  苏建国抬头一看,苏玉芬和王秀兰推着三轮车停在店门口,车上放着几个盖着白布的木质模具。

  苏玉芬脸颊红扑扑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豆腐做好了?\"

  苏建国惊喜地问,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了出去。

  王秀兰点点头,掀开白布一角,露出洁白如玉的豆腐。

  \"刚压好的,还热乎着呢。\"

  苏建国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块,豆腐在他手中微微颤动,散发出浓郁的豆香。

  \"好豆腐!一看就是卤水点的。\"

  \"爸,您尝尝!\"

  苏玉芬迫不及待地切下一小块递给父亲。

  苏建国将豆腐放入口中,细腻的口感立刻在舌尖化开,豆香浓郁,回味悠长。

  \"好!比国营豆腐坊的强多了!\"

  \"真的吗?\"

  苏玉芬眼睛亮了起来。

  \"我怕做得不好,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的。\"

  \"傻丫头,你这豆腐绝对抢手。\"

  苏建国拍拍女儿的肩膀,转身对店里的顾客喊道。

  \"各位,新鲜出炉的卤水豆腐,三毛一斤,先到先得啊!\"

  这一嗓子立刻引来了更多顾客。

  一位老大爷挤到前面,仔细端详着豆腐。

  \"这豆腐看着确实不错,给我来两斤!\"

  \"我也要!\"

  \"给我切一块!\"

  苏玉芬手忙脚乱地开始切豆腐,王秀兰在一旁帮忙装袋。

  豆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而钱匣子里的零钱越来越多。

  \"慢点切,注意厚度均匀。\"

  王秀兰小声指导女儿。

  \"对,就这样,手腕要稳。\"

  苏玉芬渐渐找到了感觉,切豆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她看着顾客们满意的表情,听着他们的称赞,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姑娘,你这豆腐真嫩,怎么做的啊?\"

  一位大妈好奇地问。

  苏玉芬腼腆地笑了笑。

  \"是用传统卤水点的,我妈妈教我的秘方。\"

  \"难怪这么好吃!\"

  大妈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

  \"明天还来吗?我得多买点。\"

  \"来的,天天都来!\"

  苏玉芬声音里掩不住的欢喜。

  上午十一点,最后一块豆腐被一位急匆匆赶来的中年妇女买走。

  苏玉芬看着空荡荡的模具,还有些不敢相信。

  \"卖...卖完了?\"

  王秀兰笑着点点头。

  \"一百斤豆腐,不到中午就卖光了。\"

  苏建国走过来,拍了拍女儿的肩膀。

  \"怎么样,我说什么来着?好货不愁卖!\"

  苏玉芬激动地开始清点收入。

  她将零钱分类整理,手指因为兴奋而微微发抖。

  \"三毛一斤,一百斤就是三十块...\"

  她小声计算着。

  \"黄豆成本六块,净赚二十四块!\"

  这个数字让苏玉芬瞪大了眼睛。

  二十四块!

  相当于她之前男人在铁路大半个月的工资!

  而现在,仅仅一上午就赚到了。

  \"妈!爸!\"

  苏玉芬突然跳了起来,手里挥舞着钞票。

  \"我们赚了二十四块钱!\"

  王秀兰也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这么多?\"

  \"这才刚开始呢。\"

  苏建国笑着说。

  \"等口碑传开了,卖两百斤都不成问题。\"

  苏玉芬兴奋地在店里转圈,脸颊因为激动而泛红。

  \"我能赚钱了!我真的能赚钱了!\"

  她突然停下来,扑进母亲怀里,声音哽咽。

  \"妈,谢谢您教我。\"

  王秀兰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眼中闪烁着泪光。

  \"傻孩子,这是你自己的本事。\"

  苏建国看着妻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个家,终于有了新的希望和奔头。
  http://www.bixia5.cc/book/13278/2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bixia5.cc。笔下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bixia5.cc